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洞見,ID:DJ00123987】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一個進步的社會,應該正視家庭主婦的價值。
《三十而已》火了,劇中三個即將30歲的女人,都在面臨著各自人生的重大轉折。
有人關注「剩女」王漫妮,想看她會選擇什麼樣的男人,也有人在鍾曉芹身上看到自己對婚姻的態度。
可是,我卻被一個家庭主婦吸引了眼球,她就是顧佳。
她在女性的黃金年齡,選擇了回歸家庭,成為一名全職太太,卻顛覆了我以往對全職太太的印象。
從一出場,顧佳就和其他國產劇裡塑造的家庭主婦不同:
她照顧孩子遊刃有餘,廚藝堪比五星大廚。
對於家庭事務,顧佳心細如髮。
搬家之前,她不忘親手準備好點心,把小區的物業人員都打點好,丈夫完全不用費心。
同時,顧佳還是丈夫公司的共同創始人。
當遇到難搞的客戶時,她立刻主動接過來,一邊和客戶溝通一邊安撫丈夫,直到把單子談下來。
面對老公身邊下屬的「小三隱患」,顧佳不撒潑打罵,直接找到對方,列出利害關係,直擊弱點。
當對方被懟得啞口無言時,她拿出早就準備好的辭職信,一招KO。
更可怕的是,她還勤於鍛鍊,身材窈窕,全身無處不精緻。
精明、幹練、持家、有品位……顧佳這個家庭主婦當的可以說就像劇裡形容的那樣「A+」。
她讓更多女性看到了,原來家庭主婦還能當得那麼優秀?!
很快,有人發起了「家庭主婦算不算是獨立女性」的投票辯論。
顧佳的扮演者童瑤,用擲地有聲的一個字「算!」來表達自己的觀點。
可是,萬萬沒想到,這場辯論卻愈演愈烈,甚至開始了兩方罵戰。
一方覺得家庭主婦絕對算獨立女性,他們認為這只是家庭分工的其中一種,獨立,應該是指思想上的獨立。
女性們只要有獨立的思考,無論做出什麼決定,都代表了她們自己的意志。
你的精神不依賴任何人,你就是獨立的。
而另一方則覺得這種說法屬於「精神勝利法」,在他們看來,要談獨立,必須要先經濟獨立。
目前大部分的家庭主婦們,往往還面臨著向老公「伸手要錢」的現狀,沒有自己獨立的經濟來源,所以,家庭主婦不能算完全的獨立女性。
兩邊都覺得自己有理有據,吵得不可開交,連投票都勢均力敵。
我卻覺得,這場辯論的重點並不在於家庭主婦獨不獨立,反而通過網友們的罵戰,暴露了家庭主婦們在當代社會中面臨的困境。
01
全職太太,無論在別人眼中是否獨立,在現實裡,都是一項「苦差事」。
「顧家A+」的顧佳完美得仿佛只存在熒幕裡,現實中的全職太太們,只能落得一句「顧不過來」。
她們太累了。
有一個紀錄片,拍攝了一位全職媽媽的一天。
早上5:30起床,洗漱化妝之後,把前一天的髒衣服放進洗衣機。
接著就要趁著丈夫孩子還沒醒,準備一家人的早餐和孩子的輔食。
7點,丈夫孩子起床,她的工作還沒結束,得先給孩子換尿布。
這些做完之後,丈夫已經去上班了,她卻還沒吃上一口飯,因為要先餵飽孩子。
從睜眼開始就是連軸轉。
終於將孩子哄睡著,她才有時間收拾自己,出門買菜,然後又是準備晚飯、帶孩子、收拾殘局的循環……
忙忙碌碌直到深夜。
無數未婚女性看了視頻之後直呼,這也太辛苦了!
上班8小時還有個下班的放鬆時間,全職媽媽們卻連996都不是,簡直就是全年007無休,隨時待命。
然而,更多全職媽媽們看完,反而無比羨慕:這已經非常幸福了!
