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茶類應該怎麼儲存,都可以存陶罐嗎?有毀茶的心思,就這樣做

2021-01-14 小陳茶事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存茶是什麼?

有人說,存茶是一種享受。

將一款新白茶,存成老白茶,仿佛將時光的味道留了下來。

喝一款自己存出的老茶,心中油然升起一股成就感。

存茶就是有這樣的魅力,給予人們無上的享受。

有人說,存茶真有這樣的魔力,不會胡扯吧。

說實話,因人而異,看個人的愛好吧。

有位茶友,就非常喜歡收藏茶葉,上次聊天的時候,聽她說起,存了一百多斤的白毫銀針。

當即給茶友點了個贊,果真是個存茶愛好者。

前段時間,這位茶友又發來了一個問題:

最近得了一個很好看的陶罐,可以用來存茶嗎?我聽說陶罐存紅茶,巖茶、白茶等茶都不錯,想試試。

看到這位茶友有這樣的想法,趕緊和茶友說,將茶葉存陶罐裡,完全是在毀茶,千萬別這樣做。

陶罐存茶,六大茶類均不被認可,背後究竟藏著什麼原因呢?

《2》

陶罐密封性不強。

密封性不強的陶罐,並不適合白茶、巖茶、紅茶……

以上那些茶葉製作的過程中均有烘乾這一步驟,若是將茶葉存放不密封的容器中,很容易導致茶葉變質。

陶罐大概分為兩種,一種是表面上過釉面,一種則是粗陶罐,表面比較粗糙。

這類表面沒有上釉的陶罐,具有不少的小氣孔,質地不緊實。

有著這些小氣孔的存在,縈繞在空氣中的水分子會通過氣孔慢慢鑽入茶葉內部,使得茶葉受潮變質。

所以說,將品質出眾的茶葉存放在陶罐中,等同於毀茶。

在這個時候,或許就會有人出來發聲說,既然粗陶罐不適合存茶,選擇上過釉面的不就好了。

且慢,有著光滑表面的陶罐,真的可以保護好茶嗎?想來不可。

於乾燥的紅茶、白茶巖茶等茶來說,陶罐並非良人。

無論是長期存茶還是短期存茶,陶罐只會毀茶。

陶罐的材料是陶瓷為主,質地很硬,在罐口上難以做到非常的密封。

罐口難以合蓋得非常嚴實,用其來存茶等於將茶置於非常危險的環境內,增加受潮的風險。

陶罐的蓋子若是完全以陶瓷製成,沒有彈性,罐口會留有非常大的縫隙,水分子和異味便可以鑽入其中,對茶葉的品質造成很大的影響。

而較為常見的陶瓷罐的罐口,有著一圈橡膠圈。

橡膠圈彈性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將蓋子和罐口的縫隙填補起來,起到一定的密封作用。

