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茶類的存茶法,看這一篇就夠啦

2021-02-11 祥福茶行

擇一處清幽,斟一壺芳茗;

看天高雲淡,聽風聲濤聲。

——祥福寄語

常聽到這樣的說法:即使是頭等茶,放一段時間不喝,就跟普通茶沒有兩樣。去茶行買茶,越是高檔的店面,裡頭擺置的冷凍櫃越多,這與生活質量的提高、食物保鮮觀念的加強不謀而合。看似先進,其實忽略了它的不良後果。

一:大家都不敢放心的買茶,總要思量著短期間內能喝掉多少茶;買了之後也要擔心如何保存。

二:助長了茶葉未能完全製作完成即行上市的情況。標準的制茶方式是要將茶做得質量相當穩定後才算大功告成

三,犧牲了「老茶」的發展空間,消弱了喝茶人享受老茶的機會,這個原本可以佔有三分之一市場的空間也因此被壓縮了。

老一輩的制茶師傅就經常談到新茶的存放,思慮著如何將茶的質量做到穩定,讓消費者喝了不會覺得寒氣太重,且能喝上一段時間還不至於變味。這種考慮包含了各種茶類,傳統的日本綠茶也講究春天的新茶留到秋天才喝。這個質量的穩定就是制茶上所謂的「精緻」,尤其指成品茶「後熟的部分」。

這個道理有如同木材:剛砍伐下來、乾燥處理後的木料,雖然含水量已達到某些地區家具製造的要求,但製成桌椅後仍極易變形或龜裂。因為這樣的木材,活性尚未完全消失,吸溼力尚強,所以製成的家具失敗率很高。因此講究的做法是要將木料放上一段時間後才使用。

茶葉也是如此,若將成品茶的質量做穩定了,只要合乎一般乾貨食品儲存的要求,如防溼、防光、防雜味等,喝個半年一年不成問題的。這樣的茶葉,長期存放還可以塑造成另一個「老茶」的風味。

茶葉在存放一段時間後,香氣、湯色、滋味、顏色會發生變化,原來的新茶味消失,陳味漸露。影響茶葉變質、陳化的主要環境條件是溫度、水分、氧氣、光線和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

溫度:溫度愈高、茶葉外觀色澤越容易變褐色,低溫冷藏(凍)可有效減緩茶葉變褐及陳化。水分:茶葉中水分含量超過5%時會使茶葉品質加速劣變,並促進茶葉中殘留酵素之氧化,使茶葉色澤變質。氧氣:引起茶葉劣變的各種物質之氧化作用,均與氧氣之存在有關。光線:光線照射對茶葉會產生不良的引響,光照會加速茶葉中各種化學反應之進行,葉綠素經光線照射易褪色。

由上述可知:降低貯藏環境溫度、保持茶葉適當含水量、阻隔茶葉與氧氣之接觸、防止光線直射等均可減緩茶葉的變質。

有人說,茶葉存放,要求溫度和溼度嚴格控制。但絕大多數的家庭裡,都不會為了幾斤茶去做一個專業的藏茶房間,嚴格按照茶廠那樣的溫度溼度來控制。

那怎麼普通家庭如何貯存各類的茶葉呢?

綠茶或者清香型鐵觀音等為了保證鮮爽度或者香氣活性的茶,可以放進冰箱貯存,適宜的溫度是大致為0℃~5℃。即通過改變環境溫度,降低茶葉內含化學成分的氧化反應速度,最終達到減緩茶葉品質陳化、劣化的目的。

保存黃茶的時候,可以在茶葉袋中放入保鮮劑並密封放入容器中,再直接放入冰箱內(溫度最好控制在5攝氏度左右)儲存,並注意避免與其他食物一起冷藏,防止茶葉吸附異味。

紅茶幹茶含水量不高,但很容易受潮或者散發香味,在存放的過程中儘量避免不同種茶葉的混合存放,一般可放置在各種密封的罐子、茶袋,保溫瓶。在紅茶放入之前,用塑膠袋包裝,排除袋中空氣,加個密封夾,能夠更好的保留茶葉香氣。

