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不同地區的猿類,都演化成了人類?是必然還是巧合?

2020-12-18 科普探空使者

如今的地球,除了南極洲之外,都可以看到人類的身影。當然,南極洲自從被人類發現後,也成為了世界多個國家的科研基地。只不過,因為南極洲沒有定居居民,所以這也讓南極洲成為了地球上七大洲之中「唯一」沒有人類的地區。無論是亞洲、非洲、歐洲還是美洲,甚至是看起來與世隔絕的澳洲,這些陸地上的人類是如何出現的呢?根據達爾文的進化論,我們知道人類由猿類演化而來,可為何不同地區的猿類都演化成為了人類?是必然還是巧合呢?想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就需要從人類的起源和進化開始說起。

大約1000萬年前,因為地球的板塊運動,導致原本是熱帶雨林的非洲的樹木開始變得越來越稀少。之後,隨著東非大裂谷的出現,非洲變成了一望無際的大草原。這個變化導致原本生活在樹上的古猿不得不離開賴以生存的大樹,到陸地去尋找新的生機。因為生存環境發生了巨變,導致地猿初步具備了直立行走的特徵。這個時候,人類最早的祖先出現了,它就是南方古猿。從身體結構上來看,南方古猿已經具備了人類的很多基本特徵,當然,這個時候的它們仍然是動物。

直到大約180萬年前,南方古猿在不斷演化的過程中,腦容量逐漸變得越來越大。這時,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類出現了,他在學術上被稱作「能人」。不過,當時的能人並沒有走出非洲,而是繼續留在當地進化。直到直立人的出現,才讓人類開啟了第一次世界範圍內的遷徙傳播。

不過,如今的亞洲人、非洲人、歐洲人、澳洲人等等,他們卻並不是分別由當初抵達的直立人進化而來。因為在直立人抵達各大洲後,雖然進化出了多個人屬生物,比方說我們熟悉的北京人,可他們與現代人類一點關係都沒有。真正的人類祖先,這個時候還留在非洲繼續進化。後來,非洲的直立人進化成為了早期的智人,大約14萬年前,智人們開始陸續走出非洲。不過,第一次的智人大遷徙並不順利,因為他們在歐洲遇到了尼安德特人,當時的尼安德特人非常的強大,第一批智人也由此全軍覆沒。

再後來,地球進入到冰川期,這個時候海洋也結冰了。為了生存,智人開始地第二次走出非洲,這個時候的他們已經變得更加強大了,於是,一雪前恥在歐洲終結了尼安德特人的統治,同時在世界各地消滅了其它的人種。可以說,晚期智人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強者,他們開始漸漸成為了食物鏈的頂端。比方說,抵達澳洲的智人就讓澳洲的生態系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智人抵達之前,澳洲曾經擁有很多大型動物,但因為對智人構成威脅。因此,除了袋鼠之外,它們全部被消滅了。之後,第二批遷徙到世界各地的智人繼續進化,最終變成了現代人類。

