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中有風雨——鄭板橋詩詞的意境與審美

2020-12-13 綠楊夜話

■ 莊曉明

在我的心目中,鄭板橋主要是一位獨特的大詩人。這獨特在於,他將創作的詩詞的詩意詩境,絕妙地通過書法延伸入他的畫竹之中;或者說,他的那些風姿卓異的畫竹及書法,就是他的詩意詩境的另一種表現方式。

鄭板橋以詩書畫「三絕」著稱於世。論詩詞創作成就,鄭板橋不僅是「揚州八怪」中最高的,也是進入中國文學史的一位大家。1985年出版的山東大學文史哲研究所主編的《中國歷代文學家評傳》中,鄭板橋是赫然入選的,可以說是書畫著稱者中唯一入選的。劉大傑先生在他的經典之作《中國文學發展史》的清詩一章中,給予了鄭板橋兩個頁碼的篇幅,比給予清初大詩人錢謙益的還稍多一些,可見鄭板橋的詩在劉大傑的文學史考量中的地位。論書法,恰如鄭板橋在《贈潘桐岡》一詩中的夫子自道:「吾曹筆陣凌雲煙,掃空氛翳鋪青天。一行兩行書數字,南箕北鬥排星躔。」提到鄭板橋的畫竹,名聲就更響了,連普通老百姓都知道鄭板橋的「竹子」好,海內外收藏界早就當作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

我稱鄭板橋為一位獨特的大詩人,是於一種廣義的「詩」而言。奧地利的卡夫卡是一位偉大的小說家,但西方批評家們常常以詩人稱之,因為他的小說並不著重於故事情節,而是力圖寫出一種寓言、一種象徵,並以此探索人類存在的意義。中國現代傑出的作家沈從文,批評家們亦時以詩人稱之,他的小說同樣不以曲折複雜的情節取勝,而是追求一種鄉野詩意,似乎是抒情詩的一種濫觴,充滿了對人生的隱憂和對生命的哲學思考。

卡夫卡和沈從文的小說,在某種意義上,可以看作是他們以小說形式所寫的詩,對於鄭板橋的畫,我們同樣可以在這一理念上延伸,看作是他作為詩人的另一種形式的詩。他的畫,尤其是他的畫竹,絕不是為了畫而畫,而是在其中寄託了一種品格,一種象徵,一種境界,它們或挺拔孤聳,或搖曳如訴,或如風中精靈,或如閃電魂魄……我們完全可以將它們看作是另一種意義上的詩行排列。而使他的畫和他的詩更是分不開,鄭板橋喜愛在他畫的空白處,以八分體書法穿插「填上」內容相配的詩詞或詩意的文字,相互注釋,相互支撐,展開一個更為廣闊、更為深邃的詩性空間。

鄭板橋的詩詞及道情的成就綜合起來,足以與他的書畫之名相互輝映。他的詩詞及道情的創作,豐富複雜,個性鮮明,口語中顯高貴,通俗中見澄澈,或關注社會現實、生活厚度,或顯示藝術純粹、意境超越,不同精神需求的讀者,都能從板橋詩詞中得到自己所想要的世界——這些正是一個大詩人的標誌。當然,鄭板橋的那些極具現實力量,堪稱杜甫精神嫡傳的敘事長詩,如《私行惡》《姑惡》《逃荒行》《還家行》等,是無法入他的畫竹的,能入他的畫竹的,更多的是一些表現精神追求、心靈寄託、品格自許的詩篇,而且往往與竹的意象聯繫在一起。這些詩中有兩首已為歷代讀者所傳誦,成為千古名篇:

咬定青山不放鬆, 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 任爾東西南北風。

——《題竹石畫》

衙齋臥聽蕭蕭竹, 疑是民間疾苦聲。

些小吾曹州縣吏, 一枝一葉總關情。

——《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第一首詩以竹子的堅貞勁節,寄寓了自己的精神追求。雖然自己出自「破巖」——底層生活,但無論經歷如何的磨難,都不能摧折自己堅勁的生命。而底層生活,亦成為自己終生的心之所系;第二首詩借畫竹抒發自己的心聲,自己雖為知縣,身處官場,但心繫的仍是民間疾苦——民間的一枝一葉,都與自己的生命聯繫在一起。這兩首詩很有名,但我以為,在鄭板橋的畫竹詩中,還有一些好詩未發掘出來,它們的藝術價值或不在這兩首名篇之下,以現代詩學眼光觀照,有的甚至顯得更為雋永。如,給一竿竹的配詩:

