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畫】畢卡索《夢》

2021-02-08 尼德童畫

畢卡索《夢》

《夢》又稱《在紅色安樂椅上睡著的女人》,是畢卡索中期比較重要的作品之一。

每當畫家擁有一份新的愛情,他的畫風都會為之一變,而這個階段他相當喜歡明快、對比強烈的顏色,技法上則是平面化與立體化的完美結合。他的作品《夢》就是他一次感情經歷的寫照。就在1927年初畢卡索與德雷莎在火車站相遇。《夢》大部分對德雷莎的肖像畫和線描都充滿性感。

1927年,47歲的畢卡索與長著一頭金髮,體態豐美的17歲少女初次相遇。

從此,這位少女便一直成為畢卡索繪畫和雕刻的模特兒。

又過17年,64歲的畢卡索給她的生日賀信中說:對我來說,今天是你17歲生日,雖然你已度過了兩倍的歲月。在這個世界上,與你相遇才是我生命的開始。

《夢》這幅畫作於1932年,可以說是畢卡索對精神與肉體的愛的最完美的體現,只用線條輪廓勾畫女人體,並置於一塊紅色背景前。女人肢體沒有作更大分解,稍稍做了誇張劃分,色彩也極其單純。這幅畫是畢卡索以立體派描繪女人形象和新古典派風格相結合的產物,是形象極端自由線條和色彩自由組合的傑作。  

《夢》整體色調鮮明,用筆直接,線條使用較多,充分表現女人身體線條。畫面當中女人的臉被從中截開,是立體派表現的一種手法。女人的面部表情安詳,柔和,看得出她睡的好甜,讓人有種欲睡的感覺,女人的身體比例不是很協調,上下半部分過於窄小。兩個用線條描繪的寬大的手臂置於椅子的兩個扶手而向身前耷拉著。顯得那麼的無力,完全進入睡的狀態。女人的上衣就用幾個淡綠色線條勾勒出來,她圓滑,挺拔的胸部是那麼的迷人,真實展現女人身體質感。女人脖子上的項鍊採用紅與黃,顯得那麼的突出,給人視覺衝擊。  

整個畫面視覺效果舒服,對比色的運用,補色的運用,對比中不失協調。顏色的協調運用,讓整個畫面顯得那麼的協調,整體有種夢的意境。「無論我在失意或是高興的當兒,我總按照自己的愛好來安排一切。一位畫家愛好金髮女郎,由於他們和一盤水果不相協調,硬不把她們畫進他的圖畫,那該多彆扭啊!我只把我所愛的東西畫進我的圖畫。以往,繪畫是按累進的方式逐步來完成的,每天產生一些新的東西。因之,一幅畫是一個加法的總和。至於我,一幅作品如同一個減法的得數。我完成一幅畫,接著就把它毀壞掉。但是歸根到底,什麼也沒有損失,猶如我抹掉的一部分紅色,它將在另一個部位重新出現。但願人們從來不了解我的作品是怎樣畫出來的,因為我要求我的作品,只是表現激情而已。」畢卡索說。 

畢卡索的一生是那麼的豐富,他的作品將被人們用來詮釋,精神將被用來學習。我們每個人要有自己的想法,對自己的那種想法要給予堅定,去尋找那份屬於你自己的夢《夢》所傳達給觀者的審美感受和暗示意義就是如夢中事物一樣不可思議。

尼德童畫(Need Art)作為一家為少兒量身打造的美術教育培訓機構專注於2.5-12歲少兒創新美術教育,通過藝術教育發展創造性思維,培養未來人才。

尼德童畫具有先進的教學理念、卓越的管理團隊、雄厚的師資隊伍及獨特的創意力量,以國際視野、創新精神、規範的管理體系、卓越的藝術實踐,受到學生和家長的信賴和依賴。

《創造力進階課程》體系、科學系統的分齡進階教學架構、多元的藝術拓展教育系統,為補充社會家庭和傳統教育的盲點做出積極貢獻。

以「需求、幫助、引導、陪伴」的教育方式,培養孩子的內在素養,對具有不同年齡、不同需要的孩子,提供針對性的幫助、引導,通過繪畫手工等多樣化課程,提升少兒創造力、想像力以及觀察力;通過兒童室內課程+作品品鑑+父母課堂的課程體系,提升少兒乃至家庭的藝術修養。

