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要感謝許多臺灣時尚編輯超乎想像Fantasy的審美,從前總能奉獻出讓人閉嘴驚豔的藝術作品……
尤其是臺版《我哥》,竟令多名「硬照不敗」的大陸影后,都像「鳳凰」飛入了尋常百姓的農舍雞圈……
本想著如今內地時尚環境進步神速,整個行業水準都緊追國際,在這樣的刺激之下,或許寶島雜誌會發奮圖強,快馬加鞭地迎頭趕上。
殊不知一看臺灣版最新的Vogue金九封面,作勢君差點沒吐出一口老血....人家陣仗很大地做了6封面,總共拉了7位藝人上封。
但對大部分人來說,這名單裡至少有一半人你可以大膽撂出一句:「I don't know her」。
其中名聲最響亮、咖位最大的竟是範範範瑋琪女士,但封面上的她被P成了《如懿傳》冷宮裡永遠35歲的吉太嬪……
除了範範,老牌「宅男女神」安心亞和郭雪芙一個變成了素顏公車痴漢、一個是網遊裡的二次元女戰士。要感謝《康熙來了》,讓我們都叫得出名字來。
下面的就沒那麼好認了。左邊的謝欣穎乍看還以為是在cosplay顧裡——郭採潔;而曾之喬早年間是Sweety的成員,邱勝翊則是《模范棒棒堂》裡的……這些人都可以加入「臺灣娛樂圈六級試卷考題」中。
這個陣容對於金九刊,未免有點寒酸了。不僅請不到大牌,連幾張封面構圖都格外雷同,大部分都是棚拍作品,好在後期「貼心」地把背景P成了不同的顏色。
其中孟耿如(黃子佼老婆)的封面算是唯一的亮點,造型和表現力都算在線,感覺為臺灣時尚雜誌掙了一口氣。
時尚大片的套路大家都很清楚。如果被拍的人物本身欠缺一些辨識度,尤其需要造型和後期來進行彌補,比如像孟耿如這樣前衛的妝容、或是畫面光影等後期,總之就是要充分展現時尚雜誌點石成金的魔力。
但臺版《我哥》倒好,為本身不經細看的微整形小天后——安心亞安上了素到發指的妝容,五官和下巴等不自然的缺陷全部暴露人前。
大標題可以下:變裝皇后褪下睫毛膏後的心聲剖白。
這樣一套縣城影樓的隨性合影,竟也可以是金九刊的內頁……令人大開眼界。
安心亞張張都是面癱臉和朝天鼻孔,她的宅男粉們可能要集資告倒臺灣我哥。
看到這裡不免為內地的明星們鳴不平了,他們唯安吉莉卡馬首是瞻,Vogue的活動每叫必到,卻依舊摸不到封面的邊。而這些通告咖竟然輕輕鬆鬆就搶到了「國際中文版」的金九封,真是同刊不同命哦……
她們不用活躍在國際的本土超模、也不太用正在線上的影視紅星,偏偏喜歡劍走偏鋒。光憑這勇氣,就著實令人佩服。
不再一線的中生代女星是封面的主力軍:陳意涵、郭採潔、侯佩岑等都是寶島《我哥》最愛面孔,在臺灣時尚界,她們仿佛是章子怡、李宇春和王菲。
楊丞琳更是幾乎每年一封,地位和舒淇平起平坐。
偶爾喬到臺灣電音舞曲天后謝金燕,都要大隊人馬拉到義大利海邊去實景拍攝,可以看出拍不好,絕不是缺預算。
安心亞和郭雪芙更是多次登封,如果有不認識她們的人,這兩位的實際咖位大概就是內地的沈夢辰和闞清子。
尤其是郭雪芙,是在臺灣通稿界「豔壓林志玲」的新任臺灣第一美女,她的封面更是在巴黎實景拍攝。
不過,質感卻看起來酷似摳像、或是在屏東或花蓮擺鐵塔背景板假拍……
下面這張的主題,是五分埔夜市服裝老闆娘的網店上新,或是知名直銷品牌玫x凱臺灣大區經理喜提巴黎郊區豪華遊。
你或許會說,他們的問題主要是出在選人上吧?被拍的人沒有時尚感,怎麼拍都無法時髦。
