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些日本咖啡館可以獨立於第三波咖啡之外?

2021-02-08 becoffing飛咖啡櫻

很多去日本的咖啡愛好者都忍不住要去拜訪Cafe de l』Ambre,毫不誇張地說它可以顛覆人們對咖啡館的想法。

來到Cafe de l』Ambre會讓人忘卻了時光,那裡呈列有23年前採購的咖啡生豆,有1948年製造的磨豆機,有著一位102歲高齡的烘焙師以及令人讚不絕口的咖啡。

我們曾發過一篇關於Cafe de l』Ambre的文章,這間承載著時光的咖啡館的影響力也正在擴大。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日本岡山市有兩個咖啡館正在效仿它,這不是一個反常現象,而是一場運動。


Blue Mountain Coffee位於笠岡(Kasaoka,毗鄰廣島縣的一個小港灣鎮),由經驗豐富且樂於分享知識的Akagi先生經營。我問Akagi先生可以為我推薦哪款咖啡,在日本讓烘焙師為自己選擇咖啡絕對會超出你的期待。我感覺這裡提供的咖啡和Cafe de l』Ambre非常相似。

Blue Mountain的咖啡豆十分新鮮,熱水溫度恰當且精確,使用最好的瓷器和法蘭絨濾布萃取咖啡。在這裡你可以品嘗到各個產地的咖啡,這些風味豐富、濃烈和平衡的咖啡由小瓷杯盛裝著。當我向Akagi先生提到Cafe de l』Ambre的咖啡時,他的眼睛突然明亮起來,並激動地告訴我:「是的,我是Ichiro Sekiguchi先生的忠實粉絲啊!」

Blue Mountain Coffee

 

 Akagi先生還為我推薦了另外一家咖啡館:Orizuru。他打電話給Orizuru的主人說要給他推薦一位非日本籍顧客。所以我就去拜訪了Orizuru,也弄明白了更多東西。

Orizuru在日語中是指紙鶴。它是一間非常小的咖啡館,一次只能容納幾位顧客,位於岡山市中心。當你踏入這個親切的空間之後,會再一次感覺時光定格了。

Orizuru Coffee

店主Fujiwara先生在Blue Mountain Coffee學習過烘焙技術並沿襲了使用法蘭絨濾布的傳統。Fujiwara先生還是一位旅遊愛好者,為了學習咖啡知識曾遊歷過非洲和印度尼西亞。如果他不忙的話,可以請他展示旅遊途中拍攝的照片。

Orizuru的櫃檯由一整塊木頭雕刻而成,你會發現它的細節花費了不少心思和功夫,這裡有點日本茶館的味道。在這裡,製作一杯咖啡的過程很緩慢,尤其是手衝。當咖啡被端上來時,會隨帶著端上一小杯被稀釋過的咖啡。這杯更少的咖啡有助於你去品嘗咖啡。


我們在Orizuru的櫃檯下看到了Cafe de l』Ambre的標誌性水壺,它是Fujiwara先生的寶貝。Fujiwara先生還向我展示了日本有田製作的小陶瓷咖啡杯。

Orizuru製作的咖啡也和Cafe de l』Ambre相似。這裡咖啡的製作過程很慢,咖啡萃取得比較濃。萃取後的熱咖啡會被放入一個金屬調酒器內,然後Fujiwara先生加入一塊巨大的冰塊,用這樣的方法來冷卻熱咖啡。這是一個令人印象深刻和有效的方法。


 

Fujiwara先生 和Akagi先生都意識到第三波咖啡正慢慢地影響著日本,但是他們選擇了一條不同的路徑。

這並不是說他們的咖啡不如第三波咖啡或比它們更好,他們只是選擇了一條製作好咖啡的不同方法。他們決定讓自己的咖啡成為獨角戲,他們看重精湛的手藝。他們不需要培訓員工,因為他們就是店內的靈魂。


