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書記每個村民家都要去隨禮?確實,農村隨禮負擔重!

2020-12-22 職抒胸意

現在農村隨禮負擔真是重啊!尤其是村書記、村幹部,沒有點經濟實力真當不了!

昨天去村裡辦事,到村委會坐了坐,和村幹部們聊了聊。剛好碰到村書記過來,打了個招呼,就掏出300元給了文書,說了幾句話,說的本地方言,沒太聽懂,但意思再明白不過了,就是讓文書代為去隨禮。過了一會兒,村委會副主任過來,村書記又給副主任300元,一樣的意思。於是大家聊起了這個話題。

有個村幹部說,現在村裡基本行情,紅白喜事一般都是隨300元,普通關係可能也是有隨200元的,但關係好的都在500元以上。村兩委幹部,特別是村支部書記,基本上不能低於300元,而且據說村裡面的人每家有喜事,都會邀請村書記,村兩委幹部。我對這個有點懷疑,有些大村六、七千人,有些都不太可能認識,也會請嗎?但他們說絕對會請,只要村民認識書記就行,而且會給認識的人一大疊,再由認識的人分發下去,有些可能真不認識。

有個朋友就說,那村支部書記一年下來估計得隨禮50次,每次300元,一年就得15,000元。但後面算了算,可能根本不止。這裡面白喜事可能就至少10來起,這個一般必須去的。紅喜事的話,結婚、孩子滿月、周歲、升學、喬遷等等,各種名目,算下來真不止,普通人隨禮都在隨不起。而且聽說白事還有這麼一個規則,就是去的賓客跟其中一個子女關係好,隨的禮就記在哪個子女的帳上,如果跟子女關係都可以,那每個子女都要隨一份禮,村裡有個副主任跟那過世老人的三個兒子關係都可以,就隨了三份禮,每人300元。這樣負擔就更重了。

這邊現在喝喜酒的習俗也變了。不像原來的,借很多桌子、碗筷等等,然後在院子裡,擺很多桌,賓客到齊了,舉行婚禮,然後上菜開飯,在一起熱熱鬧鬧,喝酒聊天,喜慶的氣氛很足。現在賓客去隨禮,很多都不在那邊喝喜酒,而是打包回家。隨禮的人湊夠一桌,就把那一桌酒席全部打包回去,怎麼分就那幾個人自己決定。這已經形成了習慣,以至於主人家也不會再準備那麼多桌子碗筷了,也省了很多事。甚至於有些家更省事,都不再準備酒菜了,隨完禮的賓客,主家那邊再回點米、油或者雞鴨等等作回禮,或者乾脆連東西都不準備了,就回一點禮金,比如你隨禮300元,那邊回禮60元等等。

