鈉離子電池:電動車的未來新趨勢,技術新突破!

2020-12-23 騰訊網

導讀:目前鈉離子電池的性能仍比鋰電池落後約20年。原因是研究人員在過去十多年間只專注於開發性能更強的鋰。

電動車使用的鋰電池價格昂貴,這是造成電動車難以普及的原因之一。如今電池技術有望實現突破!未來的電動車或許能採用價格低廉且節省資源的鈉離子電池取代鋰電池。

電動汽車-尤其是使用可再生能源發電的電動車-被視為是有助全球氣候保護的未來模式。但多年來車商在電池技術中採用的是稀有且相對昂貴的鋰,拖慢了全球大規模普及電動車的步伐。

雖然電動車、商用車或電動自行車正如火如荼發展,但投入使用的範圍有限。高昂的價格、繁瑣的充電設施以及需要消耗大量原材料的電池生產過程,阻礙了電動車的快速發展。想要讓電動車被廣泛使用,車商必須推出更強力持久、更具可持續性以及價格低廉的電池。

鈉取代鋰

鈉離子電池或許是一個可行方案,近期鈉離子電池的研發也出現驚人進展。在可預見的未來中,鈉離子電池將能取代鋰電池被用於電動車、智慧型手機或筆記型電腦中。

鋰和鈉這兩種鹼金屬擁有非常相似的化學特性。雖然與較為稀有的鋰相比,鈉的能量密度較低,但鈉的取得更為容易,價格也會相對低廉。

有望取得突破

目前鈉離子電池的性能仍比鋰電池落後約20年。原因是研究人員在過去十多年間只專注於開發性能更強的鋰。

但如今不僅出現了具有開創性的科學出版物,而且也有非常多極具前瞻性的原型:根據一份五月份發表的報告,一顆由韓國研發的鈉離子電池在經過約500次完整充電循環後,其電池容量才下降至原先的80%。由一個美中研究小組開發的另一種電池,在相同的電池容量下約能完成450次充電。而一個中國製作的鈉離子電池雖然容量較小,但在經過1200次12分鐘快充後,還有70%的電池容量。

聽上去或許不多,但實際使用時這些電池或許能承受更高的充電次數,因為日常生活中一般不會將電池耗盡後才充電。在實驗中進行完全放電和充電,對電池的損耗更大。

金屬元素鋰較為稀有及昂貴,但目前的電池技術多數使用鋰電池。

此外,鈉離子技術不需使用緊缺資源:製作陰極無需稀有的鋰鹽,只要食用鹽便足夠。高性能的陽極可以使用褐煤、木材和其他生物質製成。在生產過程中也不需要鈷或類似的稀有物質。

突破性的基礎研究?

鈉具有兩項缺點:其重量比鋰高三倍,所以儘管鋰電池的鋰含量佔電池總重不到5%,一個鈉離子的電池仍會比鋰電池更重。

此外,鈉電池的性能較弱。由於鈉離子的載電量比鋰電池少0.3伏,無可避免地會損失約10%的能量密度。最重要的是,目前電池的石墨陽極無法讓足夠的鈉駐留。

根據德國德勒斯登的亥姆霍茲科研中心(HZDR)領導的德俄工作小組所發表的報告,納米碳有助於改善此問題。報告指出,採用超薄碳材料雙層石墨烯,可以在陽極中儲存比石墨更多的鈉離子。

如果未來能置換現今常用的石墨陽極,將石墨烯電極裝設在鋰電池中,或有望能顯著提升電池容量。

HZDR的物理學家克拉申寧科夫表示:"這就如同將小球放在兩張紙之間。不斷在紙張間添加小球,紙張會被越推越開,兩張紙之間的縫隙會隨之增加。"

相通的技術?

若多層結構的鋰電池可行,是否也適用於其他鹼金屬如鈉?一組來自德勒斯頓、斯圖加特和莫斯科的工作小組希望利用複雜的超級電腦模擬找出答案。因為迄今的鈉離子電池原型的運作並不順暢,原因是鈉只能勉強進入石墨陽極。

電腦計算結果顯示,鈉就如同鋰一般,可以以多層結構被嵌入石墨烯層之間。

若將來以石墨烯電極替代如今的石墨陽極安裝在鈉離子電池中,或許能實現更高的儲存容量。

上述研究結果或許能為開發價格低廉的鈉電池提供突破口。克拉申寧科夫表示:"我們的工作是純理論性的,我們不主張根據這個研究結果在可預見的未來中開發新一代的電池。但或許我們的研究能給工程師提供有趣的新思路。"

未來電池

令人欣喜的是,鈉離子電池已不再只是一個理論概念。相關技術的突破似乎已近在眼前。

最新的研究結果表明,目前已經有切實可行、價格合理而且節省資源的替代品可以取代昂貴的鋰電池,甚至可能通過多層結構提高其性能。

距離鈉離子電池技術的完備、進行量產並用於電動車或手機上,肯定還需要一段時間。但一旦時機成熟,由於技術相對類似,將生產線從鋰電池轉為鈉離子電池基本上應該沒有太大問題。

