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手打牛丸 華東師大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中心 來自專輯近期科普
本文共2545字,建議閱讀時間6分鐘
@南波タケ
作者:手打牛丸
編輯:昭水
美編:沈星雨
■■■
七夕剛剛過去,一個本該情侶們樂樂陶陶的節日,有男朋友的門寶過得卻一點都不開心,她在520的時候已經因為男朋友沒送禮物所以跟他生了好久的氣。原本期盼七夕的驚喜,隨著男朋友的敷衍地含糊其辭,門寶也知道,估計是沒了。
「這種節日都是消費主義的陷阱,為什麼要送禮物嘛?」
「元旦、春節、情人節、七夕、聖誕……還有那麼多紀念日和生日,我真不知道送什麼……」
「我真的覺得準備禮物沒必要,如果你想要什麼,你可以直接跟我說嘛!」
門寶放下手機,心裡堵得慌,自己其實根本不缺什麼,也不一定非要男朋友送自己什麼很貴的禮物,就是想看到他有所表示,為什麼男朋友就是不樂意呢?想到這,門寶開始悶悶不樂起來,男友後續道歉的消息,自己也沒有回。
「挑禮物真的太難了,我們都在一起這麼久了,還要送禮物這麼形式主義的事兒嗎?你想要什麼直接跟我說就行了。」門寶的男朋友這麼認為。
那麼,對於情侶來說,送禮物這件事究竟是否只是一個勞心費力的形式,抑或是送禮物其實對情侶來說有著更多意義呢?
@南波タケ
■■■
禮物替我說愛你
想要維持一段長久而浪漫的戀愛關係,表達愛意對於情侶來說是一件必不可少的行為,有研究證明:在一段戀愛關係中,情侶一方有意而且公開地向另一方表達親近,關心和喜愛是必不可少的。
就我們中國人來說,含蓄和委婉是交流中常見的態度,在表達「愛」這件事上,我們並沒有那麼直接,相較於西方文化下的個體,東方,尤其是東亞文化口頭表達「愛」的頻率要低很多(Beichen& Murshed, 2015)。
不過,直白的表達「愛」的方式不僅僅只有擁抱親吻或者含情脈脈地說一句「我愛你」。送禮物也是向對方表達「愛」的方式之一(Huang & Yu, 2000)。
疫情期間,由於隔離的因素,情侶們大多處於「異地」狀態,沒有見面的機會,男生們可以試著回憶一下,距離上一次對自己心愛的姑娘訴說衷腸,表露愛意已經過去了多久;在不能見面的這段時間裡,自己表達「愛」的行為的頻率又有多高呢?
研究表明,情感表達的質量與關係質量息息相關,情感表達質量和頻率越高的情侶,他們對於彼此之間關係的滿意度、親密度和幸福感的評估分數就越高。所以贈送禮物,實際上是一種向對方傳遞愛意信號,提升感情質量的行為(Dillow, Goodboy, & Bolkan, 2014)。
那麼有朋友會問了:我必須要送禮物來表達愛意麼?不送對於關係一定會有不良影響麼?
答案當然是不必要的,假如一對情侶要分手,送禮物可以起到延緩分手時間的作用,但是送禮物並不會改變分手的最終結果。禮物對於愛情,不過是錦上添花,增加樂趣的存在,而不是可以影響愛情存續的關鍵因素(Huang& Yu, 2000)。
@南波タケ
禮物為什麼得我挑
那麼會有男生提問了,為什么女孩子不能直接提自己想要什麼呢?這樣不是更節約時間和精力麼?
