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簡帛書法大字典》:「小眾讀物」,然「可傳之於千秋」

2020-12-21 央廣網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思想文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大幅提升。恰逢我國文化盛事,清華大學出版社分別出版了由吳巍先生編著的《中國簡帛書法大字典》第一、二、三卷,第四卷書稿已經完成,不久將付梓印刷。  對此,北京燕京書畫社藝術顧問王金鐘先生讚賞吳巍先生「以玄奘西天求法的精神,發聖心宏願,傾三十年之心血,鑄就扛鼎之作,編纂成煌煌巨著《中國簡帛書法大字典》。」國畫大師李苦禪之子、清華大學教授、文史專家李燕先生感嘆吳巍先生在急功近利的當今世界「甘坐冷板凳」實屬難得,贊其「功德無量」,稱《中國簡帛書法大字典》這部「小眾讀物」「可傳之於千秋」。

吳巍先生(左)向中國文字博物館贈送他的著作《中國簡帛書法大字典》

正因為《中國簡帛書法大字典》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審美價值、實用價值、歷史價值、收藏價值,近日,該大字典已分別被北京圖書館、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中國文字博物館、深圳大學、深圳圖書館等院校圖書館所收藏。

吳巍先生所編著的《中國簡帛書法大字典》,定位於簡帛書法工具書,在編排思想上力求實用通俗、簡單扼要,並按大眾所熟悉的《新華字典》裡的文字順序進行編排,同時也囊括了《新華字典》內的8200個實用單字(《新華字典》收編單字11000餘字,剔除一字多音,後期所造化學名稱用字及部分生僻字等)。查找單字分別以拼音索引和筆劃檢字兩種形式。

吳巍先生(右)將《中國簡帛書法大字典》交到清華大學圖書館黨委書記蔣耘中老師手中

同時,《中國簡帛書法大字典》採用廣收博採現存的簡帛資料,全部字形一律保持原生態,把不同區域、不同年代、不同風格的簡牘帛書文字全部集中在設定好的單字欄裡,展現出同一漢字的不同形體特徵,最大限度地發掘出漢字字形的美學信息。並有選擇、成系統地將自己創新的簡帛文字以個人風格書寫出來,並把它們編入字典,這充分體現了編著者為發展簡帛書法事業殫精竭慮的良苦用心。為書法創作者、愛好者、欣賞者建構了一個集簡帛文字大成的觸發靈感的藝術世界,提供了一個藝術創新的參照系和啟發想像的空間。

《中國簡帛書法大字典》在同一字頭之下,除了簡帛文字,也出現了甲骨文、金文字形,有的字頭下還排列了不少石刻碑文。名為簡帛書法大字典,為什麼收入如此多的非簡帛文字?原因是:一,把簡帛文字直接置入到漢文字的演變鏈條裡,書家一目了然地即能對比出簡帛書在整個文字鏈條中的演變軌跡;二,擴容了單一簡帛書的信息量,為書家提供最便捷的服務,無需再翻閱其他書籍,在同一個單字欄裡,可以解讀文字演變的全部過程;三,同時也是為不識古文字的書法家增加一項學習課程。由此可見,編著者並不滿足於簡帛文字在書法活動中的實用價值,而是刻意以簡帛文字為樞紐,上溯甲金文,下探漢隸,勾勒出漢字字形演變的全部過程,一個單字欄就表徵一個漢字的演變史。這就大大增加了漢字字形的文化信息量,彰顯出漢字在中華文化發展史上的重要地位。每個單字的嬗變鏈條就像淙淙溪流,8200條溪流匯成氣勢恢宏的滾滾江河,《中國簡帛書法大字典》以前所未有的廣闊胸懷,把漢字的實用信息、美學信息、文化信息融為一爐,開創了書法字典編纂體例的新天地。