所以,很多地方辦酒席都變了味兒,造成很多人家負擔很重,但這種人情往來又很難杜絕,政府三令五申也沒法解決。

相關焦點

  • 10年錢孩子結婚朋友隨禮一千塊,現在他孩子結婚,我隨多少合適呢
    隨禮在我國中國也是自古以來禮尚往來的一種表現,這種習慣和風俗也是一直延續到現在的,可以說歷經了那麼多年也是沒有改變過,這些也是一種傳統深深的影響著我們的生活,那麼在農村裡不管是白事還是紅事,都是需要拉來往的,來往也是體現了人和人之間的感情,那麼對於有人說了,在農村裡頭十年的時候,自己的孩子結婚了朋友當時是隨了
  • 你們老家農村遇上紅白喜事,隨禮一般是多少錢?
    坐標山東菏澤鄆城農村,我們這裡的紅白喜事隨禮,在這十年間因為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民的腰包鼓了,再加上現在的年輕人對於隨禮有都看得比較重,所以隨禮多少就出現了一個突飛猛進的勢頭,當然這個談不上攀比,畢竟隨禮這種事情都是你情我願,禮尚往來的,你給別人多少,別人就會給你多少,一般都是只會多不會少,所以在意這個的比較少,農村有句老話叫作花花轎子人抬人,鄉裡鄉親朋友之間還不都是要相互敬著
  • 農村酒宴送禮越來越高,現在隨禮一百合適嗎
    之前回農村老家考駕照,練習科目二需要時間久些,在老家待了一兩個月。有次,我媽說要去參加村裡的酒席,不算很親的親戚,她嘴裡喊著沒錢,天天隨這些人情世故,不僅累還錢不夠花。我說,那你隨個一兩百唄,我媽就笑話我,現在沒有個三五百元,誰敢去參加酒席。要是親一點的關係,得隨五百以上,不是很親的,別人隨三百元,你也得最少跟著隨300元。要是自己家侄子輩的,比如我親表哥結婚,她做姑姑的得隨禮五千左右。那麼,我們今天的主題就是,在農村,去參加酒席時給一百元的人情錢,拿得出手嗎?
  • 農村隨禮風變「涼」,從請人捎禮到乾脆假裝不知道,農民咋變了?
    對於自小在農村生長的編者來說,對老人的這種說法還是感觸很深的,小時候家裡餵得有雞,如果親戚家有辦各種大事,需要隨禮的話,家人就會把雞下的蛋攢起來,攢夠一定數量了,等到辦事那天拿過去用,算是隨禮了,主家也會很開心很客氣的招待大家。當然了,還有些親戚家裡實在是比較窮,連雞蛋都沒有的話,那就出點力,幫忙借點桌椅板凳之類,正所謂「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 農村辦喜事時,客人隨禮200元全家都去吃,為何主家還很高興?
    農村辦喜事,客人隨禮200元全家都去吃,為何主人家還很高興?我告訴你,農村辦喜事,很多家庭都是為了圖個喜慶,圖個快樂。圖個熱鬧,所以人越多越熱鬧。從這方面看,農村辦喜事的家庭不會嫌人多的。特別是孩子結婚的時候,都希望人多點熱鬧一些,而且面子上還好看。
  • 農村怪象:只隨禮而不去吃酒席的人越來越多,這是為啥呢?
    隨著社會的發展,現在農村的一些現象也和以前不同了,就拿吃酒席這件事來說,以前是給別人隨禮後,一家老小都去吃酒席,而現在很多人都是「禮到人不到」,那麼這到底是為啥呢?,那時候的鄉村廚子做飯也好吃,可能是由於自己出身農村,把農村人的胃口拿捏的很準,只要飯菜一上桌,長輩動筷子之後,不一會兒功夫,飯菜就被「洗劫」一空,連菜汁都不剩。
  • 小小說:隨禮
    最近,小區裡已經有幾次這樣的情況,孩子要結婚,請來婚慶公司,在小區操場裡搭個臺子,架上音響,頭天晚上表演些節目,第二天再舉行結婚儀式,好不熱鬧。老趙看了幾眼,又走回去看書。妻子仍然趴在窗口,往外瞧。還嘟囔:「又是誰家的孩子結婚啦?」「傻乎乎的,都老太婆啦,還這麼愛看熱鬧!」
  • 參加婚禮隨禮到底要多少呢 常見的紅包隨禮講究
    按照中國傳統習俗,參加婚禮是必須要包個紅包隨禮的。雖然不同地區紅包的包法各不相同,但其中的講究卻相對固定。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那些常見的紅包隨禮講究:一、隨禮紅包金額講究首先,參考當地隨禮的行情。比如當地一般朋友要包600,那麼如果跟新人關係比較好,則可以適當增加至800或1000。倘若是情侶或夫妻兩個人一起包的話則金額應該在單人基礎上翻倍,或者比翻倍稍減一些,比如一個人包600,兩個人則最少應該包1000。其次,可以根據對等原則來隨禮。有些新人以前曾經參加過自己的婚禮並隨了禮。那麼在隨禮的時候應該比對方的紅包要多一些。
  • 好朋友結婚隨禮1000元,我結婚好朋友隨禮200元,網友:都遇見了
    為了方便寫作,用第一人稱寫,請勿帶入)十年前大學畢業,大家都忙著考公務找工作,好朋友卻結婚了。當時特別羨慕她,有老公一起分擔壓力。剛畢業的我還是很窮,跟父母借了1000元給她隨禮,真心的祝福她。畢業後,因為大家都忙工作。平時打電話發微信聯繫著,第三名,好朋友孩子滿月,我拿出來一個月的工資1200元,隨禮800元,400元買了一對銀鐲子。