但是橡膠圈有著一定的使用壽命,在日常的使用過程中,容易因為摩擦,造成損耗,密封性能下降。

所以說,陶罐存茶密封性不佳,用來存茶的話,茶葉品質容易變差。

要知道,紅茶、白茶、巖茶等茶,受潮後品質會大打折扣,香氣和滋味走下坡路,何必。

《3》

陶罐防潮性不足。

無論是巖茶、紅茶、白茶還是綠茶等,防潮工作不做好,品質再好的茶也是白搭。

任何一款茶在儲存的過程中,都需要密封、防潮、避光、無異味等。

防潮是重中之重。

陶罐本身的防潮性能不佳,用來存茶的話,茶葉變質只不過是時間問題。

除了罐口的設計以外,陶瓷本身的特性就決定著它並不適合存茶。

陶瓷的材質,手感光滑,自質地溫潤,摸上去沁涼一片。

想來這種瓷器的沁涼,很多茶友都已經感受過,在收到我們的定製蓋碗,拿出蓋碗時,是否會覺得蓋碗格外涼。

這便是瓷器的特性之一,有著這樣的特點便註定它不適合存茶。

冰涼的瓷器,在水汽充盈,溫度尚高的時節,是水分子較為偏愛的存在。

就像南方,梅雨時節,陶瓷的牆面上,總是可以摸到溼漉漉的一片。

氣溫較高,那些水汽在遇到表面溫度較低的物體時,便會聚積在上面。

在這個時候,表面溫度低的陶瓷自然是水分子的好選擇。

再加上,陶瓷的表面有著不少的小氣孔,那些依附在外邊的水分子,就會順著氣孔慢慢鑽入茶葉內部,對茶葉的品質造成影響。

所以,這類防潮性能不佳的容器,並不是存茶的良選。

茶葉一旦受潮,品質就會變差,價值也會變低。

比如,當白毫銀針受潮,含水量超標,就會生出不少難聞的味道,例如可可粉味,巧克力味等,不屬於白茶的氣息。

茶葉作為植物的一種,香氣應該是清幽的,清新的,帶有大自然的意味,出現那些難聞的味道,就證明著品質變差了。

對於這樣的茶,就不建議大家繼續喝了,喝了的話對身體會造成一定的負擔。

所以,為了自己的身體,為了自己的好茶,別將茶葉存放在陶罐裡較好。

《4》

陶罐容量有限,價值高。

陶罐存茶還有不少弊端,比如,容量不太大。

在存茶數量有限的情況下,容易影響茶葉的陳化的進度。

眾所周知,茶葉都是講究團隊陳化,無論是紅茶巖茶還是白茶,大量的茶葉存放在一起,香氣相互吐納吸收,有利於香氣變得更加馥鬱。

但是,少量地存茶,很難存出品質出眾的茶葉,何況陶罐密封和防潮性能差,只會讓茶葉的品質下降。

像白茶這類可以長期存放的茶葉,若是大批量地存茶,密封防潮避光存放,香氣和滋味都會得到很大的提升。

但若是將茶葉存放在陶罐中,可是得不到這樣的效果。

此外,有些器型的陶罐的罐口小,在取茶時很容易因為罐口小,容易發生擠壓茶葉的情況,這樣一來就會出現很多碎茶。

尤其是帶有葉片和茶梗的壽眉,容易因為罐口太小出現碎茶,影響品質。

模樣精緻的陶罐,在存茶的過程中,還有一個弊端。

那就是容易發生磕碰,且容易碎裂。

用於存茶的話,時常需要取茶,搬動茶葉,若是一不注意,將陶罐摔在地,裂成數片,想來定然是非常心痛。

若是平時發生磕碰,留有裂縫的話,這正是給水汽和異味行方便之門,它們可以肆意進入茶葉當中,使得茶葉的品質變差。

而且,陶罐的價值不低,摔壞了著實可惜。

所以,將其當作一件擺件,一件藝術品來得更加實在,存茶並不實用。

若是摔碎了後,不僅陶罐壞了,還落得滿地的茶葉,收拾起來需要費些功夫。

而且陶瓷鋒利,在收拾的過程中還容易造成傷害,得不償失。

故而,陶罐並不是存茶的良選。

《5》

陶罐,真的很美。

我也很喜歡,特別喜歡,書房的架子上,還有幾個陶罐。

但是,並不是用其來存茶的,而是將其當作擺件。

看起來賞心悅目,心情很好。

若是哪天興起了,還會取出一隻陶罐用來插花,也是一件很妙的事情。

陶罐的作用還有很多,用來放香膏也很好。

但是用來存茶卻不是個好選擇。

在存茶的過程中,建議大家認真嚴謹地對待好茶,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存茶路漫漫。

選對存茶方式很關鍵。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讚。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相關焦點

