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諮詢到底有什麼效果?自我療愈或找朋友聊天為啥沒用?

2021-01-18 心理諮詢師曾妍

每個人,都會有心情不好的一瞬間。有人會選擇通過不斷地做事去淡化內心的傷痛。有人會選擇通過和親友、家人的傾訴以此來達到內心的平衡。

然而,如果你的身旁,沒有一個睿智的父母或親友,可能你內心巨大的痛苦,可能在對方看來,只是你太嬌情了。又或者,對方給你的出謀劃策,讓你在實踐後更加糟糕。

常常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往往遇到的真相是:

當你把你的煩惱和父母訴說時,父母1小時的對話中,80%是在罵你的沒用!於是你要用100%的力氣去和父母反覆證明你是有用的,你是值得被愛的,問題的發生不是你性格缺陷所導致的。對話結束後,雖然在和父母的交流中,你很理直氣壯,但是你會陷入無陷循環的自我攻擊。因為生命中,重要他人給予你致命的差評,讓你更加懷疑自己,而錯過了客觀發現問題的本質。

當然,也有很多父母會耐心地鼓勵你,告訴你:這沒有什麼,這不是你的錯。但是你依然對父母這些不走心的回答,包括你這些困惑根源的產生和由來感到迷茫之時,他們沒有辦法回覆你。因為,他們除了能夠不太走心地去告訴你,你很棒,但沒有學過心理學的他們,真的不知道要用什麼樣的言語去和你進行深度的精神分析。

也有來訪者會找閨蜜或者朋友出去喝一杯,或者找一家安靜的咖啡廳互聊心事。但是往往是:相互吐嘈相互抱怨。如果對方比你還不幸,你會瞬間治癒自己。但是如果對方近期的心境和幸福感比你好太多,可能你們之間會出現裂縫。甚至,你會更加懷疑自己不夠好。