避開成長的機會可能聽起來很奇怪,但這種做生意的方式在日本並不少見。日本有些餐館只提供限量麵條,少於實際所需的量。通常當他們賣完後,就提前關門休息了。

傳統超越了利潤,完美主義超越了效率。咖啡是Fujiwara先生 和Akagi先生的摯愛,他們著迷於使用老式烘焙和手工烘焙。當你憑直覺去製作每一杯咖啡時,就會產生差異。對於經驗和質量的痴迷也許是真正有效的方式。


這裡不是建議第三波咖啡館竭誠採用這種經營方式,但是我們肯定可以從這之中學到一些東西:如豐富的經驗、對每杯咖啡的用心以及開闊的胸懷等。

他們的咖啡烘焙度比第三波咖啡更深,對於烘焙的某些方面我們表示贊同。他們不需要預先包裝咖啡豆,通常只烘焙接下來一天或兩天內所需的咖啡量。這可能需要更大的工作量,但可以確保為顧客提供最新鮮的咖啡豆。


你準備好提升自己的烘焙水平和咖啡技藝了嗎?如果是的,那麼觀察這些日本咖啡大師便是很好地跨出了第一步。

Read More Becoffing:


日本咖啡界的活化石


令人印象深刻的日本咖啡館設計


日本10家必去的咖啡館


相關焦點

  • 「第三波精品咖啡館」都有什麼標籤?
    精品咖啡館會將他們的產品、服務和他們品牌的整體概念結合起來。每一間咖啡館的會在他們的室內設計以及菜單中出現,人們對待咖啡的激情和創造力使消費者越來越信服,也正是這些特點成為了精品咖啡館的潮流趨勢。我們可以看到許多相似之處:裸露的磚牆,黑白字母板菜單,以及陳年貨架上整齊排列的Chemex。還有很多其他的精緻獨特的的標誌是室內裝修的極簡風格。大多喜歡單調的色彩,可出品使用的日式的精緻的玻璃酒杯。這些也許會讓所有的咖啡館,看起來都是一樣的。然而,還有顧客看不到的在室內設計背後的區別。
  • 什麼是「第三波咖啡」,它與專業有何不同?
    第三波咖啡浪潮。我們經常在咖啡館或網上遇到這句話。但它究竟意味著什麼?它與特種咖啡有什麼不同?那關於第一波,第二波和第四波的情況是什麼?
  • 連鎖咖啡品牌 VS 獨立咖啡館
    1、如果一個城市連一家咖啡館都沒有,星巴克會「下沉」到這種城市嗎?我不是說星巴克在等獨立咖啡館來開拓市場,(尤其是小城市的)獨立咖啡館一般沒有那麼大的能量。但是一個城市中的少數幾家獨立咖啡館,的確也會促進潛在消費者的情緒積累。很多人在被朋友帶去小咖啡館裡喝一杯之前,甚至以為自己一輩子也不會對咖啡感興趣,對星巴克等咖啡領域的大品牌如果不是壓根不知道,也至少沒有什麼期待。
  • 第三波咖啡浪潮:顛覆星巴克和中國式尷尬
    同時講究烘焙方式,以便讓最終製作出來的咖啡,能還原咖啡豆的風味和口感。在生意場上,精品咖啡成了第三波咖啡浪潮的主角。咖啡發展至今,有三次浪潮。第一次是二戰前後,速溶咖啡被大力推廣。第二波是1966年左右,現磨現泡理念開始流行,星巴克成為了這波浪潮的得利者。它通過開設連鎖咖啡館,用工業化的方式流水線生產現泡咖啡。
  • 史上最強日本咖啡館攻略!
    即使你對咖啡不太感興趣,我也強烈建議你不要就此打住。如果你恰好逛過東京代官山鳥屋書店( T-Stie 旗艦店),可能會在本土雜誌部那找到一整條日語咖啡雜誌,教你怎麼買咖啡豆、怎麼在家自己做手衝、日本大中小城市哪裡又開了不錯的咖啡館、還有介紹全球咖啡勝地等等。只有你想不到,沒有這些咖啡雜誌覆蓋不到的,精細得嚇人。