(來源:知識圈Plus)

相關焦點

  • 電池領域一重大突破,攻克了電池容量和充電速度兩大技術難題!
    困擾著電子設備的一大技術難題就是電池,電子產品離開電就基本上是一堆廢鐵了,所以,科學技術人員都在想方設法地來突破電池的這一瓶頸口。這其中無非就是怎麼樣在有限的空間增加電池的容量,在有限的時間增加充電速度,只要這兩點解決了,電子產品充電快用得久,這對整個行業的推動將是不可估量的。但,這又談何容易!
  • 2017上半年鈉離子電池前沿綜述
    由於地球上鈉元素資源豐富,鈉離子電池與鋰離子電池有類似的工作機理,都是通過離子的嵌入和脫出實現其儲能過程,鈉離子電池有望成為未來大規模儲能應用的電化學儲能器件,成為目前電化學能源工程研究的熱點。上海交通大學化學化工學院馬紫峰教授(通訊作者)等在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針對鈉離子電池產業化過程遇到的電解質技術瓶頸問題,深入分析了國內外鈉離子電池電解質研發現狀,全面回顧鈉離子電池的液體、固體或凝膠型等三類電解質的最新研究進展,探討了滿足各種電極材料體系及安全性和長循環壽命等功能需求的電解質設計策略,並基於不同電解質組成和形態,首次勾畫出鈉離子電池技術路線圖
  • 在50年後,鋰離子電池的難兄難弟鈉離子電池終於實現量產!
    中科海鈉是一家專注於新一代儲能體系 - 鈉離子電池研發與生產的高新技術型企業,企業擁有多項鈉離子電池材料組成、結構、製造和應用的核心專利,是國際少有擁有鈉離子電池核心專利與技術的電池企業之一。公司聚集領先的技術開發團隊,現擁有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陳立泉院士、胡勇勝研究員為技術帶頭人的研究開發團隊。什麼是鈉離子電池?
  • 極寒技術突破、刀片電池、CTP,增長低谷期 新能源迎來技術集中爆發
    也正是2019年下半年開始,蜂巢能源、寧德時代(300750,股吧)、比亞迪(002594,股吧)先後發布動力電池新技術。  9月10日,寧德時代在法蘭克福車展上發布CTP(cell to pack)高集成動力電池技術。該技術在電池結構上減少模組環節,由電芯直接集成到電池包,使電池包整體利用率提高15%-20%,零部件數量減少40%,生產效率提升50%。
  • 鈉離子電池出爐!比三元鋰更耐用,500次充放電不損耗容量
    據了解,鈉離子電池現在最大的技術難題和缺陷是能量密度較低,至少是比不上三元鋰電池的,但是與磷酸鐵鋰電池相比,兩者不相上下。倫敦的科研團隊稱,他們正在攻克這一難題。 那麼鈉離子電池到底是什麼,又有哪些技術特點?是否會成為下一代主流電池技術呢?
  • 20分鐘內充電800公裡續航,韓國新電池技術來了
    韓國前五大財閥 SK 集團,旗下公司 SK Innovation 日前在韓國發表了新電池技術,宣稱在 20 分鐘內可以將電量續航力充至超過 500 英裡(約 800 公裡)的範圍,SK 方面並未公布其使用的電池化學形式、材料等信息,但透露了其電池循環次數將可超過 1 千次。
  • 未來將成為電池供應商Tesla周二電池日或公布新一代超強電池
    美國電動車公司Tesla(美股代號:TSLA)將於下周二(9月22日)舉行「電池日」(Battery Day)。行政總裁馬斯克(Elon Musk)早前預告,發布會上將公布顛覆業界的電池創新發展,目標是生產低成本且續航力高的電池。
  • 電池成本快速下降 可讓電動車與汽車的成本快速持平利於發展
    近日,據外媒報導,根據彭博社(BloombergNEF)的預測,到2023年,電池的價格將跌至100美元/kWh的門檻,這對製造電動車的企業和電動車消費者來說是個好消息,這將拉低電動車的製造成本,讓其擁有與燃油車一樣價格競爭力,並有可能增加其普及率。
  • 納米矽、鈦酸鋰、鈉離子…我國鋰電研究進展碩果纍纍
    在江蘇溧陽,陳立泉院士的得意門生李泓,帶領團隊經過二十多年的技術攻關,在一項鋰電池關鍵原材料上獲得突破,並在2017年進行了量產。   據介紹,中科院物理所從1996年就開始研究納米矽,納米矽負極材料是他們自主研發的新材料,用它做成的紐扣電池,其容量是傳統石墨鋰電池的5倍。同時,李泓教授研發的新型固態電池,採用這款電池的無人機,續航增加20%,奧秘都在這塊電池的固態化正極材料上。
  • 新電池技術頻出,到底誰是「大殺器」?
