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跑者已經將跑步融入自己的生活方式

2020-12-15 全運體育網

日前日本東京都正式發布其2040年願景規劃,其中第一項都市定位為讓人眼睛一亮的東京,包括7項目標:

一、在家庭聯誼和社會的支持下,孩子們的微笑和到處都有想撫養孩子的人們;

二、所有兒童和年輕人通過新的教育模式成長與發展;

三、女性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以自己的方式大放異彩;

四、老年人在100歲時,仍能積極生活;

五、每個人都可以積極工作並保持活力;

六、眾人可以共同生活,生活豐富多彩的地方;

七、每個人都可以聚集和互相支持的地方。

日本是世界上最長壽的國家,這跟日本人崇尚健康、熱愛跑步在內的體育運動、飲食更加健康有關、日本環境優美有著密切的關聯,所以在2040年願景規劃提出「老年人在100歲時,仍能積極生活」並不奇怪!

隨著醫學進步,人的壽命越來越長是毫無疑問的,但我們能否在老年仍然可以獨立、健康、積極地生活,還是說躺在病床靠醫療手段痛苦地維繫生命,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在60歲以前的生活方式。

生命前2/3階段能否採取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們後半生的生活質量。

跑步作為大眾參與最多,最普及的運動之一,大量研究表明跑步可以有效改善健康,預防疾病,延長壽命,即便是不能延長壽命,跑步也可以大大提高生活質量,延長有質量的生活的年限。

令人欣喜的是:很多跑者已經將跑步融入自己的生活方式,也希望自己活到老跑到老,將跑步長期堅持當然是一件功德無量的好事,但要實現跑一輩子,最大的障礙就是傷痛。

由於缺乏必要的科學運動素養和技能,加之盲目、非理性的跑步行為,85%的跑者曾經或者正在經歷傷痛,這無疑成為大眾長期健康跑步道路上最大的攔路虎。

一、中國跑者傷痛調查結果很有意思

為了解中國跑者傷痛現狀,慧跑聯合江蘇省田徑運動協會、悅跑圈面向中國大眾跑者首度開展了跑步傷痛調查。

這次調查通過網絡問卷方式實施,總計調查樣本達到3萬名跑者,樣本量已經具備足夠的說服力,這次調查的結果給了我們很多重要的信息,結果也值得我們深思,一起來分享一下這次調研結果。

曾經經歷過或者正在經歷跑步傷痛的大眾跑者比例高達88.3%,這一數字與目前已知的國內外跑者傷痛數據基本一致。

其中,男性跑者傷痛率高於女性跑者。

大眾跑者傷痛率高達88.3%

男性跑者傷痛率高於女性

從下表可見,膝痛仍然是跑者面臨的最主要傷痛,其中膝前痛和膝外側痛最為常見,除此以外,足踝小腿也是很常見。

有一個新的需要關注的地方是肌肉拉傷也成為跑者發生的一種重要傷痛,而在之前傷痛調查中很少被提及,慢跑相比快速奔跑,肌肉拉傷概率要低不少。

但本研究顯示肌肉拉傷發生率也高達11.3%,這可能與跑者速度越來越快,間歇跑等較為高級訓練方法日益普及有關。

膝蓋小腿足踝是跑者傷痛主要部位

本研究重點關注了跑步傷痛的相關因素,因為一談及傷痛,我們就很容易聯想到跑多了,馬拉松參加多了容易發生傷痛。

那麼事實真的就是這樣嗎?

