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繡+環保!非遺傳承人與MBA學生志願者舊衣新「繡」

2020-12-12 羊城派

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黃宙輝

9月6日,「舊衣新『繡』」綠色公益活動在廣州市文化館舉辦。該活動由廣州市文化館、中山大學嶺南(大學)學院MBA學生志願者聯合開展,分別邀請廣繡藝術大師梁曉曼和廣繡非遺傳承人譚展鵬作為嘉賓。

活動通過「科普」廣繡技藝,展現出廣繡之美,弘揚和發展嶺南優秀傳統文化;同時將民間藝術注入到當今綠色環保的社會主題中。

體驗刺繡技法現場

活動分為上午的「親子家庭場」和下午的「環保青年場」。

「親子家庭場」中,父母們帶著孩子前來體驗廣繡,並攜帶了舊衣服捐贈給舊衣新「繡」公益活動志願者。

在活動現場,廣繡藝術大師梁曉曼從廣繡的歷史說起,為在場的市民朋友詳細解說廣繡的發展過程,並現場展示廣繡的獨特針法。在手工製作的互動環節中,孩子與父母紛紛拿起針線,體驗廣繡刺繡技法。

寥寥數針,翻手間,蝴蝶圖案的雛形便在布料上躍然而出,孩子與父母們將一件件舊衣服變成了具有獨特點綴的環保袋。梁曉曼老師通過顏色、紋理、走線方向、作品完成度等,逐一點評了其中6幅作品,令孩子們受益匪淺。

梁曉曼(左)教大家廣繡刺繡技法

梁曉曼表示,孩子們通過本次活動,能了解廣繡的歷史文化,親身體驗廣繡的針法技巧,希望他們以後甚至能做廣繡的推廣大使,把廣繡帶到廣州以外的地方去。

參與「親子家庭場」活動的家長認為,參與這類公益活動非常具有意義,對孩子的成長有很大幫助,特別是讓孩子們去親身感受,潛移默化的薰陶是最有效的啟蒙教育。

據介紹,舊衣新「繡」公益活動是中山大學嶺南(大學)學院2020級MBA志願者對「環保」與「藝術」兩大主題的重新探索,用非遺為環保賦能,讓環保助力非遺傳承。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MBA舊衣新「繡」公益團隊志願者闕書琴告訴記者,通過這樣的活動,讓小朋友增強環保的意識,認識到像這些舊衣服還是可以變廢為寶。此外,舊衣新「繡」的平臺,能給廣繡這些傳統工廠提供一些現場推廣的機會。

父母與孩子齊齊動手體驗廣繡

【知多D】「四大名繡」之 粵繡

蘇繡、粵繡、湘繡、蜀繡,號稱「四大名繡」,各具風格。在四大名繡中,粵繡最重裝飾性,色彩豔麗奪目,構圖繁華熱烈,風格富麗輝煌,洋溢著南國明快濃烈的特色。粵繡又包括了廣州刺繡(廣繡)和潮州刺繡(潮繡)。

粵繡凝聚著歷代藝人的天才與智慧,在廣東具有悠久的歷史。從藝術風格到創作思維都充滿了嶺南特色,其成長曆程與嶺南文化發展的軌跡緊密疊合在一起。

粵繡工藝自成一家,其針法多變,針步均勻,能巧妙運用針法絲理表現物像的肌理。粵繡題材廣泛,色彩豐富,注重光和影的和諧運用,同時還能做到「工」為「藝」用,對繡品的藝術效果十分重視。 

清《廣東新語》記載,粵繡以孔雀羽扭捻為線,繡制服飾等,金翠奪目,還有用馬尾纏絲,訂製在紋飾的輪廓邊緣,增強了粵繡的藝術表現力。(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易芝娜

