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暗物質迷科學家的新發現

2020-12-17 新經網

暗物質是構成我們銀河系大部分星系的神秘的看不見的東西,它再次使科學家感到困惑,對遙遠星系的新觀察結果與當前對其性質的理解相矛盾。

本周發表的研究表明,在圍繞著數萬億顆恆星的三個巨大星系團中,暗物質濃度的觀測結果與應如何分配暗物質的理論計算機模擬之間存在出乎意料的差異。

耶魯大學天體物理學家普裡亞姆瓦達·納塔拉然(Priyamvada Natarajan)發表於《科學》(Science)雜誌,是該研究的合著者之一。

暗物質是將星系內部的恆星聚集在一起的隱形膠。它還創建了一個看不見的支架,使星系能夠形成簇。但是它具有非常獨特的特性。它不會發射,吸收或反射光,並且不會與任何已知的粒子發生相互作用。

宇宙中大部分物質(約96%)被認為是暗物質,而普通物質(構成恆星,行星和人的可見物質)僅為4%。

暗物質的存在只有通過其對太空中可見物質的引力才能知道。它不同於類似的神秘和看不見的暗能量,後者被認為是空間的一種性質,正在推動宇宙的加速膨脹。暗能量具有排斥力。暗物質通過重力吸引。

這項新研究涉及哈勃太空望遠鏡和智利歐洲南部天文臺超大型望遠鏡的觀測。

天體物理學家和研究的第一作者,天體物理學天文學家馬西莫·梅內蓋蒂說,當來自遙遠星系(例如遙遠星系)的遙遠光通過另一個星系或它們的團簇時,光會發生偏轉並彎曲-這種現象稱為「引力透鏡」。博洛尼亞的空間科學和義大利的國家天體物理研究所。