    圖片來源:CGTN 電動汽車規模持續擴張,促使動力電池技術不斷取得新的突破。 12月14日,未來汽車日報(ID:auto-time)從上汽集團接近智己汽車的高層獨家獲悉,智己汽車正在與寧德時代共同開發「摻矽補鋰電芯」技術,雙方將共享技術專利,研發並量產搭載該技術的動力電池。 智己汽車籌備組副組長劉濤對未來汽車日報表示,這款電池最高可實現約1000公裡的續航、20萬公裡零衰減。
  • 鋰電池技術取得重大突破,電動車時代即將來臨?
    12月11日,一篇介紹鋰電池技術突破的論文被刊登在《Science》封面,作為科學期刊的領頭羊之一,能被《Science》刊登在封面,該論文的水平可見一斑。該論文由美國能源部西北太平洋國家實驗室發布,主要闡述了使用高鎳含量的單晶材料當電池陰極,能夠同時提高電池容量、安全性以及壽命。
  • 人類的電池技術,為何多年來沒有實質性的突破?
    近幾年來,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們身邊的電子設備性能越來越強,而電池技術(或者說儲能技術)已經到了瓶頸,甚至已經多年停滯不前,其中的原因是目前的電池技術難以有革命性的突破,而傳統的化學電池性能已經接近理論極限。
  • 6萬字長文剖析寧德時代(一):核心技術|寧德時代|動力電池|鋰離子...
    下一代電池目前下一代電池還無法商業化,主要制約因素包括原材料不穩定、技術未突破等方面,項目將主要就下一代電池的各個技術瓶頸和關鍵環節進行投入,力爭取得技術突破,並在未來進入下一代電池的系統研發,以促進下一代電池的商業化。
  • 河豚換電|電動車電池各大型號續航裡程大解密
    電動車續航一直以來都是電動車用戶關心的核心話題,而鉛酸電池無論如何小心保養、使用,長時間下來續航能力都會逐漸下降。突破傳統電動車充電局限,河豚換電,即換即走,續航無憂,以「換電」取代「充電」,電動車用戶再也不用為電池壽命短、續航差等問題苦惱。
  • 2021年泰國新能源電動車技術展覽會
    全球精英匯聚於此共同商討行業話題,以啟動和促進泰國進入低碳交通的國際社區,泰國電動汽車的未來將在這裡啟程。本次展覽將建立一個電動汽車綜合開發網絡,同時也為行業專家提供一個分享泰國和國外電動車技術,創新的技術平臺。
  • 新國標重塑電動車行業 鋰電時代催生出行「輕時尚」
    電池的突破革命、城鎮化進程以及消費者出行觀念的變革,共同驅動了愛瑪豪華鋰電系列電動車在後疫情時代一波新行情。區別於傳統鋰電池,愛瑪「豪華鋰電」系列採用了安全性更高的錳系多元複合鋰做正極材料,更耐用、更穩定、更節能。
  • 電池技術重大突破,全新液態金屬電池推出,電池效率或將大幅提升
    對於人類來說,每一次技術的進步都能夠給我們帶來巨大的發展,這就是人類能夠不斷的創新的動力來源。現在地球的環境日益受到嚴峻的挑戰,所以新能源產品已經得到了科學家的重點研究。他們希望能夠通過新的技術突破,從而減輕地球汙染的嚴重性。
  • 美電動車新創研發固態電池,充電800次還有 80% 的容量
    美電動車新創研發固態電池,充電800次還有 80% 的容量電動車、電動車電池是兩個產業近幾年關注的焦點,美國有家研發電動車電池技術的新創近日公布測試結果,表現相當樂觀,15 分鐘就能充滿 80% 的電量,所需時間僅約特斯拉的一半,這家美國新創
  • 電動車哪種類型的電池更好,看完這四種電池的優劣對比心中有數了
    對於打算選購電動車的小夥伴來說,關於電動車電池類型的選擇有時會陷入苦惱,雖然大都是到電動車的品牌店去買,但是不同類型的電動車其使用的蓄電池的類型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小編經常會遇到諸如鋰電池與鉛酸電池哪個好,電動車電池用鉛酸的還是用鋰電的好等諸如此類的問題,今天小編就帶著大家走進電動車哪種類型的電池更好
  • 義烏舉行縫製機械行業新產品新技術新趨勢研討會
    中國義烏網11月27日訊(記者 駱天成 編輯 童薈穎)「數位化」「智能化」是未來製造業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為進一步幫助服裝企業調整產業結構,了解縫製行業工廠智能化新趨勢、新工藝、新產品等情況,從生產角度幫助服裝產業轉型升級,昨日(11月26日)上午,縫製機械行業新產品新技術新趨勢研討會於義烏國際博覽中心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