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曹鐵路繪畫綠色發展通途

2020-12-17 金融界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近日,水曹鐵路開通儀式在位於唐山市灤南縣的東黃坨站舉行。隨著長長的汽笛聲,列車緩緩啟動,這標誌著唐山地區南北「綠色」礦運通道正式貫通。

水曹鐵路於2012年4月開始規劃建設,向北與遷山礦區既有卑水鐵路相接,南至曹妃甸港區,歷經8年終於正式通車營運。作為老工業基地運輸系統中鐵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水曹鐵路的開通將進一步擴大唐山鐵路覆蓋面積,完善交通運輸體系,改善京津冀生態環境質量,拉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水曹鐵路激活運輸動能。過去,曹妃甸港區拉礦石的貨車一輛接一輛,看起來異常繁忙,可在「繁忙景象」的背後卻是運輸體系不完善的無奈。為便於將尾礦固廢和衍生資源再利用產品走出唐山,走向全國,完善運輸網絡顯得尤為重要。新建水曹鐵路途經遷安市、灤州市、古冶區、灤南縣、曹妃甸區5個縣市區,通過聯絡線與津山線、京哈線、七灤線相連,進一步擴大了唐山鐵路網面積。各主要城區通過鐵路線有機串聯在一起,互聯互通,將激活唐山整個運輸網絡,為貨運運輸提供新動能。

水曹鐵路開啟綠色通道。唐山,這一座重工業城市,因鋼而興,唐山鋼鐵曾撐起中國鋼鐵行業的「半壁江山」,然其生態環境卻「不堪重負」,亟待整治。2018年7月3日,國務院公開發布《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水曹鐵路正是此計劃中重點推動建設的項目之一。依靠水曹鐵路充足的運量,大型礦山開採便可實現「零排放」,從運輸渠道上解決了汙染和佔地問題,帶動城市發展排放、能耗「雙下降」,有效改善區域生態環境質量,推動城市向「綠色」發展,為唐山打贏「藍天保衛戰」創造良好條件。

水曹鐵路拉動區域發展。綠色、節能的鐵路運輸模式完善了資源再利用項目的整體結構,有利於唐山地區經濟結構的優化改革,為礦山資源性企業轉型升級提供參考依據。其次,水曹鐵路將有助於工業產品的「唐山製造」名片走向全國,為「百年工業重鎮」重塑昔日輝煌提供新動能。再者,作為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綜合運輸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水曹鐵路這條綠色運輸通道將推動唐山乃至河北地區快速發展,也必將給京津冀一體化發展注入新鮮血液。

水曹鐵路通四方,綠色經濟起徵航。綠色發展之路是大勢所趨,民心所向,人民對綠水青山的嚮往與日俱增。水曹鐵路作為曹妃甸港非煤貨物通達全國各地的重要鐵路樞紐,定能承擔起貨運運輸的經濟重任,為建設綠色、健康城市作出重要貢獻。(蔣騰飛)