需求:針對少兒不同時期成長需求,制定相應教學計劃

幫助:通過特色教學方式,幫助孩子成為「美德小達人」

引導:通過科學教育方法,引導孩子獨立完成創作

陪伴:組織多種課外及親子活動,創造家庭陪伴機會

尼德童畫歡迎每一位有愛美之心的寶貝


尼德童畫青東分校:青山區圈點生活市場四樓

尼德童畫萬合分校:高新區幸福南路46號萬合廣場一號樓三樓

電話:0472-5887020/13614724727

相關焦點

  • 『每日一畫』畢卡索《夢》
    它不僅標誌著畢卡索個人藝術歷程中的重大轉折,而且也是西方現代藝術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引發了立體主義運動的誕生。這幅畫在以後的十幾年中竟使法國的立體主義繪畫得到空前的發展,甚至還波及到芭蕾舞、舞臺設計、文學、音樂等其他領域。《亞威農少女》開創了法國立體主義的新局面,畢卡索與勃拉克也成了這一畫派的風雲人物。
  • 佳畫翼起賞|No.15《夢》 畢卡索
    >》畢卡索這幅作品之所以給人巨大的藝術感染,不僅是他創新的表達手法,更是從畫中人的形態上,讓我們看到一個趨於凝固的夢正在形成。夢的神秘性與藝術的神秘性,是不是有一致的地方?或者說,夢其實就是藝術的一部分?面對這幅畫,與其說畢卡索是畫下了一個少女,倒不如說他是畫下一個答案。因為他不僅是發現自己的夢,還發現別人的夢,發現所有人的夢。創作背景作品《夢》是畢卡索一次感情經歷的真實寫照。
  • 畢卡索的《夢》,所有人的夢
    那些繁複的、誇張的、立體的、簡潔的……好像 20 世紀有多少變化,畢卡索的藝術就有多少種變化。無論什麼變化,都像是從來沒有對畢卡索構成過什麼困難。  就像那幅《夢》。畫中人只有一個少女,胳膊很胖,她側頭靠在紅色的椅背上,深紅色的印花窗簾後,左邊露出一截綠底的黑條紋背景。綠色背景的底杆正好橫過少女的鼻梁。聳起的左肩膀將淺黃色頭髮讓到背後。畫面清晰明快。
  • 畢卡索的作品 《夢》賞析.
    《夢》這幅畫作於1932年,可以說是畢卡索對精神與肉體的愛的最完美的體現。《夢》是與<<鏡前的少女>>同一年完成的,就平面分解特點來看兩者有異曲同工之妙。但《夢》要簡潔的多,只用線條輪廓勾畫女性人體.並置於一塊紅色背景前,女人肢體沒有作更大分析稍作誇張劃分,色彩也極其單純.
  • 每日名畫 | 畢卡索《夢》
    或許是生活的投影或許是對外來的期許因為有夢才有了希望《夢》這幅畫作於1932年,是畢卡索自己最喜歡的畫,可以說是畢卡索對精神與肉體的愛的最完美的體現。(當年藝術大師畢卡索和17歲的美少女吉納維夫老少戀,在一個電閃雷鳴的夜晚,他們變成為了情人,畢卡索為她畫的畫《夢》。)《夢》是與《鏡前的少女》同一年完成的,就平面分解特點來看兩者有異曲同工之妙。但《夢》要簡潔的多,只用線條輪廓勾畫女性人體。並置於一塊紅色背景前,女人肢體沒有作更大分析稍作誇張劃分,色彩也極其單純。
  • 夢 畢卡索
    夢 畢卡索 西班牙 1932年 130x97cm 布油彩 私人藏這幅《夢》是畢卡索重要作品之一
  • 【藝術賞析】畢卡索《夢》
