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進步的社會,應該正視家庭主婦的價值

2020-12-18 人生五味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洞見,ID:DJ00123987】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一個進步的社會,應該正視家庭主婦的價值。

《三十而已》火了,劇中三個即將30歲的女人,都在面臨著各自人生的重大轉折。

有人關注「剩女」王漫妮,想看她會選擇什麼樣的男人,也有人在鍾曉芹身上看到自己對婚姻的態度。

可是,我卻被一個家庭主婦吸引了眼球,她就是顧佳

她在女性的黃金年齡,選擇了回歸家庭,成為一名全職太太,卻顛覆了我以往對全職太太的印象。

從一出場,顧佳就和其他國產劇裡塑造的家庭主婦不同:

她照顧孩子遊刃有餘,廚藝堪比五星大廚。

對於家庭事務,顧佳心細如髮。

搬家之前,她不忘親手準備好點心,把小區的物業人員都打點好,丈夫完全不用費心。

同時,顧佳還是丈夫公司的共同創始人。

當遇到難搞的客戶時,她立刻主動接過來,一邊和客戶溝通一邊安撫丈夫,直到把單子談下來。

面對老公身邊下屬的「小三隱患」,顧佳不撒潑打罵,直接找到對方,列出利害關係,直擊弱點。

當對方被懟得啞口無言時,她拿出早就準備好的辭職信,一招KO。

更可怕的是,她還勤於鍛鍊,身材窈窕,全身無處不精緻。

精明、幹練、持家、有品位……顧佳這個家庭主婦當的可以說就像劇裡形容的那樣「A+」。

她讓更多女性看到了,原來家庭主婦還能當得那麼優秀?!

很快,有人發起了「家庭主婦算不算是獨立女性」的投票辯論。

顧佳的扮演者童瑤,用擲地有聲的一個字「算!」來表達自己的觀點。

可是,萬萬沒想到,這場辯論卻愈演愈烈,甚至開始了兩方罵戰。

一方覺得家庭主婦絕對算獨立女性,他們認為這只是家庭分工的其中一種,獨立,應該是指思想上的獨立

女性們只要有獨立的思考,無論做出什麼決定,都代表了她們自己的意志。

你的精神不依賴任何人,你就是獨立的。

而另一方則覺得這種說法屬於「精神勝利法」,在他們看來,要談獨立,必須要先經濟獨立。

目前大部分的家庭主婦們,往往還面臨著向老公「伸手要錢」的現狀,沒有自己獨立的經濟來源,所以,家庭主婦不能算完全的獨立女性。

兩邊都覺得自己有理有據,吵得不可開交,連投票都勢均力敵。

我卻覺得,這場辯論的重點並不在於家庭主婦獨不獨立,反而通過網友們的罵戰,暴露了家庭主婦們在當代社會中面臨的困境。

01

全職太太,無論在別人眼中是否獨立,在現實裡,都是一項「苦差事」。

「顧家A+」的顧佳完美得仿佛只存在熒幕裡,現實中的全職太太們,只能落得一句「顧不過來」。

她們太累了。

有一個紀錄片,拍攝了一位全職媽媽的一天。

早上5:30起床,洗漱化妝之後,把前一天的髒衣服放進洗衣機。

接著就要趁著丈夫孩子還沒醒,準備一家人的早餐和孩子的輔食。

7點,丈夫孩子起床,她的工作還沒結束,得先給孩子換尿布。

這些做完之後,丈夫已經去上班了,她卻還沒吃上一口飯,因為要先餵飽孩子。

從睜眼開始就是連軸轉。

終於將孩子哄睡著,她才有時間收拾自己,出門買菜,然後又是準備晚飯、帶孩子、收拾殘局的循環……

忙忙碌碌直到深夜。

無數未婚女性看了視頻之後直呼,這也太辛苦了!

上班8小時還有個下班的放鬆時間,全職媽媽們卻連996都不是,簡直就是全年007無休,隨時待命。

然而,更多全職媽媽們看完,反而無比羨慕:這已經非常幸福了!

