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27日晚,伊朗國防部研究和創新機構負責人、首席核科學家穆赫森·法赫裡扎德,在德黑蘭附近遭遇武裝人員的襲擊,隨後在醫院不治身亡。
從當前各方匯總的信息看,襲擊很可能是由以色列策劃實施的。法赫裡之死震驚了伊朗和國際輿論,首席核科學家光天化日之下在伊朗街頭被暗殺,襲擊者行動專業裝備精良,顯示出伊朗國內面臨嚴峻的安全形勢。
德黑蘭諜影重重
法赫裡扎德是伊朗重要的核科學家,也是西方世界唯一公開姓名的伊朗核研發科學家。美國情報機構稱其為「伊朗的阿卜杜·卡迪爾·汗」,將法赫裡扎德在伊朗核研發進程中的作用,類比為巴基斯坦核武器研發首席學者阿卜杜·卡迪爾·汗。2003年以前,法赫裡扎德曾經長期在伊朗原子能機構任職。2010年前後,法赫裡扎德調入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成為了一名革命衛隊的高級軍官。
聯合國於2007年確認,法赫裡扎德參與了伊朗核武器和彈道飛彈的研發。美國情報機構認為,法赫裡扎德2013年曾秘密前往朝鮮,學習核武器的研發技術。2018年以色列情報機構從伊朗偷取大量核研發資料,並秘密運輸回以色列。在公開展示這些核研發資料的新聞發布會上,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特意提到了法赫裡扎德,認為他秘密領導著伊朗的核研發進程。內塔尼亞胡強調「請大家記住此人」,顯示出法赫裡扎德在以色列情報機構眼中的重要地位。
儘管難以確定究竟是誰策劃了針對法赫裡扎德的暗殺事件,但是幕後的組織者和策劃者很可能是以色列。不久前《紐約時報》曾經爆料,在數月以前以色列情報人員曾經在伊朗境內,暗殺了藏匿在伊朗的蓋達組織二號人物阿卜杜拉·艾哈邁德·阿卜杜拉。阿卜杜拉與賓·拉登是親家,曾經參與策劃了1998年針對美國駐肯亞和坦尚尼亞大使館的襲擊事件。儘管伊朗外交部否認相關報導的真實性,但是結合以色列情報機構近來在伊朗的活動情況,此次襲擊事件很可能真實存在。
法赫裡扎德遇刺事件,讓伊朗情報機構承受了來自於伊朗民眾的批評和質疑。此次遇襲事件中,襲擊者組織有序,且裝備精良,很可能在伊朗國內有自己獨立的情報分支和網絡;襲擊者掌握法赫裡扎德的生活軌跡和行進路線,顯然已經進行了長期觀察和跟蹤。其實在2020年,伊朗國內發生了多起襲擊事件,無論是2020年6月到7月伊朗國內的多起離奇爆炸和火災,還是2020年初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聖城旅」指揮官蘇萊曼尼在巴格達被美國打死,都顯示伊朗情報機構面臨的巨大壓力。
在過去多年時間裡,伊朗抓獲了多名與美國和以色列情報機構合作的間諜。2007年伊朗抓捕了美國聯邦調查局特工羅伯特·萊文森,2020年2月抓捕了三名被美國情報機構收買的伊朗人,7月20日伊朗處決了為美國情報機構工作的伊朗間諜馬赫穆德·馬吉德。在過去的一年裡,伊朗已經處決了十多名「美國間諜」,但是仍然難以完全清除伊朗國內的諜報網絡。
一方面,伊朗經濟遭受多年制裁,失業率攀升,很多民眾為了生計甘願成為外國的「情報人員」;另一方面,以色列和美國國內,有大量波斯裔猶太人和波斯裔美國人。以色列一些伊朗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都是精通波斯語、熟悉伊朗國內社會習俗和政治規則的波斯裔猶太學者。今年6月,由以色列組織拍攝的諜戰劇《德黑蘭》上映,儘管片中演員大多是以色列人,但對伊朗日常生活的描繪十分逼真,以至於不少伊朗年輕人都定時「追劇」,其影響力可見一斑。
伊朗的「忍」字訣
近期以色列和美國,對伊朗的挑釁和威脅不斷升級。一方面,以色列軍隊襲擊了敘利亞境內的伊朗軍事力量,摧毀了敘利亞首都附近的兩個敘利亞軍隊的彈藥庫,並襲擊了駐紮在敘利亞境內的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軍事基地。不同於之前以色列對於襲擊活動的遮遮掩掩,近期的軍事襲擊活動之後,以色列高調承認,且公開向伊朗表達威脅姿態。另一方面,美國公開向伊朗施加更大的軍事壓力。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不久前訪問以色列,多次拋出「伊朗威脅」,美國也繼續向伊朗周邊地區增派兵力。
暗殺法赫裡扎德,以及美國和而以色列近期對伊朗挑釁,源於兩發麵的因素。一方面,伊朗核技術研發進程速度加快,以色列憂心忡忡。以色列一直不信任伊朗會遵守「伊朗核協議」,放棄核武器的研發企圖。在美國制裁壓力下,伊朗逐漸退出了核協議的約束框架。2020年10月,國際原子能機構表示,伊朗將納坦茲核設施的離心機搬入地下掩體,違反了2015年「伊朗核設施」的規定。儘管國際原子能機構表示,伊朗雖然「突破伊朗核協議的限制,但是總體上濃縮鈾當量並未有突破性進展」,但是以色列仍然擔心伊朗核武器研發技術會在短期內實現突破,因此希望能夠採取措施,阻斷或者幹擾伊朗核研發的進程。
另一方面,美國和以色列希望給拜登時期的美國伊朗關係,設置新的障礙。拜登明確表示將在未來同伊朗進行接觸,重啟伊朗核協議的相關談判。以色列認為,如果美國幫助伊朗重回核協議機制,將很可能會幫助伊朗獲得更多的資源,改善伊朗外部環境,壯大伊朗的地區力量,進而威脅以色列和沙特的國家安全。因此以色列希望川普政府,能夠在任期的最後時間裡,在對伊朗政策上施加更大的壓力,給未來美國和伊朗的關係緩和設置更多的障礙。
對於美國和以色列的挑釁,伊朗仍將保持理智。從伊朗國內層面看,經歷了多年的制裁,伊朗國內社會經濟形勢十分脆弱,已經無力實與美國和以色列展開一輪的全面衝突。儘管伊朗軍事和外交部門口頭強硬,但是無論是年初的蘇萊曼尼遇襲身亡,還是今年年中伊朗多地發生爆炸火災,伊朗都保持理性和克制,沒有向美國和以色列發動大規模報復活動。
從伊朗外部環境看,伊朗儘管擁有黎巴嫩「真主黨」、伊拉克「人民動員軍」、巴勒斯坦加沙地區的「巴勒斯坦聖戰組織」等地區「盟友」,但是這些團體在各自的國內都面臨著諸多問題,比如「真主黨」被一些輿論指責為黎巴嫩混亂政局的主要責任人,「人民動員軍」被一些伊拉克反對派指責為「伊朗的第五縱隊」,「巴勒斯坦聖戰組織」則需要小心翼翼的維護與主導加沙地區的「哈馬斯」之間的微妙關係。發動新的攻擊,很可能會將所在國家和地區帶入大規模衝突,最終失去政治民意基礎。
面對以色列和美國的挑釁,伊朗將繼續保持忍耐。伊朗相信,時間是站在自己這一邊。
(看看新聞Knews編輯 趙歆 郝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