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梨和菠蘿
櫻桃和車釐子
杏仁和巴旦木……
要區分它們還真是一項技術活。
這些食物之間到底有著什麼關係?
他們是同一種食物的不同名稱
還是是食物界恰巧撞臉的「遠親」
今天就隨科男一探那些迷惑人的「雙胞胎」食物!
鳳梨vs菠蘿
我們吃菠蘿,吃的是它的花序軸,從功能和結構上說,就像油菜心。關於這個花序軸的不同細節,有人把菠蘿和鳳梨分開。其實,我們在市面上能看到綠色和黃色。葉邊緣有齒和沒齒的兩類菠蘿,他們在水果市場上的商品名和形態雖略有不同,但都屬於同一物種,只是類似紅富士和黃元帥的區別!
車釐子vs櫻桃
櫻桃的英文名就叫cherries(車釐子),所以車釐子就是櫻桃,只是這種來自美國、加拿大或智利的櫻桃個頭更大,皮更厚,因此為了區分,就將國外的這種「大塊頭」櫻桃稱之為車釐子。而在營養價值方面,二者差別也不大。
獼猴桃vs奇異果
其實,奇異果應該算是獼猴桃族內的一位「海歸派」,100多年前,獼猴桃被引進到紐西蘭,後臺又經過重新選育。二戰時期出口到美國,因為這種果實長得很像紐西蘭的國鳥奇異鳥(Kiwi bird),因此得名奇異果(Kiwi fruit)。也就是說,奇異果和獼猴桃在本質上是同一種水果,在營養上也沒有太大的差別。
葡萄vs提子
葡萄和提子其實都是葡萄的果實,提子是葡萄的一類品種。以其果脆個大、甜酸適口、極耐貯運、品質佳等優點,被稱為"葡萄之王"。一般將粒大、皮厚、汁少、優質、皮肉難分離的歐亞種葡萄稱為提子,而將粒大、質軟、汁多、易剝皮的果實稱為葡萄。對於提子的名字,有一種說法,「提子」即廣東語「葡萄」等等意思,是商品名稱。
韭黃vs蒜黃
兩者都是在不受日光照射,適當的溫度、溼度條件下培育出來的黃色葉子,只是蒜黃是大蒜的幼苗,韭黃是黃色的韭菜。關於可以利用兩者葉子的長度、寬度或者葉尖的彎曲程度進行區別的說法都不太科學,最簡單的就是從氣味上分辨,蒜黃是大蒜味兒,韭黃是韭菜味兒。
杏仁vs巴旦木
巴旦木被很多商家稱為美國大杏仁,其實巴旦木和杏仁差距很大,巴旦木是種扁桃仁。扁桃仁大一些,呈心形。巴旦木的原產地在中東區域,美國和我國都是後來發展起來的。總體而言,杏仁和巴旦木在整體營養價值方面不相上下,只是保健功效上各有側重罷了。
香蕉vs芭蕉
香蕉和芭蕉同屬於芭蕉科芭蕉屬,是一個家族中兩個品種,可從外形、色澤和滋味區別。香蕉外形彎曲呈月牙狀,果柄短,果皮上有5~6個梭;芭蕉的兩端較細,中間較粗,一面略平,另一面略彎,呈圓缺狀,其果柄較長,果皮上有三個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