《中國簡帛書法大字典》在保存了從甲骨文到漢隸不同書體的漢字字形原始真實的面貌和編著者的創作成果同時,還保存了同一漢字在不同歷史時期呈現的結構姿態及其中蘊涵的美學信息,保存了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勞作生活孳乳發展而融入字形的文化信息,為中華民族的書法藝術及漢字文化的傳承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由於這部字典所具有的專業實用價值,以及蘊涵的豐富美學價值和文化價值,無疑在中國書法字典編纂史、中國美學史和中國文化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必將對中國書法、中國美學、中國文化以及中華民族的精神文化生活產生深遠的影響。

清華大學出版社黨委書記、董事長李勇先生說,吳巍先生做了一件非常有益的工作,清華大學出版社很高興能夠參與其中。清華大學出版社依託清華大學的綜合優勢,以「傳播先進文化、推動社會進步」為己任,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簡帛書法大字典》是吳巍先生及其團隊傾30多年之功研究簡帛文字與書法的成果結晶,可謂字字心血。吳巍先生甘於寂寞,不辭辛苦,對每個字的演變都進行了研究。這部字典是簡帛書法研究之集大成,價值非常高,兼具學術性、鑑賞性和藝術性。(記者鑄紫 通訊員陳健)

相關焦點

  • 第三屆中國簡帛書法高級研創班訪學湖南省博物館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通訊員 楊健為了弘揚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有效推動中國簡帛書法藝術研究與創作的交流拓展,9月30日,第三屆中國簡帛書法高級研創班在濱州蓮花書院順利開班。本屆研創班由湖南大學中國簡帛書法藝術研究中心、湖南省博物館、長沙簡牘博物館、貴陽孔學堂文化傳播中心主辦,山東省濱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山東省濱州蓮華書院承辦。10月14日,秋高氣爽,第三屆中國簡帛書法高級研創班的師生們完成了在濱州蓮華書院半個月的學習、研創培訓後,到訪湖南省博物館,展開參觀、觀摩與學習活動。
  • 館校深度合作 共建「湖南大學中國簡帛書法藝術研究中心」
    12月18日,館校共建「湖南大學中國簡帛書法藝術研究中心」籤約揭牌儀式在長沙簡牘博物館舉行。長沙簡牘博物館與湖南大學嶽麓書院代表籤署館校共建協議。活動現場,為「湖南大學中國簡帛書法藝術研究中心」揭牌。現場為聘任的「湖南大學中國簡帛書法藝術研究中心」副主任頒發聘書。紅網時刻新聞12月18日訊(記者 胡邦建 通訊員 管震)12月18日,館校共建「湖南大學中國簡帛書法藝術研究中心」籤約揭牌儀式在長沙簡牘博物館舉行。
  • 千秋縱橫,翰墨流芳——中國近代書法之美
    中國書法之美,源於中國漢字之美。漢字和書法,互為表裡,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漢字因書法而有無限生動的形式之美,書法因漢字而有無比豐富的內涵之美。而書法和漢字之美,又都根源於自然之美。從距今3000多年的甲骨文到如今為我們列印方便而普遍使用的宋體字,漢字經過了數千年的演變逐漸變化,這期間中國書法藝術也隨之進步升華著。根植於這片「特別的東方」的哲學的文學美學沃土的書法藝術乃是中國特有的藝術品種。
  • 作品入書法大展就完美嗎?評委:這件秦簡作品還欠點火候
    在中國書協主辦的第五屆西部書法展上,甘肅作者曹軍福的作品入展。曹軍福是書法專業碩士,他的入展作品取法秦簡,並融入自己的想法。曹軍福如何創作這件作品,作者曹軍福說道:己亥盛夏,創作之帛書作品,幸為湖南大學嶽麓書院中國簡帛書法研究中心選中,忝列國家級培訓項目——第二界簡帛書法研創班
  • 《鋼筆五體字典》面世!一書盡覽書法文化之美
