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到年底的時候,開發商打折、買房送車、送車位、送物業費、免團購金、滿減、一口價特價房等等降價優惠層出不窮,這套路其實跟雙十一差不多,看上去給了你多重優惠,但是具體怎麼算的,大多數人都搞不明白,就是看著原價和成交價差了很多,那麼這種優惠到底是真便宜了?還是開發商的營銷噱頭呢?購房者該如何辨別呢?
第一步,要了解過去半年的樓盤成交價。
買房送車、送車位、送物業費等等看上去是白送,貌似購房者佔便宜了,但是多數情況下,精明的發開商都把這些價格折算到了房價裡,相當於是捆綁消費,實際吃虧的還是購房者。所以想要知道房價到底是「真優惠」還是「假摔」,不能只看房企給了多少優惠,而是要對比成交價,購房者想要知道樓盤成交價千萬不能問置業顧問,因為你們之間涉及利益關係,他們賣了房子能賺錢,賣不了房子就是白受苦,因此,銷售為了促成成交,肯定會想法設法說你喜歡聽的話,對你來說沒有任何參考價值。如果真的想知道樓盤的成交價,最好的辦法是諮詢已經買過房子的業主,或者潛入小區業主群,從他們口中,不僅能打探到房價和房子的真實情況,還能了解售樓人員一些常用的套路,這對你來說都是實實在在的買房經驗,這些你都掌握之後,再對比現在的成交價,如果房子是真便宜了,就可以考慮入手買房。
第二步,仔細觀察房源的自身條件。
一般來說,開發商給出超低價優惠的都是少部分房源,這些房源可能本身存在缺陷,從開盤到現在一直都難以銷售,於是開發商借著年底打折促銷的名義,正大光明地處理這些劣質房源,這些房子可能樓層低,採光差,或者戶型差,浪費面積多,再或者窗外正對著加油站,火葬場這類建築,這樣的房子住不好住,賣不好賣,還會因為房子本身的缺陷而貶值,這類有明顯缺陷的房源,不管價格多便宜,我都不建議購房者入手。
第三步,核實房屋產權是否清晰。
還有一部分產權不清晰的房子,也會被當作特惠房出售,比如最常見的工程抵帳房,開發商因沒錢而將房子抵給承建商,雙方之間只有抵帳憑證,沒有正規的手續,萬一購房者在買房過程中遇到一些麻煩,或者在辦理網籤、備案和貸款手續時,承建商和開發商來回踢皮球,拖著不給辦理,也不退定金和首付款的話,購房者將會面臨很大的潛在風險。所以這類產權不清晰的特惠房也是開發商的營銷噱頭,是不具備購買價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