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三明治電臺 三明治 收錄於話題#三明治電臺11個
文|若冰
今年六月,三明治與法國藝術家Anji老師開設了英文獨白工作坊。琬笛是第一期工作坊的學生,在結業作品裡,她用影像的形式展示了一段關於「乳頭」的獨白,記錄了有關她對穿衣規範、女性凝視、身體羞辱等問題的觀察與思考。
吊帶裝、不穿胸罩,近年來在國內成為某種從西方世界引進的風尚。在英文語境下,我們似乎能更輕鬆地面對這個話題,「nipples」聽上去也並不那麼令人臉紅。但即使在墨爾本工作的琬笛,因為不穿胸罩,也曾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過許多誤解。
為什麼穿胸罩是一種「社會規範」,而不穿胸罩的女性會在品性上受到質疑?為什麼男性可以正大光明地裸露身體,而女性的暴露則被視為一種性暗示?
在這期播客節目裡,我們邀請琬笛一起來聊了聊乳頭獨白作品背後的創作故事,以及我們曾經遭遇過的身體羞辱、女性對自己身體認知的變化和對男性凝視的一些思考。
聽完這期播客以後,希望你也能更自信地面對自己的身體,至少說出「乳頭」這兩個字的時候,少一分羞愧,多一分勇敢。
前往小宇宙APP收聽
本期主播
若冰
希望早日實現胸罩自由的溫州人
嘉賓
琬笛
墨爾本,不穿胸罩的寫作愛好者
胖粒
短故事學院負責人,不穿胸罩的大胸土家族人
節目剪輯製作:備備
背景音樂
La Rosita - Charlie Byrd
Hernando's Hideaway - Charlie Byrd
��
本期節目中你會聽到
02:58 琬笛和她的「乳頭獨白」
07:09 著裝的社會規訓與身體羞恥
20:23 不同環境下我們對穿衣自由的理解
26:02 男性凝視與性別平權
30:33 我們如何開始談論我們的身體
41:00 社交網絡對身體的凝視和審查
1:00:39 琬笛的英文獨白片段
文字版節目內容先睹為快
胖粒:熱依扎之前因為在公共場合穿低胸吊帶上熱搜了,很多人把她的穿著跟一個蕩婦形象聯繫起來,覺得不守婦道。在我們老家這邊,如果我穿低胸裝,人們就會覺得說你是不是在外面各種亂搞。我覺得這裡包含著一個很強的社會規訓。 在成長經歷當中,你有沒有遭受過某種社會規訓?
琬笛:我出生在一個非常傳統的家庭。小時候我渴望自己可以穿胸罩,非常期待有一天我的胸變大。最開始對於我來說,穿胸罩就意味著我的胸變大了,我的身材變好了,所以是一個很開心的事情,它是一個成長的代表。
在初高中六年裡,我的班級男生總是不超過10個,話語權是在女生。當這個班裡49個人有40個女生的時候,總會有一兩個女生胸很大,一兩個女生胸很平,大家都是在各自的生長過程當中。
我們初中校服是白襯衫,男生穿白襯衫很好看,女生穿的話就很明顯會凸點,會看到女生各色的內衣。但是你看到了,又不能公開地討論它,變成一個公開的秘密。所有的男生都會知道班裡女生穿的內衣是什麼顏色,但是他們礙於面子並不會討論。
我有關注一些博主,他們說如果胸足夠大才會外擴,外擴是你胸大的表現。所以有的時候你覺得這是一個缺點,但在我看來就是很令人羨慕的。大家看問題的視角真的很不一樣。
胖粒: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不穿胸罩的?
琬笛:從大學的時候,那時每天快遞太多了,我想穿著睡衣拖鞋去拿快遞。拿的多了之後就發現不穿胸罩也還可以,後來延伸到去食堂吃飯,去樓下小賣部買吃的,到最後只要不是上課那種太過正式的場合都不穿胸罩。
我之後發現不穿胸罩,大家也不太能意識。我就開始買那種正面帶花紋的,或者說顏色對比很強烈的衣服,這樣大家不會注意到我有凸點。現在除了跳舞健身的時候會穿運動內衣,其他時候是完全不穿的。
我現在工作的地方還是一個女性主導的公司。在這種環境下對這方面的壓力比在中國要小很多。我剛開始在澳大利亞上學的時候,我們的一位女教授也是凸點的狀態,非常隨意地穿了一件淺色的羊絨衫,光明正大挺胸抬頭地站在講臺上,沒有任何怯場。
我覺得那是一個特別好的狀態。大家其實不會一直盯著她的乳頭看,大家都是來上課的,還是會關注在上課的內容上。它不會影響別人對一個人態度。在澳大利亞我們穿衣真的很土,也沒有什麼時尚牌子,大家都是以舒服為主。所以以我的觀察來看,雖然不是所有人都不穿胸罩,但是在澳大利亞,對於穿不穿胸罩這個事情,它不是一個會被討論的話題。
胖粒:我覺得家庭環境對一個人被規訓,被凝視的影響很大。我在農村長大,受到很多社會規訓。有一次我穿了運動內衣在家晃,我奶奶看到說你丟不丟人。如果我的衣服稍微有點奇裝異服,我都會被說是太過於和這個地方格格不入了。
琬笛:當你奶奶或者說你的家人說你這樣穿衣服不對的時候,如果你堅持穿會有什麼後果呢?
