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師範大學:打造「三個課堂」 讓課程思政有「新」更走「心」

2020-12-13 金臺資訊

近年來,閩南師範大學堅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積極推進課程思政改革創新,探索各類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著力打造「專業課堂」「第二課堂」「雲端課堂」三個課堂,構建特色課程思政體系,推進「三全育人」有「新」更走「心」。

加強教學改革創新,築牢「專業課堂」主陣地

閩南師範大學堅持「學生在哪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就在哪裡」的理念,積極推進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緊密結合。制訂了《閩南師範大學「課程思政」工作實施方案》,引導教師結合學科特點挖掘課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將課程思政融入課堂教學建設,貫穿於課堂授課、課程目標設計、教學大綱修訂等各方面,深入推進課堂教學模式創新。學校獲國家級線下一流本科課程2門,省級線下一流本科課程8門。教師廣泛應用啟發式、討論式、翻轉課堂、微課堂等新型教學方式,既讓學生感受到專業課程的「新」意,又在潤物無聲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此外,學校持續開展「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示範課程項目立項和「課程思政」教學案例徵集,獲批6項省級「課程思政」教改項目與「思政課程」教改項目,立項10項校級課程思政教改項目、28門校級課程思政示範課程,編寫「課程思政」教學案例彙編1本。通過項目帶動和典型案例打造,進一步促進了專業類課程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的有機融合。

著力實踐載體創新,拓展「第二課堂」輔陣地

閩南師範大學積極探索「第二課堂」與「課程思政」有機融合,創新實踐教學載體,實現課上課下的融會貫通。組織開展「經典誦讀」「課劇本」「推普周」等系列活動,以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愛人民、愛集體為主線,進行愛國主義和理想信念教育。依託「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講堂」,圍繞政治認同、家國情懷、文化素養、道德修養等內容,系統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中華經典詩詞誦讀》課程獲批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深度融合德育、美育教育的「優秀傳統文化 校本賽事」創新設計與實踐》獲校級教學成果特等獎。堅持「以賽代練、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創」的理念,舉辦各類師範生和非師範生職業技能競賽,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和技能。2006年以來,學校師範生和非師範職業技能競賽(簡稱「兩賽」)輸送的項目共獲得全國獎項5個,國家級金獎2個,省級獎項188個,省級金獎33個,戲劇類獎項總數居全省高校首位。

聚焦網絡思政創新,打造「雲端課堂」新陣地

閩南師範大學將「網際網路 」與三全育人相結合,創新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打造課程思政「雲端課堂」新陣地。積極開展線上一流本科課程、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課程建設,「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培養為導向」,推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教育緊密結合,通過網絡雲端把育人工作「做到家」、讓思政教育成效「入心田」。目前,學校有省級線上一流本科課程9門,校級29門;省級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課程7門,校級19門。結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各學院教師將抗「疫」先進典型和學校師生黨員的戰「疫」事跡搬上「雲課堂」,專業教師充分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積極挖掘抗「疫」中的思政元素,把抗「疫」中的典型事跡變成教育教學中的「活教材」,向學生傳遞抗「疫」正能量,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服務於國家需要和民族振興。(朱豔麗 單聯娟)