    這本鋼筆五體字典,由著名書法家龐中華作序,著名書法家吳殿魁、趙國祥主編,收錄了中國傳統書法「楷、行、草、篆、隸」五種字體,是廣大中小學師生及書法愛好者的良師益友。字典中設置「書法小常識」板塊和「品味書法之美」插頁,能夠幫助讀者簡要了解書法理論,通過書法作品直觀品味漢字之美。
  • 《秦國仁楷書藝術大字典》新書首發暨書法作品展在紫竹院公園啟幕
    《秦國仁楷書藝術大字典》新書首發儀式暨書法作品展作為蒙古族青年書法家的秦國仁,一直堅持不懈研習中國傳統書法藝術,自成一體的楷書藝術體現了中華文化的自信和民族團結的力量,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積極的貢獻。
  • 首屆「中國恆美花都杯」全國書法大展開幕式暨《中國書法當代發展...
    本次大展共展出獲獎作品70件,入展作品214件。大展的作品集也在開幕式現場同步首發,本次展覽的作品集由乙莊主編,中國書法出版社出版,大八開,四色特種紙精印。    中國書法家協會草書委員會副主任,榮寶齋藝術總監張旭光以「中國草書的三次革命及其思考」為題,列舉了王羲之、王獻之、徐渭三人對中國草書發展的三次革新,以西方的印象派與中國草書比較,指出印象派繪畫與草書的通感,皆是只對情感負責等觀點。
  • 書法珍品《王羲之行書字典》筆畫檢字表,更方便學習王羲之書法
    這是一本《王羲之行書字典》,以筆畫檢字表的形式來查找您要寫的字,非常的方便書友們學習,這本書幾乎囊括了王羲之全部書法作品中的字,全本459頁,分享前100頁,需要全本的可以私信我,關鍵字:字帖 王羲之,中國著名的書法家,東晉人,師從當時書法大家衛夫人,從張芝等大家吸取藝術養分,並開拓創新出了王氏獨特的書法藝術風格
  • 濟職 · 經典 | 書法——無言的詩,無行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
    中國的書法藝術來開始於漢字的產生階段,「聲不能傳於異地,留於異時,於是乎文字生。文字者,所以為意與聲之跡。」因此,產生了文字。書法藝術的第一批作品不是文字,而是一些刻畫符號——象形文字或圖畫文字。漢字的刻畫符號,首先出現在陶器上。最初的刻畫符號只表示一個大概的混沌的概念,沒有確切的含義。
  • 關於顏真卿書法的書《顏真卿大傳》
    顏真卿書法作品欣賞編輯推薦: 國內首次藝術再現顏真卿的生平故事!他被評為影響中國歷史的100位文化名人之一! 蘇軾:「畫止於吳道子,書止於顏真卿。」 顏真卿的《祭侄文稿》與《蘭亭序》《黃州寒食帖》並稱為「天下三大行書」! 從宋朝開始,顏體被奉為「國體官書」用於雕版印刷。 他不僅是書法巨擘,更是唐朝難得一見的肱骨大臣! 歷任四朝,顏真卿參與平定安史之亂與李希烈叛亂,功勳卓著,殺身成仁! 顏氏家訓流傳千古!「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
  • 陳建貢《中國章草大字典》新書發布會暨陝西章草書家作品展舉行
    絲綢之路手機臺訊:2020年11月28日下午15:00,由陝西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陝西省書法家協會承辦,中國出版集團世界圖書出版西安有限公司、西安美術館、陝西龍山文化、弘文館、陝西麥地光芒影視文化、陝西省書法家協會草書委員會協辦的陳建貢《中國章草大字典》新書發布會在西安美術館召開
  • 寫好書法的不傳之秘,這可是王羲之從他父親的枕頭裡偷偷翻出來的
    書法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中國漢字是勞動人民創造的,開始以圖畫記事,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演變成了當今的文字,又因祖先發明了用毛筆書寫,便產生了書法,古往今來,均以毛筆書寫漢字為主,至於其他書寫形式,如硬筆、指書等,其書寫規律與毛筆字相比,並非迥然不同,而是基本相通。
  • 高古醇厚 潔靜超塵——張耀山章草書法藝術淺述
