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已過,新年不再,有誰知道我國第一副對聯是哪個嗎?少有人知

2020-12-16 每天讀文史

提起來中國文化。大家可能最先想到的就是古詩詞。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從古至今留下來的古詩詞,大概有成千上萬首。當然,詩詞對於文學功底要求比較高。在古代那是文人專屬的。那還有另外一種東西是普通人也可以參與的。那就是對聯。

但對於對聯的起源,或者歷史上又有哪些有趣的對聯呢?今天小編。給大家詳細的講解一下。

提到對聯,大家應該都比較熟悉。因為過年的時候,我們的長輩都會像往年那樣貼春聯。春聯的左右兩邊內容其實是用的對聯。相比較古詩詞來說,對聯的出現要比古詩詞遲一點。

在史書上記載。最早出現對聯的時間大約是在秦漢時期。這個時期還不叫對聯。而是我們比較熟悉的"桃符"。"桃符"現在也有父母就給小孩子製作。以此來保平安。桃核在古代的作用是用來驅鬼的。因為古代科學也不是很發達。人們偏信於迷信。那這個時候就需要一些精神寄託。於是就出現了桃符。可以說桃符是對聯的前身。

如果嚴格意義上來講,這個時候不能算作對聯。那麼對聯出現的時間可能要往後推一下。真正的對聯出現的時間是在五代十國的時期。

當時皇帝孟昶寫下中國古代的第一副春聯。上聯是:新年納餘慶,下聯是:嘉節號長春。這幅對聯也逐漸成為了家家戶戶過年必備的。到了大概明朝的時候,對聯便受到了大家的歡迎。大家可能會有所疑問。為什麼對聯出現那麼長時間,到了明朝的時候會那麼受歡迎呢?其實這跟開國皇帝朱元璋有關。朱元璋的文化水平雖然比較低,但是建國之後,對於對聯十分重推崇。不僅是在文化上的推崇,而且還要求百姓都要在家門口掛上供自己觀賞。久而久之大家便形成習慣。在每年的春節期間。都會進行貼春聯的活動。貼春聯其實的意義是我們一家人要辭舊迎新。特別是在農村,人們對於春聯都比較看重。因為春聯不僅僅是門前貼的兩幅長長的紙片。它所蘊含的意義也是不能代替的。

再往後面對聯變得越來越火爆。也越來越受人歡迎。這時候文人墨客把對聯作為才能較量的工具。以至於清朝出現了很多對聯高手。清朝便有很多文人在酒樓進行對聯的比拼。並且清朝的皇帝乾隆,對於對聯也十分熱愛。乾隆大家都知道,比較博學。所以有時候乾隆會靠對聯去考試其他人。所以有的人也依靠對聯的本領當上官。這在之前的社會是完全不存在。

因此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喜歡上對聯。因為對聯不僅對仗工整,而且意義比較深遠。都是大家在生活中所取得的經驗。以生活為依據,文採為輔助。寫出一對又一對優美的對聯。

