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T上市或許只是營銷噱頭

2021-01-07 美妝諮詢連連看

近日媒體不斷宣傳,知名女星張庭、林瑞陽夫婦的微商品牌TST母公司——上海達爾威貿易有限公司(以下稱「達爾威」)正在籌備臺灣上市。

無論是微商,還是其他日化關聯企業上市,清揚君從來都是保持支持的態度。只有越來越多的企業上市,才能激發和鼓勵更多的企業做大做強,才能讓行業越來越被社會大眾所了解,為消費者創造更好的產品,為投資者提供投資、收益的機會。

不過,對於達爾威的上市,清揚君覺得此輪宣傳可能又是營銷噱頭。

清揚君如此評價,並非是想標新立異。

因為這並不是第一次傳出關於「微商第一品牌TST」上市的新聞了。

大家跟著清揚君梳理的時間表看看就知道了。

2015年7月15日,微博認證為「上海達爾威貿易有限公司總代理」的「TST活酵母_吳欣欣」,在其微博稱「家族成員將要成為我們的核心股東,我希望我願意!林大哥。TST正式啟動新三板上市戰略,7月14日與全國久負盛名、實戰經驗最豐富的上海玄壇投資諮詢有限公司(顧亮先生)籤約合作,其負責為TST上市規劃運作,為成功上市保駕護航!」

2016年5月5日,網友「Vivi小薇an」有條這樣的微博:TST要上市啦!TST正式啟動新三板上市戰略,7月14日與全國久負盛名、實戰經驗最豐富的上海玄壇投資諮詢有限公司(顧亮先生)籤約合作,其負責為TST上市規劃運作,為成功上市保駕護航!想做微商的趕緊吧,因為上市後做代理估計有要求了,目前0囤貨,0投資,0押金。

2016年6月12日,在搜狗問問上,有人提出「Tst張庭的化妝品公司要上市了?是真的嗎」的問題。也有人匿名回答道「是的,公司都在申請了,申請通過就能在7月份上市了」,只不過3點讚,有11個不認同。

2017年10月21日,微博認證為「上海達爾威貿易有限公司 招商責任人」的「TST活酵母靜兒」,在微博發表了「我上傳了一個視頻,來自林大Boss(和下面的大哥一樣,都指董事長林瑞陽))的勁爆消息。TST很快就要上市啦並且TST分公司董事長都有機會獲得原始股。原~始~股~夥伴們加油」

2018年1月2日,「TST活酵母靜兒」在微博稱「2018 TST即將成為上市企業,在微商界獨樹一幟,更加壯大的同時也意味著我們會更加嚴謹,認真,負責對待每一件產品,每一位顧客和代理,同時,我們也將走出國門,將TST,將微商帶向全世界!」

2018年2月18日,「TST活酵母靜兒」,在微博寫道:「2018複製成功這一年,是加入TST最好的時機公司將在2018上市……更誘惑的是:30%的股份給優秀代理。你無法置信的事實,論:跟對老闆的重要性這就是企業具備研發,生產,銷售一體的實力!未來將跨界更多行業,請多多關注!我分析的是一個商機,產品只......」

清揚君感到納悶的是,無論擁有241113位粉絲的「總代理」「TST活酵母_吳欣欣」,還是194615位粉絲的招商負責人「TST活酵母靜兒」,在她們的微博下,基本上都沒有什麼人轉發、評論或點讚。清揚君有點懷疑這些粉絲都是怎麼關注她的,難道她的粉絲都是僵粉嗎?不會都是掏錢買來的吧!

2018年11月25日,小紅書上有人上傳視頻,視頻中大哥自稱「2019年9月帶著大家香港上市。」

2018年12月2日,一個TST代理網站在「大哥宣傳2019年TST五大事件」的文章中寫道:TST 2019年9月在香港上市!大哥拿出10億股權分給創始人!

