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工程師的腦中必須自帶一個『翻譯器』,直接理解用戶的所思所想,從起始點去按用戶需求定義產品,讓藍圖上的每一個圓、每一個倒角都為用戶所想。」
「吉利工程師的腦中必須自帶一個『翻譯器』,直接理解用戶的所思所想,從起始點去按用戶需求定義產品,讓藍圖上的每一個圓、每一個倒角都為用戶所想。」
文 | 陳昊、趙玲偉
加入吉利二十多年,馮擎峰把自己形容成一個「大廚」。「我們在背後做各種各樣的料理,其實就是把產品做好,再做研發。當然到現在到前堂跑堂了。」
馮擎峰1999年加入吉利,歷任集團銷售公司總經理、帝豪品牌總經理,而後轉身幕後技術崗位,執掌吉利汽車研究院院長、吉利汽車集團CTO,如今又重回營銷崗位,推動吉利產銷研一體化的建設。
由於疫情影響,我們只能與馮擎峰在視頻直播中見面。他對於直播的態度很開放,「現在用直播的方式可以拉近我們與用戶之間的距離,所以我們也要嘗試新的方式、新的變化。總之,主要目的是與大家進行有效的溝通與互動,真正掌握到了解到消費者的意圖、目的、想要的東西。」在與馮擎峰對話的過程中,他提到頻率最高的一個詞就是「用戶」。我們不禁好奇,如果說吉利今天的成就源於其用戶思維和產品邏輯,那麼,它做對了哪些事兒?
1
用戶思維與產品及體系的互相成就
吉利作為第一家民營車企,已有23年的造車歷史。縱觀吉利歷年的銷量數據,可以發現幾個階段:大概2008年之前,吉利在銷量上處在一個緩慢攀升的階段;2008年到2013年,銷量增速明顯提高了;在經過2014年的一個小低谷之後,2014-2018年年銷量開始直線上升。
在這兩個關鍵的拐點上,吉利做了什麼?
2009年,第一代帝豪上市。首款產品「帝豪EC7」在總裁安聰慧的指導下,由馮擎峰主導開發,很快在當時的市場上取得了成功。
帝豪上市時,轎車品類被合資品牌壟斷。帝豪是當時為數不多經過原創設計、產品力均衡、價格合理的自主品牌轎車。可以說,帝豪是吉利基於中國消費者的特殊需求研發的一款轎車。對中國消費者的理解,是它取得成功的基礎。
車型是否成功,還要看長期的銷量及用戶口碑。2009到2019年間,吉利根據市場反饋,結合當年的潮流和技術,對帝豪進行了數次改款和換代,博得市場的青睞。截至目前,這款車型累計銷售近300萬輛。
「打造好一款產品是容易的,要想把所有的產品打造好,必須把體系建設完善,其實體系的建設完善最後表達出來的是一個組織力的完善。」馮擎峰時任帝豪品牌總經理,他認為一個系列產品成功的背後,需要體系能力。
「我一直在形容我們一邊打仗,一邊要修長城。要把長城給修好,也就是我們要建立一個體系,吉利叫NPDS新產品開發體系。」
在第二次拐點之前,吉利在2013年左右調整了研發模型,並從傳統的矩陣研發體系轉變為參考沃爾沃VPDS研發流程設計的大型項目團隊NPDS研發模型。在這一研發模式的推動下,吉利先後建立了CMA項目團隊,BMA項目團隊以及其他大型研發項目團隊。
馮擎峰認為汽車公司要的就是組織能力,在外,包括供應商、經銷商等合作夥伴的貢獻;於內,是採購、營銷、製造、研發、設計等部門的協同工作,每一個環節都是不能少的。「只有把這些環節有效串起來,整體的效率才能提高。最終表現的形式是產品競爭力的提高,再深入一步就是客戶滿意度的提高。」
2
推進產銷研一體化,讓研發人員理解用戶
如今,吉利已經形成了這樣一個正向循環:升級體系和組織能力的「長城」,用以打造可持續的產品力,優質的產品建立起品牌,提升用戶好感。而收集和持續優化用戶體驗又成了下一階段研發體系升級的推動力。
當前,吉利正在打通產銷研,這也是馮擎峰走向前臺的使命之一。「把產銷研一體化機制徹底擊穿,讓工程師能直接讀懂用戶語言,不需要市場銷售人員居中『翻譯』。吉利工程師的腦中必須自帶一個『翻譯器』,直接理解用戶的所思所想,從起始點去按用戶需求定義產品,讓藍圖上的每一個圓、每一個倒角都為用戶所想。」
