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茶道傳媒」關注訂閱號哦!
photo_liusidun
和果子(日語寫作和菓子/わがし),因其小而精緻的外形,有「日本飲食之花」的稱號。理由可說是因為「手作」的魅力。日本茶道裡,和果子也作為點睛的配茶點心。其精妙之處,不僅在於口感和造型,更體現著主人款待的心意。
但對於興致勃勃想品嘗和果子的朋友,有的人會說不懂如何品嘗,有的人覺得太甜。加加這就來分享一篇乾貨,和你聊聊和果子的正確打開方式,讓你深入了解和果子文化。
photo_mitelier
和果子,簡單地說就是日本傳統點心的總稱。「和」,很好理解,就是日本。那為什麼叫「果子」呢?
田道間守畫像
傳說1000多年前,當時垂仁天皇聽說中國南部產一種叫「非時香果」的水果——就是桔子。那時日本沒有,於是讓一位名叫田道間守的大臣去尋找。田道間守用了10年,終於把桔子的栽培技術傳到日本,之後的聖武天皇稱他為「果祖神」。
中國出土的唐代點心文物
到了唐代,日本學習了唐代8種點心及14種果餅的製作方法,因大多味甜,很多用水果製作,為紀念果祖神,於是這些點心都被總稱為「果子」。在之後數百年裡,日本人把學會的唐果子不斷演變,最後成為今天的和果子。
photo_mitelier
和果子,是茶席上的點睛一筆,是方寸間的四季。
春:梅、櫻、油菜花…
夏:紫陽花、荷花、水...
秋:桔梗、菊、楓葉...
冬:椿、水仙、雪...
photo_mikazukiwagashi(三日月茶空間)
表現出這些主題姿態的和果子的顏色、形狀、大小等,在和果子師傅的想法及感受中,可作出各式各樣的變化,就像繪畫及陶瓷的手繪風格類似,這就是和果子之所以被認為是藝術的原因了。
和果子選用最天然的食材,用傳統手工製作,透出自然的氣息。它從不隨大流,始終保持自然優雅,散發出獨有的精緻和安靜之美。
千利休畫像
唐代果子技術到日本後,當時砂糖靠進口,非常名貴,和果子大多用於供神,以及作為天皇御膳後的點心。之後,著名的鑑真和尚將砂糖(甘蔗)技術帶到日本,砂糖開始被大量使用,和果子也開始在一般貴族間普及。
在當時,喝茶成為貴族的標誌,日本茶道的鼻祖千利休將茶道同和果子結合,成為一套雅俗共賞的體系。
photo_mikazukiwagashi(三日月茶空間)
之後和果子開始迅速發展,不但品種豐富起來,還自成體系、規制,並且在民間普及。根據不同的節氣、節日、祭祀,搭配不同的和果子。而且為了體現高級感,製作都是模仿不同季節的花鳥魚、風景等形態,做得美輪美奐。
很多朋友會被各種各樣的和果子搞得眼花繚亂,了解一下和果子的種類,有助於大家選擇。
和果子的食材都是純天然取材,沒有添加劑,鮮豔的色彩也均是天然食材染色,非常健康。一般都是用各種複雜的粉類、紅豆、水果製作。
和果子大致分五類:
photo_mikazukiwagashi(三日月茶空間)
1 最美類:生果子
生果子還根據不同工藝分上生果子,半生果子,乾果子等。此類果子最受歡迎,模仿山水花鳥的外形製作,非常漂亮。生果子的口感細膩軟滑,入口即化。餡料大多是紅豆。現在也時常有水果和其他餡料。
photo_mikazukiwagashi(三日月茶空間)
2 最受歡迎類:流果子
最迷人的和果子,晶瑩剔透,秀色可餐,粉絲無數。它的品種也非常多,熟知的羊羹、水饅頭都屬於流果子。
photo_mikazukiwagashi(三日月茶空間)
3 民眾普及類:蒸果子
這一類最平民化,最為日本大眾喜歡,從日本街頭到超市隨處可見,主要通過蒸煮來製作果子。比較有名的利休饅頭,藥饅頭等。日本叫饅頭的點心和國內的饅頭很不一樣,個頭非常小,很精緻,表皮不是麵粉做的,很薄,餡非常多。
photo_noriko.hirogami
4 軟糯愛好者類:餅果子
用糯米或者更為軟粘的材料製作的各種果子,是喜歡軟糯產品朋友的上上之選。人氣產品有大福、櫻花餅等。