真相很有意思:跑步頻率、每次跑步跑量、跑齡、馬拉松參賽次數與傷痛有弱關聯,也即跑得越多,傷痛發生率會略微增加,但經過嚴格的統計學檢驗,卻並無統計學差異。

也就是說還不能就此認為跑步傷痛是由於跑步頻率高、跑量多、跑齡長、馬拉松參賽數量多造成的,跑步傷痛與這些因素並不存在必然的,呈現因果關係的必然聯繫。

傷痛與每次跑步跑量沒有必然聯繫

傷痛與跑步頻率沒有必然聯繫

傷痛與跑齡沒有必然聯繫

傷痛與馬拉松參賽場次沒有必然聯繫

二、跑量只是外部因素,身體內部因素與外部因素交互作用才是跑者傷痛發生的根源

如果說跑量越多越容易受傷,那麼馬拉松運動員就是這個世界上最受傷的一群人了。

因為他們的月跑量動輒都是好幾百公裡,他們雖然也會發生傷痛,但傷痛發生率顯現沒有大眾跑友那麼高,民間跑步大神同樣跑量大大超出一般跑友,傷痛發生似乎也不多,這怎麼解釋呢?

因為他們有較低的身體脂肪百分比,體重較輕所以身體負擔輕;

其次,他們有優美飄逸的跑姿,也即良好的跑步技術,可以減輕身體所受到的衝擊性負荷;

第三、他們有良好的跑步專項力量,可以最大程度分擔和化解關節所受到的負荷。

說白了,他們的身體已經適應了高跑量,而對於普通大眾跑友而言,有時身體脂肪含量還比較高、跑步技術也有待改進、肌肉力量更是比較差。

也就是說在自身因素方面,大眾跑者更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缺陷,也即你本身身體就存在薄弱(比如柔韌差、力量不足、跑姿不理想等等),這時如果你還一味追求跑量,你不受傷誰受傷呢?

所以說,傷痛在在很大程度上是自身內部因素與外部負荷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有多大能耐就幹多大事,有多少跑步能力,就跑多遠,量力而行比什麼都重要。

三、避免傷痛的10大關鍵

解決傷痛,重在加強自身能力建設,同時將運動負荷控制在自己能承受的範圍以內,讓身體能力與外部負荷保持最佳平衡,這才是傷痛預防的王道。

以下10點是預防傷痛的關鍵所在:

1、避免跑量超出身體承受能力

對於馬拉松運動員,每周承受100公裡以上的跑量可謂小輕鬆,但對於大眾跑者,將跑量視作成就可能就會埋下傷痛隱患。

目前的主流觀點認為,每周跑量超過40英裡(約64公裡),對於普通跑者而言,傷痛率將大幅提高。

跑量一定要與身體能力匹配,不是說周跑量一定不能突破64公裡,而是要循序漸進,逐步提升跑步能力和跑量。

2、避免跑量增長過快

有些跑者會說,我沒有跑那麼多,為什麼還是會發生膝痛。突然加大訓練量,也是導致跑步受傷的重要元兇。

一般認為,周跑量比上一周跑量增長10-20%,是相對安全的。周跑量增長達到50%是危險信號。

所以為了馬拉松,賽前加強訓練是對的,但盲目增加跑量,你距離受傷也就不遠了。

3、避免準備不足就參賽

一平時缺乏訓練的跑者盲目報名參加馬拉松比賽,從此開始出現膝痛。這提示一次過量運動,就足以讓你達到疲勞積累引發損傷的臨界點。

跑步是一種低強度但高頻次的負荷,雖然每一次騰空著地的負荷看上去不大,但積累起來,同樣可以使你達到發生損傷的臨界點。

4、重視恢復

很多跑者重視訓練,卻不重視恢復,沒有疲勞就沒有訓練是對的,但還有一句話叫做沒有恢復就沒有提高。

如果只是訓練而不重視疲勞恢復,身體總是在存在疲勞的情況下進行訓練,就非常容易引發傷痛,所以跑者要特別重視通過拉伸放鬆、營養補充、充足睡眠等綜合措施促進恢復。

累不是目的,累過之後在充分恢復的基礎上提高才是終極目標。

5、糾正下肢力線異常

下肢力線異常是一個專業術語,是指下肢髖、膝、踝等關節排列不合理,比如O型腿(膝內翻),X型腿(膝外翻)、膝過伸、長短腿、扁平足、高足弓等等。

這些因素容易導致髕骨運動軌跡異常,造成不正常的應力作用,從而導致各種各種的疼痛。

對於力線異常,我們沒有辦法從結構上加以改變,但我們通過強化力量、強調正確的發力模式,卻可以最大限度減少力線異常對於健康的危害。

6、形成合理良好的跑姿

跑姿或許是大眾跑者與馬拉松運動員最大的差距,也是最難改進糾正的地方。

沒有合理良好的跑姿,想要從根本上解決膝痛,難度很大。力量訓練好比保養關節,而不合理的跑姿意味著損耗關節,保養再好,也趕不上持續的損耗。

那麼,什麼樣的跑姿會導致膝關節容易損耗呢?