2019年4月,很多媒體引用《全天候科技》的說法,報導達爾威正在籌備在臺灣上市。文中都引用「據接近達爾威的人士」透露,目前其已聘請德勤入駐,計劃上市時間是今年底。

據清揚君了解,微商品牌「TST庭秘密」的母公司達爾威成立於2013年,2014年TST的產品才逐漸上市,通過微商(有不少人質疑是傳銷)迅速做大,2018年納稅總額高達96億元臺幣(約21億元人民幣)。

2019年1月24日,達爾威獲得了2019年上海市青浦區委、區政府授予的「2018年度上海市青浦區百強優秀企業」稱號,並得到了青浦區「2018年度納稅最高獎」。

清揚君想說的是,TST產品上市,在其後的2015—2019年中,每年都有藉助「上市」宣傳招商的行為,TST無論是新三板上市,還是在香港,或現在媒體報導的臺灣上市,在清揚君看來都不重要了。

任何企業上市,都是為了企業更好的發展。但如果整天拿著「上市」的幌子,大張旗鼓的拿原始股、高額的上市回報忽悠渠道商加盟,這樣的企業並沒有把渠道商和消費者當回事。在他們心中,上市和高額回報只是讓渠道商合作加盟的誘餌和工具。

就達爾威而言,微商代理或許早就成為達爾威上市和套現的工具了,而且這些微商代理有不少已經在高庫存壓力下,沒有能力和信心跟著林大哥一起去香港或臺灣敲鐘了。在黎明前的黑暗裡,沒有人關心他們是否已經轉行,是否還在苦苦煎熬。

做評論總是要得罪人的,清揚君不怕。清揚君也猜測此文發出不久,就會被達爾威公司的人投訴,因為之前清揚君運營的一個公眾號已經被他們投訴了2次。

2018年12月7日和2018年11月26日,達爾威在《化妝品法規與輿情》微信公眾號上對《朋友圈爆紅的「TST庭秘密」化妝品致多人爛臉 13款產品仍違規銷售》一文進行了投訴,他們認為「文中提及TST是微商、TST用了爛臉、TST虛假宣傳等均為不實信息,屬於造謠誹謗,抹黑品牌形象」。還好,微信公眾號平臺比較公正,投訴無效!

也就是通過此事,清揚君深刻認識到,達爾威這樣的公司,無論企業做多大,他們並沒有想著如何為消費者,為渠道商著想。即便發生「化妝品致多人爛臉」和「虛假宣傳」等嚴重的違法行為,他們不但沒有公開道歉,解決產品質量售後問題,也沒有想如何改善產品質量和加強法規學習,卻要投訴報導者。

這是什麼邏輯?

最後清揚君建議達爾威,不要再拿「上市」來忽悠代理商了,好好做產品,讓渠道商們安心賣,放心賣,比「上市」更重要。如果企業把重心放到資本運作上,企業也不見得能繼續發展壯大。不信看看曾經的微商第一集團思埠,在成功控股新三板「日化第一股」幸美股份後,經營情況反倒不如從前。