    張耀山,1955年生於江蘇連雲港市,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江蘇省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連雲港市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安東書院院長,連雲港市簡帛書法藝術研究會會長。
  • 《金文解析大字典》出版發行
    三秦都市報 - 三秦網訊 日前,耗時13年寫就、280萬字的《金文解析大字典》由陝西三秦出版社出版發行,在歷史學、考古學、古文字學、書法等學術界內引起轟動,獲得好評。《金文解析大字典》收錄了上自商代晚期,下至秦漢時期近兩千年的金文單字3700個。作者從每一個字的注音、釋形、釋義上進行了詳細解析,是目前金文字典中體例最為完備,收錄字、詞最多,容量最大,最為系統詳盡的金文字典。
  • 漢字演變書法展定稿會:從書法的角度研究古文字
    據介紹,漢字演變書法展大致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殷商甲骨文、兩周金文、石鼓文、戰國簡帛、秦小篆、漢隸書、章草、魏晉行書、唐楷,上下幾千年漢字字形字體代表性作品仿作,全面展示從殷商以來至今九種主流字體字形的基本特徵。
  • 歷史探秘:昌黎「千秋萬歲」瓦當之謎
    如「長樂未央」、「長生無極」、「千秋萬歲」、「漢並天下」、「延年益壽」、「億年無疆」等。秦漢瓦當的區分斷代大致有五點。一是秦代瓦當,中央無大圓柱,漢代必有圓柱。二是秦瓦背面,系先做一個整瓦筒,與瓦當結合一起,後用竹刀或木刀在泥坯未乾透時,切去一半,所見秦瓦背面切痕甚為顯著。漢瓦最初如「漢並天下」瓦當仍沿用此法。稍後則僅做半筒,其筒瓦縱斷面平滑,毫無刀切之痕跡。
  • 【豐華臻傳人物介紹】林語堂:書法是中國美學的基礎
    福建漳州龍溪人,生於漳州市平和縣坂仔鎮,美國哈佛大學比較文學碩士,德國萊比錫大學語言學博士,曾任北京大學英文系主任、廈門大學文學院院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美術與文學主任等職,1940年和1950年兩度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林語堂晚年的心願是編寫一套漢英辭典,將畢生所學凝聚其中,以供後人之用。為此,他傾注了大量心血,終於以七十七高齡完成了他最重要的作品之一——《當代漢英詞典》。
  • 中國書法稚拙之美.
    數千年來,中國書法史向人類貢獻了無比豐富的各類風格作品。為我們提供了豐富夫人審美風格形式,如方正的、渾圓的、姿媚的、緊結的、瘦硬的、豐肥的、拙樸的等等。在中國書法審美風格的拙樸美中,還有稚拙、生拙、古拙之別,其中稚拙從字面意思講就是幼稚笨拙,幼稚質樸,時一種童趣或原始性的稚拙美。
  • 高古氣息撲面而來——喜讀《馬王堆漢墓簡帛文字全編》
    該書出版以後,被視為戰國秦漢簡帛二次整理的「標杆」,先後獲得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特等獎、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第四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圖書獎等。劉釗先生長期擔任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是《集成》整理團隊的組織者和核心骨幹,為《集成》的編纂作出過突出貢獻。
  • 評陳守斌雲岡杯魏碑雙年展特獎作品:迷失在書法展廳裡的小眾藝術
    我很不能理解,像陳守斌這樣的流行書法被定位為「小眾藝術」的學理依據是什麼?既然陳先生的作品是在魏碑雙年展上獲了獎,那我們就說一點兒魏碑書法的前世今生。這是流行書風的倡導者沃興華先生撰寫的一部魏碑論著。其中第一章《碑版概論》寫道:碑版書法出於小人物之手,為士大夫所不齒,而且它風格厚重、奇肆、古樸,沒有貴族化的精巧、細膩、工致和嫻雅,因此不被上流社會所賞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