胖粒:他們當然決定不了什麼,但他們會在背後說我。而我是一個還蠻在意別人看法的人。有一次,夏天我們要趕集,我穿的是馬丁靴,我們覺得夏天穿馬丁靴是一個風格,但我媽就說你這麼大熱天要穿一個馬丁靴上面再穿一個短褲,你要一定要被笑話。當時已經走在路上了,我就回去換了一個很正常的運動鞋。我覺得不僅僅是乳頭的激凸,女孩的各種穿著打扮必須要符合社會規範。 我覺得自己很不爭氣,就會屈服於他們這邊了。
琬笛:從你的表述中,我聽到更多的是你現在所處環境,並沒有對人的多樣性有一個概念,或者說人們有一個臉譜化的認知,比如覺得化妝很濃的就是婊子,衣服穿很短的就是出去賣的。沒有人去顛覆,可能他們沒有去見過這樣的人,沒有看過不同社會的人,所處的環境太單一化了。當人們所處環境太單一化了,對外面的世界沒有那麼多想像,對於任何新事物都是很抗拒的狀態。
若冰:其實我從小成長在小城鎮,我現在還沒有能做到不穿胸罩,雖然我知道不穿胸罩很舒服,所以如果不出門我就不穿。 但是如果一出門的話,我還是會感受到別人的凝視,還是會穿。小時候生長的環境其實也是很保守,比如青春期剛開始發育的時候,女生會穿一個短的背心,叫小背心。其實我都不知道為什麼要穿,可能真的只是為了遮住你發育的特徵。男生就會在女生背後指指點點,說這個女生她怎麼穿著小背心,用那種令人不適的語氣調侃。那個時候女生就會特別自卑,會很駝背,努力地想要把自己的性特徵掩蓋住。
我覺得從歷史脈絡裡來看,在古代,對於女性,不管是腳還是身體,其實都是被包裹住的狀態,不能露給其他人看。在歐洲中世紀,女性必須要接受非常扭曲的束腰,其實也是把女性的身體套到一個非常同質化的模子裡,而不是去展現身體本來的面貌。我感覺女性一直是被隱藏著,或者被塑造著。
琬笛:幾個月前我在小紅書發了一個分享,穿的是一個黑色緊身上衣,但是沒有穿胸罩,那篇帖子就被判為敏感內容。現在很多公眾平臺追求的是穩妥,其次才是讓用戶表達自己。在這種所有人都在追求穩噹噹的情況下,沒有人願意踏出第一步,去挑戰這樣的社會規訓。
但是很多男性內衣廣告,他們只穿內褲,但還是可以在各個地方傳播,甚至還可以發廣告。它又變成了一個性別二元論的問題。
胖粒:像餵奶的母嬰室,你覺得是為了方便,還是為了讓哺乳的過程不被大家看到?
琬笛:我覺得母嬰室更多承擔的是讓母親狼狽的樣子不要被大家看到的一個功能,媽媽可能一邊又要擠奶又要餵奶,有可能孩子在哭,換尿布。母嬰室承擔了很多功能,它是一個給媽媽尊嚴,讓媽媽可以稍微自在一點去照顧孩子的地方。
胖粒:在城市,大家不方便的時候會把奶提前擠出來,或者有奶瓶,你很少看到城市裡的媽媽會擼起衣服直接餵奶。但是在農村好像是一個非常自然的事情,這邊女孩子餵奶是不需要遮掩的。這個時候女性不再作為一個去勾引人的形象存在,而是變成了一個勞動力,一個母親。當一個女人成為一個母親的時候,她所謂的性魅力就蕩然無存了。
琬笛的創作故事
在生活中, 我已經很久沒有穿過內衣式胸罩了,除了健身時穿吸汗支撐的運動胸罩。在社交平臺上發照片時如果「凸點」,會有很多人給我發信息:
你凸點了。
我很想說,凸點怎麼了?犯法了嗎?又或者,你沒有乳頭嗎?
大多數朋友沒有惡意,認為如果我自己不介意就沒關係。但每當我回憶起這件事,就感覺很不舒服。我穿熱褲、露背裝,朋友們會誇好看,說明大家並不處於一個完全「封建」的狀態。但是,穿衣不穿胸罩就是奇怪的,是需要被指出來的。
這種「女生不能凸點」的概念,為什麼會這麼普遍呢?