  • 六大茶類可以存多久?掌握好四個技巧,再也不怕綠茶、紅茶過期了
    說到一款茶葉可以存放的時間。相信不少人都有自己的見解。前段時間,聽某人說喝過十年,二十年的老綠茶,這就太誇張了。綠茶,真的可以存那麼久嗎?不會變質?想當年,有位茶友喝到五年陳的老白茶,都很是開心。在六大茶類中,綠茶,黃茶,紅茶,青茶(烏龍茶),白茶和黑茶,這些茶葉可以存放的時間不同。並不是所有茶都可以存上個五年,十年。都說強扭的瓜,不甜。強行長存的茶葉也不會好喝。順應茶葉本性,順應自然,才好。
  • 白茶是原箱裝好,還是放在陶罐、紫砂罐好?你怎麼看
    而且不少茶友都有著相同的疑惑,所以今天就來好好聊一聊:收到了一箱白茶,到底應該怎麼儲存呢?02首先,得看這箱白茶是如何密封和包裝的。那麼這樣的包裝是可以原箱裝回的,並且經得起長期儲存,不需要自己再單獨密封了。像是小白家平常給大家發貨前,也要經過這樣嚴密的三層包裝法。這是我們茶農家通用的一個存茶方法,不管是長期存還是短期存,都很妥當。
  • 六大茶類裡,什麼樣的茶才是好茶?請認準產區、工藝、儲存三要素
    六大茶類裡頭,喝茶並非是要重滋味。茶味輕柔鮮爽,回甘舒爽,才是好茶的共性。那怎樣才能挑中一款好茶呢?往直接了說,好茶的必備要素,無非是看產區、工藝、儲存這三點!六大茶類裡,不論是綠茶、紅茶、白茶、青茶、黃茶,任何的名茶都與名山有關。劉禹錫說,山不在高,有仙則靈。自古來,名山出好茶,任何高品質的好茶,都誕生在風景絕殊,山水獨好的環境下。
  • 茶葉過了保質期還能喝嗎?六大茶類的保質期各是多久?
    家家戶戶或多或少都存一些茶,有客人來,泡一杯茶,有喜事的時候,茶水敬長輩也是少不了的。 如果是經常喝茶的人,茶葉的消耗速度是很快的。不過對於飲用頻率不是很高的家庭來說,茶葉放在家裡往往幾個月才用一次,一袋茶葉往往一年都喝不完。那這些存放時間久了的茶葉還能喝嗎?各類茶葉的保質期又是多久呢?01.
  • 別踩雷了,紙箱、鐵罐、玻璃罐、紫砂罐、陶罐,未必都適合存白茶
    白茶的保存,可以說是一個「重災區」。都說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一千個茶友手中,就有一千種存茶方法,還不帶重複的。遮光、密封、乾燥、陰涼、無異味、離牆離地、三層包裝法,這些存茶的口訣,就像緊箍咒一樣,感覺自己,就像是唐僧一般,每到關鍵時刻,總是會搬出來,說與你聽。
  • 六大茶類最好喝的是哪一泡?
    其中,以鐵觀音當屬烏龍茶的極品為例,有「七泡有餘香」的美譽,但是通常經過三泡之後茶葉才可以展開,香氣才會彌散開來,到第四泡時,才會散發出真正的高香,所以精華應該是在4泡左右。黃茶的產量在六大茶類中一直不高,知名的有君山銀針、霍山黃湯、蒙頂黃芽、溫州黃湯等。根據個人口味放入茶葉適量,宜以90℃水衝泡,泡30秒至一分鐘,用壺衝水至八分滿,飲用後留三分之一水量在杯中。黃茶往往在第二、三泡口感最佳,但是衝泡次數不宜過多,5-6泡為宜。
  • 六大茶類的存茶法,看這一篇就夠啦
    一:大家都不敢放心的買茶,總要思量著短期間內能喝掉多少茶;買了之後也要擔心如何保存。二:助長了茶葉未能完全製作完成即行上市的情況。標準的制茶方式是要將茶做得質量相當穩定後才算大功告成三,犧牲了「老茶」的發展空間,消弱了喝茶人享受老茶的機會,這個原本可以佔有三分之一市場的空間也因此被壓縮了。
  • 六大茶類工藝分類科普
    想必大家都知道茶葉有六個分類,那麼你們知道茶葉是如何分類的嗎?或者說六大茶葉的工藝區別到底在哪裡?今天我就帶大家來看看六大茶類的工藝分類。六大茶類按照發酵程度分別為:綠茶、白茶、黃茶、青茶(烏龍茶)、紅茶、黑茶。
  • 六大茶類的區分方法
    六大茶類是怎麼區分的六大茶類到底是怎麼區分的?具體都是通過什麼樣的方法細分而來的呢?鍶姐最開始以為,是通過茶湯的顏色來區分六大茶類。八木春紅茶現在還是有很多茶友也和鍶姐一樣,以顏色來區分六大茶類,其實是不夠準確的。
  • 綠茶、紅茶、黃茶、白茶、青茶,六大茶類的分類是按顏色區分嗎?
    綠茶紅茶是按不同顏色分嗎? 還是說,用綠茶樹做出來才是綠茶,紅茶樹做出來就是紅茶? 為什麼白茶看起來不太白,為什麼還叫白茶? 烏龍茶到底又是什麼茶? 上述有關六大茶類的基礎分類知識,下文就來好好細說。