烏龍茶屬於半發酵茶,它比較容易貯藏。可以用瓷罐、金屬罐、茶袋來貯藏茶,但最適合的是錫罐。在裝罐的時候,需注意的是茶葉一定要裝滿,這樣是為了減少氧化,最後加蓋密封。

黑茶保存需要通風、乾燥、無異味的條件。保持通風乾燥是收藏存放黑茶時最需要注意的,切忌使用塑膠袋密封!!最好是用牛皮紙、皮紙等通透性較好的包裝材料。如果量較多在保存的時候可以在其周圍放置一定量的活性炭等會吸收水分和異味。

如果保存得當,很多需要轉化的餅茶會越陳越香。餅茶可放於乾燥、空氣適度流通、沒有異味的地方。

比較適合的是「陶缸堆陳法」:取一廣口陶缸,將老茶、新茶摻雜置入缸內,以利陳化。對於想獲得更好滋味即將飲用的茶餅,可將其整片拆為散茶,放入罐子,靜置半月後即可取用。這是因為一般的茶餅往往外圍松透,中央氣強。經過上述「茶氣調和法」處置後,即可讓內外互補,享受到較高品質的茶湯。

最後給大家推薦一個存散茶的神器:保溫瓶 由於瓶內空氣少,溫度相對穩定,保質效果好,且簡單易行,對於家庭存茶非常實用。

那麼,用保溫瓶存茶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嗎?首先,要檢查保溫瓶的保暖性能,如果不保暖,則不能使用。其次,選好保溫瓶後,將幹茶裝入瓶內,切記一定要裝充足,儘量不要給瓶內留空間,要用瓶塞將瓶口蓋緊。

茶本來就不是一次兩次就能喝完的,特別是難得的好茶。雖然我們家庭裡一般不會有一屋子的茶要存,但是,能滿足全家人喜好的茶一般都會有好幾種。存茶存得好,茶的滋味才更好。

萬水千山總是情,好好存茶行不行?

長按關注↓

地址:北橋海天閣沿河路邊(總店)

     安源區文昌路(分店)

