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帶量採購,241家藥企開始拼價格。
1、河南帶量採購,將展開競價
河南省針對29個常用大品種開展的帶量採購迎來最新進展,經專家評審,共241家藥企符合申報要求,將進一步圍繞價格開展競標。
近日,河南省發布《關於公示我省藥品集中帶量採購相關資質專家評審結果的通知》,在附件部分同時公布了「河南省藥品集採企業資質評審結果」和「河南省藥品集採經濟技術標評審結果」。
根據通知的規定,上述結果的公示期為12月16-12月18日(也就是今天),這意味著符合資質的藥企,將進入後續的競標環節,預計主要是價格的比拼。
據賽柏藍梳理,河南省的本輪帶量採購,共涉及奧美拉唑、表柔比星、川芎嗪、吉西他濱、蘭索拉唑、那曲肝素鈉、曲克蘆丁、溴已新等29個常用大品種。
可能由於涉及的均是臨床大品種,河南省本輪的集採吸引了252家藥企參與——據賽柏藍梳理,其中241家藥企符合申報要求,還有11家藥企因未解密、未上傳材料、未提供《藥品經營許可證》之類的原因,被判定為不符合申報要求。
參與本輪河南省帶量採購的藥企有:
阿斯利康、費森尤斯卡比、華潤雙鶴、北京四環製藥、華北製藥、輝瑞製藥、江蘇恆瑞、濟川藥業、江蘇豪森、江蘇康緣、正大天晴、南京先聲、齊魯製藥、國藥集團、辰欣藥業、山東羅欣、揚子江、石藥、上藥、海思科、樂普、瀚暉製藥等眾多知名藥企。
據賽柏藍梳理,河南本輪的帶量採購,在經濟技術標環節的評審結果共有463條。根據河南醫保局和河南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發布的《河南省藥品集中帶量採購文件》的規定,河南省採取綜合評審的方式確認本輪集採的中選結果,具體來看,綜合評審得分中,經濟技術標得分佔60%,商務標得分佔40%。
其中經濟技術標是由專家按照相關指標對企業申報資料進行評分——主要包括,藥品資質評價(分3檔,原研藥、參比製劑、過一致性評價仿製藥等得最高分25分),藥品質量綜合評價(共40分,主要考察有關物質、適應症、有效期、給藥途徑、貯藏條件,注射劑還會考量劑型和包裝材料),企業資質評價(15分,主要看行業排名),銷售及供應評價(20分,考察指標主要是原料藥和醫療機構覆蓋率)。
也就是說,在目前的經濟技術標評審環節主要是考察上述指標,基本可以視為是藥企之間供貨實力和產品質量的比拼。
商務標則主要是,按照現有差比價原則,不考慮劑型和包裝材料差異,折算至最小主品規比價——根據規定,同組最低商務標價格為基準價,得分為100,其他申報企業的商務標得分=(基準價/商務標價格)×100——也就是說,在基準價不變的前提下,其他企業的商務標價格越高,在這一項的得分就越低。
企業在這一環節的得分,主要受兩方面因素影響,一方面是最低報價(這和1.8倍的機制有所相似,但是沒有讓相關企業出局的規定);一方面就是自身的價格,總的來說,企業的報價越低,在商務標環節的得分就可能越高。
在經濟技術標之後進入的商務標環節,將是藥企之間的價格比拼,隨後招採部門將會根據綜合評審的結果確定中選企業——簡單來看,產品質量、供貨能力,以及藥企的報價情況將共同決定著240多家藥企在這次河南省級集採中的最終表現。
根據河南集採方案的規定,每個品種最多兩家企業中選——「同組申報企業數在3家及以上的,採取綜合評審的方式確定擬中選企業;申報企業數為1家或2家的,採取議價談判的方式確定擬中選企業」。
但是,綜合評審主要是藥企之間開展價格和質量的競賽,而議價談判的本質仍然是圍繞價格——根據集採方案的規定,主要是以綜合評審組所有擬中選藥品平均降幅為基準,議價談判藥品報價降幅不低於上述基準的,確認擬中選;低於上述基準的,展開議價談判。
2、省級集採的常用模式逐漸浮出水面
其實經濟技術標和商務標綜合評審的競標方式在省級集採中,越來越常見——比如,江西、山東等省份在本省的帶量採購中,都採取了經濟技術標和商務標綜合評審的方式。
拿相關方面比較看好的江西模式來說,據賽柏藍梳理,江西模式的主要特點是:採取綜合評審的方式,評審指標分為兩大部分——一個是商務標,一個是經濟技術標。
經濟標主要分為藥品質量層次、藥品質量檢驗、企業註冊標準、行業排名、醫療機構覆蓋率、配送率、配送方式等指標,且江西規定,經濟技術標得分低於70,直接淘汰;商務標主要看報價和降幅兩部分,江西的降幅要求比較和緩,企業只要降價30%,就能拿到報價降幅這一項的滿分。
據賽柏藍不完全梳理,河北、安徽、福建、湖北、湖南、廣西、青海、河南、浙江、江蘇、江西、山東等省份均對部分採購金額較高、臨床用量較大的藥品開展了省級集採。
不難看出,隨著開展省級集採的地區增多,以及開展省級集採的頻次增加,不同省份之間的集採方案開始體現出明顯的相互影響、相互交叉。
比如河南省此次將投標藥企分為A、B兩組——原研藥、參比製劑、通過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仿製藥、根據新註冊分類批准的仿製藥品以及納入《中國上市藥品目錄集》的藥品列為A組;其他藥品列為B組,與此同時,符合A組條件的品種可自願申報後列入B組。
對於投標藥企按照產品質量層次分組應該說還是會對最終的競標格局和結果產生較大影響——比如,從河南省此次經濟技術標的綜合評審結果就可以看到,B組藥企的數量遠遠多於A組藥企的數量,甚至有些品種的A組,僅有一家藥企。
據賽柏藍不完全統計,江西、山東、浙江等省份都採取了將藥企分為不同競價組的招採策略,而且這一分組趨勢越來越明顯。
在將藥企分為A、B組的基礎上,河南省的集採方案還要求——A組各中選品種約定採購量參照醫療機構上報該組需求量的70%確定。若A組無中選企業,該組採購量分配至B組。
在浙江省的集採文件有也有類似的規定——如A、B兩組中任意一組流標,則該組約定採購量的50%歸併至另一組的約定採購量,剩餘50%作為約定採購量以外的剩餘用量——有分析指出,類似的措施可以給處於A組的藥企施加更多的降價壓力,防止其報價態度消極。
除了上述信息外,河南省此次的帶量採購還有一些值得關注的亮點,比如就國採和省採交叉的問題,河南省就規定到——「執行過程中,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的品種與此次省級集中採購存在交叉的,若中選企業相同,須以國家和省級集中採購相比的低價格供應全省,直至採購周期結束。若中選企業不同,仍執行省級中選結果,省級採購周期結束後,執行國家中選結果」。
此外河南還規定,將非中選以及同類可替代藥品納入重點監測範圍;將對擬中選價格降幅與平均降幅差距較大的品種開展價格糾偏;以採購總金額的50%提前預付給醫療機構等。
至於本輪河南省的藥品集採,最終的中選結果與產品降幅如何,相信過不了多久就會有答案。
附:河南帶量採購企業資質評審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