前車之鑑,後車之師。

來源:清揚君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侵權聯刪

相關焦點

  • 上海調查防蚊液 「純天然」「嬰孕專用」只是營銷噱頭
    「孕嬰適用」多為營銷噱頭  上海市消保委的調查顯示,為寶寶購買防蚊液時,80%消費者會選擇註明「適用嬰兒」的產品,18%消費者選擇進口的產品,僅2%消費者選擇有農藥許可證的產品。可見消費者對「適用嬰兒」產品說明極為信任。
  • 倍輕鬆要上市 按摩器到底是真保健還是假噱頭?
    來源:財經江湖作者:亦古月 在人口紅利逐漸消失的後網際網路時代,實體經濟陷入瓶頸的時期,倍輕鬆卻準備上市,這不得不讓人懷疑:按摩器到底是真保健還是假噱頭?在人口紅利逐漸消失的後網際網路時代,實體經濟陷入瓶頸的時期,倍輕鬆卻準備上市,這不得不讓人懷疑,按摩器到底是真保健還是假噱頭?技術本是關鍵,倍輕鬆科創實力不足倍輕鬆準備上市,其在招股書中,宣稱自己是「技術驅動型的創新科技公司」但是倍輕鬆的科技創新實力並不是很高。
  • 韓國美妝產業的噱頭營銷
    Step 1:製造噱頭若是對美妝不甚熟悉的人,當看到「BB霜」「CC霜」「氣墊粉底」等一系列名詞時,難免會一頭霧水,而這些,都是韓妝一以貫之的「概念創新」。2005年,韓國藥妝品牌Dr.Jart+蒂佳婷研發上市了第一款BB霜,雖然用法與傳統的粉底液相似,但是BB霜主打「護膚」概念,可以說是針對人們認為的「化妝傷害皮膚」觀點,推出了集「護膚、遮瑕、防曬」等功能為一體的新概念產品。
  • 張庭微商產品怎麼樣 張庭tst護膚品怎麼樣
    張庭tst護膚品怎麼樣?TST,全稱為TIN』SECRET,即「庭秘密」。產品上市後有不少顧客反映用了TST以後,臉上開始起痘、脫皮甚至流黃水。那張庭tst護膚品到底怎麼樣?一個微商的護膚品,到底是不是正規的產品,需要看是否符合相關的國家要求。
  • 拿日本成人影星當噱頭,奇瑞汽車被指惡俗營銷
    日前,奇瑞又因一則涉嫌低俗的營銷文案,引發了廣大網友的吐槽。 12月19日,奇瑞新車艾瑞澤5 PLUS在合肥正式上市。在介紹這款車型時,官方在背景PPT上打出一則宣傳文案:「男人都愛小澤,有沒有瑪麗亞都一樣」。
  • 「中藥餅乾」不過是營銷噱頭而已
    「中藥餅乾」不過是營銷噱頭而已 原標題:    最近,一些添加中藥的餅乾頻頻出現在超市和藥店,雖然比普通餅乾貴上幾十倍,但仍有一些人抱著養生保健的想法購買。一盒餅乾售價高達100多元是否就真的能養生治病呢?
  • 引爆氮化鎵概念股的充電器,究竟是真實需求還是營銷噱頭?
    同時,綜合性能和成本兩個方面,GaN 也有望在未來成為消費電子領域快充器件的主流選擇,而充電市場只是 GaN 應用的「冰山一角」。小米日前發布年度旗艦手機小米10,同步推出一款售價149元的Type-C 65W GaN充電器成功吸引了投資者的目光,次日A股上市公司三安光電、海特高新、富滿電子、雲南鍺業、士蘭微等相關概念股紛紛獲得大漲。
  • 燕窩是交智商稅,商人就是傷人,有些保健品只是噱頭套路
    其實燕窩並沒有那麼神奇的功效,只是被商家精心包裝用來牟利罷了。還有一些商品純粹是商家為了賺錢,故意打造個營銷噱頭誇大功效而製造出來的。這些智商稅奢侈補品,都有哪些呢? 製造出一個營銷噱頭,宣傳的多了,人云亦云,沒有的事兒也變成有的事兒了。大家還是要相信科學,從根本上考慮這些問題,理智看待奢侈補品。它們只是保健品,只有保健作用,千萬不能當藥品使用。
  • 專家:只是商家的宣傳噱頭
    專家:宣傳噱頭,不透氣才保暖效果好) 凜冬已至,單衣單褲無法抵禦瑟瑟寒風,而裡三層外三層裹成熊又不符合當下都市麗人們的審美追求。這時,買一套「自發熱內衣」穿上,似乎便可「美麗不凍人」。這些被商家封為「過冬神器」的發熱內衣究竟能否自發熱呢?
  • 雪花秀和tst哪個好哪個好用?雪花秀明星產品推薦
    雪花秀和tst哪個好用  雪花秀和tst是兩個不同國家的品牌,雪花秀是韓國愛茉莉太平洋公司旗下的高端產品,tst是國產品牌,但用過的人對tst口碑都很不錯。那麼不少人困惑,雪花秀和tst哪個好用?5號網小編建議大家,30歲以上混合性皮膚和油皮膚可以使用雪花秀,20歲以上的女生,可以使tst。選擇適合自己膚質的才是最好的護膚方法!
  • 完美日記、花西子是營銷噱頭,還是國貨之光?