這位媽媽只需要照顧老公孩子,可更多的全職太太們,上有老下有小,更重要的是還得頂著來自老公和婆婆的嘲諷。
網友@喜上眉梢想起自己就一陣心酸:
追著孩子餵了一個多小時的飯,自己正想吃點東西的時候,發現鍋都已經洗乾淨了。
丈夫每個月掙的錢交完房貸水電,買完奶粉尿不溼所剩無幾,幾年過去了長輩們卻質問她怎麼一分錢也沒攢下來。
隔著文字,我都能感受她滿滿的心寒和無奈。
當初婚前的甜言蜜語,新婚時的信誓旦旦,婚後都化成了柴米油鹽和腰酸背疼。
最讓人絕望的是:她們的苦和累,往往被家人忽視甚至嫌棄。
曾經看過一段視頻,當採訪者問:「你是做什麼工作的?」
男人雙臂環胸,驕傲地說:「我是一名職業經理人。」
採訪者又問:「那你老婆是幹什麼的?」
男人馬上緊皺眉頭,面露嫌棄:「她沒工作呀,她只是一名家庭主婦……」
採訪者明顯沒想到丈夫竟然這麼看不上自己的老婆,只能試探地問:「那你老婆每天在幹什麼?」
男子抱著手臂,用無所謂的語氣說:「每天5點起床,打掃衛生、洗衣服做飯、接送孩子、哄孩子睡覺……」
緊接著又強調:「你知道,她沒工作。」
在他看來,沒工作,這些就是老婆理所應當做的。
當採訪者最後詢問這位丈夫「你下班回家後,又做了些什麼」時,丈夫手一攤:
「休息,躺沙發上看電視。」
「因為我上了一天的班實在是太累了。」
這樣的丈夫,覺得自己掙了錢就可以在家裡呼風喚雨,一點都不把妻子的付出放在眼裡。
這哪是娶了個老婆,而是找了個無償保姆。
有人說,婚姻是女人的二次投胎,所以很多女性幻想著投個好胎就能過好下半輩子,殊不知,這只是煎熬的開始。
我想起《第二次也很美》裡女主角對自己當全職太太的總結:
「我以為自己直奔了永遠幸福快樂的結局,但這條捷徑,卻使我一步一步把它走成了絕路。」
02
全職太太們的困境,還不僅來源於家庭事務的重擔。
家庭內部與社會上,一些對於家庭主婦的汙名化也從來沒有停止過。
對於有些人來說,全職太太是依附於家庭的存在,在家帶帶孩子做做家務,卻無法為家裡增添收入,只能跟老公伸手要錢。
在這些人眼裡,只有職場女性才是有創造社會價值的。
那些帶著歧視的言論,成了壓在全職太太們頭上的一座大山,使她們喘不過氣來。
韓國電影《82年的金智英》裡,女主金智英就是一位全職太太。
某天,她終於忙完了家裡的活,有空一個人帶著孩子,在公園裡安安靜靜地坐著喝杯咖啡。
旁邊人的議論,頓時把她的心情打入冰窟。
「太羨慕了,我也想用老公賺來的錢買咖啡喝,還到處轉悠。」
在韓國,甚至還有專門用來貶低全職太太的詞語,叫做:媽蟲。
蟲,弱小,卑微,依賴其他強壯的生物生存。
看,當中鄙夷者的心態,都在這個字裡了。
當金智英實在受不了,提出自己也要重返職場時,卻依然沒有如願。
第一波打擊,來自婆婆。
婆婆覺得,她即使出去工作,也掙不了多高的工資,又會佔用大量的時間,不如就直接待在家裡。
婆婆甚至給金智英的媽媽打電話,質問她究竟是如何管教女兒的。
而第二波打擊,來自職場。
金智英的求職之路異常艱辛,哪怕找到了工作,升職加薪也始終與她無緣。
許多韓國企業認為,她們最終要結婚,要懷孕,要養孩子,會有很多不確定性,因此公司在培養員工方面通常都不會將資源傾斜到女性身上,也不會為女性制定相關的福利政策。
在中國的部分公司也是這樣,尤其是面對生育後重返職場的女性。
面試官往往會問一個問題:「還生二胎嗎?」
如果是肯定的回答,那這個機會就會更難得到。
原本女性在生育期間,就被迫遠離職場,很容易被新人取代,一旦她們鼓起勇氣重返職場時,面對的卻是依然是歧視和冷遇的話,她們也只能被迫和家庭捆綁了。
全職太太們,在家裡被嫌棄,在社會被拋棄,在夾縫裡艱難度日。
她們沒有職業榮譽感,反而覺得低人一等,只有無盡瑣碎的勞動,卻不能獲得家庭成員的敬重,更不能獲得社會的承認。
03
可是,你們知道嗎?
全職太太,創造的社會價值並不比任何職業人士少。
她們,被遠遠地低估了。
全職太太,本來是應該是一種昂貴的職業,卻被無數人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付出。
當我們看了電視劇,瘋狂地在爭辯「家庭主婦算不算獨立女性」時,更多的全職太太們,還處在只希望被看見被尊重的狀態裡。
生活,比電視劇更現實。
曾經有一位全職太太被採訪時就回憶起一個瞬間:
當時她30歲生日,想給自己買一個貴一點的包。
結果老公頭也不抬地說:「背LV上街買菜接小孩,人家會覺得是真的嗎?」
哪怕已經過去很久,再回想起當時的情景,她的心裡依然不是滋味。
她說:「我每天上街買菜接小孩,你卻覺得我不配背LV。」
全職太太們需要的,不僅是所謂的「報酬」,還有更多的是尊重。
其實真正他們感到勞累的,不是家務有多重,酬勞有多少,而是是家人的不理解和輕視。
與其去爭辯家庭主婦是不是獨立女性,不如給予她們更多的愛護和尊重。
當她們辛苦付出時,不要覺得是她們的本分,沒有一個人天生就會操持家務,養育孩子。
當她們只能專注家庭時,也請看到她們身上的重擔和創造的價值。
當她們想要重返職場時,請給她們應有的鼓勵和建議,而不是嘲笑她們的脫節。
一個進步的社會,應該正視「家庭主婦」的價值,保護她們的權益。
不是告訴家庭主婦們,怎樣才算獨立,而是讓女性即使選擇當了家庭主婦也可以保持獨立。
一個足夠有愛的家庭,應該學會感激家庭主婦們的付出,幫她們一起承擔家庭雜事和教育的壓力。
哪怕一句「今天辛苦了」也比「我出去工作不比你更累」要強。
哪怕默默地幫忙洗個碗,也比躺在沙發上,腳都懶得抬要窩心。
希望我們都能對身邊全職媽媽們,多一點分擔,多一點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