相關焦點

  • 人類真的是由猿類進化來的?研究員給出答案
    只有人類,幸運的在500萬年時間裡,擁有了屬於自己的文明。因此,我們才能凌駕於其它生物之上,有機會成為地球的主人。可人類真的非常特殊嗎?其實答案並非如此。要知道,根據達爾文的進化論,人類不過與其它動物一樣,隨著時間的演變才進化成如今的模樣。那麼,人類究竟是如何演化的呢?這就需要從哺乳動物的出現開始講起了。
  • 科學研究發現,進化論可能不正確,人類祖先與猿類毫無關係嗎?
    科學研究發現,進化論可能不正確,人類祖先與猿類毫無關係嗎?地球上第1個人類到底是怎麼來的?這個問題已經困擾了我們很多年,而最為官方的解釋就是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他提出人類是由靈長類生物進化而成的,他的這一理論奠定了生物學的基礎。
  • 如果人類從猿類進化而來,猩猩為什麼還存在,它們為什麼沒有進化成人?
    這個問題怎麼說呢,雖然在通常說法當中,人們普遍都認為人是猴子或者猩猩進化而來的,但嚴格意義上來說並不是這樣的。 人和猩猩應該是兩個不同的物種,即使說人和猩猩之間的確有著親戚的關係,但是猩猩並不是人類的直系祖先,人類也不是猩猩進化而來的。
  • 美國科學家:不管黑人、白人還是黃色人種都起源於亞洲
    關於人類起源的學說,歷來存在著一元說和多元說兩種見解。一元說認為全世界人類起源於一種古猿,這種古猿後來才演化成不同的人種。而多元說則認為世界各地不同的人種是由各種不同的古猿演化來的。近幾十年來,由於廣大地區發現大批的猿類和人類化石,經過科學家的分析研究,已充分證明一元說是正確的。
  • 人類的嗅覺獲取外界信息最少,但為什麼鼻子比猿類更突出?
    我們不禁要問:人類的嗅覺正在退化,但為什麼人類的鼻子比猿類更為突出?我們來比較一下人類的鼻子和猿猴的鼻子:我們的人類鼻子位於臉部的中心,這是面部特徵中最突出的器官。但類人猿的鼻子很小,深藏在臉中央。為什麼只有人類有一個「大鼻子」?
  • 人類如何從無到有,先男先女?最開始人很少,為何沒有近交風險?
    剛開始人很少,為何沒有因為近親繁殖而滅亡?最近很有小夥伴提出這些問題,其實這是同一個問題,今天就來聊聊,人類是怎麼從無到有的。主流科學對人類起源的解釋是進化論。此進化論為現代進化論,並非達爾文進化論,而是一門學科,除了達爾文的自然選擇,還綜合了古生物學、遺傳學。
  • 人類是水猴子演化而來的嗎?
    在過去,人類解釋第一個人是怎麼來的時,會採用神創論的觀點,既:第一個人是由上帝創造的。神創論雖然能夠解釋人類的起源,但證據並不牢靠,比如:大家誰也沒有見到過上帝。因此後來人們開始質疑上帝造人論,而是轉向於演化論:人類是由其他生物演化而來的。
  • 動物尾巴作用大,對平衡更重要,為何人類卻沒有尾巴?
    人類是唯獨沒有尾巴的物種,這大概是非常多人的共鳴。這個關於大無數動物都存在的布局,為何唯獨人類不具備?人類在進化過程當中歷史了甚麼,讓它們的尾巴沒有留存至今。辣麼為何天下偏巧獨寵這些物種呢?咱們不如先來看看尾巴有甚麼好處。豬牛羊的尾巴可以或許驅逐蚊蟲,防備它們被毫無所懼的叮咬;魚類的尾巴可以或許供應能源,寄託擺尾推進身材進步;松鼠的尾巴可作下降傘減緩著落速率;孔雀則把幽美的尾巴看成爭取雌性的對象。差別動物的尾巴都有著本人怪異的好處,但是大無數動物的尾巴都有一個配合的好處,連結平均。
  • 《第三種黑猩猩》人類是如何演化成為今天的樣子的
    難道說,人類只是擅長模仿其他物種行為,並將它們集大成於自己一身的「盜版專業戶」?農牧業出現以後,人類在地球上擴張得越來越快,與此同時,他們所到之處,都出現了野生物種大滅絕的現象。這是一種巧合嗎?人類不僅熱衷於滅絕其他物種,也熱衷於相互滅絕。為什麼亞歐大陸的人類打敗了美洲和大洋洲的人類,而不是相反?提出了這麼多問題,下面我們就一起到書裡去尋找答案。
  • 為什麼其他動物都有不同種類,而人類只有一種? - 動物志
    人屬物種演化示意圖人類徵服全球每一個角落現代人的進化經歷了四個階段: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人屬動物起源於非洲大草原,後來隨著人類適應環境能力的增強,人口數量日益增多,就驅使人類向外擴散,開闢新的生存空間,人類演化史上至少發生了四次「走出非洲」。
  • 為何海洋動物普遍比陸地動物巨大?是必然還是偶然?科學家如是說