好像有一點道理,但作勢君要請大家看看臺版《我哥》去年金九拍的莫文蔚,仿佛蹦迪一整晚,第二天宿醉酒醒被抓包的夜店妹。
大家有沒有發現,臺版《我哥》在視覺和造型上是「一招鮮吃遍天」:他們喜歡給女明星做溼漉漉的油頭,畫濃濃的煙燻妝,用上反轉色的濾鏡,覺得這就是時髦。
除此之外是姿勢的匱乏,你留心看封面,編輯給女明星設計的叉腰pose一年就可以用十期。
難怪網友說寶島《我哥》編輯最愛的就是成功女企業家風,遮去VOGUE幾個字,也可以是小時代裡的《當月時經》。
不論怎麼說,相比前些年把女明星的胸擠到像變形的芒果班戟,臺版《我哥》還是有不小的意識進步。
終於從《男人裝》的影子裡走出來了一點,告訴大家時尚不該靠胸脯四兩肉,而該穿好衣服爭當女企業家。
不止是《Vogue》,臺灣其他雜誌也在《康熙來了》停播後繼續扛起製造笑點的重任。
臺灣版《InStyle》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從封面到內頁每一張審美都停留在上世紀80年代。
部分內頁更是猶如在窗簾批發市場取景...
和臺版《我哥》365天都是女星叉腰不同,臺版《ELLE》編輯更有突破性,敢於指揮女明星擺出奇形怪狀的造型。
感覺林心如在這組大片中,傳遞的是一名濃妝女瘋子的概念:包舉上頭露腋下,用手穿鞋大馬趴。
文青歌姬田馥甄也被臺版《ELLE》時裝編輯玩弄於股掌之間,黑白服飾、黑白背景、不仔細看,還以為Hebe本人只出鏡了一顆頭,妝容還在cos迪克牛仔。
另一位動感天后蔡依林,則被拍成了《畫皮》裡周迅的經典角色——小唯。
還是阿妹高招,懂得拗造型還是要美要瘦,露出了半邊臉和24.6%的體積,大概是經過了時尚精算過的。
當然,也並非所有臺灣時尚雜誌的審美都停步不前,也有進步不小的新刊。
比如臺版《Vogue》的副刊《Vogue Me》,創刊號的封面和內頁都拍出了高質量。
儘管還是棚內彩色背景,但取景和造型都正常了不少,帶著一絲復古的美感。
同時上Vogue Me的還有水原希子&水原佑果姐妹以及裘德洛的女兒Iris Law,都拍得挺有味道。
副刊做得比主刊審美在線,這點倒是和大陸保持了一致呢。
還有一本名叫《Bella儂儂》的臺灣本土刊物,雖然名氣不大,但審美近來一直在線,算是臺灣時尚界的一股「清流」。
不僅把小花裡的歐陽娜娜和馬思純的紅衣造型拍出了不同韻味;
還讓小S的「復古靈魂」顯得高級,不再有戲謔成分。
雜誌甚至會關注到文淇這樣的新人演員,也不吝嗇讓模特登封提高質感:
讓Hebe和Ella也都終於得到了時尚救贖……
我建議小英立一項時尚大法,讓Bella直接替換成同是五個字母的Vogue……
看得出臺灣雜誌在當下的紙媒大環境下也想求新求變,但幾本大刊總體還是處於固步自封的狀態。無論是封面人物的選擇還是造型、創意和拍攝,都還是堅持老派的那一套,活在港臺仍處於領先的8-90年代水平。
反而一些小型的時尚刊物敢於放手一搏,也認得清時尚圈的局勢,大方啟用一些有國際背景、或是年輕團隊來操刀,呈現出的效果也是顯而易見的。
也希望大陸時尚雜誌能夠共勉,大刊審美固化和陳舊處處皆有,只是偶爾的佳作會令人暫時麻痺,畢竟大家的審美都在提高,平面刊物的水準不進則退,網友如今沒有那麼好糊弄。
國際中文版Vogue要加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