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中原文化、楚文化、吳越文化和巢湖文化在合肥大地交融輝映,歷數千年積澱傳承,形成了獨具特色、燦爛輝煌的地域文化。古時稻香樓便曾是文人吟詠唱和的場所。
百年稻香樓 笑迎八方客
稻香樓位於合肥市金寨路中段,東臨環城西山公園,北接黑池壩風景區,三面環水。歷史上,這一帶就是古廬州的西山景區,佔盡廬州城風光絕佳處,自然景色異常優美。清嘉慶《合肥縣誌》為我們記錄了稻香樓的來歷:龔鼎孠從浙江退歸家鄉,建起稻香樓,一時間,成為文人吟詠唱和的場所。
清初,合肥人龔鼎孠從浙江仙居知縣退歸後,在合肥建稻香、水明二樓。稻香樓起初是清代合肥龔氏私家郊外別墅,因稻香樓「汀畦飄渺,仿佛蓬萊」,很快成為合肥名勝,墨客騷人常會於此。而稻香樓能夠全國聞名,和龔鼎孠的哥哥、詩人龔鼎孳的推介是分不開的。
據考證,龔鼎孳就曾攜如夫人顧眉數回合肥,住稻香樓,與地方文儒互有唱和。龔鼎孳博識洽聞,詩文並工,在文人中聲望很高,時人把他與江南的錢謙益、吳偉業並稱為「江左三大家」。顧眉號橫波,原為南京「秦淮八豔」之一,不僅貌美,而且工詩善畫,精音律,尤擅畫蘭,著《柳花閣集》。她的詩詞婉約清新,時人爭誦;她獨創的繪畫技巧,成就了她一流的大畫家地位;她更號稱「南曲第一」,受到了當時風流名士們的熱烈追捧。因為詩界才子和伶界名媛的入住,稻香樓有了美麗的傳奇。
乾隆年間,稻香樓歷風雨百年,後逐漸荒圮坍塌。清人邵陵在目睹稻香樓遺存後有詩云:「慘澹郊原落日黃,一聲秋笛下牛羊。高樓不見人危倚,依舊西風送稻香。」上世紀 50 年代,稻香樓一帶重新規劃並加以綠化美化,建起稻香樓飯店 ( 今稱稻香樓賓館 ) 。60 多年來,稻香樓賓館已然成為安徽的國賓館,曾多次接待黨和國家領導人及世界各地的國家元首。上世紀 80 年代,又新建廬陽飯店,稻香樓的南面還陸續添建了安徽飯店、梅山迎賓館等,這一帶現已成為安徽省和合肥市對外接待的中心。
現在的稻香樓,樹木蒼鬱,竹影扶疏,靜謐幽雅,鳥語花香,有假山、噴泉、荷花塘和多種花卉供賓客觀賞,更有環湖路、湖心島、石橋、涼亭供休憩,山中有水,水中有山,水光山色,園林式風格與合肥綠色城市的氛圍渾然一體,相映成趣。
【來源:合肥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