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茶類——黃茶

2021-01-13 研書煮茶

黃茶屬於微發酵茶,品質特點是黃湯黃葉,優質黃茶幹茶呈現為鮮豔的金黃色,茶湯呈現出明亮黃。劣質黃茶的茶湯呈現出暗濁樣子。

黃茶的加工工藝分為殺青、揉捻、悶黃、乾燥。殺青的目的都是一樣的,正如前面文章所講的,殺青顧名思義就是利用高溫破壞酶的活性。揉捻是為了造條型,當然也不是所有的黃茶都有這一步。悶黃是茶坯在溼熱條件下發生化學反應,使多酚類物質進行氧化。講到這裡,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共性,這幾天所探討的茶類都是在綠茶的加工工藝的基礎上稍加改動,就變成了風味品質迥異的其他茶類。事實上,其他茶類的出現確實是因為在炒青制茶中,由於直接和間接的失誤,陸續出現我們現在看到的在色、香、味、形品質特徵諸各不同的六大茶類,即綠茶、黃茶、黑茶、紅茶、青茶、白茶。

(1)黃茶,大致出現在明朝早期。綠茶的基本工藝是殺青、揉捻、乾燥,當綠茶炒制工藝掌握不當,如炒青殺青溫度低,蒸青殺青時間長,或殺青後未及時攤涼及時揉捻,或揉捻後未及時烘乾炒幹,堆積過久,使葉子變黃,產生黃葉黃湯,類似後來出現的黃茶。因此,黃茶的產生是從綠茶製法不當演變而來。