  • 臺灣獨立咖啡館的經營哲學:你點我咖啡,我給你故事
    美國的連鎖咖啡品牌星巴克在臺灣已有20多年的經營歷史,它恍若已成為臺北人熟悉的街坊鄰居家的客廳,你隨時可以抬腳進去坐坐,悠閒地喝上一杯。此外,像伯朗、丹堤、怡客等臺灣自有的連鎖咖啡店也在臺北到處布點,生意興隆。「但對於真正愛喝咖啡的臺北人來,這些連鎖咖啡店都不在他們的預選名單之列。他們常泡的是那些個性咖啡店,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獨立咖啡館。」
  • Nowhere咖啡館 | 咖啡之外的可能
    03空間 空間用途品牌活動、聚會派對、講座沙龍、婚禮求婚 空間設備高清投影儀、獨立衛生間 咖啡、奶茶、雞尾酒和芝士蛋糕,簡單不乏精緻。 05咖啡之外的可能 Nowhere於我而言,不僅僅是一家咖啡館,還是民宿和我的旅行工作室,所做即所愛
  • 在日本,可以喝一杯普通咖啡 | 福利
    (圖片來自網絡)日本的咖啡消費量排名世界第四,甚至已經超過了對茶的消費。日本人味覺靈敏,善於感受咖啡中細微的差別,並且他們對於咖啡的製作也非常痴迷,在這個國家,你可以找到很多很多高水準的咖啡師。而這些也得到了全世界的認可,只要說到咖啡館文化,很多專業人士必定指向日本。
  • % Arabica這樣的獨立咖啡品牌,憑什麼「爆紅」?
    自從第三次咖啡浪潮開始後,在美國精品咖啡的帶動下,不斷湧現出專注於手工高品質咖啡的獨立咖啡品牌。比如前不久剛剛落成於成都的% Arabica,創立不過短短幾年,就在這個精品咖啡時代,迅速打造出屬於自己的「人格化符號」——推崇純粹簡約的生活方式,希望通過一杯咖啡看向世界。而這個來自日本的獨立咖啡品牌,究竟有什麼樣的魅力,能在幾年間不斷成長?
  • 每一杯咖啡都值得珍視:第三波咖啡浪潮
    在Freeman的生活中,其參照系是普魯斯特、莫扎特、1970年代早期立體聲設備以及1920年代的日本咖啡設備。對咖啡的極致追求一切在於「不必要的美」,以及願意為此付出的努力。而這似乎是在第三波咖啡浪潮中,優秀咖啡人們的共同特質。
  • 從耶加雪菲的前世今生讀懂第三波咖啡(上)
    歡迎投稿:jpkfx@cnisg.com咖香導讀:耶加的豆子絕對是這幾年衣索比亞的大熱門,它仿佛就代表著第三波咖啡潮。為何它會突然爆紅?下文帶大家從耶加雪菲的前世今生讀懂第三波咖啡。前街咖啡館 淘寶店
  • 第三波咖啡浪潮來襲,咖啡市場的本質你看清楚了嗎?
    現在,精品咖啡風潮已在全國風起雲湧,烏魯木齊能例外嗎?如果您喜愛咖啡,並一直熱衷於加牛奶和糖,或是只追求焦糖瑪琪朵那些甜甜的咖啡,又或是加了奶油、巧克力醬的那些花式咖啡。那麼你有可能快要——OUT了!因為當下,一波新的咖啡風潮已經襲來,並在中國大地暗潮湧動,它就是第三波咖啡浪潮——精品咖啡。
  • 藏著「相似靈魂」的獨立咖啡館,盈利不止靠咖啡
    她告訴記者,「我一點都不懂咖啡,只覺得這裡的咖啡好喝,而且很喜歡這裡的氛圍。」近兩年,杭州的咖啡氛圍越來越濃厚,不僅有「%Arabica」「Tims」等大型連鎖咖啡首次入杭,更是出現了很多像野蘑菇這樣的獨立咖啡館。和商業連鎖咖啡店不同,小小的獨立咖啡館擁有「可以讓人安放靈魂」的魔力。他們往往有一些共性:都瀰漫著醇厚的咖啡香,明亮的窗,文藝的風格。