確實,在美國的婚禮上,新婚夫婦會使用願望清單(gift registry)來告訴送禮者自己想要的禮物,從而防止送禮者送出一份令人尷尬的禮品。
科學家在研究願望清單時,發現了一個很奇怪的現象:當送禮物的人和接受禮物的人關係很親近時,送禮者反而不會去送願望清單上的禮物,而是選擇一些更加凸顯自己別出心裁,並且具有獨特象徵意義的禮物來表明自己與收禮者之間的親密關係(Ward& Broniarczyk, 2011)。
願望清單是一條省力的捷徑,就像沒有過程的數學大題答案一樣,你或許對了,但是老師並不會給你分數。
送禮者和收禮者的關係越親密,收禮者就越關注禮物所包含的「心意」(尹天子, 2020)。女孩子想要並不僅僅是具體的物質禮物。你為了選擇一份讓她滿意的禮物,揣度她的喜好,詢問她的閨蜜,在反覆比對中的糾結……這種種付出,也是告訴對方:我愛你,我不但願意為你花錢,我也願意花時間和精力找到那個能讓你開心的存在,在一個特殊的場合送給你。
如果男孩子只是發揮「男友支付寶」的作用,這種討來的禮物,也不包括令人感動的心意。
如果將送禮物看做一道數學大題,挑選禮物的過程就是關鍵的得分步驟,就算最後的答案是錯誤的,前面的步驟也會幫你爭取到很多分數。
@南波タケ
贈禮是相互的
有研究證明,男生比女生更加喜歡使用送禮物的方式來獲取好感,但是女生也不可一味地接受而不回饋(Saad& Gill, 2003)。
根據消費心理學的研究成果,贈送禮物的行為除了從示愛的角度來解讀之外,還可以從經濟交換和社會交換的角度來解讀。
當用經濟交換的角度來審視送禮物的行為時,男生會在送出禮物的同時評估收到的回饋的價值,當回饋的價值遠低於付出的價值,男生可能會「放棄」。
七夕節,一位男生花費了500元給女朋友購買了禮物,但是女方只回饋給男方一個50塊錢的禮物甚至不回饋禮物,那麼男生很可能會選擇放棄——分手。
經濟交換範式在一段戀情的早期經常發生,但是男生也不是只計算貨幣價值的冷血動物,他們同樣在乎禮物的象徵意義,這一點可以用社會交換來解釋(Belk& Coon, 1993)。
社會交換強調禮物背後的象徵意義,你送的禮物或許很便宜,但是對於當事人來說就是無價的寶貝。
「曾有一個故事,新婚的夫婦收到了丈夫大學時朋友贈送的禮物,拆開一看是大學時大家曾經一起踢球時穿的破球鞋,妻子很茫然,但是丈夫卻泣不成聲。破球鞋本身不值多少錢,但是對於丈夫來說,代表的是他珍貴的青春和友誼。」
所以也女孩子們在收到禮物的同時,也思考送贈送一些回禮,男生表面上可能一副「哎呀,你別送我禮物,你別浪費錢,我送你就行了」的面孔,但是實際上心裡肯定樂開了花。
最後,我想用歐·亨利的小說《麥琪的禮物》做結尾:麥琪為了讓丈夫吉姆開心,剪了自己的漂亮的頭髮換了白金的精緻表鏈。而吉姆卻當了心愛的懷表為麥琪買了一套奢侈的梳子。
送禮這件事並沒有定式,它並不是七夕這種浪漫節日的必須任務。正如這個故事所示:真正的禮物所追尋的只有受贈者的快樂,而沒有贈與者的好處。一份完美的禮物的物質屬性和貨幣價值,已經被禮物所含的情感超越了。
■■■
參考文獻:
Beichen, L., & Murshed, F. (2015).Culture, expressions of romantic love, and gift-giving. Journal of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search, 14(1), 68.Belk, R. W., & Coon, G. S. (1993). Giftgiving as agapic love: An alternative to the exchange paradigm based on datingexperiences.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20(3), 393-417.Dillow, M. R., Goodboy, A. K., &Bolkan, S. (2014). Attachment and the expression of affection in romanticrelationships: The mediating role of romantic love. Communication Reports, 27(2),102-115.Huang, M. H., & Yu, S. (2000). Gifts ina romantic relationship: A survival analysis. Journal of Consumer Psychology, 9(3),179-188.Saad, G., & Gill, T. (2003). Anevolutionary psychology perspective on gift giving among young adults. Psychology& Marketing, 20(9), 765-784.Ward, M., & Broniarczyk, S. (2011). AskAnd You Shall (Not) Receive: Choosing Between A Gift Registry Gift And FreeChoice. ACR North American Advances.尹天子. (2020). 非親密關係中的禮物贈予:禮物偏好的不一致. 心理科學, 43(03), 733-739.
原標題:《「謝謝你準備的七夕禮物!」丨情侶間送禮,不只是送禮而已》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