(2)黑茶,出現於明朝。綠茶殺青時葉量過多火溫低,使葉色變為近似黑色的深褐綠色,或以綠毛茶堆積後發酵,渥成黑色。

(3)紅茶,出現於明朝。日曬代替殺青,揉捻後葉色紅變而產生了紅茶。

(4)青茶,出現於清朝。青茶介於綠茶、紅茶之間,先綠茶製法,再紅茶製法,從而悟出了青茶製法。

(5)白茶,出現在清朝。白葉茶樹採摘而成的茶,不炒不揉而成的白茶。

根據原料的嫩度黃茶可分為:黃芽茶、黃小茶、黃大茶。

黃芽茶:芽葉細嫩,白毫盡顯,湯色微黃或黃亮,葉底嫩黃勻亮,氣味芬芳馥鬱,用細嫩單芽或一芽一葉加工而成。代表茶葉:君山銀針,蒙頂黃芽。

黃小茶:芽葉較細嫩,顯毫,湯色橙黃透亮,葉底嫩黃,香氣濃鬱,用細嫩芽葉加工而成。代表茶葉:溈山毛尖,北港毛尖,平陽黃湯。

黃大茶:外形條索粗壯,耐泡,湯色呈現透亮黃色或褐色,葉底嫩黃或黃中顯褐色,香高味濃,採用一芽二、三葉或三、四葉加工而成。代表茶葉:霍山黃大茶,廣東大葉青。

君山銀針

相關焦點

  • 綠茶、紅茶、黃茶、白茶、青茶,六大茶類的分類是按顏色區分嗎?
    上述有關六大茶類的基礎分類知識,下文就來好好細說。 輕氧化(發酵)茶,黃茶。 微氧化(發酵)茶,白茶。 半氧化(發酵)茶,青茶(烏龍茶)。 全氧化(發酵)茶,紅茶。 後發酵茶,黑茶。 六大茶類的區分,加工工藝是因,氧化發酵程度是果。
  • 六大茶類 - 綠茶、紅茶、烏龍茶、黃茶、白茶、黑茶
    學習茶道,識茶是基本功,中國的六大茶類或綠或紅或黃或青或黑或白,茶產品更是數以千計,因不同茶類,在色澤、口感風味呈現鮮明的特點,如綠茶是清湯綠葉,紅茶則紅湯紅葉,人們常常認為綠茶樹上長著綠茶,紅茶書上長著紅茶,事實上,不同的茶類製作的原料皆以綠色為主,是因為不同的加工工藝使得茶葉的內涵成分發生了不同的變化
  • 六大茶類工藝分類科普
    或者說六大茶葉的工藝區別到底在哪裡?今天我就帶大家來看看六大茶類的工藝分類。六大茶類按照發酵程度分別為:綠茶、白茶、黃茶、青茶(烏龍茶)、紅茶、黑茶。除此之外還有再加工茶:花茶、緊壓茶、茶飲料等。茶葉加工從採摘開始,鮮葉——乾燥。
  • 六大茶類的區分方法
    六大茶類是怎麼區分的六大茶類到底是怎麼區分的?具體都是通過什麼樣的方法細分而來的呢?鍶姐最開始以為,是通過茶湯的顏色來區分六大茶類。八木春紅茶現在還是有很多茶友也和鍶姐一樣,以顏色來區分六大茶類,其實是不夠準確的。
  • 六大茶類的發酵程度詳解
    大家都知道茶根據製作工藝的不同分六大茶類,但其實這六大茶類本質的區別在於發酵程度的不同。
  • 六大茶類的泡茶基本功!
    喜歡喝茶的人都知道茶類根據製作方法和先後發酵的程度不同分為六大類,分別是紅茶,綠茶,黑茶,白茶,黃茶和烏龍茶六種,每類茶都有自己的泡茶方式,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我們常見的六種茶類的衝泡方式。黃茶:黃茶與綠茶有很多的相似之處,黃茶是屬於輕微發酵的茶,很多人都會把黃茶歸為綠茶,黃茶在選擇水溫時在75攝氏度到95攝氏度之間,選擇玻璃杯,能夠更好的觀察茶葉的綻放,不僅畫面美入喉清爽,給人清秀淡雅的感覺!
  • 5分鐘看懂中國六大茶類!
    中國茶類眾多,不同的茶有不同的泡茶方式。很多茶友甚至分不清其類別和正確的泡茶技巧,而錯過最佳的品茗體驗。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茶文化,看懂中國六大茶類。>黃茶,雖說名不見經傳,卻有著悠久的歷史底蘊,早在中唐時期,黃茶已是高級貢品。
  • 經常說的六大茶類是哪六種,怎麼劃分的?
    我們現在所講的六大茶類是:綠茶、紅茶、黃茶、白茶、青茶(民間更多用的烏龍茶這個詞)、黑茶,這六大類,這個分類是由茶界泰鬥安徽農業大學已故陳椽教授提出來的。並且根據茶葉的製作工藝來歸類劃分的。
  • 7張圖,從專業角度帶你看全六大茶類
    概括:六大基礎茶類 茶類的劃分是以制茶方法為基礎,即工藝和發酵程度的不同來劃分為六大基礎茶類:不發酵的綠茶,輕發酵的黃茶、白茶 茶中「隱」君子:黃茶