審籤 | 張德鋼

實習生 | 王嶽

相關焦點

  • 「西關五寶」非遺傳承人齊聚沙面,這樣的廣繡作品你見過嗎?
    當晚的茶話會有幸邀請到了「西關五寶」(三雕一彩一繡:牙雕、玉雕、木雕、廣彩、廣繡)的非遺傳承人來到現場。弘揚先進文化,深入挖掘荔灣區深厚的文化遺產是荔灣的重要動力來源。以荔灣區永慶坊旅遊文化景區為原點已經形成了永慶坊三雕一彩一繡展廳、李小龍祖居、詠春茶室、粵劇藝術博物館、廣州非遺街區大師工作室等景點。
  • 48歲滿繡非遺傳承人,耗時一個月,打造精美BJD娃衣
    都說繡著「富貴牡丹」的旗袍不夠時尚,但是在潮流玩具裡融入非遺元素,是不是也蠻有格調?滿族刺繡非遺傳承人 桑菊今天,比耶想給大家介紹一位別具匠心「娃圈太太」(製作BJD娃娃服飾的人)——48歲的桑菊,滿族刺繡的非遺傳承人,正在用年輕人喜愛的新潮玩法,實現著傳統技藝的「破圈」之旅。
  • 連續兩年入選全國非遺「雙十佳」,廣州「非遺進校園」步穩行遠
    2018年開展的「繡美校園——廣繡進校園系列活動中小學廣繡課例」展示現場非遺資源豐富多彩,「非遺進校園」率先開展廣州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著2200多年建城史,是嶺南文化中心和廣府文化發祥地。目前,全市擁有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項目2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7項、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81項、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16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12名、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79名、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208名。豐富的非遺資源和開拓創新的工作精神,使得廣州成為全國最早開展「非遺進校園」的城市之一。
  • 「廣州•潮州非遺精品展」亮相廣州塔
    沿著總書記的足跡,點讚傳承人的工巧廣州作為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擁有市級以上非遺代表性項目116項,其中人類非遺代表作2項、國家級項目17項、省級項目81項。潮州為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擁有市級以上非遺代表性項目106項,其中國家級項目15項、省級項目23項,同樣實力雄厚。
  • 【美翻】花都非遺「釘金繡裙褂」亮相2020廣東時裝周!現場大片來了
    【美翻】花都非遺「釘金繡裙褂」亮相2020廣東時裝周!精美的裙褂——姚日文攝9月9日作為市級的非遺項目的小茹裙褂攜手非遺技藝創新服飾及傳統釘金繡裙褂亮相2020廣東時裝周-
  • 海南周刊 | 黎錦雙面繡傳承人王瑞妹:願將絕藝傳後人
    這是58歲的省級非遺黎族傳統棉紡織工藝傳承人王瑞妹給人的第一印象。  「這是老祖宗千百年來傳承下來的一門技藝,也是海南黎族的文化瑰寶,需要我們一代又一代人好好地傳承與弘揚。」多年來,王瑞妹勤繡不歇,繡出了一幅又一幅讓人嘆為觀止的黎錦「雙面繡」作品。
  • 線韻悠悠繡人生 武山刺繡非遺傳承人王雲霞的刺繡人生
    在千千萬萬條絢麗多彩的人生道路中,王雲霞選擇了刺繡,用彩線編織人生的夢想,用小針洞開人生的大門,成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武山刺繡的縣級代表性傳承人,成為用彩線繡出精彩人生和美好生活的領路人。王雲霞選擇了刺繡,選擇了武山刺繡市級非遺傳人承劉雲帆做老師。卻因孩子尚小,不能專心致志的投入到刺繡學習創作中,她只能通過視頻向劉老師請教。劉雲帆也經常從天水給她帶繡材,讓她在家中先自己繡,熟練平針秀、纏針繡、亂針繡等基本繡法。從小幅作品開始,體味構圖、配色和各種繡法的綜合運用。每幅繡品的圖樣、繡到中途的疑惑,以及刺繡過程中的感悟,都及時與劉雲帆進行視頻交流。
  • 這個非遺傳承人 把畲繡送上了國際時裝周
    在林其番的作品裡,你能看到傳統的繡片與現代布料相結合,也能看到「蝴蝶」「牡丹」「鯉魚」等傳統圖案出現在剪裁時髦的服飾上。在中外模特們的演繹下,畲族刺繡的文化、紋樣和象形符號,與中國傳統民間技藝第一次碰撞出了火花。「設計師,是一個擁有夢想並且堅持自己夢想的人。為了把中國的刺繡研究做透徹,我拜訪了很多刺繡的非遺傳承人,深入學習和和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
  • 以匠心守初心 淮陽布老虎非遺傳承人雷智超:獨出心裁繡瑞虎