相關焦點

  • 誓將天塹變通途 他是中國跨海火車渡輪第一人——記粵海鐵路首任...
    10月19日,受強風雨影響停航50多小時的瓊州海峽恢復通航,站在辦公桌前,已任海南鐵路公司總船長的陳禮業正與現任船長通著電話。因為停航時間太久,鐵路輪渡南、北港碼頭已滯留1000多臺過海汽車,由於風還沒有完全減弱,只有能抗8級風以上的船舶恢復通航,與平日相比,運輸壓力驟然增加。但這對被稱為「中國跨海火車渡輪第一人」的海南鐵路有限公司總船長陳禮業而言,僅僅是他數十年航海經歷中的一朵浪花。
  • 中國繪畫縱橫導覽|「曹衣出水、吳帶當風」
    「曹衣出水」是由中亞曹國的北齊畫家曹仲達創造的中國古代人物衣服褶紋畫法之一。曹仲達,原籍西域曹國(今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一帶),生卒年不詳。官至北齊朝散大夫。曹仲達的「曹衣出水」畫法,與唐代吳道子的「吳帶當風」並稱。唐代又將曹仲達的佛畫風格稱為曹家樣,與張僧繇的張家樣、吳道子的吳家樣、周昉的周家樣並列,奉為典範,對佛教繪畫及雕塑都具有重大影響。他來自西域,繪畫風格帶有異邦色彩,但到中原後又受到漢族美術的薰染,相互融合,受到當時人的讚許和肯定。
  • 吳帶當風,曹衣出水
    所謂「曹衣出水」、「 吳帶當風」皆指中國繪畫中用來描繪人物衣服皺摺的藝術特色,其泛指北齊曹仲達和唐代吳道子所開創的宗教美術樣式。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記載:「北齊曹仲達者,本曹國人,最推工畫梵像,是為曹。謂唐吳道子曰吳。吳之筆,其勢圓轉,而衣服飄舉;曹之筆,其體稠迭,而衣服緊窄。故後輩稱之曰:『吳帶當風,曹衣出水』。」
  • 市域鐵路為城市發展「添磚加瓦」
    市域鐵路的建成,將對城市空間結構的發展產生強烈的影響,形成不同的城市空間結構類型。建成後的市域鐵路網將是維繫北、上、廣、深等大都市各組成部分的紐帶之一,它不僅交織於大都市區核心區,它重點解決大都市區中心城之間,周邊三、四線城市及鄉鎮的交通聯繫,兼顧服務大都市核心區主中心部分中、長距離出行,對吸引客流往這裡集中有很大的潛力。
  • 北疆鐵路連成「圈」 繪製幸福同心圓
    這標誌著阿勒泰至富蘊至準東鐵路阿勒泰至富蘊段正式開通運營,北疆鐵路環線全線貫通。  北疆鐵路環線全線貫通是承前啟後的「中點」,因為在整個新疆境內的普速鐵路,與之對應的還有兩年後南疆鐵路環線的閉環,要進入「雙環時代」,決不能因此就沾沾自喜、止步不前,還需要繼續努力,只有堅持奮鬥才能使天塹變通途,讓夢想變為現實。  閉合環線,激發新疆經濟活力,助推區域發展邁向新臺階。
  • 鄭太高鐵藍圖變通途,共結豫晉一家親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鄭州至太原高速鐵路焦作至太原段將於12月12日開通運營,鄭太高鐵實現全線貫通,鄭州至太原間最快旅行時間由3小時38分壓縮至2小時24分。(中國經濟網)  高鐵,是一座城市的大動脈,為城市的發展輸入源源不斷的動力。經過鐵路建設者4年多的艱苦奮戰,鄭太高鐵如約而至,從藍圖變通途。
  • 「十三五」交通運輸發展成就巡禮鐵路篇|鐵肩擔當大國興
    翻開「十三五」的編年冊,中國鐵路不斷在高峰中再攀新高,科技取得新進步,發展邁上新臺階。5年裡,鐵路人勠力同心,譜寫了新時代鐵路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四縱四橫」高鐵網提前建成運營,「八縱八橫」高鐵網建設加快推進。我國已建成世界上最現代化的鐵路網和最發達的高鐵網。
  • 打造綠色生態示範區 促進馬坊地區高質量發展
    對於馬坊地區的發展而言,保護生態環境、實現綠色發展是第一要義,這不僅是貫徹落實「兩山理論」的必然要求,而且符合平谷區發展定位和馬坊鎮功能定位,是實現馬坊地區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需要。具體實踐過程中,馬坊鎮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生態立鎮,發展綠色運輸、綠色建築和綠色產業,構建數智環境,積極打造綠色生態示範區,促進地區高質量發展。
  • 金江峽谷起通途——昭通市綏江縣首條高速公路「昭樂高速串佛段...
    從此,山不再高,路不再遠,天塹變通途,綏江高質量跨越式發展迎來又一歷史節點。一條和諧之路——舉全力支援,為項目建設提供有力保障「秦開五尺道,漢築南夷道。」金沙江邊深深的馬蹄印見證了綏江縣曾經「馬幫古道」的滄桑和興旺。金江峽谷起通途。
  • 曹繼才到新蒲發展集團調研
    10月20日,新區(經開區)黨工委書記曹繼才到新蒲發展集團調研並召開座談會。他強調,要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及省委、市委各項部署要求,進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堅定不移推動國有企業市場化、實體化轉型發展,不斷激發國有企業發展動力活力,為加快「四區一帶」建設,做強做大縣域經濟,奮力打造遵義高質量發展新引擎和增長極提供有力支撐。曹繼才指出,新蒲發展集團是新區城市的經營者和債務化解的主力軍,與新區共生共榮、共同發展。