    <<夢>>1927年,47歲的畢卡索與長著一頭金髮,體態豐美的17歲少女初次相遇,從此,這位少女便一直成為畢卡索繪畫和雕刻的模特兒。作品:夢作者:畢卡索年份:1932年材質:油畫<<夢>>這幅畫作於1932年,可以說是畢卡索對精神與肉體的愛的最完美的體現。
  • 話畫 | 畢卡索《夢》
    畢卡索是當代西方最有創造性和影響最深遠的藝術家,是20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天才。在1999年12月法國一家報紙進行的一次民意調查中,他以40%的高票當選為20世紀最偉大的十個畫家之首。在作品中,少女沉醉於愛情的夢裡,同時又能透過少女的體態感受到畫家不願驚擾她的愛憐之心。 畢卡索是創新的,西方繪畫是按累進疊加的方式完成的,每天產生一些新東西,是加法的總和,而畢卡索是通過減法完成繪畫的,在這幅畫裡,不僅有他自己的想法和繪畫技巧,更是畢卡索對精神、肉體和愛的最好體現。
  • 第64期~《夢》畢卡索
    >年代: 1932 類型: 布面油畫 大小: 130cm × 97cm 藏於: 史蒂芬·A·科恩的私人藏品 《夢》是畢卡索中期比較重要的作品之一,每當畫家擁有一份新的愛情,他的畫風都會為之一變,而這個階段他相當喜歡明快、對比強烈的顏色,技法上則是平面化與立體化的完美結合。
  • 【世界藝術】畢卡索——夢的鑑賞
    它不僅標誌著畢卡索個人藝術歷程中的重大轉折,而且也是西方現代藝術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引發了立體主義運動的誕生。這幅畫在以後的十幾年中竟使法國的立體主義繪畫得到空前的發展,甚至還波及到芭蕾舞、舞臺設計、文學、音樂等其他領域。《夢》又稱《在紅色安樂椅上睡著的女人》,是畢卡索中期比較重要的作品之一。
  • 繽紛藝聊 | 畢卡索《夢》
    ▲《夢》畢卡索 布面油畫 1932年130cm*97cm 私人收藏今天與大家分享的是畢卡索的作品《夢》。《夢》這幅繪畫創作於1932年,畫中的女主角名字叫瑪麗·泰瑞莎,她是畢卡索欽慕的對象,也是畢卡索的模特。(簡介)這幅繪畫是畢卡索中期的重要作品之一,這一時期的他喜歡用明快、對比強烈的顏色。畫面整體色調鮮明,用筆直接,線條使用較多,充分表現了女人身體的豐腴和柔美。
  • 畢卡索《夢》——每日名畫欣賞(141)
    141夢 畢卡索 西班牙 1932年130x97cm 布油彩 私人藏這幅《夢》是畢卡索重要作品之一,是畢卡索一次感情經歷的寫照。1927年初,47歲的畢卡索與長著一頭金髮,體態豐美的17歲少女德雷莎在火車站相遇,從此,這位少女便一直成為畢卡索繪畫和雕刻的模特兒。
  • 畢卡索博物館——「我畫了一輩子,才畫的像個孩子」
    ,在此可以一睹畢氏少年時期的作品 畢卡索在法國度過了他生命和創作的大部分時期,但是這位誕生在西班牙馬拉加的偉大藝術家與巴塞隆納卻有著千絲萬縷、不可分割的聯繫,其藝術創作的形成時期恰恰是在巴塞隆納度過的畢卡索說:「這有什麼關係呢?最後她總會看起來和這幅畫一模一樣的。」斯坦因很感激收下了。數十年過後,評論界一致認為,這幅畫與女作家的內在氣質是一致的。1907年之前,畢卡索25歲,立體主義開始了。他作畫的著重點開始放在形體上,拋棄了傳統的畫風,畫中沒有情節,也沒有環境描寫,運用了極其誇張的的手法,把形體的結構隨心所欲的結合起來。