就是如下圖所示著地點遠離重心,同時膝關節伸直鎖死的著地方式,這種跑法對於膝關節傷害極大!

長按圖片☝可保存分享至朋友圈

7、強化力量

如果你希望跑得更遠,跑得更快,參加馬拉松,那麼沒有足夠的肌肉力量是難以支撐的,缺乏力量訓練將導致關節壓力增加。

跑步能力不都是在馬路上訓練出來的,有時,在家或者在健身房做些力量訓練,多下跑步之外的功夫其實恰恰可以更有效地提高你的跑步能力。

8、加強身體柔韌性和靈活性

下肢眾多肌肉如臀肌、大腿肌肉、小腿肌肉過緊,都會讓膝關節承受的壓力增加。

因此,缺乏基本的科學運動素養,比如不做拉伸也是導致跑者發生傷痛的重要危險因素。跑後拉伸如何強調都不為過。

9、保持合理體重

許多人是為了減肥而跑步,的確也有許多成功的故事。但對於多數超重或者肥胖人士而言,參加跑步運動相比體重正常的跑者,更易出現膝痛。

我們更主張採用長期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多元化的運動來實現減肥。

10、好的心態

跑者會疑惑心態跟傷痛能有多大關係呢?

理性成熟的跑者心態對於預防傷痛其實處於優先地位,為什麼會出現跑量大幅增長、為什麼熱衷於報名馬拉松卻不認真備賽或者臨時抱佛腳,不都是急功近利,缺乏敬畏造成的!