新的觀測結果表明,居住在巨大星系團內部的星系產生的引力透鏡作用遠強於當前設想的暗物質理論,這表明這些星系中的暗物質濃度出乎意料地大。

梅內格蒂說:「這非常令人驚訝。」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宇宙中的暗物質正在減少,是什麼在「淘汰」它?
    提到暗物質,總會讓人覺得神秘。近期,來自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美國萊斯大學、歐洲核子中心等多所大學、科研機構聯合組成的國際科研團隊,通過大量數據研究分析後,提出了一種有關與暗物質的新看法:認為宇宙中的暗物質正在不斷減少,這是怎麼回事呢?什麼是暗物質?
  • Vera Rubin,她是第一個發現暗物質的女科學家
    也許你沒有聽說過她的名字,但是你應該聽說過暗物質(dark matter) 的概念。Dr. Vera Rubin 是第一個觀察到銀河系的預測角速度和實際角速度不吻合的人,從而顛覆了現代物理學的基石,促使人們認識到我們能感受或觀測到的物質質量其實只佔宇宙總量的極小部分。其外更多的是無法被觀測的所謂暗物質。因而說她是暗物質的發現人是名至實歸。
  • 暗物質找不到,科學家又想出了「熱暗物質」模型!
    在上個世紀,研究星系運動和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特性的天文學家們認識到,宇宙中大部分物質是不可見的。宇宙中大約84%的物質是「黑暗」物質,既不發光,也不發出任何其他已知的輻射,因此它被稱為暗物質。暗物質的另一個主要特性是,暗物質只通過引力與其他物質相互作用:例如,它不攜帶電磁電荷。
  • 新研究:宇宙初期氣泡可能製造了暗物質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宇宙誕生初期由高能粒子形成的泡泡,在不斷膨脹的過程中,對暗物質的形成起到過濾的作用,導致質量較大的暗物質才能留存到今天的宇宙。這種難以捉摸的物質會拽著恆星,卻不會發出光。暗物質是瑞士天文學家茲威基(Fritz Zwicky)最早在1933年提出的概念,認為宇宙中存在不僅肉眼看不到,用現在先進的儀器也觀測不到的一類物質,而且這種物質在宇宙中所佔的比例相當大。現在主流的模型都認為,宇宙中高達80%的物質都是暗物質。可是這套理論發展到這裡一直還沒有見到突破性的進展。
  • 人類對宇宙的無知,才有了暗物質的假設!
    暗物質是目前理論上預言的一種不發光的神秘物質,目前人類只能通過暗物質的引力作用來間接推測暗物質的存在,近幾十年來科學家對暗物質的真實性感到困惑,這也是當今物理學最大的謎團之一。
  • 全球最靈敏暗物質實驗室發現神秘信號,可能是潛在暗物質粒子
    也由於微小的質量,它和其他其他物質的相互作用非常微弱,因此到目前為止,人類的各種儀器都沒有捕捉到它。軸子是暗物質的候選者暗物質是一種猜想中的、但是間接證明存在的物質。暗物質遍布宇宙,暗物質的質量佔到宇宙物質的26.8%,是我們所能夠看到的可見物質的5倍多。暗物質到底是由什麼組成的?
  • 為何科學家們對暗物質不持懷疑態度?
    但是,當涉及到我們認為與我們的預測不符的物質引起的引力效應問題時,科學家幾乎總是引用暗物質,甚至很少考慮改變引力定律:廣義相對論。從表面上看似乎不妥的,但是有一個非常令人信服的原因使專業人員壓倒性地做到這一點。科學家之所以如此接受暗物質是有原因的,而現在我們其他人確切地知道了原因。如果我們一直追溯到17世紀初,我們可以很容易地找到這個確切問題的舊版本的兩個例子。
  • 科學界議論紛紛:暗物質是熱的?不是冷的?暗物質再次被質疑!
    自上世紀60年代「廣義相對論的黃金時代」以來,科學家們一直認為,宇宙的大部分由一種名為「暗物質」的神秘不可見物質組成。從那時起,科學家們就試圖用新的方法方法來解開這個謎團。一方面,天體物理學家試圖找到一種候選粒子來解釋這個質量。另一方面,天體物理學家試圖找到一個理論基礎來解釋暗物質的行為。
  • 暗物質終於找到了?科學家們明爭暗鬥,對暗物質的搜索正急劇擴大
    自從20世紀80年代天文學家們達成了這樣一個共識:認為宇宙中的大部分質物質是不可見的——「暗物質」必須將星系粘合在一起,並在引力作用下塑造出整個宇宙,從那時起,實驗主義科學家們就一直在尋找不發光的粒子但為了防止暗物質過輕,一些科學家正在設置更小的「保齡球瓶」。一場比質子重量更輕的暗物質粒子雨,可以偶爾將電子從它們的主原子中釋放出來。