一枝瘦竹何曾少, 十畝叢篁未是多。

勘破世間多寡數, 水邊沙石見恆河。

這首七絕頗形而上,探討了少與多的關係。首句就強調了「一竿瘦竹」並不意味著「少」,在美學的意義上,「一」,可以象徵著一個世界,而這個世界可以容納一切。第二句的「十畝叢篁」自然也就不代表多了,數來數去,它只是意味著一個具體的數字,根本無法與「無限」聯繫在一起。因此,勘破俗人眼中的對「多」與「少」的理解,我們就可以從普通的「水邊沙石」,見到無限而永恆的恆河——詩的後兩句,一下子將詩意提升到一個形而上的高度,讓讀者眺望一個無限深遠的世界。這首七絕的詩思,令人聯想到英國大詩人布萊克的名篇:「一顆沙裡一個世界/一朵花裡一座天堂/把無限放在你的手掌/永恆在一剎那裡收藏。」

再如,給春夏之竹的配詩:

疏疏密密復亭亭, 小院幽篁一片青。

最是晚風藤榻上, 滿身涼露一天星。

首句連用六個疊字,寫出了春夏之竹可愛的風姿。次句描寫小小的院子,因為這一片竹子,而染成了一個青色的世界。第三句,將詩人的身影引入詩境——一個美妙的時刻,晚風輕拂,人躺在藤榻上。這時,他見到了一個神奇的景色,那竹葉上漸漸生出的露水,猶如天上的星星一般閃爍,相伴在一側……中國古典詩中一貫缺主語,這給讀者帶來了多重的詩意聯想,甚至幻覺,這詩尾的「滿身涼露一天星」,也可以這樣聯想,由於竹林長久相伴的露水閃爍,詩人感覺自己的身上也灑滿了清涼的露水,晚風中閃爍著,與天上的星星相互輝映……其意境直堪與王維的「坐看蒼苔色,欲上人衣來」媲美。

揚州文化學者丁家桐先生曾在他的文章中,將鄭板橋的畫竹題跋,當然,主要是題詩,作了一番頗有意趣的匯總:有題一竿竹,有題兩竿竹……直至題六竿竹;有題春天的竹,有題春夏之間的竹,有題秋天的竹,有題冬天的竹,甚至題春夏秋冬集於一幅畫中的竹;有題風中之竹,有題夜間之竹,有題山中之竹,有題臥竹,有題老竹,有題新竹……在豐富的題詩中,有的竹子象徵節操,有的竹子象徵虛心,有的竹子象徵力量,有的竹子代表君子,有的竹子寄寓美好的未來……可以說,鄭板橋的畫竹和題詩,在某種程度上呈現了一種百科全書式的竹之美學。

鄭板橋的配竹詩豐富多姿,有興趣的讀者盡可去鄭板橋的藝術寶庫中尋覓。這些詩本身就是一流的作品,再配以一流的畫竹,一流的書法,這樣的綜合藝術品,或另一種形式的大「詩」,是難得的歷史的饋贈,我們除了由衷的讚美,就是應該去不斷地探索、挖掘這珍貴的寶藏,不斷地以新的時代眼光,賦予其新的價值與意義。

