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縣人社局「以工代訓」助力穩崗促就業

2020-12-26 齊魯壹點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王文彬 通訊員 劉健

近日,惠民縣人社局根據省、市、縣相關措施,對標對表,迅速開展以工代訓工作,對全縣中小微企業和受疫情較嚴重的外貿、住宿餐飲、文化旅遊、交通運輸、批發零售等五大行業全面發放「以工代訓」補貼,切實瞄準企業現實困難,精準幫扶力度大,真正助力穩崗、促就業,增強了企業戰勝疫情和經濟困難的信心。

為使更多的企業享受「以工代訓」政策,惠民縣人社局通過「進夜市送政策、送服務」、「多種方式擴寬靈活就業渠道」、「當天培訓,當天創收」等工作結合實地走訪調研、電話指導等方式幫助企業快、穩、準申領「以工代訓」補貼,幫助高校畢業生、失業人員、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再就業,可以說「以工代訓」工作效果明顯。截至目前,惠民縣通過「以工代訓」政策,累計發放補貼資金651萬元,支持73家企業通過以工代訓幫助5929位職工穩定工作崗位,提升就業技能,有效弱化了疫情和經濟形式對就業的影響。

「以工代訓」始於企業需求,終於群眾滿意,是踐行「保民生、保就業、保市場主體」政策的主要舉措,惠民縣人社局將進一步宣傳推廣,讓更多企業快速享受「以工代訓」補貼政策,切實提升企業和職工的幸福感和滿足感。

