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南花市蹚出致富路:奮鬥在「花花世界」

2020-12-22 中國青年網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雲南省昆明市呈貢區鬥南村的空氣裡,滿是鮮花的味道。

這個歷史上有名的魚米之鄉如今以花聞名:中國第一個花卉類馳名商標「鬥南花卉」在這裡誕生,中國第一套鮮花等級標準從這裡起步。被稱為「亞洲花市」的鬥南花卉交易市場裡,每秒交易1.56萬枝鮮切花,牽動著中國乃至亞洲鮮切花市場。

從鬥南村出發的鮮花,讓無數人的沉悶生活變得充滿詩意。和這些花朵一起盛開的,還有鬥南村人的生活。

一束束花長出了花農致富的希望

在鬥南村,花農奮鬥的起點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此前,他們的地裡只種蔬菜和糧食。改革開放的大幕拉開後,已有上百萬人在鬥南花卉產業裡謀生。

1987年,24歲的鬥南村村民華明升從自己的責任田裡留出一分地,試種劍蘭。這些用90元從雲南省林木種苗站買來的劍蘭種球開花後,賣了160多元。華明升嘗到甜頭,年底再接再厲,借錢蓋起了大棚,繼續種劍蘭。

那是華明升的鄰居王秀華第一次看到這種花,「當時覺得真好看」。她也學華明升,借錢買種苗,騰出自家1/3的菜地種下劍蘭。「當時真是冒著風險來種花,家裡有孩子要照顧,公公婆婆也有顧慮。」王秀華回憶說,自己像伺候小動物一樣,精心伺候這些新生命。

這些闖入農田菜地的「新物種」,自此在這片日照充足、土壤溼度適宜的土地上生根、發芽、開花。試種劍蘭成功後,王秀華又在田裡種下康乃馨、玫瑰、滿天星……

第一批試水鮮花市場的人取得成功後,效仿者蜂擁而上。1990年,鬥南村95%的農戶都把自家菜地改成了花田;到2003年,鮮花盛開成為鬥南村的「豐收」景象。當年,鬥南村花卉種植面積超過3萬畝,產量達14.51億枝。

「賺了多少錢不好說,反正我在2005年蓋了6層新房,沒借錢。」是否借錢成為王秀華和同代花農衡量積蓄多少的指標之一。在她印象中,當時,很多鄉親靠種花賺到第一桶金,「誰家的地多,種的花就多,蓋的新房就更漂亮」。

30多年過去,57歲的華明升仍沒離開花。他還會在家裡插花,向外行科普球根花卉與宿根花卉的區別,「種花不需要天賦,需要熱愛與勤勞,如果不喜歡這行,只為了賺錢,那不會做太好」。

他讓兒子加入自己的農場,「只有我們的小孩才能被稱作『花二代』」。他的兒子從小看花長大,如今,把農場裡的小盆栽、空氣鳳梨等花卉銷往全國各地。

鬥南第一代花農大多已告別種花,但他們關於花的記憶依舊鮮活。已經「準備迎接退休生活」的王秀華笑著回憶起過去奮鬥的日子,「苦是真的苦,但賺錢就是這樣,要勤勞才會有錢掙。」

實際上,在鬥南初代花農轉型的改革開放時期,勤勞致富的故事時時刻刻在發生。特有的時代氛圍與開放的政策環境裡,一束束花開出了花農的致富希望,也連起了人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用華明升的話來說,生意最好做的時候,「花就是大家的生活必需品」。

買花人的品位高了,對花的品質要求也高了

雲南玉溪的李德敏趕上過賣花生意好的時候。「只要你搶在別的攤主前面,率先喊出高價,就有批發商來買。」

20多年前,李德敏剛到鬥南花卉市場賣花時,「這個地方就是個沒有名字的市場,攤主多了,就把原來的鬥南村菜市場佔下,擠走了原來賣菜的人」。

從1995年擴建為12畝的花市,到2015年佔地面積286畝的「花花世界」新市場投入運營,李德敏見證了鬥南花卉市場的不斷擴容與轉型。如今,這裡已擁有11棟主體建築,從單一的花卉交易市場發展為「花卉+農業創意+文化創意+旅遊創意」融合發展的國際花卉產業園區,入駐各類花商2000餘家。

花市在升級,老花商面臨的競爭也在加大。20多年來,李德敏經歷過「一紮滿天星賣40元」的好光景,也體會過「自以為手握新品種,但其實市場都在賣」的失落。在人頭攢動的「花花市場」主場館裡,他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即便賣了這麼多年花,「還是會摸不清規律,每次交易都像在賭運氣,有的花突然就火了」。