這位媽媽只需要照顧老公孩子,可更多的全職太太們,上有老下有小,更重要的是還得頂著來自老公和婆婆的嘲諷。

網友@喜上眉梢想起自己就一陣心酸:

追著孩子餵了一個多小時的飯,自己正想吃點東西的時候,發現鍋都已經洗乾淨了。

丈夫每個月掙的錢交完房貸水電,買完奶粉尿不溼所剩無幾,幾年過去了長輩們卻質問她怎麼一分錢也沒攢下來。

隔著文字,我都能感受她滿滿的心寒和無奈。

當初婚前的甜言蜜語,新婚時的信誓旦旦,婚後都化成了柴米油鹽和腰酸背疼。

最讓人絕望的是:她們的苦和累,往往被家人忽視甚至嫌棄。

曾經看過一段視頻,當採訪者問:「你是做什麼工作的?」

男人雙臂環胸,驕傲地說:「我是一名職業經理人。」

採訪者又問:「那你老婆是幹什麼的?」

男人馬上緊皺眉頭,面露嫌棄:「她沒工作呀,她只是一名家庭主婦……」

採訪者明顯沒想到丈夫竟然這麼看不上自己的老婆,只能試探地問:「那你老婆每天在幹什麼?」

男子抱著手臂,用無所謂的語氣說:「每天5點起床,打掃衛生、洗衣服做飯、接送孩子、哄孩子睡覺……」

緊接著又強調:「你知道,她沒工作。」

在他看來,沒工作,這些就是老婆理所應當做的。

當採訪者最後詢問這位丈夫「你下班回家後,又做了些什麼」時,丈夫手一攤:

「休息,躺沙發上看電視。」

「因為我上了一天的班實在是太累了。」

這樣的丈夫,覺得自己掙了錢就可以在家裡呼風喚雨,一點都不把妻子的付出放在眼裡。

這哪是娶了個老婆,而是找了個無償保姆。

有人說,婚姻是女人的二次投胎,所以很多女性幻想著投個好胎就能過好下半輩子,殊不知,這只是煎熬的開始。

我想起《第二次也很美》裡女主角對自己當全職太太的總結:

「我以為自己直奔了永遠幸福快樂的結局,但這條捷徑,卻使我一步一步把它走成了絕路。」

02

全職太太們的困境,還不僅來源於家庭事務的重擔。

家庭內部與社會上,一些對於家庭主婦的汙名化也從來沒有停止過。

對於有些人來說,全職太太是依附於家庭的存在,在家帶帶孩子做做家務,卻無法為家裡增添收入,只能跟老公伸手要錢。

在這些人眼裡,只有職場女性才是有創造社會價值的。

那些帶著歧視的言論,成了壓在全職太太們頭上的一座大山,使她們喘不過氣來。

韓國電影《82年的金智英》裡,女主金智英就是一位全職太太。

某天,她終於忙完了家裡的活,有空一個人帶著孩子,在公園裡安安靜靜地坐著喝杯咖啡。

旁邊人的議論,頓時把她的心情打入冰窟。

「太羨慕了,我也想用老公賺來的錢買咖啡喝,還到處轉悠。」

在韓國,甚至還有專門用來貶低全職太太的詞語,叫做:媽蟲。

蟲,弱小,卑微,依賴其他強壯的生物生存。

看,當中鄙夷者的心態,都在這個字裡了。

當金智英實在受不了,提出自己也要重返職場時,卻依然沒有如願。

第一波打擊,來自婆婆。

婆婆覺得,她即使出去工作,也掙不了多高的工資,又會佔用大量的時間,不如就直接待在家裡。

婆婆甚至給金智英的媽媽打電話,質問她究竟是如何管教女兒的。

而第二波打擊,來自職場。

金智英的求職之路異常艱辛,哪怕找到了工作,升職加薪也始終與她無緣。

許多韓國企業認為,她們最終要結婚,要懷孕,要養孩子,會有很多不確定性,因此公司在培養員工方面通常都不會將資源傾斜到女性身上,也不會為女性制定相關的福利政策。

在中國的部分公司也是這樣,尤其是面對生育後重返職場的女性。

面試官往往會問一個問題:「還生二胎嗎?」

如果是肯定的回答,那這個機會就會更難得到。

原本女性在生育期間,就被迫遠離職場,很容易被新人取代,一旦她們鼓起勇氣重返職場時,面對的卻是依然是歧視和冷遇的話,她們也只能被迫和家庭捆綁了。

全職太太們,在家裡被嫌棄,在社會被拋棄,在夾縫裡艱難度日。

她們沒有職業榮譽感,反而覺得低人一等,只有無盡瑣碎的勞動,卻不能獲得家庭成員的敬重,更不能獲得社會的承認。

03

可是,你們知道嗎?

