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思想文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大幅提升。恰逢我國文化盛事,清華大學出版社分別出版了由吳巍先生編著的《中國簡帛書法大字典》第一、二、三卷,第四卷書稿已經完成,不久將付梓印刷。 對此,北京燕京書畫社藝術顧問王金鐘先生讚賞吳巍先生「以玄奘西天求法的精神,發聖心宏願,傾三十年之心血,鑄就扛鼎之作,編纂成煌煌巨著《中國簡帛書法大字典》。」國畫大師李苦禪之子、清華大學教授、文史專家李燕先生感嘆吳巍先生在急功近利的當今世界「甘坐冷板凳」實屬難得,贊其「功德無量」,稱《中國簡帛書法大字典》這部「小眾讀物」「可傳之於千秋」。
吳巍先生(左)向中國文字博物館贈送他的著作《中國簡帛書法大字典》
正因為《中國簡帛書法大字典》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審美價值、實用價值、歷史價值、收藏價值,近日,該大字典已分別被北京圖書館、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中國文字博物館、深圳大學、深圳圖書館等院校圖書館所收藏。
吳巍先生所編著的《中國簡帛書法大字典》,定位於簡帛書法工具書,在編排思想上力求實用通俗、簡單扼要,並按大眾所熟悉的《新華字典》裡的文字順序進行編排,同時也囊括了《新華字典》內的8200個實用單字(《新華字典》收編單字11000餘字,剔除一字多音,後期所造化學名稱用字及部分生僻字等)。查找單字分別以拼音索引和筆劃檢字兩種形式。
吳巍先生(右)將《中國簡帛書法大字典》交到清華大學圖書館黨委書記蔣耘中老師手中
同時,《中國簡帛書法大字典》採用廣收博採現存的簡帛資料,全部字形一律保持原生態,把不同區域、不同年代、不同風格的簡牘帛書文字全部集中在設定好的單字欄裡,展現出同一漢字的不同形體特徵,最大限度地發掘出漢字字形的美學信息。並有選擇、成系統地將自己創新的簡帛文字以個人風格書寫出來,並把它們編入字典,這充分體現了編著者為發展簡帛書法事業殫精竭慮的良苦用心。為書法創作者、愛好者、欣賞者建構了一個集簡帛文字大成的觸發靈感的藝術世界,提供了一個藝術創新的參照系和啟發想像的空間。
《中國簡帛書法大字典》在同一字頭之下,除了簡帛文字,也出現了甲骨文、金文字形,有的字頭下還排列了不少石刻碑文。名為簡帛書法大字典,為什麼收入如此多的非簡帛文字?原因是:一,把簡帛文字直接置入到漢文字的演變鏈條裡,書家一目了然地即能對比出簡帛書在整個文字鏈條中的演變軌跡;二,擴容了單一簡帛書的信息量,為書家提供最便捷的服務,無需再翻閱其他書籍,在同一個單字欄裡,可以解讀文字演變的全部過程;三,同時也是為不識古文字的書法家增加一項學習課程。由此可見,編著者並不滿足於簡帛文字在書法活動中的實用價值,而是刻意以簡帛文字為樞紐,上溯甲金文,下探漢隸,勾勒出漢字字形演變的全部過程,一個單字欄就表徵一個漢字的演變史。這就大大增加了漢字字形的文化信息量,彰顯出漢字在中華文化發展史上的重要地位。每個單字的嬗變鏈條就像淙淙溪流,8200條溪流匯成氣勢恢宏的滾滾江河,《中國簡帛書法大字典》以前所未有的廣闊胸懷,把漢字的實用信息、美學信息、文化信息融為一爐,開創了書法字典編纂體例的新天地。
《中國簡帛書法大字典》在保存了從甲骨文到漢隸不同書體的漢字字形原始真實的面貌和編著者的創作成果同時,還保存了同一漢字在不同歷史時期呈現的結構姿態及其中蘊涵的美學信息,保存了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勞作生活孳乳發展而融入字形的文化信息,為中華民族的書法藝術及漢字文化的傳承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由於這部字典所具有的專業實用價值,以及蘊涵的豐富美學價值和文化價值,無疑在中國書法字典編纂史、中國美學史和中國文化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必將對中國書法、中國美學、中國文化以及中華民族的精神文化生活產生深遠的影響。
清華大學出版社黨委書記、董事長李勇先生說,吳巍先生做了一件非常有益的工作,清華大學出版社很高興能夠參與其中。清華大學出版社依託清華大學的綜合優勢,以「傳播先進文化、推動社會進步」為己任,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簡帛書法大字典》是吳巍先生及其團隊傾30多年之功研究簡帛文字與書法的成果結晶,可謂字字心血。吳巍先生甘於寂寞,不辭辛苦,對每個字的演變都進行了研究。這部字典是簡帛書法研究之集大成,價值非常高,兼具學術性、鑑賞性和藝術性。(記者鑄紫 通訊員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