    而且,淮陽布老虎的虎臉和虎背的花紋並非使用縫、貼、繡等工藝,而是大多採用套版手工印刷上去,細部輔以描畫,頗具木版畫意味,其色彩也主要採用黃、黑、紅、白、綠,即《考工記》所說的「雜五色」,色彩熱烈、豔而不俗,與現代裝飾藝術有異曲同工之效。淮陽布老虎非遺傳承人雷智超是家族第三代製作藝人,受祖輩影響,從小耳濡目染布老虎工藝。
  • 「非遺新造」亮相T臺,2020廣東時裝周秋季好戲連場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施沛霖9月8日晚, 2020廣東時裝周-秋季暨廣州(白雲)時尚·設計產業交流推介系列活動,在廣州白雲國際會議中心開幕,由15位知名服裝設計師攜五大非遺項目擔綱的「非遺新造」主題大秀,率先開啟為期8天的時尚盛事。
  • 「非遺傳承 有味發現」大布江拼布繡:充滿鄉土氣息,傳承愛與美好祝願
    保護非遺,「功在千秋,利在當代」,意義非凡。即日起,省級非遺品牌張新發組織「非遺傳承 有味發現」活動,走進湖南多姿多彩的非遺項目,深入了解非遺的過去、現在,關注非遺文化的未來,助力這些文化都活起來。,全靠「金手指」石鼓油紙傘:歷經72道工序,用手藝傳承中國韻味粽編:無聲世界裡「編」出大未來與新傳承紅網時刻記者 唐頻輝 長沙報導「大布江拼布繡」是一種流行於湘南民間的原生態造型藝術,它以民間隨處可見的碎布和舊衣物為原料
  • 「國潮手藝」,遇見廣作新魅力
    作為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主辦的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廣州非遺宣傳展示系列活動之一,廣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在6⽉14⽇-6月28日推出了廣州非遺購物節之「國潮手藝」系列直播,包括手工打金製作技藝、打銅技藝、廣繡、廣州欖雕、廣式硬木家具製作技藝、廣州琺瑯製作技藝、廣州簫笛製作技藝、香雲紗染整技藝共8場直播活動,帶民眾「雲
  •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傳承人手把手教孩子做香袋
    17:58:35 /a/20200608/bc925d8ebab04190b07f12974e75bf92.shtml   為了使學生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 湖北省檔案局(館)展出百件非遺實物,紅安繡活繡出千種花樣
    楚天都市報6月8日訊(記者劉利鵬 通訊員許華利 楊微潔)鞋墊上一針一線,繡出了大千世界。今日,在省檔案局(館)開展的國際檔案日活動上,115件非遺實物進行了展示。紅安繡活、黃陂泥塑等多項非遺項目的傳承人,更是現場展示精巧技藝,引得不少觀眾嘖嘖稱嘆。
  • 彝族非遺彝繡衍生品亮相2020北京時裝周
    為推動彝繡衍生產品市場化和可持續發展,進一步提升涼山彝繡產品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讓涼山彝繡直接服務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促進廣大婦女居家靈活就業,2020年初,北京服裝學院與涼山州婦聯達成戰略合作,通過行業指導、設計幫扶、平臺資源引入等,推動彝繡產品市場轉化,實現涼山彝繡文化的傳承與保護。
  • 人物剪影丨安鎖香:彝族刺繡非遺傳承人
    走進董炳小學的刺繡教室,桌子上放滿了色彩繁多、圖案娟秀的彝族刺繡作品和半成品,這些豔麗精緻的彝繡作品,都出自學校彝族學生之手,一色一紋裡繡出的是年輕一代的傳承之力。教授他們彝繡的老師名叫安鎖香,是玉溪市級彝族刺繡非遺傳承人,2010年獲「玉溪市民族民間工藝師」稱號。
  • 當非遺手工遇到現代設計 新的扶貧模式誕生了
    傳統非遺文化和現代時尚設計的結合,「新」與「舊」的碰撞,吸引了不少附近工作的白領駐足欣賞。「真沒想到,這麼美麗的包包出自偏遠的貧困山區涼山州,更沒想到的是,它們竟然是扶貧的產物!」一位在附近工作的白領感嘆道。
  • 非遺廣東|「四大名繡」之一——粵繡
    它針法多變,針步均勻,能巧妙運用針法絲理表現物像的肌理;題材廣泛,色彩豐富,注重光和影的和諧運用;不僅講究刺繡的針法技術,更加注重繡品的藝術效果,講求「功」為「藝」用,對繡品的藝術效果十分重視。 粵繡:廣繡、潮繡粵繡有廣繡、潮繡兩種。
  • 彝族非遺彝繡衍生品2020北京時裝周發布會在京舉辦
    北京服裝學院設計師品牌聯合涼山州彝繡企業及彝繡傳承人共同打造80餘款帶有彝族刺繡的服裝服飾、箱包、首飾等產品,於2020年9月19日,以時尚新姿態,亮相北京時裝周,&34;韻新風 · 涼山印象彝族非遺彝繡衍生品發布會順利開展。
  • 廣繡文創設計大賽︱精彩回顧,屬你最「繡」
    類別:項鍊產品③規格:尺寸:總長約6cm圓圈處直徑約2cm「羽毛」處長約1.2cm,寬約1cm吊墜處長約1.15cm,寬約0.35cm金屬材質:S925純銀顏色:銀色類別:耳環產品內涵:       傳聞在古代,官員的官服上通常會繡上孔雀的圖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