相關焦點

  • 「創作開運禮」無畏風雨,傲然獨立,鄭板橋繪《滿袖春風》
    山石不能說話,卻能夠顯示出堅韌偉岸的氣質;竹子不能說話,也能挺拔站立無畏風雨。古人喜歡把自然界的事物賦予人的品德,在傳統畫家筆下,山水不是單純的風景,承載了文人對天地溝通的嚮往;翠竹也不是單純的植物,寄託了文人對自身道德標準的審視。
  • 每日詩詞38:鄭板橋:請你做一棵竹子,熬過風雨,必現彩虹
    大家好,這裡是【驚鴻讀書】,陪你每日品詩詞。  竹石  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這首詩是一首題畫詩,題於作者鄭板橋自己的《竹石圖》上。這首詩在讚美巖竹的堅韌頑強中,隱寓了作者藐視俗見的剛勁風骨。
  • 詩詞起名,重溫國學經典,感受詩詞唯美意境!
    詩詞是中國古典文學藝術中的瑰寶,是我們千百年來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所以,很多人都喜歡讀詩詞,背詩詞,作詩詞,當然,很多父母也喜歡從詩詞中為孩子起一個古風名字。並且,人被冠之以名,便是被賦予了一定的期盼與精神,從詩詞中起名,既有詩人真摯的情感,又有詩詞中美好的意境,因此,接下來起名網就跟大家分享一些出自詩詞中的好名字。
  • 鄭板橋小故事:好聯不打折
    鄭板橋鄭板橋一生只畫蘭、竹、石,自稱是「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其詩書畫,世稱「三絕」。 據說,他的詩詞能力更佳,常有絕詞妙句令人嘆為觀止。自是相思抽不盡,卻教風雨怨秋聲。以芭蕉葉的多情,來比喻相思之情綿綿不斷,無奈惱人的風雨卻吹起一片秋聲,更加惹動無限愁思。詠梧桐高梧百尺夜蒼蒼,亂掃秋星落曉霜。如何不向西州植,倒掛綠毛么鳳凰。
  • 倪雲林畫竹意境蕭疏,明代徐渭首創畫雪竹,為何鄭板橋最有名?
    鄭板橋一生,以竹為題吟詩作畫,託物言志,秉筆傳情。其筆下之竹,無一不是他那剛直不阿、寧折不彎的人格的真實寫照。 鄭板橋嗜好修竹那清高俊逸的形貌,更加崇敬修竹久歷風霜、挺拔高潔的品質。他追求竹中有我、我中有竹的合一境界,以竹抒情,借竹言志,實現人、竹清高俊拔品質的相互契合。
  • 什麼是詩詞的意境?
    什麼是詩詞的意境?這個問題看起來很大,其實答案很簡單:一首詩,能讓讀者心有共鳴,身臨其境,就是意境。也就是傳統詩論的「景中有情,情中有景」。一首詩的意境構成,大體分為四種:一是觸景生情。作者由客觀事物的觸發而產生情感的衝動。例如:「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二是寓情於景。
  • 難得糊塗的鄭板橋詩詞10句,你最喜歡哪一句?
    難得糊塗的鄭板橋詩詞10句,你最喜歡哪一句?1、有學而無問,雖讀書萬卷,只是一條鈍漢爾。——清·鄭板橋《隨獵詩草·花間堂詩草跋》只管自己埋頭苦讀,而不去向別人請教,雖然讀了很多書,只不過是個笨人罷了。2、善讀書者曰攻,曰掃。攻則直透重圍,掃則了無一物。——清·鄭板橋《隨獵詩草·花間堂詩草跋》善於讀書的人,採用瀏覽和專研兩種方法。
  • 鄭板橋醉畫竹影牆鄭板橋,是"
    鄭板橋醉畫竹影牆  鄭板橋,是"揚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以"詩、書、畫"三絕聞名於世。他出身於書香門第,康熙末年中秀才,雍正十年中舉人,乾隆元年中進士,五十歲起先後任山東範縣、濰縣知縣計十二年。他曾"開倉賑貸""捐廉代輸",引起了貪官汙吏、惡豪劣紳的不滿,被貶官後唯有賣畫維生。
  • 鄭板橋的拳拳為民心
    迎著襲來的滾滾逃荒洪流,主僕二人如在逆水中行舟,在風雨中飄搖。「十日賣一兒,五日賣一婦。來日剩一身,茫茫即長路……」百姓的苦,百姓的難,鄭板橋看在眼裡,痛在心裡。長夜難眠,秉燭提筆,洋洋灑灑一首《逃荒行》,詳細描述了饑荒下流民的艱難處境。鄭板橋,原名鄭燮,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生於江蘇興化。
  • 鄭板橋——清廉、勤政、愛民
    鄭板橋 鄭板橋是"揚州八怪"重要的代表性人物。他有一個名言相信大家都聽說過,「難得糊塗」和「吃虧是福」。 鄭板橋是個很糾結的人為什麼這麼說呢,鄭板橋是一個自認為很有道德情操的一個人,但是卻總是流連於煙花柳巷之地在此間醉生夢死。
  • 「難得糊塗」的鄭板橋
