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卡索《夢》
《夢》又稱《在紅色安樂椅上睡著的女人》,是畢卡索中期比較重要的作品之一。
每當畫家擁有一份新的愛情,他的畫風都會為之一變,而這個階段他相當喜歡明快、對比強烈的顏色,技法上則是平面化與立體化的完美結合。他的作品《夢》就是他一次感情經歷的寫照。就在1927年初畢卡索與德雷莎在火車站相遇。《夢》大部分對德雷莎的肖像畫和線描都充滿性感。
1927年,47歲的畢卡索與長著一頭金髮,體態豐美的17歲少女初次相遇。
從此,這位少女便一直成為畢卡索繪畫和雕刻的模特兒。
又過17年,64歲的畢卡索給她的生日賀信中說:對我來說,今天是你17歲生日,雖然你已度過了兩倍的歲月。在這個世界上,與你相遇才是我生命的開始。
《夢》這幅畫作於1932年,可以說是畢卡索對精神與肉體的愛的最完美的體現,只用線條輪廓勾畫女人體,並置於一塊紅色背景前。女人肢體沒有作更大分解,稍稍做了誇張劃分,色彩也極其單純。這幅畫是畢卡索以立體派描繪女人形象和新古典派風格相結合的產物,是形象極端自由線條和色彩自由組合的傑作。
《夢》整體色調鮮明,用筆直接,線條使用較多,充分表現女人身體線條。畫面當中女人的臉被從中截開,是立體派表現的一種手法。女人的面部表情安詳,柔和,看得出她睡的好甜,讓人有種欲睡的感覺,女人的身體比例不是很協調,上下半部分過於窄小。兩個用線條描繪的寬大的手臂置於椅子的兩個扶手而向身前耷拉著。顯得那麼的無力,完全進入睡的狀態。女人的上衣就用幾個淡綠色線條勾勒出來,她圓滑,挺拔的胸部是那麼的迷人,真實展現女人身體質感。女人脖子上的項鍊採用紅與黃,顯得那麼的突出,給人視覺衝擊。
整個畫面視覺效果舒服,對比色的運用,補色的運用,對比中不失協調。顏色的協調運用,讓整個畫面顯得那麼的協調,整體有種夢的意境。「無論我在失意或是高興的當兒,我總按照自己的愛好來安排一切。一位畫家愛好金髮女郎,由於他們和一盤水果不相協調,硬不把她們畫進他的圖畫,那該多彆扭啊!我只把我所愛的東西畫進我的圖畫。以往,繪畫是按累進的方式逐步來完成的,每天產生一些新的東西。因之,一幅畫是一個加法的總和。至於我,一幅作品如同一個減法的得數。我完成一幅畫,接著就把它毀壞掉。但是歸根到底,什麼也沒有損失,猶如我抹掉的一部分紅色,它將在另一個部位重新出現。但願人們從來不了解我的作品是怎樣畫出來的,因為我要求我的作品,只是表現激情而已。」畢卡索說。
畢卡索的一生是那麼的豐富,他的作品將被人們用來詮釋,精神將被用來學習。我們每個人要有自己的想法,對自己的那種想法要給予堅定,去尋找那份屬於你自己的夢《夢》所傳達給觀者的審美感受和暗示意義就是如夢中事物一樣不可思議。
尼德童畫(Need Art)作為一家為少兒量身打造的美術教育培訓機構專注於2.5-12歲少兒創新美術教育,通過藝術教育發展創造性思維,培養未來人才。
尼德童畫具有先進的教學理念、卓越的管理團隊、雄厚的師資隊伍及獨特的創意力量,以國際視野、創新精神、規範的管理體系、卓越的藝術實踐,受到學生和家長的信賴和依賴。
《創造力進階課程》體系、科學系統的分齡進階教學架構、多元的藝術拓展教育系統,為補充社會家庭和傳統教育的盲點做出積極貢獻。
以「需求、幫助、引導、陪伴」的教育方式,培養孩子的內在素養,對具有不同年齡、不同需要的孩子,提供針對性的幫助、引導,通過繪畫手工等多樣化課程,提升少兒創造力、想像力以及觀察力;通過兒童室內課程+作品品鑑+父母課堂的課程體系,提升少兒乃至家庭的藝術修養。
需求:針對少兒不同時期成長需求,制定相應教學計劃
幫助:通過特色教學方式,幫助孩子成為「美德小達人」
引導:通過科學教育方法,引導孩子獨立完成創作
陪伴:組織多種課外及親子活動,創造家庭陪伴機會
尼德童畫歡迎每一位有愛美之心的寶貝
尼德童畫青東分校:青山區圈點生活市場四樓
尼德童畫萬合分校:高新區幸福南路46號萬合廣場一號樓三樓
電話:0472-5887020/13614724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