說到這大家是否也深有感觸呢?如果你也有好的對聯,那麼就在下方留言吧,我們一起欣賞一下。

相關焦點

  • 渾然天成的4副對聯,趣味十足文採好,讓人刮目相看
    對聯俗稱對對子,是傳統文化的瑰寶,得到很多朋友的喜愛。古往今來,眾多好對聯流傳在民間,得到了知音的賞識。 我是真遊泳的貓,一個喜歡對聯的讀書人。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欣賞渾然天成的4副對聯,趣味十足文採好,讓人刮目相看。 第1副對聯:王桐花;崔黃葉。
  • 迎新年,貼春聯,這裡面你看好哪一副
    我國很早就有對聯了,古時候叫桃符。王安石的《元日》詩就是這樣說的:「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春節拜年或串門,欣賞各家各戶不同內容的對聯,也很有意思。有些寫得好的,甚至立即就能記住。 有關春聯的書籍和網站非常多。下面只從過去的春聯裡選了十二副,都是常用的,供大家使用時參考,看你喜歡哪一副。
  • 15副家教家風對聯,教子大智慧
    讀書好練武好,學好更好;創業難當權難,知難不難。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熜幼時很貪玩,不愛讀書。他的父親興王心中很擔憂,將他關在書房裡,罰抄這副家教對聯,同時規定每天要抄100遍,不完成就要受鞭笞。 朱厚熜整整抄了100天,終於悟出了父親的苦心,跑到父親面前跪下請罪,從此以後用功讀書,並把這副對聯掛在書房裡,作為座右銘。
  • 過年將止,勞作已始 | 你有一份元宵禮物待查收
    按民間的說法,過完這一天,年就算正式過完,無論務工者或經商者,在此之前大多已啟程或啟市。 而一年勞作也在這一天之後,正式而全面啟動。 元宵節起源於漢代,據說是漢文帝時為「平呂」而設。 公元前180年,大臣周勃、陳平掃除了呂氏家族的勢力,擁立漢文帝劉恆登基。
  • 30副對聯串起改革開放的記憶
    我開書店30年,每年都會自撰一副書店對聯,至今已經寫了30副對聯。    對聯是是一種語言,是一種文化,也是一種歷史。展開我的30副長長短短、林林總總對聯,撥去昔日的塵封,追尋、品味和咀嚼這些對聯,是別有一番味道的。    1989年,憑藉著兩千元的資本,我租賃了一爿櫥窗,創辦了一個小小書屋。櫥窗侷促、逼仄、昏暗,容納不下一張桌子。
  • 這兩副對聯太精彩了
    每天平淡如水的日子,今天卻無意中看到兩幅絕佳對聯,看似淺顯,卻蘊藏很深的人生哲理。看了這兩副對聯令人拍案叫絕,會讓你參透生死。我們會由衷感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言有盡而意無窮,真是大智慧,令人茅塞頓開。那麼,我們人生的每一天應當如何度過呢?
  • 致新年 林語堂:我過新年
    在新年中就是最卑賤的婢女也可大赦,而不愁挨打了,最奇怪的,那些終日操作的女人們也悠閒起來,嗑著瓜子,不願洗衣煮飯,連菜刀也不肯拿。怠工的理由,是新年中切了肉就等於把好運切了,把水倒入溝中就等於把好運倒了,洗了東西,就等於把好運洗去了。一副副紅對聯貼在每一扇門上,都包含了鴻運、幸福、和平、昌順、春興等字樣。因為這是大地春回的節日,也是生命財富回來的節日。
  • 有人問:是一「副」對聯還是一「幅」對聯?
    對聯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中華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對聯是中國傳統文化瑰寶。特別是春聯,過春節,家家貼春節,迎春接福。春聯來源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後漸漸發展為春聯,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闢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 元宵節習俗知多少 你的正月十五是這樣過的嗎?
    就節期長短而言,元宵節經歷了很長的歷程,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裡才落燈,整整十天,但不管長短,元宵節都是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元宵節習俗知多少 你的正月十五是這樣過嗎?
  • 不出名卻值得欣賞的5副對聯,高水平好文採,真是厲害
    第1副:臺閣重新,問蒼穹英雄誰是,有補天巨手,回日雕戈,待整頓乾坤,再來杯酒;江山無恙,嘆風流前輩何存,但古道斜陽,冷煙衰碣,盡悲涼人物,止剩寒鴉。這個對聯的作者是明末清初才子吳磐。吳磐家裡比較富裕,在明朝滅亡後選擇隱居生活。當時重建逸老堂,請吳磐寫一副長聯,於是有了這副對聯。