全職太太,創造的社會價值並不比任何職業人士少。

她們,被遠遠地低估了。

全職太太,本來是應該是一種昂貴的職業,卻被無數人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付出。

當我們看了電視劇,瘋狂地在爭辯「家庭主婦算不算獨立女性」時,更多的全職太太們,還處在只希望被看見被尊重的狀態裡。

生活,比電視劇更現實。

曾經有一位全職太太被採訪時就回憶起一個瞬間:

當時她30歲生日,想給自己買一個貴一點的包。

結果老公頭也不抬地說:「背LV上街買菜接小孩,人家會覺得是真的嗎?」

哪怕已經過去很久,再回想起當時的情景,她的心裡依然不是滋味。

她說:「我每天上街買菜接小孩,你卻覺得我不配背LV。」

全職太太們需要的,不僅是所謂的「報酬」,還有更多的是尊重。

其實真正他們感到勞累的,不是家務有多重,酬勞有多少,而是是家人的不理解和輕視。

與其去爭辯家庭主婦是不是獨立女性,不如給予她們更多的愛護和尊重。

當她們辛苦付出時,不要覺得是她們的本分,沒有一個人天生就會操持家務,養育孩子。

當她們只能專注家庭時,也請看到她們身上的重擔和創造的價值。

當她們想要重返職場時,請給她們應有的鼓勵和建議,而不是嘲笑她們的脫節。

一個進步的社會,應該正視「家庭主婦」的價值,保護她們的權益。

不是告訴家庭主婦們,怎樣才算獨立,而是讓女性即使選擇當了家庭主婦也可以保持獨立。

一個足夠有愛的家庭,應該學會感激家庭主婦們的付出,幫她們一起承擔家庭雜事和教育的壓力。

哪怕一句「今天辛苦了」也比「我出去工作不比你更累」要強。

哪怕默默地幫忙洗個碗,也比躺在沙發上,腳都懶得抬要窩心。

希望我們都能對身邊全職媽媽們,多一點分擔,多一點尊重。

相關焦點

  • 一個社會的進步,應該從尊重女性的價值開始的!
    一個社會的進步,應該從尊重女性的價值體現。從《三十而已》看三個女人的故事,讀懂三個女人不同的人生。從王漫妮到鍾曉芹我們看到的是女人對婚姻的不同態度和詮釋。而絕大多數的家庭婦女還在向老公伸手要錢的窘態,只有經濟獨立才是精神獨立。我們的辯論點不應糾結於女性關於家庭主婦是否在經濟上獨立,而應該把辯論點著重於家庭主婦這一職業的辛苦和同樣的工作為什麼家庭主婦就不是職業了呢?從而忽視家庭主婦這一必不可少的職業存在?
  • 社會的進步,應該是讓女性遠離被定義的標籤
    明明她也是愛他的那個人,可是他出事了,她成了唯一一個有罪的惡人。悲劇是可以不發生的,然後縱容它的是那個家庭裡面的所謂「家人」。02「中國式」女人,大多過度犧牲自己曾看過一個段子,把中國女人比喻成「當媽式擇偶、保姆式妻子、喪偶式育兒、守寡式婚姻」。這麼一句玩笑話,卻道出了大部分中國式家庭女人的悲哀。
  • 家庭主婦辛苦嗎?
    人人都在講男女平等,可是這個社會對待女性,又何時平等過,之間看到有在網上說真瞧不起那些女人,有手有腳幹嘛不去工作,在家靠丈夫養著,放眼望去整個社會,家庭主婦得不到任何尊重,外人覺得你是白吃的,家人把你當保姆,多少婆婆給在家的兒媳婦不停的灌輸觀念,我兒子在外面工作那麼辛苦,你在家白吃白喝還整天矯情
  • 家庭主婦這份工作,值18萬年薪嗎?
    可見在專職主婦價值認同問題上,男性和女性的認知差異頗大。可是,對於很多人,或者說對於社會大眾而言這是理所應當的,沒有人關注,沒有人思考過這份曠日持久的勞動價值幾何。一個女人如果沒有工作,成為全職主婦,她的社會地位、家庭地位都會因為沒有獨立的經濟基礎而受到莫大的折損,不單沒有上班族的薪水、社交、保險和資歷的積攢,而且連為之付出的家人都漠視這份勞動。
  • 「當了十五年的家庭主婦,我快瘋了」