相關焦點

  • 入味入腦入心:西北師大的課程思政「三部曲」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李欣瑤 通訊員趙寶巾 高文博近日,西北師範大學的一場「雲端」教學競賽獲贊無數,該校外國語學院18位老師化身「主播」,12名學生擔任「專家評委」,師生「屏屏相見」,聯手「翻轉課堂」,打造在線教學課程思政「金課」。
  • 共建課程思政育人大格局 高校打造「金課」有高招
    學校以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進行系統設計,打造了思政鑄魂工程、文化育人工程、實踐育人工程,希望通過這三個工程能夠使我們的思政鑄魂工程有人文情懷、有生動實踐。」在朱泓看來,不同的專業和課程,自身的思政教育資源不同,不能簡單進行思政和課程的「疊加」,而應重視對案例及思政元素的挖掘。「我們要充分調動老師的積極性,讓他們深入挖掘。
  • 從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拓展的內在意涵與實踐路徑
    從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拓展是從國家戰略高度構建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新體系,實現教書育人理論邏輯與教育實踐相統一的戰略選擇和現實途徑,也是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發展的新目標與新方向,彰顯了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豐富內涵,更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然要求。
  • 從思政小課堂走向社會大課堂
    一堂由宛南實驗幼兒園範琪老師執教的視頻課《濱江是個好地方》,讓孩子們感受濱江的美。徐匯區域大中小幼思政課一體化建設聯盟,「將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相結合,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感悟道理,在體驗中培育愛國情懷。」徐匯區教育學院教育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秦紅說。
  • 高校課程思政建設工作調研推進會發言摘登
    三是提升育人能力。構建市、校兩級有機聯動培訓體系,實施課程思政「金課」名師打造計劃。開展本科教學激勵計劃,2014年起每年投入近5億元專項經費,激勵全體教授為本科生主講專業基礎課程。三、把握特色、標準、評價三大突出要點,固化課程思政建設成果。一是打造特色品牌。
  • 推進專業思政與課程思政耦合育人:認識、策略與著力點
    專業課教師對課程思政的認識存在一定誤區,有數據表明[3],高達86.8%的專業課教師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不屬於自身職責範圍。有的專業課教師認為,課堂上專業知識講解時間已經捉襟見肘,沒有剩餘時間去考慮思政問題。有調查顯示[4],65.67%的學生認為專業課與思政教育結合程度一般,9%的學生認為專業課與思政教育完全沒有結合。
  • 「課程思政」怎麼做?凸顯特色、突出重點,才能打造育人精品
    近年來,該校藝術學院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深入挖掘提煉各門課特別是專業課程知識體系中所蘊含的思想價值和精神內涵。「我們圍繞區域和行業發展需求,結合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根據學院專業特點和優勢,加大力度推進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與創新,力爭建成全面覆蓋、特色鮮明、類型豐富、相互支撐的課程思政體系。」
  • 上海創新「三圈三全」育人大格局,從思政小課堂走向社會大課堂
    近年來,上海創新一體化構建大中小幼各學段教育內容縱向銜接,學校第一課堂、校內外第二課堂和網絡第三課堂橫向貫通,學校、家庭和社會協同融合的全員、全程、全方位的育人聯動機制。一體貫通、循序漸進的德育體系,形成了「三圈三全」育人大格局,為每個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讓愛國主義教育「動」起來】「你喜歡濱江嗎?
  •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安慶師範大學專題研討思政課建設
    馬克思主義學院主要負責同志圍繞思政課教學工作成效、主要不足、基本思路和主要舉措進行匯報交流發言;教務處主要負責同志圍繞強化課程思政制度建設、構建課程思政教學體系、提高教師課程思政育人意識、課程思政支持保障、課程思政建設存在的問題及未來建設思路作了匯報交流發言;體育學院主要負責同志圍繞體育課程思政建設基本思路、基本情況、存在問題及下一步舉措作了匯報交流發言;團委主要負責同志圍繞公共藝術教育開展的主要工作
  • 我省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有了這些要求和任務~
    一起來看看都有哪些要求和任務吧~ 總體要求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切實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決扛起「三地一窗口」的使命擔當,牢固確立人才培養的中心地位,堅持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融為一體,緊緊抓住教師隊伍「主力軍」、課程建設「主戰場」、課堂教學「主渠道」,在所有高校