    奇怪了,為何海洋生物普遍如此巨大?這是偶然現象還是必然結果?或者說,如果陸地生物轉而進入海洋中生活,是否也會變得極其巨大呢?深海巨人症這個問題,科學家也一直在思考。在動物學上,這叫深海巨人症。以鯨魚為例,相信大部分人都知道,鯨其實是哺乳動物,只不過大家叫習慣了,才叫作鯨「魚」。它們的祖先在數千萬年前爬進水中,開始在海洋裡生存,發展到了今天的模樣。追根溯源,鯨和我們人類、大象等陸生哺乳動物,都是有共同祖先的。而同為哺乳動物,它們如此巨大,我們如此渺小。
  • 世界上本沒有人類,那麼第一位人類是誰?它又是如何誕生的?
    世界上本沒有人類,那麼第一位人類是誰?它又是如何誕生的? 眾所周知,地球上每個生命都是由上一代的生命繁衍的,即使是細菌或病毒也是如此。也就是說,絕大多數生命都是有父母的,人類也是如此。其實,這個世界上本來是沒有人類的,那麼,既然沒有人類,第一個人類又是誰呢?
  • 科學家重大猜想:人類的祖先不是猴子,或許是從魚類進化而來!
    生物課上我們學習過進化論學說,達爾文認為人類都是由猿猴進化而來,經過幾十萬年的演化變成了"智人",又經過優勝劣汰、社會制度演變而逐漸進化至今。可如今有人提出了疑問和質疑,人類真的是由猿猴進化而來嗎?猿猴又是從何而來?這時候加拿大科學家出了一篇論文,其中大膽猜測到:人類從魚演變而來。
  • 今年日曆和1971年相同 巧合還是必然?
    今年日曆和1971年相同,巧合還是必然?數學老師解日曆「撞臉」秘密廈門日報訊 (記者 劉少敏)近日,一張2021年和1971年日曆對比的圖片走紅網絡——兩個年份相隔半個世紀,公曆日曆竟然長得一模一樣,不免讓人憶起那年今天,不少「60後」發朋友圈配圖感慨:「願你走出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 我國學者發現直立人兒童化石 有助解讀人類演化
    我國學者發現直立人兒童化石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趙凌霞研究員等與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合作報導了在河南欒川孫家洞出土的中更新世直立人化石,尤其重要的是發現了直立人兒童化石,為解讀東亞地區古人類演化提供了寶貴證據,成果發表於近期《人類學學報》(第37卷第2期)。
  • 人類僅300萬年就有了智慧,恐龍存在上億年卻還是野獸,何故?
    人類僅300萬年就有了智慧,恐龍存在上億年卻還是野獸,何故?這裡所說的文化是一種基於智慧的生存技巧,這種文化會在群落之內實現傳承,所以不同的人類群落會擁有不同的捕獵技巧,後輩會在先祖那裡接受已有的生存技巧並加以發展完善,慢慢地,這種文化不再局限於單一的生存技巧,而是具有了社會屬性,慢慢浸潤到了原始生活的方方面面。
  • 新冠病毒可能給大型猿類動物帶來滅頂之災
    大型猿類動物在生物學上是和人類最接近的物種,包括倭黑猩猩、大猩猩、猩猩、黑猩猩等,雖然猿猴不像人類近親一樣有複雜的語言和社會構成,但是由於生理上的相近——黑猩猩和人類的DNA有98%的相似度——現在,它們也面臨另一個同樣的不幸:呼吸系統疾病的易感性。
  • 研究表示,地球最初的文明並非人類
    對於生命的起源眾說紛紜,現今的認識是海洋生物由於地理環境的變化而蛻變為恐龍、飛鳥、猿類等陸地生物,進而由猿類動物化為人,開始了人類社會的文明。可以說,我們大部分人都認定,我們所認知的人類開啟了地球上的文明進程。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某些猜測與發現卻讓我們的信念開始動搖,疑惑不已。
  • 《生命簡史》:人類不是地球生命演化的旁觀者
    而研究自然的歷史,即便是在以上億萬年為時間單元的地質史中,講述地球40多億年來生命起源與演化的歷史,也是極為少見的。探索生命演化歷程有什麼用?地質學家探究漫長歲月中地球上發生的那些事兒,是否真實可信?這是個問題。一百多年來,伴隨著新技術新方法的應用,地質古生物學中很多已經成為定論的內容,都在不斷地改寫。可以這麼講,自然的歷史就是一個不斷被改寫的歷史。
  • 人類的演化發展已到達一個歷史新階段並正向這個階段轉進
    而召喚「毀亡之魔」降臨的,不是任何外界因素而恰恰是是人類自己的「模糊意識」,即人類不清楚自己在自然界中到底為何物?不知為何物就無法知曉自己該如何做與如何取捨,故而孤立片面與自利意識迷漫、逐利無止境觀橫流,而這恰恰是毀滅自己與子孫後代的操盤手。二、人是自然界產物,自己毀滅自己為哪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