所以避免功利,在跑圈功利成風的情況下,守住自己為了健康而跑步的初心,不為所動,才顯得彌足珍貴。

相關焦點

  • 跑者世界 | 以氣功與太極揉合跑步運動科學與現代物理學的跑步方式——ChiRunning
    他覺得在華人社區,人們對太極的認知及歷史了解甚深,但大多只流於武術及單一運動的層面,他覺得其原理其實大可以活用到其他層次之上,就是融入生活上每一件事,一旦了解了道理,一投足一舉手都可以運用到其效果。不過,從丹田而引發的跑步方式,對西方人而言是個不可思議的事情。因為在西方人科學的思維中,對一套理論需要有充分可見的理據去支持,否則容易被視為非科學的迷信。
  • 管我怎麼跑 PUMA鼓勵每位跑者用自己的方式自由開跑
    全球知名運動品牌PUMA提出跑步新理念——#管我怎麼跑#,倡導每位跑者用自己的方式自由開跑,享受跑步,鼓勵並尊重每個人的跑步方式。跑步是一項自我的運動,無論裡程,每一步都需要自己跑過。
  • 義大利銷量最高跑步雜誌建議本國跑者學習中國室內跑抗疫方式
    由於歐洲各國政府急於解封,義大利等很多國家已經允許跑者室外運動。比利時研究表明,即使跑者間隔10米跑步,由於速度因素仍然能夠吸入大量病毒。比利時RSLAB培訓的各城市的中國跑步教練進行了信息收集,並反饋給了義大利跑步雜誌團隊。在最新一期的內容中,義大利跑步雜誌對中國跑者室內跑的方法進行了重點報導。大概要點如下:很多中國跑者在客廳或臥室進行往返跑、循環跑或原地跑。
  • fuzeX跑步系列 引領新一代跑者
    針對新一代跑者需求而研發的fuzeX,以全面的功能性和設計感完,美平衡了跑者對於科技性能與時尚的追求。        全新的fuzeX跑鞋特別採用了由ASICS/亞瑟士位於日本神戶的人體工學研究所,研發的專利fuzeGEL輕量中底,通過流線型三維弧線設計將輕量及保護相結合。
  • 為什麼跑步3年之後,越來越多的跑者變佛系了?
    其實,如果細心觀察,你會發現自己身邊經常跑步的人,也越來越佛系了。為什麼越來越多的跑者變佛系了,隨遇而安、順其自然,或者說變得越來越成熟理性了?特別是在跑步3年、5年之後。小編今天就給大家來分析分析。跑步其實是一個入坑、痴迷、瘋狂、再到回歸理性的過程。很多跑者都會經歷這樣一個階段。
  • 把跑步作為一種治癒方式,張展暉為中國跑者量身定製「跑步聖經」
    近日,東方出版社推出資深人氣跑步教練張展暉新作《跑步治癒》,這是張展暉專門針對亞洲人體質為中國跑者量身定製的「跑步聖經」,適合所有期待飛跑、期待健康、期待治癒的讀者。書中圖文並茂,首次分享了張展暉很多獨特的運動理念和訓練方法。
  • 跑步不遇「跑步膝」,你已經超過90%的跑者
    前言 對於跑友來說,跑步膝這個詞應該一點都不陌生。跑者膝(Runner's Knee),學名髕股關節症候群。是跑者損傷中排名第一位的傷痛,也困擾著無數跑友。
  • 跑步看似簡單,其實很多人都跑錯了!
    運動中的脂肪燃燒,也能有效地幫助你創造良好的塑身條件,同時,跑步中分泌的荷爾蒙多巴胺,能讓人很快地放鬆身體,找到舒適和快樂。入門跑者常常對於跑步還不夠了解,跑步這門大眾都能參加的體育運動,其實也藏著不少小學問,掌握一些小訣竅,能讓你更快的進入到跑步節奏當中!
  • 堅持做一個「跑者」,打開正確的跑步方式,讓你輕鬆鍛鍊身體!
    此外,長跑在現代社會也儼然成為了一種社會新的時尚運動,很多人用它來彰顯自己由內而外的精神力量。而「跑者」一詞從誕生到現在也因為跑步運動變得很神聖,那是一個人物質、身體和靈魂強大的表現。甚至有人做過這樣的比喻:如今,有一種票比春運的火車票還難搶,那就是馬拉松比賽的門票。
  • 法特萊克跑,跑者突破瓶頸、提升跑步能力的秘籍!
    什麼是法特萊克跑 「Fartlek」即「法特萊克」,是瑞典語「速度遊戲」的意思,是種很自然的跑步方式。它主要根據自己感覺,隨意以不同配速跑,主要依據時間,而不是距離。有時要全力衝刺,有時中速,還有時可以輕鬆慢跑,隨時可以調整。如果以正確方法去跑,法特萊克是種非常高效、令人滿意的鍛鍊形式。 法特萊克跑看上去毫無章法,林地,小路和山路都是理想的法特萊克跑場所,場地需包含多變的起伏地形。跑者全憑自己的感覺或喜好跑,但需要保證有高速跑且伴有距離上的變化。