仍操持著農場花卉生意的華明升記得,品種的變化既來自昆明植物所研究員等科研人員的引種,又有進駐鬥南花卉交易市場花商的推薦。

目前,鬥南花卉市場每天上市鮮花有117個大類1600多個品種,已成為我國最大的專類花卉批發市場。20多年來,交易量、交易額、現金流、交易人次均居全國之首。2018年,69.87億枝鮮切花經鬥南花卉市場銷往全國,佔全國70%的市場份額。

「市場裡花商最多的時候,每一排都是滿的。」每晚8點守在攤位的李德敏發現,競爭慢慢催生出了對花卉品種、品質的高標準,「這些年,一些1元一枝的花也慢慢要求品相、色澤,以前能便宜賣出的花現在根本賣不出」。

曾向昆明植物所研究員請教花卉種植技術的華明升也看到了買花人品位和要求的變化。「以前種花的、買花的對花卉的質量標準都不太認識,要求也沒有那麼高,但現在用花的人品位高了,質量等級標準也出來了。」

如今,在鬥南花卉市場的拍賣區,玫瑰、康乃馨、非洲菊、百合洋等雲南花卉主打品種的產品,都是按ABCD不同等級擺放在待拍區的貨架上,這得益於鬥南花卉市場2000年首次引入的國際花卉標準關鍵指標與理念,其對標荷蘭花卉拍賣協會標準(VBN),最終形成關於鮮切花產品登記分類分級的中國標準體系。

花賣得更遠,日子也過得更好

在鬥南花卉市場裡奮鬥的,還有緊盯拍賣鐘的花商。

在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花店老闆鄭軍每年至少有300天準時坐在拍賣大廳裡,在與其他近千名花商的競爭中,以平均0.001秒的手速,拍下符合心理價位的鮮花,「不過節的時候,每天開一場,從下午3點開始,結束時間不等。過節的話開兩場。」

2015年,鬥南花卉電子交易中心啟動運行,註冊為會員的鄭軍獲得了當時306個交易席位中的一個,依循「荷蘭降價式」拍賣方式參與拍賣。到2017年12月,面向2萬餘名花卉供貨商和3100個花商的,已是兩個拍賣大廳、9口交易大鐘、900個交易席位。2018年,這裡的交易總額達12億元,成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二大花卉拍賣交易中心。

拍賣大廳裡,每天300萬-350萬枝的花卉交易量在鄭軍眼前刷新。在這裡,鄭軍能拍下市面上買不到的品種來補充貨源。8月18日,熬過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鄭軍,共拍下總價1.5萬元的紅玫瑰,「七夕一過,60元一枝的紅玫瑰就會掉到四五元一枝」。

5年來,這個已在雲南昆明安家的湖北人,見證了買花人的收貨地逐漸從浙江、江蘇等,擴散到海南、陝西、內蒙古等地,花卉的銷量也從日均五六百紮增長到三四千紮。

「消費水平在提高,消費觀念也在改變,鮮花消費已經成了很多場景的標配。」在鮮花走進更多家庭的今天,鄭軍想繼續在「花花世界」奮鬥,讓花賣得更遠,自己的日子也過得更好。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朱彩雲 記者 孫慶玲 張文凌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

