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1998字 | 閱讀需3分鐘
胸罩,又稱文胸、乳罩,是女性使用的內衣之一。胸罩百年的發展歷程,見證了女性對於健康和美的不斷追求,也承載著文化觀念的變遷。
據說,早在古羅馬時期就已經有了束胸內衣。15世紀中晚期,西班牙出現了一種用金屬條撐起來的緊身內衣,很快便風靡歐洲。有個叫郝桑的服裝史學家專門收藏束胸內衣,對於這種內衣他曾做過如下描述:「質料為暗黑色絲綢,內有細棉襯裡,設計極端複雜,針腳細密,用了20根鯨骨,140條系帶線。」
束胸內衣能夠託高乳房,展示女性曼妙的身姿,因此深得歐洲宮廷貴婦的喜愛。束胸衣原本的設計想法,就是要把身上的肉挪到它該去的地方。具體做法就是將腰腹的贅肉上下推擠,達到收腰、「豐胸」、提臀的效果,以這樣的身姿,胸前戴上珠寶、再穿上晚禮服,會顯得十分好看。只是束胸衣完全利用機械力強迫排擠腰腹空間,且留下的腰腹圍極小,因此對包裹部位壓力很大,非常地損傷身體。每天穿著容易導致女性胸腔體積減少、心臟負荷增加、影響消化系統、甚至導致不孕症、子宮脫垂等。18世紀中期,歐洲出現一股由醫生發起的反束腰運動,一位叫波諾的法國人曾為運動寫過一個小冊子:「使用鯨骨束腰導致人類物種退化,違反自然規律,增加人口減少的危機,劣化了男人的品質。換言之,女人名為孕育男人,卻讓他自受孕成形那一剎那便受刑。」這種大男子主義的觀點讓人氣憤,但目標卻與早期的女性主義者相同。1876年,美國女性存在主義鼻祖烏爾森(Abba Goold Woolson)在一次演講中說到:「我存在,首要的角色不是妻子,也不是母親,而是女人,我有作為女人存在的權利。新女人有權穿得堅強、舒服與快樂。」然而,束胸作為女性內衣的主流,在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並未改變。胸罩的起源撲朔迷離。早在1859年,一個叫亨利的美國人為他發明的「對稱圓球形遮胸」申請了專利,被認為是胸罩的雛形。1870年,波士頓有個裁縫曾在報紙上登廣告,售賣針對大胸女性的「胸託」。直到1907年,法國服裝設計師保羅·波烈發明了最早的胸罩,同時樂觀地預言:「以自由的名義宣布束胸的沒落和胸罩的興起。」同年,美國《時尚》雜誌刊登了一則胸罩廣告,第一次使用「胸罩」一詞(brassiere,簡稱bra)。1914年11月3日,美國人瑪麗·雅各布以Caresse Crosby的名字為「無背式胸罩」申請註冊專利,不久她便將專利賣給了「華納兄弟束胸公司」。這款胸罩銷量很好,幾年內便獲利1500萬美元。20世紀30年代,華納公司發明了罩杯體系,將胸罩分為A、B、C、D四種罩杯(現在已經擴展到無窮大),胸罩開始了大規模生產的時代。直到今天,華納公司仍是胸罩的重要生產廠家。(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