如果有的比較大嘴巴的閨蜜或朋友把你的心事告訴第三者,對於你來說,你心中的秘密成為了不是秘密的秘密的時候,會讓你更加崩潰。

尤其女性閨蜜,在相互交談中,更多的是感性思維,可能會讓你處理問題的結果更加糟糕。

還有甚者,內心強大的可以自我療愈、自我好轉。第二天又滿血復活。然而,大多數人,還是沒有辦法做到這一點的。

心理諮詢師的出現:一可以保護你的隱私,二可以讓你瞬間找到問題所在點。

如果你遇到的只是一個不斷說:「你很棒、你很好」這類的心理諮詢師,可能他/她的專業度還不夠。因為他僅僅會引導你傾訴,而不能幫你解決實質性問題。

專業的心理諮詢師首先會對你的近半年心境做一個全面的評估,接著根據你的案例進行相應的測評量表的發放。在你的傾訴即將結束的前十分鐘,給予評價、小結及作業練習。

所謂,心病還需心藥醫,專業人才做專業事。如果你的心境在一周左右時間還沒有自我療愈,還是需要得到一定的重視的。

相關焦點

  • 心理諮詢科普|心理諮詢到底在幹什麼?做諮詢多久才能有效果?
    以上都是關於「心理諮詢如何才能有效果」的常見問題。首先,你不能替別人做決定。我們經常會遇到父母想通過讓諮詢師處理孩子的問題,來緩解自己的焦慮。也會遇到妻子想讓丈夫來做諮詢,認為改變丈夫,自己的問題就會解決。
  • 心理諮詢、情感諮詢和挽回機構的區別在哪裡?
    如今國人接受心理諮詢幫助的意識似乎也越來越普及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知道「心理諮詢」這個行業,開始去了解。但很多人仍對諮詢有各種各樣的誤解。其實,心理諮詢不是開導、勸說,更不是普通聊天,去見諮詢師也並不代表心理「有病」。那麼心理諮詢究竟是什麼呢?
  • 心理諮詢和聊天的區別在哪兒?
    確切的說,心理諮詢的主要工作形式是談話,而正念冥想、舞動、催眠、藝術表達、暴露等方法,並不是談話——至少不是對話,可它們也會心理諮詢的表現形式。那麼,以對話為主的心理諮詢工作,跟聊天有什麼區別呢?我們以精神動力學療法和認知療法兩個較為常見的對話模型中,來看看心理諮詢和對話的區別。1.聊天和心理諮詢分別關注什麼?
  • 溫州心理諮詢|根源的療愈,從家族系統排列看生命能量
    【根源的療愈】很多人問我,家族系統排列療愈到底怎麼回事,有效嗎?我回答說,不要問我這個話題,也不要問你自己這個話題,只需要尊重你當下內心感受,因為當你問我的時候,你已經需要它了!家族系統排列療愈就是帶領你去往一個真實,一個療愈與成長的真實,一個探索生命原生問題的需求。
  • 「夾娃娃很療愈啊」|成年人的崩潰時刻是怎麼自我療愈的?
    我們常說,咬咬牙就挺過去了,可是生活不像電視劇可以拉進度條,我們不知道什麼時候有轉機、什麼時候會變好,不知道這黑暗的日子什麼時候能到頭。當被壓得喘不過氣的時候,我們需要一個出口,逃出片刻來呼吸,《大佛普拉斯》中的肚財的出口是夾娃娃。
  • 【2133】腦科學實驗證明,心理諮詢比普通聊天複雜太多
    趕得上網紅直播了但是研究將會冷冷地告訴你心理諮詢和陪聊在大腦互動上的差別心理諮詢可能真的不像陪你聊天這麼簡單以往的研究已經發現心理諮詢中有大量諮詢師和來訪者之間的行為同步,比如音調假設歸假設,到底真相如何?本研究使用功能性近紅光譜技術(fNIRS),對心理諮詢情景下諮詢師和來訪者之間的工作同盟和大腦同步性(interpersonal brain synchronization, IBS)進行研究,並與聊天情景下的互動雙方進行比較。
  • 免費心理諮詢在線聊天男朋友分手挽回的最佳時間
    免費幫你了解愛情中男女性心理,如何快速脫單和維護長期關係,如何高效處理出軌挽回、愛情挽回、挽回女友、分離小三、維繫婚姻、情感升溫、逆襲女神等情感問題,以及自我提升和焦慮、抑鬱等常見心理問題免費情感諮詢。
  • 心理諮詢到底是怎麼回事?心理諮詢有用嗎?
    心理諮詢是一個熱門的話題,熱到曾經是07年世界精神衛生日的主題――「提倡心理諮詢,促進精神健康」。全世界都提倡,這來頭可不小。那麼,什麼是心理諮詢呢?難道就是有心事找人聊聊? 也對,也不對。從求詢者的角度說,對。心理諮詢就是給有心事的人預備的。但不是找誰聊聊都算心理諮詢。
  • 心理諮詢≠有病 什麼情況下需要做心理諮詢?
    而「心理諮詢」也逐漸映入了人們的視野內。「有病才去找心理諮詢。」「去做心理諮詢?讓人知道了多丟臉。」「去一次能解決得了我的問題嗎?」由於心理諮詢在內地的接受度與認知度尚在起步階段,人們對於這四個字的了解以及產生的一系列疑問仍然不勝枚舉。
  • 自我療愈五步法