今年六月,我參加了三明治與Anji老師合作的英文獨白工作坊。第一節課上,Anji老師強調,從一個小的點切入,寫自己真實的故事和體會,才會引起共鳴。
我的第一反應,就是「乳頭」這個話題。
我從小在北方長大。冬天,澡堂子是必去之地:幾十甚至上百個陌生女性擠擠挨挨同處一室,幼時的我看遍阿姨們的大腿和屁股,依然和她們的孩子們一起玩耍;夏天,燒烤攤是必去之地:街邊兩溜光膀子的,搖骰子擼串抽菸喝啤酒,把上衣拉到胳肢窩,一邊撓胸口一邊吹牛,很是怡然自得。
上學的時候住寄宿學校,下課便衝到浴室搶水龍頭,人多時就需要和同學們輪流洗。現在洗浴中心也多了,條件變好了,但是同性之間彼此依舊沒有隱私。穿著同款浴袍的男男女女在自助餐位吃飯,有闔家團圓也有商務談判,高矮胖瘦各不相同,又吃蒸餃又蒸自己,大家都玩得蠻開心。
獨白班的朋友們覺得我的話題很有意思。跟我討論最多的是Sophie,她跟我分享,夏天太熱她不穿胸罩,但母親看不過去,把她常穿的幾件衣服胸口都縫上了方形的布,來加厚上衣。
Sophie母親幫她縫製的「小口袋」
她說:「你其實是在寫男女不平等。」
一開始,我反駁了她的觀點。我一直以為,穿胸罩,教你穿胸罩和指出你沒有穿胸罩的,都只有女性的存在,女性之間的傳承裡沒有父親或者兄弟的角色。從沒有人反抗女性傳承的規訓。
那麼,男性在這個現象裡的角色是什麼?
我在社交媒體上發自己的健身照片時,常常收到異性對自己身材外貌的直接攻擊,有時甚至含有騷擾意味。
在網絡上,我長時間地看到這種困擾重複發生在不同的女性身上,而創造困擾的人,卻是男性。
男性的角色並不是只出現在這一個現象裡,而是作為社會話語權的統治者,出現在所有有關女性的問題裡。
比如想要小孩的男性可以輕鬆將輿論壓力轉嫁給女性,女性不想要小孩卻會受到所有人的質問。比如熱門微博上一個女性想做子宮息肉切除手術,醫生卻因「會傷害處女膜」而拒絕手術。
一個「女人」被關注的永遠是「女」的部分,即使是成年的,她作為「人」的權、利和特點也被忽視了,她的主宰權被默認放在她的長輩,和不一定存在的配偶手裡。女人從未擁有過她自己的身體。
我突然理解了Sophie所說的「男女不平等」——當女性是社會弱勢群體的時候,她說的話便不重要,沒人聽,那麼男人覺得女人要穿胸罩,就必須要穿。
在寫劇本時,我希望可以指出生活中那些讓女性感到不適與「詭異」的現象:
男人在網上發裸上身的照片:性感
女人在網上發凸點的穿上衣照片:被刪
Kendall Jenner穿只遮得住乳頭的比基尼胸罩:全網爆紅
女性不穿胸罩凸點上街:不行
所以總結一下,男女乳房可以露,好看;男性乳頭可以露,而女性乳頭不能露,也不能凸。
在劇本裡,我的開頭「I think nipples are evil.」就是這樣來的。乳頭很邪惡,如同六歲進行性教育般「邪惡」。
基於自己的觀察寫完第一稿之後,我開始採訪一些朋友。一位女士說,她不穿胸罩時,會有人盯著看,讓她很沒有安全感。一位男士說,因為自己對乳房敏感,所以看到別人乳頭凸出會下意識覺得TA燃起性慾了。也有網友說,穿胸罩單純是因為胸大,但是胸大不凸點也是被人看的。
「看」,或「男性凝視」是一個在藝術等視覺行業裡被多次討論的話題,但是在生活裡「被看」是具有侵略意義的,是危險的徵兆。胸罩之於女性,就是內褲之於直男,給予了穿衣人心理的安全感。然而對於大胸女性,穿胸罩並不會減少她們被目光騷擾。
前幾個月,我媽在河邊賞日落時,看到了一個大爺遛彎把白跨欄背心卷到了胳肢窩走來走去,就發了條朋友圈:為啥男的都喜歡這個造型呢?
她跟我說,她收到了很多男性評論的「抗議」。我回答,他們是對號入座炸的毛,估計自己這麼做過但又不好意思承認,所以跑來合理化大爺的比基尼了。
The Nipple Monologue正在創作中。
謝謝工作坊導演Anji,各位編輯和朋友們的支持。
希望生活裡的不舒服,可以通過討論、通過傳播,慢慢換來舒服。讓穿內衣和不穿內衣的人都舒服的舒服。
琬笛,2020年10月5日於墨爾本
或許你也會對這些在三明治發表過的與身體有關的故事感興趣(點擊標題,即可閱讀):
11月17日,三明治短故事學院將開設女性主題班,希望更多的人用寫作的方式去思考和表達不同的個人經驗。通過寫作,不斷審視自己的狀態、所處的環境和變換的當下。
點擊小程序報名
11月短故事女性主題班
三明治電臺是三明治全新推出的一檔音頻節目,我們希望用聲音的方式,去呈現三明治作者們和編輯們的故事,陪伴大家度過一些時間。
原標題:《不穿胸罩,我沒有錯|三明治電臺》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