  • 濟南這個少有人知的地方有著秋日限定的美好!
    濟南這個少有人知的地方有著秋日限定的美好!青銅山大峽谷的楓葉已經靜悄悄的變色,淡淡的黃色轉換成了鮮豔的紅色,這份美景已成熟,只等你去發現、去欣賞了。此時此刻此景,你可以帶上自己的戀人,在這個有楓葉的秋日裡,等楓變紅,等他溫暖你的人生;亦是陪伴父母,用最簡單的陪伴來書寫長情。
  • 令人拍案叫絕的4副對聯,對仗工整文字妙,細細品讀有味道
    對聯是傳統文化的瑰寶,深受老百姓的喜愛。我是真遊泳的貓,一個喜歡對聯的讀書人。今天我和大家分享令人拍案叫絕的4副對聯,對仗工整文字妙,細細品讀有味道。第1副對聯:隔岸眺仙蹤,問樓頭黃鶴,天際白雲,可被大江留住;繞欄尋勝跡,看樹外煙波,洲邊芳草,都憑傑閣收來。這個對聯是黃鶴樓的對聯。
  • 悅拜精選~新年裝飾
    牛年春節對聯大禮包30套原價19.8元,券後價【9.8元】春節對聯大禮包,30件套對聯1副,福字4張,窗花12張,紅包10個,卡通牛貼2個,禮品包裝袋1個春節家家都需要的對聯,洋溢著喜慶的氛圍,團團圓圓過幸福年【贈運費險】商品標題👇新春對聯套裝大禮包紅紙春聯門貼門聯福字2021春節過年大門裝飾品
  • 天下第一聯「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賞析
    中國人過春節,有兩種說法:一是「一進臘月便是年」!「臘月」就是祭祀月,「臘」本是古代的一種祭禮! 再一種是「一過小年便是年」!臘月二十三是小年,大年三十是除夕,正月初一是大年,正月十五元宵節,正月十六年過完!故有「老李老馬歇十六」的俗諺!
  • 春節對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王羲之各添了3個字,成為絕對
    還有的才子運用對聯直抒胸臆,借著對聯來歌頌祖國的山河壯麗,或者針砭時弊,甚至帶有暗諷詼諧的味道。現如今對聯文化蔚為大觀,尤其是春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在門上貼上春聯,貼春聯的習俗已經融入到了我們生活中,成為中華兒女血液中流淌的一部分。其實早在東晉時期,就有過春節貼對聯的風俗。
  • 關帝廟的傳奇對聯故事
    尚武者拜關公,黑社會拜關公,商家也拜關公,以至於關公又有了武財神的說法。今天,茶座君為大家講講關帝廟的對聯及相關傳奇對聯故事。01廟宇中的對聯,大概起於明代,至清代發展到頂峰。文昌殿、關帝廟有很多對聯,魚龍混雜,雅俗皆有,而孔子廟則很少聽到過。大概孔子作為天下讀書人的老祖師,不好讓人下筆吧。
  • 《花木蘭》媒婆家的對聯慘不忍睹,看看中國月老祠對聯是怎樣寫的
    中華文化這麼表面化,這麼膚淺嗎?最讓網友們覺得太過敷衍,無力吐槽的是,媒婆門外,那副對聯——說起這媒婆與對聯啊,其實中國古代是有月老廟的,廟門前,也是需要貼對聯的。今天就跟大家一起看看那些比較好的對聯。需要聲明的是,這是以前的,不知如今那些地方,是否還是同一副。西湖花神廟,據說是雍正九年總督李敏達所建,祭祀湖山之神及十二花神和四時催花使者。有趣的是,主神就是李敏達,花神等人,則是他的侍妾。
  • 最短的一副對聯:「色難,容易」,簡單4個字大多數人卻很難做到
    對聯是我國的傳統文化,它起源於五代後蜀主孟昶,在明清時期最為繁盛,距今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其實,早在戰國時期,就出現了和對聯特別相似的桃符。所謂桃符,簡單來說就是桃木板,人們通常把它掛在大門的左右兩邊,用來驅鬼和闢邪,桃符上畫著驅鬼大神的圖像,還刻著他們的名字。
  • 火葬場門口的一副對聯,看了讓人感慨萬千,一語道出了人生真諦
    ——叔本華眾所周知,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在這長時間的文化發展過程中,雖然有很多已經遺失了,但也同樣有很多文化有幸保存了下來,比如大家小時候每天都背誦的唐詩、宋詞等等,都是我國文化的重要一部分,這些文化果實也是專屬於我國的,其他國家的人想被這些詩,恐怕都沒有機會。
  • 勸善抑惡對聯拾趣
    舊時不少名勝景點、廟宇殿堂、樓閣宗祠常撰有勸善抑惡的對聯,以警戒世人。這些對聯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思想深邃、句句皆金。現拾取20餘副供大家品賞。鄭板橋為興化城隍廟題了這樣一副對聯:做個好人,心正身安魂夢穩;行些善事,天知地鑑鬼神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