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30號上映的諜戰影片《風聲》,收穫了好評和熱度。11年後,《風聲》再次上映,你期待這部電影嗎?電影有一個被人低估的角色,那就是蘇有朋扮演的白小年。白小年作為第一個"死亡"的角色,看似是一個"炮灰"式的角色,卻讓蘇有朋拿下了2010年百花電影節的最佳男配角,那這個角色到底有什麼過人之處呢?
根據劇情的進展,蘇有朋將白小年整個人物的性格變化分為三個層次。從開始仗著自己作為司令男寵時的驕傲,再到被冤枉成"老鬼"時的恐慌、歇斯底裡,再到被司令放棄時的絕望,蘇有朋將每個階段的白小年都演繹非常到位,令人印象深刻。
《風聲》中有許多耐人尋味的角色,他們通過演員生動起來。周迅和李冰冰共同提名為影后,這也證明這部電視劇中所有角色都很成功,但在眾多的角色中,我對蘇有朋演繹的白小年印象深刻。
偶像演員是要轉型的,蘇有朋通過電影中的白小年順利轉型,這成功來之不易,他付出了很多的努力,比如說整天琢磨白小年的心態。拍攝電影之前曾經想過拒絕導演的邀請,因為他不敢保證自己可以將白小年演繹的非常到位,但憑藉著自己的努力與汗水,蘇有朋演活了白小年。為他之後的導演之路奠定了良好的演技基礎。
觀眾印象中的蘇有朋和偶像有著很深的聯繫。他從出道開始就是小虎隊的成員,演的每一部戲都是陽光大男孩。《風聲》裡面的白小年是一個複雜的人物,這個人物有喜有悲有歡樂、有苦悶、有恐懼、有絕望。蘇有朋毫不懼怕,下足了功夫研究人物性格。真正開拍的時候,蘇有朋在劇組"自我隔離"起來,無時無刻不像白小年一樣說話、做事,甚至用角色特有的斜眼看人,這些都讓他完全沉浸到了人物中。才讓白小年在蘇有朋的演繹下,活靈活現地呈現在觀眾面前。
印象最深刻的一副場面是躺在池子中的蘇有朋看到司令之後,急忙解釋自己是被冤枉的,當時在他眼裡還透露出一絲光芒。當司令員不相信他,並表示要解決白小年的時候,他的臉上第一次出現了絕望。這種巨大的情感變化考驗著蘇有朋。蘇有朋用一個絕望的眼神將白小年性格中的軟弱與絕望表現的淋漓盡致。當時那個動亂的年代,軟弱和絕望是壓死白小年的最後一根稻草。雖然白小年不是一個偉大的犧牲者,但是在蘇有朋的深情演繹下,讓很多觀眾理解並對這個角色產生了共情,這就是表演的力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