  • 六大茶類,泡茶的茶具我們要如何選擇?
    冰裂陶瓷壺 綠茶:綠茶是中國六大茶類之一,屬於不發酵茶,在綠茶的製作過程中,沒有發酵這一工序。玻璃杯泡綠茶六大步驟 黃茶:黃茶是中國六大茶類之一,也是我國特有的茶類,屬於輕微發酵茶。
  • 六大茶類最好喝的是哪一泡?
    茶不同的工藝的製作讓六大茶類各有特色黃茶屬於輕發酵茶,具有細嫩,新鮮,勻齊,純淨等特點。黃茶的產量在六大茶類中一直不高,知名的有君山銀針、霍山黃湯、蒙頂黃芽、溫州黃湯等。黃茶往往在第二、三泡口感最佳,但是衝泡次數不宜過多,5-6泡為宜。
  • 陳椽:從荼到茶,六大茶類的起源研究
    自從1940年復旦大學設立茶業專業的教學計劃,都設有茶樹栽培學、茶葉製造學和茶葉化學的專業課。國內外都用很新的物理化學方法,分析茶葉本質,在雜誌上發表無數的新資料。 茶葉、茶業、茶學各有涵義不同,要研究分別性質運用。三、從茶到六大茶類 從茶字到六大茶類,歷史悠久,可分為三個時期。
  • 六大茶類的功效全在這!
    茶葉是一種健康飲品,很多茶類都具有利尿、抗氧化、提神、助消化、降脂降壓等功效。 不過,大部分人未必知道,由於採制品種、加工工藝的不同,六大茶類在內涵物質上有一些微妙的不同,這也使得他們在保健功效上各有側重。
  • 有關於六大茶類最全的知識!
    六大茶類,分別適合哪些人喝?雖然綠茶在我國的產銷量均位列第一,無茶能望其項背,但偏愛黑茶、紅茶、白茶、烏龍茶的也大有人在。在中國有六大茶系,不但外觀各異,味道上也各有千秋,更何況,並不是每種茶系都適合所有人,且看各位茶友,更適合品哪一杯茶吧。
  • 一圖看清六大茶類的分類體系(建議收藏)
    六大茶類六大茶類分類法是由著名茶學專家陳椽教授從茶葉品質系統性和製法系統性而提出的分類方法,並得到廣泛認可和應用。根據茶葉品質系統性和製法的系統性,形成茶葉分類的「綱」,即六大茶類,然後再根據各茶類製法特點和外形差異分若干「目」,根據各類茶的外形內質特點分「種」。圖片中的順序就是按照「綱、目、種、花色」的順序,其中的「花色」為例舉。
  • 六大茶類的功效全在這!
    ——每天在這裡,品一杯香茗,憶一段人生—— 文章來源:人民日報(ID:rmrbwx) 茶葉是一種健康飲品,很多茶類都具有利尿、抗氧化、提神、助消化、降脂降壓等功效。
  • 六個字讓你了解六大茶類!
    川茶集團「天府龍芽」融綠、紅、黑、青、白、黃六大茶類於一身,每一類都有其風格,如果長篇大論,可能可以講一本書的厚度。其實呢,每一個茶類都可以用一個字來代表。清是清新、清爽綠茶作為六大茶類中發酵度最低的茶,以「清湯綠葉」為品質特徵。製作時通過高溫處理(殺青),保留茶葉中的葉綠素,使綠茶看上去生機盎然,喝起來也是滿口清香。
  • 六大茶類制茶工藝你了解多少?
    中國茶葉品種是最多的,目前國內沒有統一的茶葉分類方法,按照不同的標準有不同的分類方式,根據茶葉中茶多酚的氧化聚合程度將茶葉歸為六大類,下面就由北袍給大家介紹這六大茶類的製作工藝流程及特點。 綠茶的製作流程有鮮葉、殺青、揉捻、乾燥這三道工藝,其最大的品質特點是「三綠」,葉綠、湯綠、葉底綠。
  • 小棒君說茶|六大茶類獨愛紅茶,它究竟有何與眾不同的魅力?
    一入茶門深似海,六大茶類逐個愛!說起中國茶,大家第一印象就是種類太多,標準不一,有「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茶山中」的無奈。因此,在了解六大茶類之前,把茶葉的脈絡摸清楚,顯得尤為必要。中國茶大致分為傳統茶和花茶。
  • 六大茶類的最佳衝泡溫度指南-小喜年
    小喜年給大家整理了一份超全的衝泡溫度指南,涵蓋了六大茶類,快往下看看吧!綠茶名優綠茶最佳衝泡溫度是80-85℃,炒青綠茶則是95℃左右。越細嫩的綠茶,適宜的衝泡溫度也就越低,這樣泡出來的茶湯才會嫩綠明亮,口感鮮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