photo_mikazukiwagashi(三日月茶空間)
photo_tudouni0621
5 香噴噴類:燒果子
這類產品受到西點烤制技術影響比較多。日本西點文化有200多年,影響非常深遠。這類產品大多用烤或鐵板烘培的方式製作。比較有名的長崎蛋糕、銅鑼燒、桃山等都屬於這一類。
photo_mitelier
傳統和果子的餡料,主要分兩大類:紅豆和白豆。用它們做成有質感的顆粒餡和入口即化的豆沙餡,日本的豆沙和國內的完全不同喲。現代和果子也會加入抹茶、奶味等新口味。
為什麼和果子大多比較甜?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配合茶道。
photo_mikazukiwagashi(三日月茶空間)
茶道的抹茶比較清苦。當吃完甜美的和果子享受甜美生活時,喝一口清苦的茶,不但可以與甜中和,更是告誡人們人生不要一味地享受美好,過多的美好會膩,時常體驗一些苦,會更懂得人生。
photo/ mister_tea
另一個原因則是為了防腐。古代沒有冰箱,通過在餡料內加入40%以上的糖份,可以延長保質期,此外糖還是天然保溼劑,可以確保餡料溼度適中,口感細滑。到了現代,和果子依然不使用人工防腐劑。
而且和果子所使用的糖品種也非常多,都是日本傳統工藝製作的,如上白糖、三溫糖、黑糖和盆糖等等。所以各種甜也各不相同,仔細品賞,那種自然的味道會帶給你不一樣的感受。
既然這是一種貴族和宗教都食用的食物,儀式感肯定是必須的。重點來了,應該如何品嘗和果子呢?
和果子端出來時,會放在一件漂亮的盤子中,和果子下面會墊一張摺疊的紙。這張紙叫「和紙」。邊上一定會配一支像竹籤一樣的細長工具,叫「黑文字」。它大多用嫩枝製成,比較高級的會選用楊柳枝、紅葉枝等。
photo_mikazukiwagashi(三日月茶空間)
古代加工時,這些枝葉上的斑紋很像文字,加上處理時會用一種黑色的防腐油塗抹,「黑文字」的名字由此產生,後來也會用金屬材質。此外,黑文字也被稱為「楊枝」,在日文裡,楊枝有牙籤、細小的枝條的意思,後來為了表示是和果子專用,就都統稱為「黑文字」。
吃的時候,用黑文字從中心切開,向內側切成小三角,約1/4左右的量來品嘗。殘渣就會掉在和紙上,千萬不要讓和果子的殘渣掉出和紙的範圍。等吃完後,用和紙的右上角把黑文字擦乾淨即可。吃完和果子後,就可以喝抹茶了。
在古代,全部完成後,用懷紙把殘渣包起來,放進和服包內,保持器具的乾淨,以表示客人的修養。當然,現代吃完用不著這麼做,放在那裡,店員會收拾的。
配合和果子,必然有三件用器:和紙、黑文字、碟
photo_mikazukiwagashi(三日月茶空間)
和紙:日本匠人始終堅持用傳統工藝製造。手感柔軟而細膩,厚實有質感,透光性好卻不易碎。此外還加入了各種優雅的表現方式,比如會有金箔,櫻花等圖案。
photo_mikazukiwagashi(三日月茶空間)
碟:其實裝和果子的盤子或碟子沒有太嚴格的標準。只要能承託和果子的美,就是一件好器具。從木製到陶器,玻璃到金屬,不同材質容入了匠人代代相傳的精神,打造成具有極致美感的器皿。
photo_mikazukiwagashi(三日月茶空間)
黑文字:也有叫「楊枝」。材料、形狀多樣,有竹製、木製、金屬制等。金屬由於可塑性強,還會做成傳統圖案,加入一點寓意。
photo_mikazukiwagashi(三日月茶空間)
和果子是含蓄的,也是委婉的,單獨吃有人嫌它單調膩味,但搭配一杯清茗,卻最能感受其中所帶有的東方魅力。
這是一種叫做「手作」的魅力。手作的魅力,也可說是「心」的魅力。每一枚和果子裡, 包裹的不只是餡料, 還有匠人們超乎尋常的匠心,也正是這種將眼前的事物做到極致的匠心,值得我們學習。
photo_mikazukiwagashi(三日月茶空間)
photo_mitelier
編輯_初空 圖_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