    反對女性當家庭主婦這種疑似「政治不大正確」的話,也就張桂梅能說。換我說,可能會被人罵死。張桂梅反對的,並不是做家庭主婦這個選擇,而是這個選擇面臨的社會困境:你沒有工資,沒有經濟保障,你的社會地位和社會價值低,你的「老闆」隨時可以炒掉你,你很有可能無法跟丈夫同步,可能與社會脫節。
  • 家庭主婦,是世界上最危險的職業
    有人說,做一名合格的家庭主婦,比做一個出色的員工更難。歐洲生命社會協會曾經針對30歲至60歲的女性做過一個調查。 最後得出結論:家庭主婦是世界上最危險的職業。 所以啊,成為一名家庭主婦意味著離開熟悉的工作環境,失去個人時間和自由,缺少花錢的底氣,個人價值越來越少,還可能不被家人理解.而這些,都需要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 對於她們而言,哪有那麼多人間靜好、花好月圓,多的是外人看不見的心酸。
  • 那些活躍在朋友圈的家庭主婦啊......
    >個人購物員:每周$260廚子:每周$240洗衣:每周$25財務助理:每小時$15私人助理:每小時$75美國網站Salary.com對6000個美國家庭主婦做了一個調查,發現如果要付工資的話,她們的價值相當於118,000美元的年薪。
  • 家庭主婦一定會成為絕望主婦嗎?
    這些標籤沒有經過懷疑就被坐實,於是作為一種特殊的職業,家庭主婦成了一項註定失敗的職業,於是家庭主婦成了所有失敗、不幸的替罪羊。生活中,他又覺得我不顧家,他說他事業已經成功,現在就是想要一個溫暖的家庭,而我卻在事業上打拼得比他還要盡力,回家就是冷鍋冷灶的,沒有家的感覺,而且我們還沒有孩子,他想要孩子。
  • 高學歷家庭主婦是資源浪費嗎?
    看著生活中家庭主婦的畫面,時而後悔,時而豔羨,「哎,說不定時光回到過去,我也能忍住脾氣,投身於婚姻,和誰生下幾個孩子,每晚四菜一湯,看八點檔的電視劇——」然而我也是個信命的人,我手指粗粗,天生勞動婦女,沒那福氣,轉念一想,「這些年雖未讀到女博士,但也輾轉拼來幾個文憑,才不要去做主婦……」女人啊女人,到底是酸了。
  • 家庭主婦的窒息感,從一個《失眠人的夢》開始!
    的共悲哀性,我們時常強調男女平等,可回歸現實,我們不難窺見一個社會男尊女卑的嚴重性。綜藝《聽見她說》的第三篇章《失眠人的夢》,就用一個最接近真實的家庭主婦形象,為觀眾揭開了這類人群在家庭生活中逐漸被邊緣化的悲哀。
  • 給女人的忠告:結婚後,千萬別想著做「家庭主婦」
    當這樣的生活過了一天,一個月,一年,十年,像劇中的人物一樣忽然迷茫,甚至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作為一個家庭主婦,她失眠了。不是因為日子過得不好,而是這種日子沒有曾經想像中的那麼好。一個女生在採訪中說道:「我不願意成為家庭主婦,這樣會讓我很沒有安全感,我就是想要一份自己可以獨立完成的工作,來充實自己的生活。」臉書的營運長,雪莉桑德伯格在《向前一步》寫道:「我們女人應該挑戰自我,在工作中不斷進取。
  • 【香月明美】與您分享八類人群的必要性—(家庭主婦)
    勞動報酬表面是無償的,不過也由《婚姻法》保障主婦的權益,例如遺產分配權、離婚婦女權益等。在歐美國家,家庭主婦作為一種社會職業,享受相關社會福利待遇。在中國,家庭主婦也偏多。家庭主婦是指結婚後不再參加工作,而是整天為家庭奔波忙碌,沒有直接經濟來源的一類女性。
  • 當精英女性選擇做家庭主婦
