提起來中國文化。大家可能最先想到的就是古詩詞。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從古至今留下來的古詩詞,大概有成千上萬首。當然,詩詞對於文學功底要求比較高。在古代那是文人專屬的。那還有另外一種東西是普通人也可以參與的。那就是對聯。
但對於對聯的起源,或者歷史上又有哪些有趣的對聯呢?今天小編。給大家詳細的講解一下。
提到對聯,大家應該都比較熟悉。因為過年的時候,我們的長輩都會像往年那樣貼春聯。春聯的左右兩邊內容其實是用的對聯。相比較古詩詞來說,對聯的出現要比古詩詞遲一點。
在史書上記載。最早出現對聯的時間大約是在秦漢時期。這個時期還不叫對聯。而是我們比較熟悉的"桃符"。"桃符"現在也有父母就給小孩子製作。以此來保平安。桃核在古代的作用是用來驅鬼的。因為古代科學也不是很發達。人們偏信於迷信。那這個時候就需要一些精神寄託。於是就出現了桃符。可以說桃符是對聯的前身。
如果嚴格意義上來講,這個時候不能算作對聯。那麼對聯出現的時間可能要往後推一下。真正的對聯出現的時間是在五代十國的時期。
當時皇帝孟昶寫下中國古代的第一副春聯。上聯是:新年納餘慶,下聯是:嘉節號長春。這幅對聯也逐漸成為了家家戶戶過年必備的。到了大概明朝的時候,對聯便受到了大家的歡迎。大家可能會有所疑問。為什麼對聯出現那麼長時間,到了明朝的時候會那麼受歡迎呢?其實這跟開國皇帝朱元璋有關。朱元璋的文化水平雖然比較低,但是建國之後,對於對聯十分重推崇。不僅是在文化上的推崇,而且還要求百姓都要在家門口掛上供自己觀賞。久而久之大家便形成習慣。在每年的春節期間。都會進行貼春聯的活動。貼春聯其實的意義是我們一家人要辭舊迎新。特別是在農村,人們對於春聯都比較看重。因為春聯不僅僅是門前貼的兩幅長長的紙片。它所蘊含的意義也是不能代替的。
再往後面對聯變得越來越火爆。也越來越受人歡迎。這時候文人墨客把對聯作為才能較量的工具。以至於清朝出現了很多對聯高手。清朝便有很多文人在酒樓進行對聯的比拼。並且清朝的皇帝乾隆,對於對聯也十分熱愛。乾隆大家都知道,比較博學。所以有時候乾隆會靠對聯去考試其他人。所以有的人也依靠對聯的本領當上官。這在之前的社會是完全不存在。
因此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喜歡上對聯。因為對聯不僅對仗工整,而且意義比較深遠。都是大家在生活中所取得的經驗。以生活為依據,文採為輔助。寫出一對又一對優美的對聯。
說到這大家是否也深有感觸呢?如果你也有好的對聯,那麼就在下方留言吧,我們一起欣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