  • 同鄉結婚隨禮2000,晚上卻收到簡訊說以後別再聯繫了!2000少嗎?
    結婚酒席他家擺酒在農村,沒有去酒店。因為長輩和同鄉在一起工作理應很熱情,長輩去了之後熱情的和長輩打了招呼,又介紹了一些客人,這個總那個老闆,這個發小的。都是從外地回來的,當時長輩也是公司一高管,理應和他們坐在一起吧?但是當長輩打算到帳房交紅包時,發現記帳薄上都是五千、一萬、二萬的,而長輩他自己只帶了2000元,因為他認為大家是同鄉,二千也就可以了。可以當長輩走出來的時候,同鄉只是讓他隨便坐坐,並未安排席位,然後便與他人打招呼寒暄去了...
  • 結婚難隨禮更難!浙江出現「天價隨禮」城市,是你家鄉就慘了!
    我們都知道我國在傳統文化的發揚和傳承方面進行的很好,其中「婚姻文化」即使是我們最常見的東西,基本上每個人都應該經歷。 另外,我們知道結婚也需要過程。 其中彩禮也是一大婚禮特色。 除了彩禮,還有一個特色也不能錯過。 結婚對象禮,也就是我們說的奠儀錢。結婚難隨禮更難!
  • 我身價百萬,朋友結婚我隨禮兩千,朋友:有錢還摳門,以後別聯繫
    我身價百萬,朋友結婚我隨禮兩千,朋友:有錢還摳門,以後別聯繫我想不是每個人都含著金鑰匙出身,更多的人都出生普通家庭。我從小出生在一個貧窮的農村家庭,在我7歲那年,父親因病去世,母親為了我再也沒有改嫁,她靠著勤勞的雙手把我拉扯大,供我念書,母親把所有希望都寄託給了我,她希望我能考上大學,走出農村,將來出人頭地,可後來我高考失敗了。
  • 老闆結婚時我隨禮600,我結婚老闆沒隨禮也沒來,收到微信愣住了
    在職場上,隨禮也是十分重要的,遇到同事結婚生孩子、孩子辦滿月等人生重大階段,隨禮是代表著一份情誼,一份對同事的祝賀。送禮也講究禮尚往來,這樣才不會給別人留下摳門、沒有人情味、眼裡只有錢的壞印象。有一位王先生在論壇上吐槽說,他老闆結婚的時候他隨禮600以表祝賀,但是等到3年後,他自己步入婚姻殿堂時,其他同事都隨禮祝福,唯獨不見老闆的紅包,甚至婚禮現場上也不見老闆的身影。王先生心裡很不是滋味,覺得老闆做事不地道,甚至萌生了辭職的打算。事情出現了新的轉機,三天後王先生收到了老闆的微信,他一看嚇壞了:轉帳1000元。
  • 去村裡親戚家吃酒席隨禮100塊,被親戚說小氣,禮金是否真隨少了
    如果是親戚辦酒席,那隨禮100塊確實少了。不過,禮多禮少很少有親戚會說出來,畢竟現在的人都好個面兒。如果親戚是開玩笑說你小氣,你大可不必太在意。假如一本正經的說你小氣,那可能親戚是真介意這個事了。1、隨禮這種事,按理說是看個人心意,不過也有行情。
  • 朋友結婚,我隨禮2000,卻被拉黑
    這個事和我遇到的一模一樣,我就是隨禮2000後,被朋友拉黑了,現在我們已經斷絕來往了。當然,對於這樣的朋友,我覺得有沒有都無所謂。一.在農村我倆是好姐妹,她還曾經在我家住過半年我和朋友是小學同學,家也住得近。
  • 現在農村過紅白喜事,份子錢隨1000元丟人嗎?你們那兒隨多少?
    從古至今,農村人過紅白喜事,鄰居和親朋友好都要隨禮,這個傳統綿延千年,至今仍然在民間活躍異常。或許,這就是農村人傳統文化生活的特色,是人情世故的必然選擇,是鄉鄰情感融合的重要途徑,還有把我們禮尚往來的禮儀表現的活靈活現。農民都知道,鄰居家過紅白喜事,自己隨的份子錢是掙回臉面的事情。
  • 老闆結婚,主管強制員工隨禮至少600元,碩士生隨禮200卻被勸退
    在職場工作時,其實很多員工都希望能夠跟領導走得更加近一些,可是當領導在公司裡總是通過一些奇葩的命令或者是權力來制約員工的時候,其實大部分員工也是非常的無奈和憤怒,近日在論壇中,筆者看到有位碩士生吐槽道:老闆結婚當天,主管竟然強制員工隨禮至少600元,有不少老員工或者新員工都隨禮600或者800,但是這位碩士生卻僅僅隨禮200元
  • 「陌生」同事的喜事邀請,到底要不要隨禮?高手的做法不得不服
    「陌生」同事的喜事邀請,到底要不要隨禮?高手的做法不得不服 隨禮這件事情在現實生活中是比較常見的,這也是關係到人際交往方面重要的一點。
  • 同事結婚我隨禮600,我結婚他沒來,沒隨禮,三天後收到微信懵了
    禮尚往來是人與人相處中的一條非常重要的原則,如果別人經常性地給你施以恩惠,但是自己什麼都沒有給過別人,那可能在往後的日子中,自己就會慢慢的失去這個朋友。而禮尚往來一般以結婚隨禮等居多,朋友結婚隨了多少禮,起碼等到別人結婚的時候是要隨回去的。
  • 同事結婚,你們一般都隨禮多少?
    「他們結婚的時候,我最少也要隨禮300塊錢,可如今到我結婚,卻來這麼一出。」小徐說,自己看到紅包的那一刻,頓時有種被欺負的感覺。1314元,平均下來一個同事不到一百元的隨禮,小徐丈夫笑稱這麼個隨禮法還是第一次見到,不曉得同事們關係是有多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