    我們需要尊重身體的規律,學會與身體對話,開啟和充分發揮疾病自我療愈的潛能。我分享過《形成疾病的原因》與《人體的自我療愈》有所講解,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詳細了解。今天分享《自我療愈五步法》是給有緣人提供的一項簡單的自我療愈方法。
  • 婚姻心理諮詢:為何有些人寧願活得痛苦,也不敢療愈自己的傷疤
    ▎媒體:《伴侶》雜誌2020年11月總第498期P43《婚戀診室》 本期專家 廣州聽說吧心理諮詢中心資深心理諮詢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譚素怡 可妮諮詢
  • 心理諮詢中的移情到底指的是什麼?
    相反,如果內在沒有這種貶低性的客體形象,他也許會有輕微的沮喪,但不會有強烈的憤怒。移情現象是普遍存在的,不管在心理諮詢中,還是在日常關係中,只是,精神分析對移情非常感興趣,以此為基礎構建出了人類的內在關係圖式,並將它作為治療性改變的重要內容。當來訪者對諮詢師產生了移情時,往往會在諮詢師身上激起一些情感,這便是反移情。
  • 為什麼知道自己心理疾病的原因卻無法自我療愈呢?
    【問題1】 為什麼知道自己心理疾病的原因卻無法自我療愈呢? 一般來講已經知道自己有這種心理上的問題且知道具體原因,為什麼不可以反其道而行之來克服它呢,例如我自身患有餘光恐懼症,且大概了解自己為什麼這樣,可是卻好不起來,而且很多年了。。。 宋楊:這說明你是假裝知道,而假裝知道並不會帶來「療愈」的作用。症狀看起來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實際不然。
  • 自我療愈,對話「內在小孩」,做自己的心理治療師
    你有沒有這樣的感覺?好像冥冥之中,總是有什麼東西在「限制」和「影響」你,莫名其妙的害怕成功?總是在關鍵的時候「功虧一簣」,繼而陷入深深的後悔中......來訪者曉琳,很善良,對人總是謙和有禮,內向而敏感:有一段時間,她遇到了一個總是對她刁難的女上司,這個上司很難弄,脾氣陰晴不定,一段時間相處下來,曉琳覺得自己變得非常焦慮,害怕面對上司,甚至害怕去公司上班,她很灰心,感覺自己好像什麼都做不好
  • 心理幹預是療愈抑鬱症的開始,但絕不是重點,更不是結尾
    療愈抑鬱症,雙向情感障礙,如果持續,長時間的陷入心理幹預框框的話,最後的結果可能是:分析師和患者越來越迷茫,進展越來越緩慢,患者慢慢的可能會失去繼續療愈的信心。 心理幹預對普通的抑鬱情緒有效,但對真正的抑鬱症,雙向情感障礙患者來說,效果不理想。
  • 哪些人需要做心理諮詢?藍瘦香茹看心理科是不是很丟人?
    而其中30%的人會選擇和閨蜜、親友傾訴,俗稱:」聊天「,40%的人選擇隱忍,不願和他人分享內心的痛苦,30%的人會選擇求助心理諮詢師。其實,大多數的人都有過類似的體驗,當你把傷心、難過的事情,或者出謀劃策的事情和親友、閨蜜分享,得到的不是餿主意就是對方如下的術語:」這有什麼好難過的,你呀,就是太矯情了!」
  • 心理諮詢:免費vs付費,有哪些區別?
    新手的經驗不足,會對諮詢的效果造成影響。2、學校、機構、企業的心理諮詢這類心理諮詢一般只針對特定的對象,比如:本校學生、機構內人員,這類資源很有限,而且諮詢師和來訪者出在同一個圈子裡,諮詢效果因為這層原因會受到影響。
  • 王睿的諮詢說明(2020.7.8)
    所以,建議您先去讀一讀我的公眾號;如果讀了公眾號之後感覺有共鳴和收穫,可以再讀一讀我的書;讀了我的書,特別是那本專門講療愈方法的《唯有痛苦從不說謊——心理自然療法》,如果您在按照裡面的方法去試著自我療愈、自我修復的過程中,被卡住了
  • 武漢大學一位博士後跳樓:學校裡的心理諮詢到底有什麼用?
    死或許對本人是一種解脫,但留給家人的卻是無盡的傷痛,這麼多自殺事件,大學的心理諮詢該加強了,很多自殺的人都是一念之間,如果在萬念俱滅的時候有人拉一把,或許他將會幸福地走完自己的一生,這是我們希望看到的,請高校重視起來吧,我想,任何自殺都是有「前兆」的,心理幹預是有效的,救救這些人才吧。實在是忍不住吐槽一句學校的心理諮詢。
  • 人格反映心理狀態,從人格入手自我療愈,可從源頭上解決心理問題
    如研究人類大腦前額顳葉是負責什麼功能的,在中世紀的醫生通常通過開顱手術,切除顳葉來抑制精神分裂症以及癔症。動物們在經歷幾次電擊懲罰以後會徹底放棄努力,巴甫洛夫用狗來研究神經的條件反射機制,以及臭名昭著的小艾伯特實驗,為了研究人類對恐懼產生的心理機制,將9個月的研究對象小艾伯特置身恐懼的環境當中,導致心身飽受摧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