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青」,在這四月天裡,是很多人心思思的一件事。
有人說,童年時的清明節,一家人去行青,就像出外郊遊一樣。
那個時候,祖墳都在田間,在一片片桑基魚塘間上走過,一腳深一腳淺。
一群小朋友笑著鬧著,桑果、香蕉、木瓜……伸手一摘,便是一口美味。那成熟的桑果味道更是深刻,大家吃得連牙齒都被汁醬染黑,卻一臉樂呵呵。
桑基魚塘這種天然綠色的農業生態模式,早已被順德人所應用,而通過這種方式產出的食材,自是最好的味道。
▲桑葉養生湯
如果想找回小時候在桑基魚塘中穿梭漫步,喝著桑葉白豆湯,吃著各式桑葉美食的體驗,要不,你來這裡試一下?
戳視頻丨人間四月天 桑葉知時節
驅車前往位于勒流百丈村的百丈園,穿過一條條小路的時候,心裡總有點鑽窿鑽罅覓食的興奮。走上堤圍後一路直走,馬上就被那一帶紅色簕杜鵑所吸引,然後,「百丈園」的招牌就出現在你眼前。
六年前,百丈園開業,這裡不僅有餐館,更有那連片的魚塘和桑基。按照傳統桑基魚塘的模式,魚塘裡養著四大家魚、鱔魚、筍殼魚等,魚塘之間的田基上,有些種著芋頭,有些地方則種上桑樹、蕉樹、蔬菜等。
塘泥是天然的肥料,非常適合植物生長。以前,桑葉還用來餵蠶,蠶沙又能用來餵魚,桑、蠶、魚、泥互相依存、互相促進,珠江三角洲有句諺語就說道,「桑茂、蠶壯、魚肥大,塘肥、基好、蠶繭多」。
走在這田基上,前段時間剛種下的芋頭已經開始冒芽,而那桑果早已由紅轉黑,摘一顆放嘴裡,酸酸甜甜的滋味真的是小時候的味道。而這裡的桑葉,已經不是拿來餵蠶寶寶,嗜食的順德人早已將桑葉入饌,創作出一道又一道的桑葉美食,而這四月天裡,更是吃桑葉的好季節。
清晨六七點,負責採摘桑葉的工作人員走入桑葉園,根據多年經驗將桑葉、桑果摘下。
桑葉採摘下來後經過清洗,便可以進行分類:頂端的桑葉比較嫩,可以做湯菜,中間的桑葉屬於「半老」,「體型」較大,可以用來做桑葉扎、桑葉卷,最下面的桑葉則比較老,切開後油炸作為小菜,或者曬乾用來煲湯。
四月天裡,雨水的滋潤讓桑葉的口感也更加好,這時,桑果也迎來成熟的時節,桑葉宴當然少不得它的身影,而且只有當季才有,過了就很難在餐桌上見到新鮮桑果的身影了!
做桑葉扎和桑葉卷,要用從頂端數下去第二三片的桑葉。桑葉扎裡面包著青瓜、玉米、馬蹄等配料,更有煎香了的鵝肝,口感爽脆新鮮。
桑葉卷又是另一番風味,裡面卷著的是五花肉和香芋,有點像傳統的扣肉。而這香芋更是在百丈園裡種植的,帶著香芋獨特自然的味道。
雞是在園內養的雞,魚也是在自家魚塘裡養的魚,所謂「雞有雞味,魚有魚味道」,大概就是這樣的味道吧。值得一提的是,雞肉非常結實彈牙,吃起來口感特別好~
選取小河蝦,剪了須之後調味並加入桑葉汁醃製。
而老桑葉,則切成小方塊後,下油鍋炸,油溫控制是關鍵,不然就容易焦~炸過的桑葉非常脆,和河蝦一起慢炒,加入調料後再小火爆炒,一碟好味的桑葉焗蝦就上桌啦~小編必點!
生菜包,自帶春天氣息。
蕎菜、臘肉、蜆肉、欖仁、蠔豉,傳統的生菜包餡料,在加上炸過的桑葉,非常惹味。配上清脆的生菜,這個春天怎能少了這個菜!
春花餅裡的是鯪魚肉,「噠」到起膠的鯪魚肉,非常彈牙,加入桑葉和韭菜後更加香口。外層的是麵包糠,因為油溫控制得好,沒想像中的油膩感,非常香脆。
綠色的豆腐,咋一看,有點暗黑料理的感覺,但是吃起來卻特別好。桑葉榨汁,味道其實不是很濃,廚師別出心裁,加入了雞蛋,這豆腐有了蛋香,味道顯得生動起來~
還是我們熟悉的炸牛奶,不同的是,加入了桑葉汁,吃起來就像把春天含在嘴裡了。
鱔魚喜歡在塘泥裡鑽來鑽去,有了這運動量,肉質自然結實。養了兩年後,起了塘泥養桑樹的同時也把魚給挖出來。用鹽去了鱔魚表皮的粘液,切成一塊塊,醃味後煎香,再加入桑果酒的酒渣果子一起燜。
桑果裡濃濃的酒味,就像青梅酒裡的青梅一樣,果香和酒香融為一體,不吃這個酒渣就可惜了。鱔魚有了這酒香,更不會膩,爽脆的肉質,讓人慾罷不能啊。
這道菜的精粹在於桑果,難也難在桑果。因為表皮非常容易破,廚師選擇用沸水將桑果浸泡片刻,當各種配菜、雞肉炒得七八分熟之後,加入桑果快炒幾下,就可以出鍋了。
如果炒得不好,桑果便會破皮,這樣一碟菜都會染成紅色~說到這裡,真的要給廚師點個ZAN!雞肉配合著桑果吃,清新又香甜,當季美味裡,自然少不了它的身影。
喜歡吃酸甜排骨的小編只能說,這道菜很對我胃口~
這道菜可以用鯇魚也可以用縮骨大頭魚來做,起了魚肉後切成條狀,醃味後蘸上蛋漿,粘上麵包糠然後下油鍋後炸熟。蘸上自製的桑果醬送入口裡,酸甜度剛好,魚柳吃起來味道特別香。然後你會發現,吃著吃著,就停不下來了。
吃完這些菜,再來一口桑葉白豆湯,這桑基魚塘旁長大的小孩特有的童年記憶,一下子就湧現出來。
好雨知時節,即使外面下著小雨,
也阻擋不到我們那顆熱愛覓食的心。
這當季恩物,你怎能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