相關焦點

  • 昆明鬥南花市:假日催熱鮮花經濟
    國慶中秋「雙節」假日以來,昆明市呈貢鬥南花市鮮花經濟持續升溫,在鬥南花花世界大賣場,每天人流量均保持在2萬以上,上千個品種的鮮花讓人眼花繚亂,猶如置身五彩繽紛的花花世界。春城市民利用假日前來選購鮮花裝點家居,許多省外遊客則把琳琅滿目、價廉物美的雲南鮮花產品作為最好的伴手禮。
  • 從「鬥南小村」到「鬥南花市」!兩大央媒共同聚焦雲南鮮花產業發展路
    以「花」為媒,走上「農旅」融合致富路有了規模更大的鮮花產業,有了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鮮花旅遊」這一具有雲南特色的旅遊模式也進入了越來越多遊客的視野。與此同時,在「賞花經濟」的帶動下,各色鮮花也成為雲南各地旅遊發展的「穿針線」,推動旅遊產業轉型發展。
  • 「萬人」夜湧花市 昆明鬥南花市開啟「七夕」銷售高峰模式
    2020年8月19日夜晚,時針轉向8時,雲南昆明鬥南花市大門開啟迎來一天最忙碌的時間,等待已久的人群在這一瞬間如潮水般湧入花卉夜市,開市前的些許寧靜瞬間人聲鼎沸起來,看花、尋花、討價還價……白天盆栽花的時間,晚上變成了鮮切花的主場。臨近七夕,鬥南花市已恢復了往日的活力。
  • 順應鮮花市場需求 雲南江川農戶種植火龍珠走出致富路
    雲南江川農戶種植火龍珠走出致富路。火龍珠是金絲桃屬植物中培育出來的觀賞植物,因葉色濃綠、果色豐富嬌豔在花市上頗為搶眼。近年來,雲南省玉溪市江川區江城鎮農戶根據鬥南花卉市場鮮花需求,引進火龍珠種植,走出了一條火紅的致富路。
  • 農博會就要來了 鬥南萬元徵集花卉小鎮LOGO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農博會在呈貢鬥南國際花卉產業園區設置了花卉展銷專業分會場,將充分發揮「雲花」品牌效應,提升「鬥南花卉」影響力、展示「鬥南花卉」文化。鬥南分會場共設三個展區,分別為花花世界展區、昆明盆花苗木展區、鬥南盆景花卉展區。
  • 昆明鬥南:日均3600萬枝鮮花供應國慶黃金周市場
    本網訊  記者柏斌報導 十一黃金周期間,隨著遊客量的增加,昆明鬥南花卉市場鮮花市場車水馬龍,熱鬧非凡。記者在鬥南花卉市場看到,送花的各種車輛進進出出,遊客的車輛排成長龍。在人頭攢動的鮮花交易區,買花、賞花的市民人流如織。花商、花農忙得不亦樂乎。
  • 疫情寒風中花市綻放 ——昆明鬥南花卉市場恢復拍賣交易首日見聞
    2月10日下午,冒著淅淅瀝瀝的冬雨,記者趕到鬥南花卉市場,卻見進行對手交易的花市大門緊閉,周邊的花店全部關門。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如一陣暴風雪席捲而過,似乎將平時鮮花如海、人頭攢動的鬥南花市襲擊得七零八落。  但在鬥南花市的兩個拍賣交易大廳內,卻依然燈火輝煌,一排鮮紅色的巨型大鐘上面,玫瑰、蠟梅、向日葵等鮮花的品種、數量、價格等數據,在大鐘上面不停地跳動。
  • 昆明No.2鬥南花市超強攻略,省錢省錢
    好吧進入正鬥南花市一定要去,對於我這樣的女漢子去了都有點眼花繚亂,感覺被包圍在花的海洋,因為在市中心住宿,地鐵過去5塊錢,還是很方便,下地鐵做了三輪車8元到花市門口,透漏給大家一個小秘密,鬥南花市晚上8點才開始是花農的各種交易,超級便宜。而且人很多,因為不想太累大概5點鐘去的花市,其他時間就是各種拍拍拍。
  • 踩盤日記|華僑城·花都時區鬥南片區雙地鐵loft、平層公寓 打造...
    項目: 華僑城·花都時區地址:昆明市呈貢鬥南片區興呈路與彩雲路交叉口東南角概況: 華僑城·花都時區位於昆明市呈貢區興呈路與彩雲路交叉口東南角。全國每10支鮮切花中就有7支來自昆明鬥南花市,鬥南鮮花遍布了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作為亞洲最大的鮮花交易中心,鬥南是昆明的一張名片。按規劃,2020年,鬥南將建成「中國第一的花卉特色小鎮」「亞洲第一的花卉產業研發創新高地」「世界第一的花卉交易中心」和「以花為主題的國家AAAA景區」。
  • 靶向攻堅 嵩明縣牛欄江鎮荒田村蹚出致富路