  • 「動力之王」下線,科技為鐵路發展插上翅膀
    7月29日晚,單機功率28800千瓦,牽引力2280千牛的電力機車「神24」在湖南株洲下線,作為全球功率最大的電力機車,它具備在千分之十二的坡道上牽引萬噸貨物列車的能力,可拉動超過一百節滿載鐵路貨車。(新聞聯播)  在科技的支撐下,中國鐵路在高速和重載方面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 大同集大原鐵路先行段(雁門關恆山隧道)開工
    鋪就幸福路,天塹變通途。6月30日,備受山西和內蒙古人民熱盼的新建集寧經大同至原平鐵路先行段(雁門關恆山隧道)正式開工建設,這是繼大西、大張、太焦之後,又一個重點鐵路項目,也是穿越我市境內的第二條高鐵線路。該項目全長269公裡,其中大同境內線路長50公裡,預計年內全線工程陸續開工。
  • 國家鐵路局:完善路網建設 努力推動鐵路高質量發展
    人民網北京12月22日電 (鄂智超)22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中國交通的可持續發展》白皮書,同時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鐵路局總工程師嚴賀祥表示,我國鐵路路網建設快速發展,裝備水平全面提升,將從多方面努力推動鐵路高質量發展。
  • 京雄城際鐵路雄安站:綠色理念撐起顏值擔當
    12月10日,作為雄安新區首個開工建設的大型交通基礎設施工程,京雄城際鐵路雄安站站房通過初步驗收。雄安站是全國首個大規模運用清水混凝土柱的鐵路站房。王星運說,這項技術體現了綠色環保理念,一次澆築成型後,不用再做任何裝飾,節省了後期裝修材料和工時。位於雄安新區昝崗鎮的雄安站是京雄城際鐵路的終點站,處於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京津冀協同發展及輻射全國的重要門戶位置。
  • 曹衣出水,吳帶當風--關於羅衣的問題
    說到「曹衣出水」,
  • 【復興網評】成昆鐵路50年變遷,彰顯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
    這是成昆鐵路龍骨甸車站到羊臼河車站間的3條展線之一的「桐模甸」展線一景(無人機照片,6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胡超攝  30多萬築路大軍艱苦奮鬥,犧牲2000餘人,打通連接川滇兩省的鋼鐵大動脈;一代代「成昆人」持一把鍬、一把鎬與嚴寒、酷暑、災害做鬥爭,維護成昆鐵路暢通50年;半個世紀運行不輟,為國家建設、地方發展、民族團結進步發揮了難以估量的巨大作用,這條英雄的鐵路、艱辛的險路、人民的幸福路,歷經半個世紀的風雨,煥發出新的青春。
  • 長三角鐵路出行客流趨穩 開闢「綠色通道」運送防疫物資
    中新網南京1月25日電 (胡曉煒 楊顏慈)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25日發布消息:大年初一,長三角鐵路出行客流逐步趨穩,今日預計發送旅客52萬人次。與此同時,長三角鐵路現已開闢「綠色通道」運送防疫重點物資。
  • 莘縣曹樓至陽穀魚林趙段,S249魏陽線全線竣工通車
    莘縣曹樓至陽穀魚林趙段,S249魏陽線全線竣工通車。7月28日,S249魏陽線莘縣曹樓至陽穀魚林趙段改建工程於7月27日全線竣工通車。該項目通車後,滿足了陽穀縣城、祥光新城通過德商高速向南北方向快速出行的需要,消除了安全隱患,提升了通行能力,可以有效帶動陽穀經濟的快速發展。S249原路線的兩側商鋪相對比較密集,車輛運輸效率低,過境交通與城市內部交通混合行駛,機動車、非機動車、行人混合行駛,造成區域內居民日常出行不便,道路安全係數較差。
  • 線路工吳鳳玉:百年鐵路「精耕」人
    139年前,這裡是中國鐵路建築史上第一條鐵路——唐胥鐵路的終點,社會進步的現實需要讓胥各莊這個彈丸之地蜚聲海內外。從這裡中國鐵路不斷延展,塘沽、天津、北京……全國,鐵路百年發展的歷史讓胥各莊烙下厚重無比的奮進印記。
  • 曹衣出水吳帶當風是什麼感覺?
    先來看「曹衣出水」。它是由南北朝北齊畫家,曹仲達所創造的一種衣紋樣式。他畫的人物有著稠密的細線,衣服褶紋都緊緊的貼在身上,就像剛從水中出來一樣。他的故鄉在中亞曹國,也就是今天的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一帶。後來他沿著絲綢之路,跑到了北齊,還當了官。在此之前,佛教也是沿著絲綢之路,傳到我國。而曹仲達本人最擅長畫的,就是佛教圖像。當時,大家都照著他創作的形象來塑造佛像。後人也把這種樣式,稱為「曹家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