  • 宇宙或許是多元化的,科學家又有新發現,外星世界或完全不同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對宇宙的探索也越來越深入。一方面,很多人都盼望著有一天可以發現地外生命,證明人類並不是宇宙中唯一的存在;另一方面,也有很多人盼望著科幻片中的場景可以變成現實。這位科學家的理論並不是紙上談兵,他多年來通過對星系的觀測和研究後,最終總結出來的理論之一。我們知道,現代科學研究中,很多科學家都認為宇宙中存在著暗物質能量,而這個概念其實是在1999年科學家在研究宇宙膨脹原因的過程中無意間發現的。之後,隨著科學家們對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研究的深入,暗能量也被證實。
  • 暗物質是什麼樣的粒子呢?宇宙的大尺度結構究竟是什麼樣?
    暗物質是一種非常態物質,我們既看不見也摸不著,但確確實實遍布在宇宙各處,甚至對宇宙的演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起初科學家對宇宙和各大星系的質量進行計算,但總是存在一些誤差。於是科學家猜測宇宙中一定存在一種既看不見也摸不著的物質,並且它們有一定的質量!
  • 暗物質衛星上天 揭秘暗物質是什麼?怎麼存在的?
    C 在太空創造中國的第一次自暗物質被發現80多年來,科學家還從未探測到暗物質的明確信號。常進坦言,如果期望暗物質衛星一下就能準確找到暗物質,這個期望指數太高了。暗物質的基本物理性質還沒有弄清楚,沒有人能百分之百保證找到暗物質。「但只要衛星工作正常,就為我們打開了一扇觀測宇宙的新窗口,必然會發現很多新奇的現象。」
  • 哈勃望遠鏡最新發現:暗物質遠比我們所想要稠密,揭示著新物理
    暗物質,雖然還沒被人們所捕捉,更沒被任何人「親眼」所視!但不少科學家已經,很自信,認為自己已經大概了解了,甚至以盲人摸象的法子,去繪製出它「真實」的容貌!可這樣的自信,今天被無情地打臉了!據來自哈勃望遠鏡的最新觀測數據,它發現了,在星系中,暗物質的濃度似乎比我們所想像的,更加稠密,而且足足高出了至少一個數量級。千萬別小看這一個濃度差,這就表明了,科學界普遍認可的理論與模型,存在著不小的偏差,甚至推翻了我們之前很多重要的推論與觀點。這或者,也說明了,暗物質,還存在目前我們還沒理解的重大物質特性。
  • 為了解釋暗物質,科學家提出大膽假設
    暗物質  1970年,當天文學家魯賓和福特在對仙女座大星系進行觀測的時候,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在對遠離星系核的恆星公轉速度進行計算的時候,發現最終數據和利用恆星和星系核心距離計算的結果並不相同。
  • 哈佛科學家發現宇宙超級黑洞「鼻祖」
    來自錢德拉宇宙演化調查的項目科學家發現在宇宙大約12億歲時就出現了超大質量黑洞,這些星系核的樣本記錄了宇宙早期黑洞的成長過程,科學家通過活動星系核的研究了解到宇宙早期超大質量黑洞的吸積情況,並釋放出高速移動的帶電粒子噴流。
  • 從地球質量大小到超級星系團質量大小 科學家全尺度模擬暗物質暈...
    9月3日凌晨出版的科學期刊《自然》發表了一項由我國科學家領銜的國際研究團隊的理論發現:科學家們利用中國和歐洲的超級計算機,採用一項全新的多重放大模擬技術,在當前標準宇宙學模型下,首次模擬出從最小的類似地球質量大小,到具有最大質量的超級星系團的暗暈內部結構的清晰圖像,跨越了20個數量級。
  • 科普知識:探索宇宙暗物質與電磁波理論
    而且暗物質不止一種,初步估計少說也有上萬種。人類目前研發的對撞機,和暗物質根本不在一個檔次上,猶如在宇宙深處萬億光年的地方觀測地球上一隻小小螞蟻,徒勞無益。不過有科學家認為:探索宇宙暗物質暗能量的奧秘的關鍵所在,應該要了解電磁波理論。
  • 距離地球100億光年,科學家發現直徑10光年的「宇宙牆」
    長城式宇宙牆我們知道銀河系和仙女座星系等其他星系組成了直徑1000萬光年的本群星系。本群星系又隸屬於室女座超星系團,其直徑約1.1億光年。在我們的可觀測宇宙中,星系網絡構成的宇宙結構往往不超過12億光年。而三年前新觀測到的星系群結構直徑卻達到了13億光年。
  • 撥開迷霧——新發現的巨大古星系,或可給暗物質研究帶來新曙光
    這個發現挑戰了我們對早期宇宙的認知。結合世界各地和太空中多個觀測站的資源,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小組發現了一個先前未知的巨大古星系寶庫,其可以追溯到宇宙先前20億年。這一發現的細節首次於周三被發表在《自然》雜誌上。
  • 宇宙網研究獲新進展,暗物質存在再添佐證
    細絲並非完全黑暗 宇宙中大約85%的物質是由一種未知的、看不見的「暗物質」構成。據悉,在宇宙中有兩種宇宙網,一種是由暗物質構成的「黑暗」宇宙網,另一種是主要由氫氣組成的發光宇宙網。科學家認為在大爆炸時所產生的氫,有60%存在於這些宇宙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