  • 這5家知名網紅咖啡館,除了拍照,更適合喝一杯純粹的咖啡!
    所謂的"第三波咖啡浪潮"首先由美國 Wrecking Ball 咖啡烘焙工廠的烘焙師 Trish Rothgeb 在 2002 年提出,被歸入這一類的咖啡館必須具備的條件是,像釀酒一樣的用精細工藝製作咖啡。
  • 精品咖啡進化論:三波咖啡演化史(上)
    「第三波咖啡」如何形成?如今咖啡已進化「第三波」,那麼「第一波」、「第二波」如何界定?精品咖啡的三波演化論,是最近八年積漸而成,濫觴於歐洲,成就於美國。      根據羅絲格的看法,「第三波」始於歐洲。在千禧年前後,瑞士雀巢全自動濃縮咖啡機問世,在挪威開了第一家自動化咖啡館,威脅傳統「第二波」咖啡館生計,一批挪威咖啡師不向全自動咖啡機低頭,以精湛拉花手藝和莊園咖啡,戰勝全自動咖啡機,他們就是羅絲格陛下的「第三波咖啡」。這些咖啡師多半是世界咖啡師競標賽的冠軍得主,比如羅勃•索瑞森、提姆•溫鐸柏,專業度遠勝「第二波咖啡」。
  • 「第一波」、「第二波」、「第三波」咖啡浪潮…究竟是什麼意思?
    在演講的最後,我與聽眾們討論了「咖啡浪潮」這一話題,並闡述了它與咖啡作為一種經濟作物和一種國際貿易商品的價值有何影響,同時探討了對咖啡廳和家庭咖啡市場的作用。此次的演講主要集中在三波「浪潮」上面:「第一波」(咖啡消費的普及)、「第二波」(烘焙咖啡的推廣和連鎖咖啡品牌的興起)和「第三波」(產地和精品咖啡的崛起)。
  • 第三波咖啡浪潮來襲,一二線城市咖啡市場的本質你看清楚了嗎?
    因為當下,一波新的咖啡風潮已經襲來,並在中國大地暗潮湧動,它就是第三波咖啡浪潮——精品咖啡。當咖啡進入到第三波浪潮後,內地的咖啡市場也迅速反應並銜接上,近幾年來,從北至南,由車水馬龍的路上至左彎右拐的巷弄間,大樓林立或林蔭巷道中,無一不見到各式各樣的咖啡館;在蓬勃發展的大城市,咖啡已是現代人的必需品,從星巴克教會我們什麼是咖啡開始,喝咖啡已經慢慢影響了中國人喝茶的習慣。
  • 城市咖啡地圖:這裡,可能是東莞最適合辦公的獨立咖啡館
    記錄咖啡故事在東莞有3千多家咖啡館,除去隨處可見的星爸爸等品牌咖啡館,剩下的獨立咖啡館有2千多家。再去掉那些滿人為患的咖啡館,還可以剩下多少家可以讓你經常想去的咖啡館,在東莞想喝杯咖啡不難,想喝一杯極好的咖啡也不難,最難的是想找一家安靜舒心的咖啡館,可以用來辦公,看看書也好。
  • 星巴克「都市第三空間」瑞幸咖啡「去場景化」咖啡館創業啟示
    在歐洲咖啡文化,就像是中國的茶文化和日本的茶道。喝咖啡之前要焚香,品飲咖啡的地方要有適合喝咖啡的環境,欣賞咖啡的品質,搭配可口的小點心或者甜品,從顏色到香味、從品種都產地,從環境到香氣,從精美的咖啡器具到烹煮的方法,無不透露出咖啡的質感和品咖啡人的品味。
  • 咖啡運動發展史(下)
    這就是第三波咖啡熱潮影響下的咖啡行業。「third wave」(第三波)一詞最早出現於2002年,Trish Rothgeb(原名 Trish Skeie)在他的的一篇文章中將咖啡運動稱之為「wave」。根據他的描述,「第三波」成為了咖啡行業的主流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