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市場上銷售的很多防蚊、驅蚊液產品宣稱「純天然、植物提取、無化學成分、無刺激」,這些產品是否安全?驅蚊效果如何?實際成分是否與宣稱一致?8月22日,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發布防蚊液調查結果,多數樣品沒有取得農藥登記證,普遍缺少安全性和防蚊效果測試,部分樣品涉嫌虛假宣傳。
2/3產品無農藥登記證
據了解,此次上海市消保委在京東、1號店、天貓等電商平臺上,購買了銷量比較靠前的21件宣稱具有防蚊功效的產品,涵蓋了雷達、寶寶金水、潤本等主流標稱品牌,價格在11.9至135元不等。結果顯示,雷達、立志、櫻之花、衛豹、子初、寶寶金水、欖菊兒寶健等7件標稱品牌的產品,具有農藥登記證號或生產標準文件號,也有驅蚊時間標註及相關檢測報告。
上海市消保委此前開展的調查結果顯示,消費者最關心的是產品安全性和防蚊功效。在購買防蚊液時,51%消費者首先關注「純天然配方,嬰兒也能用」,45%消費者首先關注「防蚊驅蚊效果好」,僅4%消費者首先關注「有農藥許可證」。
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防所病媒防治科副主任劉洪霞表示,今年6月1日起施行的《農藥登記管理辦法》規定,在我國境內生產、經營、適用的農藥,用於預防、控制蚊蠅等有害生物的,應取得《農藥登記證》《農藥生產許可證》《產品標準號》。要拿到這三證,必須通過毒性安全性試驗以及藥效試驗兩大門檻,確認不對人體造成傷害,且驅蚊時間至少達4小時。
劉洪霞稱,驅蚊產品中有效驅蚊成分的來源有兩種,一種是植物源,另一種是化學合成,兩者都屬於農藥範疇。因此,產品名稱或說明中帶「驅蚊」「防蚊」字樣的產品都應申請農藥登記證。
然而,調查發現,14件防蚊液樣品沒有農藥登記證或相關檢測報告。如京東自營的標稱品牌為金盾的嬰寶防護護膚液,網上宣稱「長效驅蚊、8小時有效防護」,拿到實物後發現,產品本身的說明書沒提到與驅蚊相關的內容。而這款普通的護膚液竟被當做驅蚊液售賣。又如,一號店銷售的標稱品牌為啾啾的香氛噴霧同樣在網上宣稱有效驅蚊。被問及是否有檢測報告時,品牌方回應只做過對黑腹果蠅的有效測試,並不屬於蚊類。
上海市消保委副秘書長唐健盛提醒消費者,不是噴在植物上的才叫農藥,噴在人皮膚上的、只要有防蚊功效的也含農藥成分,必須要獲取農藥登記證,並進行安全性和功效測試。藉此,上海市消保委呼籲第三方平臺對自己銷售的產品嚴格把關,防止虛假宣傳,做到對消費者負責。
「天然」產品檢出農藥成分
許多消費者認為標明「天然」「無化學成分」的產品更安全,含農藥的產品會對身體有危害。
調查發現,4件宣稱全天然的樣品檢出農藥成分。如,1號店銷售的標稱品牌為喜郎嬰兒防蚊液號稱天然、物理驅蚊、綠色健康,主要成分是香葉天竺葵提取物、野菊花等植物提取物,但檢測出含有2.39%的驅蚊酯。廠家則表示,對於產品中含有驅蚊酯並不知情。而京東全球購售賣的標稱品牌為VAPE嬰兒驅蚊液,宣稱「天然驅蚊、低刺激安全驅蚊」,也被檢測出含10.73%的避蚊胺。另有標稱品牌為麗尚的驅蚊噴霧和Aerogard澳樂家的兒童驅蚊液被檢出驅蚊酯和派卡瑞丁等農藥成分。
對此,唐健盛強調,驅蚊酯、避蚊胺等屬於國家允許添加的驅蚊劑成分,並非有害物質,檢測出此類物質也不代表產品有問題。驅蚊本身依賴農藥,即便是純天然也不一定安全,一些植物的刺激性甚至不亞於化學產品。但不論是天然驅蚊還是化學驅蚊,商家不能虛假宣傳,誤導消費者。
「孕嬰適用」多為營銷噱頭
上海市消保委的調查顯示,為寶寶購買防蚊液時,80%消費者會選擇註明「適用嬰兒」的產品,18%消費者選擇進口的產品,僅2%消費者選擇有農藥許可證的產品。可見消費者對「適用嬰兒」產品說明極為信任。
專家表示,目前我國並無專門針對嬰兒防蚊液產品的檢測標準,因為實驗人員都是成人,且必須有相關資質,不允許使用嬰幼兒或孕婦作為實驗人員。所以產品究竟是否適用於嬰兒或孕婦並無實驗依據,其安全性也不能保證。
對此,唐健盛表示,「適用於孕婦嬰兒」只是一種營銷噱頭,並提醒商家必須對消費者負責。而在現場,也基本沒有商家能拿出大陸境內「適用於嬰兒」的檢測報告。
上海市消保委提醒消費者,防蚊產品涉及安全性和功效,建議購買有相關許可證的產品;對於宣稱是「純天然」,又無相關許可證的產品,消費者需謹慎選購;目前我國無專門針對嬰兒防蚊液產品的檢測標準,廠家也無法提供相關證明,消費者須謹防「適用嬰兒孕婦」的營銷噱頭。
來源:中國消費者報報導 (陸依婷 記者 劉浩)
搜索更多: 防蚊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