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酒養生是一些老人的習慣和愛好,有些老人還喜歡泡藥酒喝,為自己保健養生。
我認識的很多藝術老人,都好一點酒,目的在於喝。老人中收藏酒的不多,胡憐眾先生卻是獨特的一位,曾好飲也喜歡收藏,他的散文《名酒收藏》還獲《東方新報》徵文二等獎。
我是收藏界的票友,老早就開始郵票、錢幣、像章、書刊等的收集,卻沒做出些許成績。我喜歡喝點小酒,特別是與朋友三四,痛飲幾杯來熱鬧場面,遇上地方名酒和特色米酒,也喜好品味其味,得以娛樂和生活。
那天,我們採訪完收藏匾額的黃彬榮先生,與好友羅正坤去找人為《湘上農人》雜誌刻一枚印章。羅正坤認識篆刻界名家胡憐眾先生,直接帶我去他省公路局的家。我曾看過胡老的博客,他是二彈技術骨幹,一九六二年的六級電工,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從事篆刻藝術,為何光嶽、陳白一、顏家龍等名人刻過印章,至今為止篆刻不止。他為人雕刻印章,常以文會友,喜好交結各路藝人,朋友不好用金錢購買印章,多用菸酒致謝,他在自己喝不完的情況下,開始收藏中國名酒,專門設立一個收藏酒的專櫃。
我來到胡憐眾先生家,邁進客廳,滿屋子堆放著等待篆刻的石塊,臨窗的書柜上碼著高高的字書,四周牆壁掛滿了胡老書寫的字幅和他與名人的合影。我仔細看了他家的篆刻石材,有巴林石、昌化石、青田石、壽山石等,大的一方九龍篆刻石重達一百三十多斤,奇形怪狀的其他成品很多,讓我驚嘆。
這些年,我比較關注書法界、繪畫界、篆刻界的藝術名人,有時間常與書法名家來往交流,討論省內外書畫藝術名家之弊病。我不從事書畫藝術創作,只限于欣賞和品評,也偶然寫點文字褒獎和宣傳。我長期從事寫作,常與墨客書家交流,熟悉書畫人物和筆力,總有朋友找我寫評論或報告文學,我慢慢成了外行品評內行的刀筆吏。
我去見胡憐眾先生,目的是想去討方印章。我常年在全國各地收集舊書古籍,很不容易收集到的書刊,朋友借去老長期不還,想蓋上「巴陵藏書」印章,誰也不敢拿我的書不還了。因為熟悉的朋友都知道,我寫文章喜歡核實引文字句,如果我讀過的書丟了,就無法校準,成為我的寫作遺憾。見到胡憐眾先生,他精神抖擻、氣宇非凡,七十二歲的人剛看上六十出頭,只有頭髮雪白。在交談中知道他是長沙人,與何光嶽、任國瑞是好友,我與何、任有些來往,兩人交談更親密。
胡老是酒中仙,每天都來兩口養生,近年很少喝酒,把心情全寄托在藏酒、篆刻上。每天除了身體鍛鍊,就是把玩篆刻,一天翻閱字書,拼湊組合一些篆刻文字,完成各方託付的印章。胡憐眾先生從事篆刻藝術,在湖南比較早,曾受湖南最著名的篆刻家李立指點,玉、象牙、名木等材料都刻,被篆刻界稱為「湖南第一刀」,也有人叫他胡一刀。喜歡篆刻的人和收藏金石的人,都知道胡憐眾先生,很多人也知道他喜歡喝酒、藏酒的愛好,常提著煙來求印。
我與胡老交談了近兩小時,非常愉快,又與他合影留念,就放棄了求印的想法。在交談快結束的時候,我提出想了解胡老收藏的名酒,一飽眼福,胡老滿口答應。
來到胡老臥室,整面牆是個豪華的藏酒壁櫃,擺滿各式各樣的名酒,其中有個最顯眼的玻璃盒,裝著一瓶酒,我仔細看才知道是一瓶1983年的茅臺特供酒,何光嶽先生籤名贈送;其中瀘州老窖產的酒有上十種,好至國窖1573,小至小瓶瀘州窖。我數了數,酒櫃分六層,每層長約三米,酒瓶都被除掉包裝,密密麻麻的擠在酒櫃裡。胡老告訴我,這個酒櫃大概有六百種中國名酒,還有些沒有放進酒櫃。
胡老喝酒,從不喝醉,何光嶽先生曾為其題詩:「老胡不喝酒,喝酒喝好酒。老胡不端杯,端杯好幾杯。」胡老現在藏酒,既是為了欣賞也是為了活泛身體,即養生、保健。胡老最初藏酒,目的是想長期有酒喝,他經歷物質缺泛的年代,在有酒的日子,想著沒酒的時候,就把多餘的酒收藏起來,沒想到就做了一個驚世之舉,與他的篆刻藝術齊名,成為湖南之最。
《味蕾上的鄉情》
曾慶偉 著
(由北京日報出版社出版)
當當網、京東有售
出版時間:2016年1月
定價:24.6元
《武漢味道》
曾慶偉 著
(由武漢出版社出版)
武漢各新華書店有售
出版時間:2019年3月
定價:58.00元
方八另,筆名巴陵。1979年生,男,湖南新化人,現居長沙。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職業作家,飲食文化學者。出版《嘗遍大中國》、《媽媽的味道》、《最好的食光》、《梅山食光解鄉愁》、《尋茶中國》等30餘部。多部紀錄片,多家電視臺、電臺美食欄目、高檔餐廳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