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樓下的李奶奶因病去世,一個熱心腸,平易近人的奶奶離開了,整個小區氛圍似乎都凝重了起來。單元樓道口逐漸多起了花圈,人來人往,喪事持續了幾天……隨後小區逐漸安靜下來,恢復到往日的平靜中。
「媽媽,李奶奶去哪裡了?為什麼前幾天那麼多人來看她。媽媽什麼叫死亡?死亡很可怕嘛?」來自小寶突然提問。看著孩子天真的臉,我竟然一時不知該如何回答孩子。對於死亡這個話題,作為媽媽我還沒有『備好課』。 這個話題太過沉重,想換一種方式和孩子平和,輕鬆地聊這個話題。「——來自彤媽的自述。
關於「死亡教育」,似乎是每個孩子成長路上繞不開的一課。對於這個話題很多父母覺得孩子還太小,有比較忌諱這個話題,所以對於孩子的疑問,想等還在再大些,慢慢同孩子解釋,或者乾脆就避而不談,讓孩子自己去尋找答案。
其實不論是「死亡教育」延誤或是跳過不聊,對孩子老說都是一次生命意儀教育的缺失。
臺灣高雄大學張淑美教授曾在《兒童希望教育之理念與實施》中給過這樣一個解析:
「孩子在4歲左右會對死亡產生好奇,並有死亡理解和概念。這個時期若無法得到父母或老師的正確引導,容易對死亡產生錯誤的認知,進而產生負面情緒,影響一生!幼兒死亡教育十分必要。」白巖松曾說:「中國從來沒有真正的死亡教育。」
孩子成長中,「死亡教育」及性教育性保護,成很多大人閉口不談或無所解釋的教育失誤。但這也恰恰是孩子成長中最重要的兩大教育。「死亡教育」是父母和孩子需要共同面對的一次人生成長,珍惜現在相聚的每一天,珍惜健康尊重生命,認真對待生活。
一.那麼如何和孩子開啟這個話題,又如何同孩子解釋?
和孩子實話實說,不要欺瞞或是開玩笑。死亡就是死亡,是自然正常現象,死亡是一種物理和生物上的一種結束,停止了呼吸和心跳,停止了思考,失去了一切行動力,他的一切創造將會停止。對於「死亡」不要欺騙孩子。
二.陪孩子一起觀看部電影或一本書
有關死亡《尋夢環遊記》這部電影解釋就恰到好處,這部電影恰好可以作為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一次「死亡教育」的溝通課堂。可以借電影想孩子抽象解釋什麼是死亡,死亡我們就將去往何處,在電影的劇情下同孩子講,不會太過傷感又溫馨。告訴孩子就算親人逝去,他們也會在另一個世界用另一種方式陪伴著我們,只要你想念,親人便在。
另外《爺爺變成了幽靈》故事漫畫書也極具代表性,父母可以陪孩子一起看,讓孩子既重視生命,又能減少「死亡教育」的沉重感。
有關「死亡教育」這一課,你家是怎麼教的?歡迎來評論區分享。
芸芸高級育嬰師,專注於孩子早教、幼兒護理、寶寶心理髮育、親子成長等多領域。從備孕到孕期,到寶寶平安降落,芸芸一路伴您和寶貝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