   電話:0799-666667



相關焦點

  • 極品茶喝不醉 六大茶類審評高級技能get!
    經典滋味零距離72小時手工悶黃稀有極品的感知溫潤茶湯的力量十年老友的陪伴 六大茶類 評茶實訓  笑傲江湖 一站通關!全面了解中國六大茶類文化、山場、工藝基礎知識2.    全面學習中國六大茶類基礎感官審評知識a)       基礎感官審評方法           i.    五大因子b)       盲評方法           i.    編碼審評方法          ii.
  • 陳椽:從荼到茶,六大茶類的起源研究
    時時刻刻不斷地呼吸作用和新陳代謝;鮮葉是從茶樹採下來制茶而離開茶樹,是停止呼吸作用,時時刻刻不斷地氧化作用。呼吸作用和氧化作用,同是吸氧吐碳,兩者現象錯覺相似,其實本質有很大殊異,一生一死。 茶葉概念是指制好的成品而可飲用的,包括六大茶類數百個花色,各種制茶法,無數不同的外形內質,不能與茶樹劃等號。
  • 六大茶類可以存多久?掌握好四個技巧,再也不怕綠茶、紅茶過期了
    在六大茶類中,綠茶,黃茶,紅茶,青茶(烏龍茶),白茶和黑茶,這些茶葉可以存放的時間不同。並不是所有茶都可以存上個五年,十年。都說強扭的瓜,不甜。強行長存的茶葉也不會好喝。順應茶葉本性,順應自然,才好。六大茶葉究竟分別可以存多久?《2》一,白茶,黑茶白茶和黑茶都是可以長期存放的茶葉。白茶素來有,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的美稱。
  • 中國六大茶類最全之品類篇與代表篇,你喝對茶了嗎?
    有些人提及茶總是小心地說:自己不懂,即便是喝茶,也是隨便喝喝。很多人喝了那麼多茶,面對茶的類別,還是一知半解,比如六大基本茶類:綠茶、白茶、黃茶、烏龍、紅茶、黑茶。那麼最近也一直有提到六大茶類,想過開一篇專寫六大茶類,但是如果要說清楚的話,一篇不足以說明。所以今天主要是說一下六大茶類的工藝篇和代表篇,後面再細說它的功效與存儲。
  • 六大茶類制茶工藝你了解多少?
    了解茶要了解茶的品種,質量,衝泡方式, 更要了解茶是怎麼製作的。中國茶葉品種是最多的,目前國內沒有統一的茶葉分類方法,按照不同的標準有不同的分類方式,根據茶葉中茶多酚的氧化聚合程度將茶葉歸為六大類,下面就由北袍給大家介紹這六大茶類的製作工藝流程及特點。
  • 六大茶類裡,什麼樣的茶才是好茶?請認準產區、工藝、儲存三要素
    全詩讀起來不合自然規律,但恰好是暗中設了謎,指出這是一幅畫。有山有色,花鳥逼真。閉目遙想,韻味雋永。看山,遠看近看各不同。飲茶,不同的茶葉風味各異。往直接了說,好茶的必備要素,無非是看產區、工藝、儲存這三點!《2》產區環境,決定了好茶的品質基礎。六大茶類裡,不論是綠茶、紅茶、白茶、青茶、黃茶,任何的名茶都與名山有關。劉禹錫說,山不在高,有仙則靈。
  • 六大茶類的區分方法
    六大茶類是怎麼區分的六大茶類到底是怎麼區分的?具體都是通過什麼樣的方法細分而來的呢?鍶姐最開始以為,是通過茶湯的顏色來區分六大茶類。八木春紅茶現在還是有很多茶友也和鍶姐一樣,以顏色來區分六大茶類,其實是不夠準確的。
  • 一圖看清六大茶類的分類體系(建議收藏)
    根據茶葉品質系統性和製法的系統性,形成茶葉分類的「綱」,即六大茶類,然後再根據各茶類製法特點和外形差異分若干「目」,根據各類茶的外形內質特點分「種」。圖片中的順序就是按照「綱、目、種、花色」的順序,其中的「花色」為例舉。
  • 六大茶類工藝分類科普
    或者說六大茶葉的工藝區別到底在哪裡?今天我就帶大家來看看六大茶類的工藝分類。六大茶類按照發酵程度分別為:綠茶、白茶、黃茶、青茶(烏龍茶)、紅茶、黑茶。除此之外還有再加工茶:花茶、緊壓茶、茶飲料等。茶葉加工從採摘開始,鮮葉——乾燥。
  • 六大茶類的發酵程度詳解
    大家都知道茶根據製作工藝的不同分六大茶類,但其實這六大茶類本質的區別在於發酵程度的不同。
  • 六大茶類這麼多,究竟哪些適合煮茶?一次性說完煮茶的那些事