    這副自壽聯意思表達的是:人生在世好比到人家做客一樣, 沒必要問為什麼康健安寧,只要自己口袋裡有幾個餘錢,酒罐裡還剩有酒,米缸裡還有存糧,就可知足地吟詩抒懷了,做人應樂觀,做自已感興趣的事,使自己身心處於生動靈活狀態就可以了,即使到了花甲之年,也還覺得自己年輕。
  • 《經典詠流傳》第一期意境海報、3D版歌曲及詩詞合集來啦
    《經典詠流傳》第一期意境海報、3D版歌曲及詩詞合集來啦 央視一套 文以載道,歌以詠志 《經典詠流傳》第一期 意境海報、3D版歌曲及詩詞合集來啦 長按圖片可保存哦!
  • 鄭板橋與竹:舉世愛栽花,老夫只栽竹
    鄭板橋畫竹有幾個明顯的特點:一是主竿細長,這也是一種傳統,文同、蘇東坡、趙孟、吳鎮、柯九思、石濤等,都喜歡畫細竹。文同稱「梅寒而秀,竹瘦而壽,石醜而文,是三益友」,蘇軾對文同畫竹的樣貌早有「瘦節蛟蛇走」的形容。
  • 怎樣寫詩詞最有意境?學會這三點,你也能寫出意境生動的詩詞
    而輪到我們寫詩詞,則乾癟生硬,沒有意境,也不生動。那麼,怎樣寫詩詞最有意境呢?首先要搞清楚意境是什麼?意境,是情與景相融合的藝術境界。如何寫詩詞更有意境,說的直白一點,就是要有畫面感。而畫面的塑造需要注意以下三點:1、形容詞的運用。(畫面色彩)最容易營造出意境的形容詞,是關於色彩的。這就好比,攝影的時候對整個畫面色彩的斟酌。
  • 意象選擇和表達方式能否提升詩詞的意境?
    有朋友提問:詩詞意境如何通過意象、抒情方式以及藝術處理高度融合的整體美?這個問題看上去高大上,實則是有點掉書袋,故弄玄虛的感覺。我們剝離一些定語,理順這個問句,得到主題幹:詩詞意境如何通過意象、表達方式以及藝術處理帶來整首作品的美感?
  • 揚州八怪之首鄭板橋,書畫自成一派,10首詩詞更是獨樹一幟
    鄭板橋的書法自稱「六分半書」,人稱「板橋體」,在中國書法史上獨樹一幟。鄭板橋的畫以蘭、竹、石為主,每畫必題以詩,有題必佳,達到「畫狀畫之像」「詩發難畫之意」。鄭板橋的詩詞,個性鮮明,口語中顯高貴,通俗中見澄澈。詩詞或關注社會現實,生活厚度;或顯示藝術純粹、意境超越。
  • 鄭板橋:「畫到生時是熟時」,才有了這些經典名詩
    鄭板橋,板橋是他的號,他的原名是鄭燮,被稱為「揚州八怪」之一。他是清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他歷經康乾盛世,是康熙時代的秀才,是雍正時代的舉人,是乾隆時代的進士。他喜愛畫畫,尤其喜愛畫竹,畫的竹惟妙惟肖,更真的一樣,這是因為他50年來都專於畫竹,早上畫竹,晚上思考研究竹,所以才有了畫竹上的成就。鄭板橋不僅畫竹厲害,寫竹的詩也非常有名氣,我們的習總書記就曾引用過他的詩,來教育大家。比如2013年,就引用鄭板橋詩中的「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來教育大家要自信,要有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
  • 意境、移情說和異質同構理論:究竟如何理解美學中的意境?
    而王國維則認為,不管我們在從事什麼樣的藝術創作,只要我們把自己的藝術語言與所創立的意象相結合,從而達到一種內在的美的狀態,那麼就能夠產生一種以意勝的有我之境和以境勝的無我之境。特別需要注意的是,王國維先生在他的許多論著中對於意境進行了非常深入的闡述,這使得意境成為了中國美學史上一個非常有影響力的理論,此後便成為美學中非常重要的研究範疇。
  • 道教詩詞|鄭板橋《宿光明殿贈婁真人》
    鄭板橋,原名鄭燮,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其詩書畫世稱「三絕」。鄭板橋以「板橋道人」自稱,常與道士相交。其中,與婁真人相交甚密。 婁真人,名婁近垣,字朗齋,法號三臣,自號上清外史。自幼在龍虎山上清宮做道士,師上清宮提點周大經,習正一法篆。
  • 朦朧與雋永——淺析《紅樓夢》意境及詩意
    詩意與意境的結合構成詩化意境,以詩言事,以意言情,突破了小說原有的敘述模式。意境及詩意在美學領域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整部小說將審美移情這一原理展現的淋漓盡致。本文是對意境及詩意進一步分析,更好的理解和認同曹雪芹的敘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