  • 跑者的春天,你在以什麼方式想念馬拉松?
    習慣了周末奔波不同城市去跑馬,周日賽事高峰期時跑者不夠用,這個春天,馬拉松卻被按下暫停鍵,甚至在到來的夏天,跑者度過的是漫長的賽事「空窗期」。 賽事「空窗期」,對跑者來說也許是更好的自我「放空期」,接近更真實的自己,回歸原點,不彷徨,不徘徊,回歸最日常的跑步習慣。
  • 跑步到什麼程度才算達到跑者級別?
    跑者是不分級別的,看速度,看跑量,這些全都是浮雲!只要你養成跑步鍛鍊的習慣,你就屬於跑者,只要你能跑得健康,那你就屬於高水平的跑者!其實現在很多人都對跑步水平化了等級,什麼20分鐘5km,25分鐘5km,18分鐘5km,等等等等!
  • 跑者親述:至暗時刻裡,跑步讓我置之死地而後生
    跑下去,穿越這段漫長幽暗的隧道,盡頭會有光。——文:Charlie 圖片:網絡跑者帶給人的印象,好像一直是充滿活力,健康陽光的,但他們並不都是始終如此。很多跑者開始跑步的初衷,是因為自己狀態不太好,想通過運動的方式來改變自己。
  • 跑步的好處有多少,為什麼建議你多跑步?4大優勢,跑者獨享
    都說跑步是解決人生困惑的一大途徑,在跑步時將所有煩心事拋於腦後,開啟一場毫無心理負擔的雙重訓練,不僅精神上得到暫時的解放,也讓肉體得到了強壯的鍛鍊。很多不跑步的人經常懷疑,跑步到底有什麼魔力值得跑步前赴後繼?
  • 跑過風景 跑贏自己
    醫師跑者 高陽: 跑步能廣交好友 讓自己更陽光「跑步讓我認識了很多熱愛生命、積極向上的朋友,和他們在一起,我也更加陽光。」從2012年第一屆廣州馬拉松開始,高陽就沒有缺席過家門口這個一年一度的盛事。到今年,她將第九次參賽。而她,是廣州不多見的一位大滿貫跑者。
  • 平時按照配速去跑步弊端太多,跑步的最佳方式是心率跑,推薦一下
    我們跑步的初衷大都是為了能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讓自己遠離疾病的困擾。從而使自己始終能充滿鬥志,保持旺盛的精力,能從容地應對來自於工作上和生活中的各種問題。按照配速跑步的弊端。而多數人剛開始跑步是以配速為標準去跑的。隨著跑齡的逐漸延長,大家對跑步的認識也在不斷提高。漸漸地,就會發現如果按照配速去跑步是存在著許多弊端的。
  • 這就是專業跑者與業餘的區別,我服了!
    人生總會經歷很多困惑,面臨很多挑戰,就如同跑步一樣。堅持跑步,除了收穫健康與快樂,更獲得了自我突破與進步。人生就是一次次的長跑,更像一場場的馬拉松,無論你是專業跑者或是業餘跑者,只要堅持奔跑在路上,便是給自己的人生賦予了鮮活的生命力。 那麼,你是專業跑者還是業餘跑者呢?跑步,你又是為了什麼?
  • 成熟跑者的必備技能,量化好跑步目標
    由於個人的體能和身體素質的差異性,同樣是10公裡的距離,有的跑者可能需要1小時,有的跑者需要1.5小時,也許有的跑者只需要50分鐘。因此,在衡量健康跑的最少量上,跑者不能相互比較。在衡量跑步效果上,用跑步時間來衡量應該比跑量更準確。同樣是30分鐘的跑步,跑者用差不多的體力跑完,健康的效果就基本相同了。
  • 跑者「腳癢」怎麼辦?居家跑步真的可行嗎
    就跑者擔憂的參賽問題,「棄賽」是可選的,甚至是「優選」。實際上,國內3-4月份的馬拉松賽事大多延期或取消了。而上半年海外的馬拉松,有2月日本京都馬拉松、3月東京馬拉松、首爾馬拉松和一些歐洲賽事,對已經報名參加海外馬拉松的跑者來說,綜合評估,謹慎一些為好。根據媒體綜合資料,參加2月16日京都馬拉松的中國跑者約386人,報名3月1日東京馬拉松的中國跑者約1800人。
  • 冬季堅持跑步的10大好處:最後一個戳中跑者心坎兒
    所以說,一些跑者堅持進行LSD訓練能實現PB,一些跑者堅持間歇跑也能獲得很大進步,一些跑者加強力量也能達成PB,這說明方法從某種意義上說其實沒那麼重要,重要的是你能不能堅持訓練,不中斷訓練。  寒冷天氣會讓一部分跑者打退堂鼓,其實就是大大降低了訓練的系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