  • 「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立足課堂教學 推進課程思政
    內容提要:培育時代新人,既要發揮思政課在立德樹人中的關鍵作用,切實推進改革創新,更要貫徹課程思政理念,完善課程育人、協同育人的工作機制。培育時代新人,既要發揮思政課在立德樹人中的關鍵作用,切實推進改革創新,更要貫徹課程思政理念,完善課程育人、協同育人的工作機制。
  • 上海徐匯:創新「三圈三全」育人大格局,從思政小課堂走向社會大課堂
    近年來,上海創新一體化構建大中小幼各學段教育內容縱向銜接,學校第一課堂、校內外第二課堂和網絡第三課堂橫向貫通,學校、家庭和社會協同融合的全員、全程、全方位的育人聯動機制,通過一體貫通、循序漸進的德育體系,形成了「三圈三全」育人大格局,為每個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 鍾小鳳老師應廣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邀請作課程思政、課堂教學培訓
    應廣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邀請,學校機電與信息工程學院鍾小鳳老師於8月3日為該院作題為「精於工,匠於心,品於行——《智能製造技術》課程思政改革案例」的課程思政、課堂教學培訓。本次培訓採用線上+線下、遠程+現場的方式進行,參培人員為該校各專業任課教師。
  • 強勢學科領航,打造思政「金課」
    在同濟大學,隨著一批名師、明星教授紛紛站上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的最前沿,新的變化悄然發生—— 課堂裡,總有一種無形的「磁力」。在土木工程學院,從「傑青」「長江」到院長、院士,大牌教授常常聯袂出現在同一門《新生研討課》。和新生第一次見面,就是一個「烙印」的過程,在這門課上,和學生面對面的教授,幾乎每個人的名字都和國家的重大工程相連。
  • 潤物細無聲是課程思政的應然樣式
    有價值、有魅力的課程思政優質資源,不一定適用於所有專業、所有學生,而應是建立「資源」與「學生」的耦合關係。課程思政一方面要建立「全課堂」聯動機制。在第一、第二、第三課堂中,全面貫徹產出導向(OBE)理念,把價值觀培育與塑造「基因式」融入人才培養「主線」的全要素,使人才培養目標設計、畢業要求、課程體系設計、教學大綱等環節都蘊含「思政味」。另一方面要面向「全要素」進行評估與評價。建立健全多維度的課程思政建設成效評價體系和監督檢查、激勵約束機制,適時開展課程思政建設專項督查。二是樹特色。
  • 課程思政: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的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
    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高等教育作了全面闡述,強調要「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制」,使課程思政建設方向更堅定、目標更明確,課程思政的認識最終成型。近年來,全國高校遵循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逐步深化對課程思政的認識,形成生動實踐,結出可喜成果。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帶來了中國高等教育的實踐創新,開創了中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
  • 宋敏:課程思政建設需要從學校自身特點出發進行頂層設計
    在日前舉辦的「2020·CIP教育創新大會」高等教育專場的圓桌論壇環節,中央民族大學副校長宋敏圍繞《共建課程思政育人大格局》這一主題闡述了自己的看法。教師應該如何更好地將思政課程內容融入課程?宋敏認為,「不同的學校由於自身不同的文化和歷史積澱,課程思政有各自的特色和體系。」宋敏在發言中介紹了學校對課程思政進行的設計思路。
  • 徐州市大中小學一體化思政教育推進會圓滿召開
    三要大力度打造特色亮點,牢固樹立「大思政」理念,堅持校地共建、市縣聯動、一體推進原則,更好地把思政教育貫穿融入學校黨建、教學、意識形態工作各方面全過程,不斷放大「五聯育人」工作機制等品牌效應,持續培樹推廣我市特色做法和經驗典型,全力塑造思政教育工作區域標杆,為我市實現「兩高兩強」、打造區域標杆、開啟全面現代化建設新徵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 河南理工大學強化課程思政建設紀實
    強化頂層設計:讓所有教師都挑起「思政擔」為構建有高度、有深度、有溫度的思政育人體系,河南理工大學積極做好課程思政的頂層設計,以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統領課程思政建設目標,以項目化為抓手,深化「三全育人」綜合改革,構建「十大」育人體系;建立由課程思政領導小組、學院、基層教學單位、教師四級縱向聯動機制,加強部門橫向協同,形成了學校辦好、教務處管好、教師教好、學生學好的「四好」課程思政育人模式
  • 聽 這堂思政課走心更入心
    社團活動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在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第一中學階梯教室裡,一場別開生面的思政課引發了在場150餘名師生的陣陣掌聲。這是民和縣全面提升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水平,激活思政課堂,創新教學方式,統籌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生動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