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和劍橋的錄取offer刷爆朋友圈
2020年1月中上旬,英國的牛津和劍橋兩所高校在中國地區的錄取offer數據公布後,在留學群體的朋友圈就產生了信息刷屏,關注度最大的就是牛津和劍橋兩所學校在中國的錄取情況。
根據一月份公布的信息,牛津和劍橋兩所學校在中國的錄取有200多份offer;其中來自國內高中的錄取數量就有260份(備註:這裡的高中大部分是上外方課程的高中,並非體制內高考為主的高中);2020年的預錄取offer數量是近年來數量最多的一年,因此受到的關注比較多。
是否有較多錄取水分的爭議
在錄取信息出現刷屏的同時,針對牛津和劍橋錄取數據的爭議也隨之而來。在普通大眾和學生家長看來,牛津和劍橋是英國第一和第二的學校,全球排名第三和第七的學校;怎麼在中國錄取的人數開始變得這麼多,是不是這個錄取質量會有些水分。針對這些爭議,我們根據相關數據做一下相關分析和討論。
前面說到今年的預錄取,單獨國內高中的錄取offer數量就有260份,其中牛津的錄取offer是115份,劍橋大學的錄取offer是145份。但我們要注意一個因素,那就是這些學生所在的高中並不完全是英國方向的高中。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做IBDP課程和美國高中課程的學校,比如上海世界外國語、星河灣和北師大實驗國際部等學校。這些學校裡的學生一部分是因為個人因素改變了目標國家方向,還有一部分是北美申請方向的階段性影響而進行混合申請。從這方面來看,大環境的因素使得英國留學的人數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同時也是因為在這種大環境下,國內很多國際學校為了避免留學國家的單一性對生源產生的局限性;也紛紛增開A-level課程,這其中不乏一些在原有IBDP課程和美高課程裡做得很好的學校,比如上海世界外國語學校、上海浦東平和雙語、民辦位育IB和WLSA上海學校等學校(這裡還不算一些受資本影響很開設的一些普通的A-level新學校)。整體學校數量的增加,也因為這對應的招生人數的整體增加,既然總人數增加了,實際的錄取人數自然也要比往年增加。
通過13年-17年的數據,我們也能清晰地看出來,實際申請人數增幅佔比遠大於實際錄取人數的增幅,因此錄取難度還是保證在一個相對均衡的水平的,而且不乏很多「學霸級」的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被淘汰下來,整體錄取率還是不到10%,競爭依然很激烈。
因此也能看出,這個錄取是沒什麼水分的,但凡能被牛津和劍橋錄取的學生,那個也不是因為有關係走後門而被錄取的,各個都是學霸,兩門A*的A-level成績是最基本的分數要求,就不要說初次之外的語言考試、附加考試和面試等要求了。
牛劍在中國各城市之間的錄取數據
我們在看一下牛津和劍橋錄取數據在中國各個城市之間的對比情況。從整體看,錄取質量比較好的還是以北京、上海、深圳三個一線城市所在區域為主,一線城市總共錄取offer有167份,佔比64%,其中北京、上海、深圳總計158份offer,畢竟這三個城市所輻射區域的整體生源佔比也比其他區域高;同時生源所在家庭的物質支出有足夠保證,所提供的外方課程的國際高中有足夠的師資質量保證;這這樣的大教育環境下,三個一線城市的整體錄取數據肯定比其他地區要亮眼很多。
三個一線城市裡,上海共計有67份牛津和劍橋的offer;廣東省以65份offer錄取的數據,位居第二,其中深圳一個城市佔44份錄取;北京總計有42份錄取offer。
單獨從數據層面的簡單分析看,牛津在錄取上傾向上海多一些;劍橋傾向於廣東多一些(以深圳和關廣州為主)。兩個學校早非一線城市的錄取數據上,牛津在非一線城市的錄取佔比是30%,劍橋在非一線城市的錄取佔比是40%。劍橋在對非一線城市的生源上的傾斜力度要好於牛津一些。
國際學校中的二八定律
不管是一線城市還是非一線城市,牛津和劍橋的錄取生源大多還是由各城市裡的頭部強校來提供的。像深圳的深國交一所學校就拿到30份錄取offer;上海領科和上海的光華劍橋也都有超過10份以上的錄取表現(其中領科在北京、上海、深圳、蘇州都有分校,整個集團的錄取會更亮眼一些);北京的人大附中本部、北師大實驗國際部也是北京錄取數據最好的學校。
除此之外還有非一線城市裡的少量錄取也是來自像南外、杭外、天津南開中學、西安高新一中等學校。從各城市高中數據看得出來,不管公辦學校還是民辦學校,但凡能有不錯錄取數據表現的,都是所在城市的優質學校;基本上各個城市裡20%的前部學校提供了牛津和劍橋80%的錄取生源,這其中以上海、深圳、北京最為明顯。
所以也能總結出,一個學生被頂級名校錄取,不僅是學生自己和家庭的因素,還更多是所在城市和學校在資源和實力上的競爭。
牛津和劍橋200多份錄取offer中的錄取專業
不管牛津還是劍橋,中國學生錄取最多的專業還是在理工科專業居多。一是數理化生等A-level科目對於中國學生來說相對能學出高分,適合的學生也比較多;因此在通過這些科目不錯的成績,更有利於兩所學校的申請。像劍橋大學對於理科方面比較強,同時有理工科競賽背景的學校的意向度就會比較高一些。
雖然牛津大學的經濟管理、計算機科學、醫學是最受全球學生歡迎的三個專業,但中國學生選擇專業和錄取情況看,還是理工科為主;其中數理化和工程四個專業是牛津大學招收在中國招收學生最多的四個專業,其中數學專業人數最多,共計20人。招生人數最少的是理工類專業生物,這一專業是是由北京11學校的一位學生拿到的錄取offer。
劍橋在自然科學的錄取最多,社科類經濟是最受歡迎的,自然科學、工程和數學等專業是目前中國學生申請最多的專業,其中自然科學錄取有29人,工程18人、數學16人;比較難錄取的計算機專業有5人拿到錄取offer。
所以兩個學校中文科整體錄取的學生數量還是少數,像劍橋在相對比較熱門的商科類、經濟類的文科專業有錄取8人,但除此之外的偏人文類和人文類交叉類的學科,錄取人數就更少了。其中牛津在人文學科類只錄取了5人。
雖然牛津和劍橋是英國的頂級高校,中國學生這兩年在英國方向的申請人數也在增加;但從高校整體質量,尤其是研究生的繼續深造等長遠情況來看,英國錄取的難度和質量在短時間還是超不過美國的,下期跟大家分享一下美國方向爬藤的相關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