    慢斟細品的喝一壺茶,在一杯一盞之間,能享受到瀟灑人生的樂趣。隱居在深山裡,將松花釀成酒,用春天的河水煮茶。用一句時髦的話來說,這完全就是古代文人版「嚮往的生活」,愜意滿滿。煮茶喝,是一件極風雅的事情。從飲茶的歷史看,雖說「唐煎宋點」,但煮茶的方式在歷朝歷代都很流行。
  • 中國六大茶類中,哪些茶適合長期存放?
    中國有六大茶類,不同種類的茶屬性不同,香氣、滋味也大相庭徑,有些茶適合長期保存,隨著自然的發酵,茶葉本身的香氣、滋味轉化的更受茶友們的喜愛,另外茶葉屬性也轉化的更容易被身體接受,然而也有些茶,隨著時間的延長,其香氣滋味都消失殆盡,失去了品飲的價值,六大茶類哪些茶適合長期保存呢?
  • 有關於六大茶類最全的知識!
    六大茶類,分別適合哪些人喝?雖然綠茶在我國的產銷量均位列第一,無茶能望其項背,但偏愛黑茶、紅茶、白茶、烏龍茶的也大有人在。在中國有六大茶系,不但外觀各異,味道上也各有千秋,更何況,並不是每種茶系都適合所有人,且看各位茶友,更適合品哪一杯茶吧。
  • 7張圖,從專業角度帶你看全六大茶類
    這8張圖,基本涵蓋了中國茶葉分類的主要內容,可以長存起來,以防突然卡殼哦~ 01. 概括:六大基礎茶類 茶類的劃分是以制茶方法為基礎,即工藝和發酵程度的不同來劃分為六大基礎茶類:不發酵的綠茶,輕發酵的黃茶、白茶
  • 六大茶類最好喝的是哪一泡?
    不同的工藝的製作讓六大茶類各有特色,比如綠茶的鮮、紅茶的醇、烏龍茶的香等等,它同時也使茶的耐泡度有較大的差別。白茶屬於微發酵茶,是越陳越香、越存越有價值的一種茶。特別是老白茶,沉澱時間長,需要多泡幾次才能完全將它內含的物質刺激甦醒。衝泡白茶,最好用白瓷蓋碗、沸水。
  • 六大茶類——白茶
    白茶屬於微發酵茶,是六大茶類當中加工工藝最簡單的,可分為萎凋和乾燥兩步。兩道工序的作用我就不贅述了,今天想聊一聊關於白茶的題外話。2008年北京奧運前,曾舉辦過「五環茶,迎奧運」的茶文化節。其中,福建福鼎大白茶被選為「奧運五環茶」的底色。
  • 六大茶類,泡茶的茶具我們要如何選擇?
    冰裂陶瓷壺 綠茶:綠茶是中國六大茶類之一,屬於不發酵茶,在綠茶的製作過程中,沒有發酵這一工序。可取「中投法」或「下投法」,用95--100℃初開沸水衝泡,蓋上杯蓋,以防香氣散逸,保持水溫,以利茶身開展,加速下沉杯底,待3—5分鐘後開蓋,嗅茶香,嘗茶味,視茶湯濃淡程度,飲至三開即可。這種泡飲法用於客來敬茶和辦公時間飲茶較為方便。 可選用透明無花紋的玻璃杯,或是白瓷、青瓷、青花瓷無蓋杯等。
  • 小棒君說茶|六大茶類獨愛紅茶,它究竟有何與眾不同的魅力?
    大家好,我是愛茶之人,一棒好茶從今天開始,我們將進入茶的世界,一起品茶說趣。一入茶門深似海,六大茶類逐個愛!說起中國茶,大家第一印象就是種類太多,標準不一,有「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茶山中」的無奈。因此,在了解六大茶類之前,把茶葉的脈絡摸清楚,顯得尤為必要。中國茶大致分為傳統茶和花茶。花茶是把茶葉和鮮花放在一起,讓茶葉吸收鮮花精華再把鮮花挑出來,最後只剩下帶有花香的茶,如茉莉花茶,就是綠茶和茉莉花共同製作。
  • 一張圖看懂六大茶類,收藏!
    茶葉在製作成可以喝的成品之前,經歷了一系列工藝步驟,不同的工藝下形成了各個茶類,從清雅到濃厚,從花香到陳香,各種風味任你選擇。小葉子試圖用一種非常簡練的方式,告訴大家六大茶類的風味特點,各位茶友如果不知道找什麼茶來喝,就可以對照下面這張圖了。六大茶類下面有很多品種,容易眼花繚亂。
  • 六大茶類——黃茶
    黃茶屬於微發酵茶,品質特點是黃湯黃葉,優質黃茶幹茶呈現為鮮豔的金黃色,茶湯呈現出明亮黃。劣質黃茶的茶湯呈現出暗濁樣子。黃茶的加工工藝分為殺青、揉捻、悶黃、乾燥。殺青的目的都是一樣的,正如前面文章所講的,殺青顧名思義就是利用高溫破壞酶的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