    那時的大眾媒體、流行歌星、電影、廣告都給人們傳達了一個強烈的信息,即婦女和女孩可以在生活的各個方面實現與男性的平等。我在這本書裡採訪的女性談到了她們如何從父母、老師、同齡人以及身邊的媒體得到這些訊息。我認為我們需要把壓迫與被壓迫結合起來看待。她們雖然處於精英地位,但作為女性也在被一種相同的結構性不公平壓迫著,被困擾著。因此,我們需要找到一種可以將各個階層女性不平等的經歷聯繫在一起的語言,然後為之奮鬥,共同爭取正義,而非互相攻擊,這一點非常重要。3.
  • 3個女人的自述:都提倡女性獨立,為什麼還是願意當「家庭主婦」
    在社會的大環境下,這種思想是進步的,只有女性越來越自主,越來越獨立,整個社會才會進步。男女的分工也會有所改變。普遍的離婚後過得不好的,都是那些沒有自己的工作,在家裡當家庭主婦的女人。很多女人也是因為這個壓力,而忍受婚姻中的痛苦,不敢輕易離婚。丈夫出軌了還苦苦挽留。很多專家針對別人的離婚原因婚姻悲劇做過分析,得出結論,女人有自己一份事業,才能不被男人看清。
  • 「我的老婆沒有工作,她只是個家庭主婦」,看完扎心了!
    我問她當家庭主婦之後會感到焦慮嗎?她說不會:「我覺得當家庭主婦是對自己的一種肯定。家庭主婦也可以學習,我最近在學烘焙,每天看看書。說不定以後還可以做些副業呢!」不得不說,她的家庭或許是幸運的,但同時她自己也是努力的!在她身上,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真正有底氣的家庭主婦是不會害怕失去自身價值的。
  • 家庭主婦是個貶義詞?有人卻把家庭主婦做成了家政女王——《女人家》
    而且生在一個擁有6個孩子的大家庭裡,原本應該是頂梁柱的父親,卻一事無成,而且脾氣很壞,動不動就把怒氣撒到孩子們的身上。瑪莎也會經常被罵哭。但是哭過之後,她能夠擦乾眼淚繼續看書。因為她知道帶她離開這裡的,不是眼淚,而是自己的努力。
  • 啄木鳥家庭維修|家庭主婦是一種職業嗎?
    由《婚姻法 》保障主婦的權益,例如遺產分配權、離婚婦女權益等。在歐美國家,家庭主婦享受相關社會福利待遇。在中國,家庭主婦也偏多。家庭主婦是指結婚後不再參加工作,而是整天為家庭奔波忙碌,沒有直接經濟來源的一類女性。
  • 家庭主婦的眼淚:張桂梅校長,說得都對
    所以,其價值理念,是鼓勵新社會的更多女性,自強自立,走向社會創造價值,夫妻雙方通過共同努力,經營情感創造財富。 所以,它的很多條款,都用詳盡而具體的標準,杜絕依附型、斂財型、寄生型婚姻。 比如,關於婚前財產,關於父母出資買房,關於共同出資買房,關於彩禮嫁妝,都有清晰而明確的規定。
  • 一個家庭主婦的極簡生活,真的是需要加點創造力
    作家柏邦妮說過:「你要活成一個人,你才能是一個女人,一個女孩,一個妻子,一個母親,一個社會人。」突然間你覺得這句話,好像把你叫醒了一樣。一個女人得活成什麼樣?一個富有生活創造力的媽媽是最可愛的,在小孩的眼中就是一個總能帶給他們溫暖的太陽。我們可以選擇不向生活投降,選擇不退縮,在每天中帶著一束光微笑著向前。我們試著轉變一下作為家庭主婦的心態,擺脫忙忙碌碌中的胡思亂想或毫無思想的空落落的狀態。
  • 一個家庭主婦的自述:一輩子苦命的女人,無非就這三種!
    文:十裡本文原創,抄襲必究有人說:「婚姻就是愛情的墳墓,特別是那些選擇做了家庭主婦的女人,簡直就是九死一生」。另外我還想糾正一點,那就是女人並不是做了家庭主婦,就註定會苦命一生,因為在我身邊有很多幸福的家庭主婦,她們並沒有因此而痛苦而苦命,所以這個結論是錯誤的,也就是說女人會不會苦命,其實和做家庭主婦,並沒有直接關係。張姐作為一個幸福的家庭主婦,她告訴我:女人幸不幸福,其實並不是看做不做家庭主婦,因為有些女人就算不做家庭主婦,也是苦命一生,在張姐看來,「一輩子苦命的女人,無非就這三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