  • 六大茶類制茶工藝你了解多少?
    了解茶要了解茶的品種,質量,衝泡方式, 更要了解茶是怎麼製作的。中國茶葉品種是最多的,目前國內沒有統一的茶葉分類方法,按照不同的標準有不同的分類方式,根據茶葉中茶多酚的氧化聚合程度將茶葉歸為六大類,下面就由北袍給大家介紹這六大茶類的製作工藝流程及特點。
  • 六大茶類應該如何搭配茶具衝泡
    而喝茶最重要的是「品」, 好的茶也需要配上好的茶具,每種茶的茶性不一樣,在衝泡中也應該選擇合適對應的茶具泡飲,這樣才能發揮出茶質最好的一面。常見的茶葉有鐵觀音、龍井、花茶、普洱……事實上,茶葉只分六類:綠茶、紅茶、青茶(烏龍茶)、黃茶、白茶、黑茶,其區別主要在於加工製作工藝的不同(前文中有詳細介紹),還有花茶和最近幾年流行的花草茶,同時還有老茶和新茶之分,向有「老茶壺泡,嫩茶杯衝」之說。
  • 一張圖看懂六大茶類,收藏!
    茶葉在製作成可以喝的成品之前,經歷了一系列工藝步驟,不同的工藝下形成了各個茶類,從清雅到濃厚,從花香到陳香,各種風味任你選擇。小葉子試圖用一種非常簡練的方式,告訴大家六大茶類的風味特點,各位茶友如果不知道找什麼茶來喝,就可以對照下面這張圖了。六大茶類下面有很多品種,容易眼花繚亂。
  • 一圖看清六大茶類的分類體系(建議收藏)
    在「目」的層面,兩版主要變化:合併了「幹坯堆積做色」和「成茶堆積做色」,統一為「幹坯渥堆」。有茶友反饋說,在這個分類體系中,普洱茶不好直接定位與某一類茶。按照目前關於普洱茶的國家標準,當年的生茶與熟茶,理應歸屬於不同茶類。筆者曾寫過一篇文章,《普洱茶究竟屬於六大茶類中的哪類茶?有人說,它應該是第七大茶類,是這樣嗎?》感興趣的朋友可點擊查閱。
  • 經常說的六大茶類是哪六種,怎麼劃分的?
    我們現在所講的六大茶類是:綠茶、紅茶、黃茶、白茶、青茶(民間更多用的烏龍茶這個詞)、黑茶,這六大類,這個分類是由茶界泰鬥安徽農業大學已故陳椽教授提出來的。並且根據茶葉的製作工藝來歸類劃分的。
  • 六大茶類的發酵程度詳解
    大家都知道茶根據製作工藝的不同分六大茶類,但其實這六大茶類本質的區別在於發酵程度的不同。
  • 細數中國六大茶類常見五大誤區
    提到茉莉花茶,很多茶友都關心它的分類歸屬。究竟,茉莉花茶算六大茶類中的哪一種?是不是綠茶呢?實際上,茉莉花茶不是綠茶,也不在六大茶類行列。它的真實身份歸屬,是再加工茶。加工製作茉莉花茶的茶胚,可以是綠茶、白茶、紅茶等等。通過鮮花窨制,讓茶胚吸收花香。從而呈現出不一樣的風味魅力。除了茉莉花茶外,玫瑰紅茶,桂花茶、菊花茶等,都是按這樣的分類。
  • 六大茶類——白茶
    白茶屬於微發酵茶,是六大茶類當中加工工藝最簡單的,可分為萎凋和乾燥兩步。兩道工序的作用我就不贅述了,今天想聊一聊關於白茶的題外話。2008年北京奧運前,曾舉辦過「五環茶,迎奧運」的茶文化節。其中,福建福鼎大白茶被選為「奧運五環茶」的底色。
  • 極品茶喝不醉 六大茶類審評高級技能get!
    聽說茶也可以與酒相通、與咖啡相通、與各類美食相通,你有沒有見識過擁有絕對味覺與嗅覺、極致感官的茶葉審評師?全面了解中國六大茶類文化、山場、工藝基礎知識2.    全面學習中國六大茶類基礎感官審評知識a)       基礎感官審評方法           i.    五大因子b)       盲評方法           i.    編碼審評方法          ii.
  • 六大茶類其實是一種
    再少年君剛開始學茶的時候很困惑,六大茶類的分類標準是根據茶葉的發酵程度不同而劃分的,從這個理論來看,應該是所有的茶葉都可以做成綠茶、紅茶、白茶、青茶、黑茶和黃茶。事實是否如此呢?從製作原理上來講,其實是可以實現的,用福建製作鐵觀音的茶葉來做成紅茶或者綠茶,也未嘗不可。日照綠茶以前只有綠茶,近些年也出現了日照紅茶。普洱茶產區的雲南,用同樣的茶鮮葉製成滇紅、滇綠,這些都是很好的證明。之所以不同茶的產區出現了分別,比如武夷山的巖茶,福建鐵觀音,雲南普洱茶,浙江綠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