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谷微信號:yigoonet
近日,美國《製藥經理人》雜誌(PharmExec)公布了2020年全球製藥企業TOP50榜單,該榜單專注於製藥企業的處方藥全球銷售收入,數據均來自全球醫藥市場研究機構EvaluatePharma,這已是該榜單連續第21次發布。
輝瑞跌落榜首
在本年度榜單中,去年位居第二位的羅氏今年以482.47億元的處方藥銷售額首次登頂,此前曾連續四年蟬聯榜首的輝瑞今年則將至第三位,處方藥銷售收入為436.62億美元,第二位則由諾華佔據,其處方藥全球銷售收入為460.85億美元,比去年名次上升一位。
在Top10的排名中,相較於2019年榜單,名次上升的除了羅氏和諾華,還包括百時美施貴寶和武田製藥,前者由去年的11位上升至今年的第6位,後者由第16位上升至第10位,該兩家藥企名次上升較快的原因均得益於單次的大併購,去年1月,百時美施貴寶宣布以740億美元(約合超5000億人民幣)併購新基,此次收購也使得百時美施貴寶獲得了新基在腫瘤、免疫、炎症領域的多個重磅管線產品,同期,武田製藥也完成了對罕見病巨頭英國夏爾製藥的收購,加強了其在腫瘤學、胃腸道和神經科學等核心領域的發展。
有企業在名次中上升,就有其他企業在名次中下滑,此次榜單名次下滑的除了輝瑞,還有強生、賽諾菲、艾伯維和葛蘭素史克,至於下滑的具體原因,均是各家旗下有重磅產品遭遇市場競品的威脅,以強生為例,其重磅產品Remicade(英夫利昔單抗)目前已經有來自Hospira、默沙東/三星Bioepis、輝瑞的生物類似藥獲得FDA批准,並且前兩款藥物已經上市銷售,使得Remicade面臨激烈競爭,只能通過降價和更大的報銷補償維持市場,美國市場收入從2016年近70億美元的峰值持續下滑至2019年的43.8億美元,降幅達到17.8%,再比如輝瑞的重磅鎮痛專利藥物樂瑞卡(Lyrica),隨著其在2019年失去市場獨佔權,銷售額遭遇下滑。
四家中國藥企上榜
值得關注的是,在去年的榜單中,首次上榜了兩家中國企業:中國生物製藥公司和江蘇恆瑞醫藥,今年的榜單中,除了該兩家藥企,又再次新增2家中國藥企,即雲南白藥和上海醫藥,四家中國藥企分別以42.84億美元、33.73億美元、33.21億美元、28.75億美元分別位列第37位、42位、43位和48位。
中外藥企研發支出差距巨大
此外,需要特別提出的是,雖然中國藥企以不錯的銷售業績進入Top50,但也要看到國內藥企與其他跨國藥企在研發支出費用方面的巨大差距,Top1的羅氏2019年在處方藥的研發投入支出是102.93億美元,而四家上榜的國內藥企研發費用總共加在一起才僅為10.8億美元,相當於羅氏的十分之一多一點,排名靠前的雲南白藥的研發費用僅僅只有0.2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77億元。
創新作為一家藥企長遠發展的立足之本,只有持續不斷的研發投入,才能帶著整個企業走得更好更穩,而在國內新藥審批上市加快、國家帶量採購的逐步落地執行、國家醫保目錄動態調整的逐步建立完善等政策的大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中國藥企開始認識到創新研發的重要性,在此前醫谷對於「港股上市16家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2019年成績單的回顧分析中顯示,百濟神州在2019年的研發投入費用為9.2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5.61億元),此外,研發投入支出超過10億元的還有復宏漢霖(14.07億元)、基石藥業(13.96億元)和信達生物(12.95億元)。
附2020年全球製藥企業TOP50
文 | 醫谷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