    不過我還是不禁想問,快速崛起的完美日記、花西子們究竟是營銷噱頭,還是真正的國貨之光?品牌護城河夠牢固嗎?在國家藥監局國產非特化妝品備案系統中,自2017年3月產品上市至今,完美日記一共備案了2197款產品,平均每個月備案產品達到54款。僅在今年10月份,完美日記就備案了60款產品。高頻推新的速度,無疑極大地增加了爆品產生的機率。
  • 「牛毛黑黑」品牌被指營銷噱頭
    而食用膠原蛋白肽能「美容」等功能宣稱,更是被專家質疑是營銷噱頭,缺乏科學依據。產品生產靠代工據報導,「牛毛黑黑」品牌註冊於今年6月,9月中旬產品上線,核心目標用戶為一二線城市的95後白領女性。產品上市首月銷售額即突破50萬元,月訂單量約為4000多單。
  • 麥當勞居然也推出了聖誕綠杯,這又是個噱頭嗎?
    星巴克之後,麥當勞居然也推出了聖誕綠杯,這又是個噱頭嗎? 星巴克在11月初美國大選前上市這樣一款聖誕杯,是希望「在目前美國處於滿是裂痕的狀態下,星巴克想通過這樣的藝術形式塑造一個團結的標誌。」 這款綠杯上市之後,激起了美國網友的情緒。支持者超愛這個理念;但反對者似乎更多,有的認為綠杯的顏色太破壞聖誕氛圍了,有的則認為星巴克試圖政治洗腦:「姐還以為是星巴克季節限定杯上市了呢,結果竟然是選舉日特別款。」
  • 警惕「醫美」營銷噱頭科學合理使用面膜
    原標題:警惕「醫美」營銷噱頭科學合理使用面膜 編者按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面膜是愛美人士的護膚必需品。近年來,隨著醫療美容的日益興起,「醫美」漸成熱詞,「醫美面膜」「械字號面膜」「醫學護膚品」等產品風靡市場。然而,廣告中宣稱的「醫美面膜」「醫學護膚品」安全、合規嗎?
  • 農業農村部:嚴格禁止以「長江野生魚」為噱頭的宣傳營銷活動
    來源:中國網原標題:農業農村部:嚴格禁止以「長江野生魚」為噱頭的宣傳營銷活動中國網財經12月15日訊 農業農村部於今日(12月15日)上午10時在農業農村部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退捕階段性成效和下一步工作安排
  • 銀保監會:險企應規範捐贈保險行為 不以理賠為營銷噱頭
    不得以商業為目的跟風炒作,利用疫情事件營銷,利用與情熱點做廣告,讓保險保障「變味」。其次,還要堅持以人為本,不以理賠作為營銷噱頭。要以人為本,以生命健康為重,對出險客戶踐約履諾的同時,注重人文關懷,充分尊重客戶隱私。疫情防控期間,各人身保險公司可披露相關承保、理賠整體情況,及時回應社會關切,但不得公開宣傳涉及被保險人的理賠具體案例作為營銷噱頭。
  • 簡愛酸奶「無添加」遭質疑 業內稱更多為營銷噱頭
    然而,圍繞簡愛營銷宣傳的質疑並未因此平息。新京報記者注意到,在其官方旗艦店,簡愛酸奶宣稱好酸奶的標準之一是「極簡配方」,並採用與「普通酸奶」成分、國家標準對比的方式,凸顯自身產品「更純淨,更營養」。但在業內人士看來,衡量酸奶好壞的標準並非有無添加,且添加劑的合理使用是安全的。
  • 年底開發商打折促銷,是真優惠還是營銷噱頭?購房者要學會辨別
    還是開發商的營銷噱頭呢?購房者該如何辨別呢?第一步,要了解過去半年的樓盤成交價。買房送車、送車位、送物業費等等看上去是白送,貌似購房者佔便宜了,但是多數情況下,精明的發開商都把這些價格折算到了房價裡,相當於是捆綁消費,實際吃虧的還是購房者。
  • 乘「噱頭風」很難飛得高遠
    從這個角度觀察,「空調」製造商在推銷自家產品時,抓住大多數消費者習慣性「無意識」的特點,拿「有風」、「沒風」做文章,無疑就是搞營銷噱頭,而且還不是高明的噱頭,關鍵還經年累月地搞,這就是欺負人了,在不尊重消費者的同時,更是對自己的不尊重。深究這種營銷套路的本質,恐怕還是「走捷徑」的執念在作祟。
  • 營銷噱頭膽子越來越大
    「這只是一個噱頭,羊毛都出在羊身上,就算說的買房就送,其實也是算在了房款總價裡的。」楊俊倒是很實誠,「我建議你不要直升機,後期你要考慮停放、航線申請等問題,而且每年還要支付數百萬保養等費用,不划算。」對於渠道商所說的「買房就送飛機」「單價15萬/平米」等情況,華商金融中心項目營銷負責人肖婕一開始表示:「根本沒這回事,我們也沒授權給任何渠道公司進行銷售。」並表示「海報中提及的房源早已售出,業主如果要出售、怎麼出售都是業主自己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