    脫貧致富的路在哪裡?「路就在腳下!」荒田村結合自身的資源優勢,蹚出了一條風生水起的致富路。摘下金葉子,收穫金豆子。荒田村海拔2016米,年平均氣溫13.5℃,年降水量900毫米,有耕地4800畝,全部為旱地。2019年,全村共栽種烤菸3450畝,每畝收益4000元左右,是當地農戶的主要經濟來源。
  • 陽泉市雲林種植公司養殖梅花鹿,養鹿蹚出致富路
    山西雲林種植有限公司養殖梅花鹿近200頭,年產鹿茸約250公斤,養鹿蹚出致富路:2017年,山西雲林種植有限公司從吉林省引進70餘頭梅花鹿嘗試養殖。經過近4年的發展,養殖逐步標準化、規模化,現存欄梅花鹿近200頭,年產鹿茸約250公斤,實現了經濟效益。
  • 雲南昆明呈貢區鬥南村第一代花農:奮鬥在「花花世界」
    因當地紫外線強、氣候適宜,除了劍蘭,滿天星、玫瑰等品種也逐步在鬥南村紮下根來,並成為銷往鬥南花卉交易中心「花花世界」與全國各市場的主力之一。回憶過去奮鬥的日子,王秀華說「很苦」,常常早上一起來就去地裡採花、回來發貨,但「只有自己勤勞,才賺得到錢」。
  • 「春城花都」——鬥南花市
    在花卉產業界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全國每10枝鮮切花,就有7枝來自呈貢鬥南」。以「鬥南花卉」為代表的昆明花卉已經成為國內、國際知名品牌,形成了「全國花卉看雲南、雲南花卉看鬥南」的產業格局!
  • 衝擊世界第一的雲南小鎮:中國每10枝鮮花,就有7枝來自鬥南
    37年前,當鬥南的農民種下第一顆花苗時,恐怕不會想到,他們會親手把這個地圖上都找不到的小鎮,變成如今的「花花世界」。從種瓜種菜的普通村鎮,到左右亞洲花卉市場價格的「花都」,這個滇池邊的小鎮陽光、水土沒有任何改變,卻能在一枝花的「催化」下產生如此奇妙的「光合作用」。
  • 百花薈萃、鮮花稱斤賣,這樣的昆明鬥南花市,您確定不去逛逛嗎?
    在雲南,以花卉產業為特色的地方很多,名聲最大的當數昆明呈貢的鬥南,這裡已擁有了「花都」的美譽,花卉種植、花卉交易,仿佛已成了鬥南的一個代名詞。 這裡有國際標準的鮮花拍賣市場,據說是從荷蘭引進的相關管理經驗;有如農貿市場一般的花卉交易市場,擺滿各種美麗的鮮切花、盆栽花、觀賞苗木,據說這裡的鮮花價格行情能夠影響到全國各地…… 提到鬥南,人們首先在腦海中跳出的詞彙一定是鮮花。因為鮮花這張獨特的名片,為鬥南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以鮮花產業為載體,鬥南變得越來越美。
  • 969路惠民專線,開往「花花世界」!
    969路惠民專線,開往「花花世界」!為了讓小夥伴門去新的嶺南花卉市場更方便近日,廣州公交集團電車公司推出全新「花花世界」主題惠民專線969路公交(五眼橋總站
  • 中國6大花市,全國最大的花卉批發市場介紹~
    中國人過年,就喜歡逛花市,每個城市都有大大小小的花市,今天花花就帶大家來看看,全國著名的花市有哪些,咱們先來欣賞一波,過過眼癮~ 雲南:鬥南花市 雲南昆明的鬥南花市,可以說是愛花人士的「天堂」,它不僅是中國目前最大的鮮切花交易市場,也是全亞洲數一數二的鮮花交易市場。
  • 牽手嫻靜春城 尋覓昆明早春之旅|石林|鬥南花市|滇池|美食_網易旅遊
    這裡的花市比較早,早上的花品種更多,很多都是來自附近的農家在此地賣花,不知道什麼原因這裡的花異常的便宜,一束鮮活的玫瑰才賣5元錢,這在其他城市5元錢一支玫瑰都難買。因此來到昆明的你一定要來鬥南花市遊一遭。
  • 去花市逛一圈才是過年啊!
    其實,買花最好的途徑是逛花市,除非你家那邊沒有花市。花市我們寫過很多,但這幾年搬的搬拆的拆,芍藥整理了一波國內必逛花市,年宵花到底買啥,看看就知道啦!△ 圖片來源:小紅書@廣由青爭  01昆明鬥南花市地址:昆明鬥南國際產業園區,地鐵1號線都南站
  • 昆明鬥南:小康生活像花 越開越美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昆明鬥南:小康生活像花 越開越美雲南省昆明市鬥南鎮,在地圖上看,只是滇池邊一個不起眼的小鎮;但從「鮮花版圖」上看,它卻是中國乃至亞洲著名的花都。祖祖輩輩生活在這裡的村民,通過大力發展花卉特色產業,用鮮花鋪就了一條小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