站在3.0時代的爆發期,2020年對于吉利來說是個產品大年。
截至5月,已經亮相的新車型吉利ICON、領克05,豪越和幾何C都已經或即將在今年上市,除此之外,還有一款新車會在年內上市。
對於已經發布的幾款新車,吉利都為之設計了不同的側重點:
吉利在ICON上實踐了「吉利全方位健康車」的概念,方向盤具備抗菌能力。更重要的是,ICON把吉利原有的用戶圈層打破,成為更多高淨值人群的新選擇,不到3個月的時間裡訂單量已經超過4萬;
領克05價格上限衝高到20萬元以上,高端品牌溢價效應出現;
豪越主打空間大,空間利用率幾乎超越對標車型6%-8%;
幾何C打上「可餵養的車」的標籤,搭建幾何+平臺,以出行科技為之賦能。
2020年的疫情沒有打亂吉利的產品計劃,也尚且沒有影響其銷量目標。第一季度,安聰慧宣布今年吉利整體銷量目標保持141萬臺不變。雖然受疫情的影響,但吉利對市場還是非常有信心。
面對疫情來襲,吉利的反應和動作也相當迅速。馮擎峰曾表示,吉利始終認為只有保證健康才有可能保證生活品質,車企應該致力於研發有助於保障駕乘者健康的產品。
所以吉利汽車在疫情發生的第一時間,便率先啟動了行業首個「全方位健康汽車」的研發工作。
目前吉利已成功試製量產了行業首個車規級CN95高效複合空調濾芯,並於2月21日順利通過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檢測,成為第001號獲得官方最高等級認證的高效複合空調濾芯。
接下來,吉利將針對車內消費者觸摸頻率較高的零部件,推出表面材料自潔淨技術。
3
寫在最後
也是受到疫情的影響,與馮擎峰的對話是昊昊下午茶第一次採用線上直播的方式進行訪談。當天收看直播的觀眾總數超過了108萬人,在特殊時期,這確實是品牌與用戶拉近距離的一條有效途徑。
馮擎峰在採訪中講到他和吉利董事長李書福之間的一則小故事,「到國外出差的時候,看到國外,包括韓國滿街跑的都是韓國(品牌)的車,外國(品牌)的車都很少見。回來之後我與李書福董事長在交流,李書福董事長批評了我一句話,『你把產品做好,跑的就是我們的產品。』所以我們還是以用戶為中心,永遠不會改變,以產品為核心,這是我們的導向。」
回望來路,吉利創業33年,進入汽車行業也已經23年了。在這23年中,吉利銷量有高有低,形勢有起有落,那麼這個過程當中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其實,李書福心中一直有一個很大的情懷,要讓中國汽車走遍全世界,而不要讓全世界汽車走遍全中國。「這講的是我們的理想,如果我們要想把中國汽車工業提升上去,首先是我們自身能夠上去。」
在訪談的最後一個環節,易車總裁劉曉科加入了這次談話。他提到吉利博越上市的時候,身邊的朋友問他可不可以幫忙搶一臺,「這是我在汽車行業這麼多年以來,第一次有人讓我幫忙搶一臺自主品牌的車」。
最後,在被問到對吉利的未來有什麼期待時,劉曉科表示,「吉利代表中國自主最高的發展階段,我們從事汽車這麼多年也希望看到中國的汽車越來越好,這也是很多車迷自身的自豪感。對於未來,吉利現在的道路布局和各個方面都比較完善,可能未來最重要的一點是如何用用戶思維,把存量用戶更好地運營起來。未來,整個車輛存量市場越來越小,存量市場會變成大家爭奪比較大的空間,而吉利又滿足了一個特別好的條件,就是產品線、產品布局是比較完整的。所以用戶在吉利品牌扭轉性會變得越來越高。我們更希望跟吉利一起,真正把用戶運營起來,我認為這是未來所有的主機廠都需要的一個最重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