  • 當畢卡索的畫變成動畫,超現實主義的《盜夢特攻隊》了解一下
    鑑於《瘋狂約會美麗都》沒有在國內公映過,因此大多數人可能對「《瘋狂約會美麗都》後最重要的歐洲動畫電影」這樣的表述感觸不深,但是不要緊,聯想一下諾蘭的《盜夢空間》和史匹柏的《頭號玩家》,可能會跟這部動畫走得更近一些。《盜夢特攻隊》的中文片名很商業大片範兒,由於聽起來太像動作片,因此被很多人叫成《盜夢特工隊》。「攻」與「工」,一字之差,兩種意思。
  • 畢卡索的素描與速寫情色畫
    他在一九七三年逝世以後,從分散在各地的博物館和私人收藏品裡,發現了許多鮮為人知的作品,讓人們看到了畢卡索最隱秘的一面。那就是畢卡索愛女人,愛女人的身體,愛女人身體上的特點。他的一雙炯炯有光的黑眼睛,愣愣地盯著女人的特點,在他的畫筆下表現得纖毫畢露。   一九七一年,畢卡索已九十歲高齡,又畫出《戴裡埃家》組畫,亦名《德加在妓女中間》,畫得同樣火爆。
  • 畢卡索《格爾尼卡》
    此畫結合立體主義、現實主義和超現實主義風格,表現痛苦、受難和獸性:畫中右邊有一個婦女舉手從著火的屋上掉下來,另一個婦女拖著畸形的腿衝向畫中心;左邊一個母親與她已死的孩子;地上有一個戰士的屍體,他一個斷了的手上握著斷劍,劍旁是一朵正在生長著的鮮花;畫中央是一匹老馬,為一根由上而下的長矛刺殺,左邊有一頭舉首顧盼的站著的牛,牛頭與馬頭之間是一隻舉頭張喙的鳥;上邊右面有一從窗口斜伸進的手臂,手中掌著一盞燈,
  • 《你好藝術》畢卡索抽象畫對兒童畫的影響
    一直以來畢卡索的繪畫都是一種抽象的類型。大部分的成人都無法直接通過畢卡索的原畫了解畢卡索所畫的繪畫內容具體是表達一種怎樣的情感。那是不是兒童也無法理解畢卡索的作品呢?我們一直都覺得兒童的思維應該是形象的,直觀的繪畫作品,兒童才能夠理解得到。
  • 畢卡索一開始對自己的畫也很嫌棄?亞威農少女,畢卡索:醜到我了
    從前還沒有哪張畫能像這張一樣令人不安,它看上去實在太醜陋了,就像一面被魔鬼打碎的鏡子,映射出恣意張揚的長相。畢卡索創作這樣一件不討觀眾喜歡的作品並不是沒有來由的。1906年塞尚去世,巴黎為他舉辦了一次大型的個人作品回顧展。在這次展覽上,有一位來自西班牙的青年人從中深受啟發。
  • 畢卡索的畫到底好在哪?
    但連《時代周刊》都將他列入了20世紀的百大人物名單,要知道這份名單上已經出現了諸如愛因斯坦,邱吉爾,維根斯坦等眾多赫赫有名的牛人,既然畢卡索都能與他們並排在一起,證明其鬼(亂)斧(塗)神(亂)工(畫)的作品必定是有他過人之處!所以,問題來了:畢卡索的畫到底好在哪?今天不談其繪畫上的具體技巧,也不談其美學上的意義,今天我們從文化角度來分析畢卡索。
  • 畢卡索畫作全集.珍貴!
    在巴塞隆納期間,畢卡索畫了一系列關於盲人的作品。盲者最能體現人類的困境 ——盲目的,不僅是看不到光明,而且根本就沒有光明的概念。沉於黑暗的深淵,它的盡頭依然是黑暗。愛情是盲目的,幸福是盲目的,只有苦難永遠睜大著獰厲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