相關焦點

  • 「以工代訓」助力穩崗促就業
    發放「以工代訓」補貼,支持企業開展職工在崗培訓,提升職工技術水平,進而提高產品質量和企業效益,就能實現穩崗擴崗和促進就業的良性互動。開展「以工代訓」,是穩崗位、促就業、保民生的現實路徑。在「六穩」「六保」任務中,就業始終被置於首位,是一件事關實現高質量小康、建設「幸福鹽城」的大事,市委、市政府對此高度重視,全面強化穩就業舉措,打出了一套減負、穩崗、擴就業的政策「組合拳」。
  • 武定縣:用好「以工代訓」政策援企穩崗促發展
    今年以來,為支持企業穩崗擴崗,進一步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下的穩就業工作。武定縣把「以工代訓」作為職業技能提升行動的重要突破口,全力用足、用好以工代訓政策,鼓勵支持各類企業開展「以工代訓」,充分釋放專帳資金「穩就業」「保就業」效能。
  • 錦州市人社局積極開展「以工代訓」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
    11月25日,市人社局明確在12月31日前符合申報條件的企業在申請本月補貼的同時,可以申報自7月份以工代訓政策實施以來未申請的培訓補貼,確保申請企業可以享受到6個月的補貼,確保所有符合條件企業能夠充分享受到補貼政策。
  • 榮昌區發放工代訓補貼助力企業穩崗就業
    重慶榮昌客戶端訊(融媒體中心記者 張飛龍 通訊員 郭 恆)近日,區人力社保局向重慶華森製藥有限公司等70多家企業發放以工代訓補貼,這是我區落實企業穩崗專項支持計劃後發放範圍最大的一次。「目前企業有9名職工屬於享受申領以工代訓補貼的群體,組織人員邊工作邊培訓,可以按每人每月500元的標準申請以工代訓補貼。」
  • 我市優化企業穩崗擴崗「以工代訓」政策 拓寬以工代訓範圍 明確...
    12月10日,記者從市人社局獲悉,我市從四個方面優化了企業穩崗擴崗「以工代訓」政策。拓寬了「以工代訓」範圍。將2020年2月1日後被市人社局認定的困難企業、規模以上且獨立核算工業企業組織職工開展「以工代訓」的,以及各類企業組織35周歲以下青年職工開展「以工代訓」的,納入企業穩崗擴崗「以工代訓」政策範圍。
  • 建湖縣大力推進「以工代訓」助企穩崗
    建湖縣大力推進「以工代訓」助企穩崗 發布日期:2020-12-14 08:11 來源:建湖縣政府辦公室 字體:[大 中 小] 開展「以工代訓」,是穩崗位、促就業、保民生的現實路徑。今年以來,建湖縣人社部門積極履行職能職責,快速有效地將國家出臺的「以工代訓」惠企利民政策落實到位,讓企業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截至11月底,建湖縣累計發放培訓補貼1700多萬元,其中發放「以工代訓」補貼1200餘萬元,受惠企業1112家。為將「以工代訓」這一惠企利民政策在第一時間落地見效,建湖縣多管齊下,聚力推進。
  • 石拐區:「以工代訓」助企業 優惠政策保就業
    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各類市場主體面臨嚴峻生存和發展挑戰的當下,石拐區人社就業部門全面落實上級就業優先政策,積極開展「以工代訓」工作,讓企業享受到「真金白銀」的政策紅利。在不耽誤企業日常經營的同時,提升了職工的業務技能,保障了職工收入的穩定,工作、培訓兩不誤,『以工代訓』政策真是實實在在幫助企業紓困穩崗。」花舞人間景區人事專員王佳說。
  • 萊西市:以工代訓 預計千萬元惠企補貼穩崗2萬人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洪智 通訊員 李煥青 李水清「上級出臺的以工代訓補貼政策真是『及時雨』,幫我們企業穩崗起了大作用。」 見證今年企業崗位穩定、企業穩步發展的青島萬福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張軍蕾部長感激地說。
  • 金壇財政落實以工代訓補貼政策 助力企業穩崗擴崗
    為貫徹落實省、市政府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工作部署,堅持援企、穩崗、擴就業、保民生並舉,用好用足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專帳資金,金壇區財政局積極落實省、市以工代訓政策,讓企業充分享受政策紅利,為困難企業穩崗擴崗和就業重點群體搭起雙向橋。
  • 景德鎮高新區人社局積極開展「以工代訓」工作(圖)
    大江網/景德鎮頭條客戶端訊 通訊員李木蓮、李寧報導:為支持困難企業穩崗擴崗,景德鎮高新區人社局深入企業,開展「以工代訓」工作,將國家政策第一時間落實到企業。據悉,此次培訓資金來源於失業保險專項基金,主要針對於自2020年1月1日起,對受疫情影響出現生產經營暫時困難導致連續停工停產1個月及以上的中小微企業,組織與企業籤訂6個月及以上期限勞動合同的職工開展以工代訓的,在同一家企業連續工作時間每滿1個月,給予企業600元/人/月的職業培訓補貼,補貼期限最長不超過6個月。
  • 福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福州市財政局關於落實以工代訓政策...
    財政部關於實施企業穩崗擴崗專項支持計劃的通知》(閩人社文〔2020〕78號)、《福建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辦公室關於組織實施以工代訓工作的通知》(閩人社辦〔2020〕108號)和《福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福州市進一步做好穩就業保就業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榕政綜
  • 江蘇泰州:溫暖送到心坎上 1.2億「以工代訓」補貼「免申直達」
    中國江蘇網·新江蘇12月9日訊(記者 王逸男)政策「找」企業、員工隨身帶著政策解讀「口袋書」、每一筆補貼精準「免申直達」......今年以來,泰州市人社局積極落實「六保六穩」工作要求,大力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全面實施以工代訓補貼政策,完善工作機制,確保發足、發好、發準以工代訓補貼。
  • 以工代訓補貼政策解讀,速來一鍵get!
    上海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財政局、市經濟信息化委、市商務委發布《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等四部門關於落實企業穩崗擴崗專項支持計劃實施以工代訓補貼的通知》(滬人社規〔2020〕17號),在本市實施以工代訓補貼。
  • 蘭州4家企業首獲以工代訓補貼資金
    原標題:蘭州4家企業首獲以工代訓補貼資金  中國甘肅網10月19日訊 據甘肅日報報導(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文潔)近日,蘭州市企業穩崗擴崗及職業技能提升
  • 新泰市「以工代訓」補貼政策落地 惠及17575人
    「以工代訓」工作力度。所謂「以工代訓」,就是企業利用自有場地、自有設備、安排職工邊工作邊進行生產技能培訓的活動。以工代訓職業培訓補貼政策是我省為有效應對疫情衝擊、穩崗擴崗、促進就業的一項專項扶持計劃。新泰市人社局在得知市公共運輸有限公司的困難後,積極主動上門服務,指導公司申請以工代訓培訓補貼30萬元,切切實實地解決了企業的燃眉之急。
  • 政策落地譜新曲,「以工代訓」有新天
    在我們資金最困難的時候,縣人社部門主動上門服務,給我們講解以工代訓的政策,我們及時申報材料後,很快將8萬餘元補貼撥付給我們,解了我們的燃眉之急,提振了企業發展的信心。」近日,江西省贛州市順帆傘業有限公司郭總興奮地說。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江西省大餘縣人社部門主動作為,多措並舉,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中的穩就業工作,積極開展以工代訓促企業穩崗擴崗行動。
  • 榆林市人社局千方百計促就業
    發布會上,榆林市人社局三級調研員白紅波就人社領域為進一步優化提升營商環境採取的助企紓困、保市場主體,促進就業、保居民收入,優化服務,保社會和諧等工作舉措施及取得的工作成效進行了介紹。促進就業 著力保障居民收入榆林市人社局一方面全面穩定就業局勢,在市、縣兩級政府都成立了一把手任組長的穩就業工作專班,壓實責任、明確職責,確保全市就業局勢總體穩定;另一方面千方百計促進就業,如發放援企穩崗補貼促就業保收入、積極促進大學生就業、精準幫扶農民工就業、分類施策保障貧困勞動力就業等。
  • 社保補貼以工代訓補貼這樣領
    ●實施以工代訓補貼吸納就業以工代訓職業培訓補貼主要內容各類中小微企業,外貿、住宿餐飲、文化旅遊、交通運輸、批發零售行業大型企業,新吸納就業困難人員、零就業家庭成員、離校兩年內高校畢業生、登記失業人員就業並辦理就業登記、組織開展以工代訓的,按吸納人數給予企業每月
  • 「以工代訓」提升脫貧「戰鬥力」
    來源:河北新聞網為做好疫情期間扶貧車間職工技能培訓工作,廣西鐘山縣人社局注重「輸血」培元與「造血」強身並重,創新開展「以工代訓」扶貧模式,積極鼓勵扶貧車間吸納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和易地搬遷勞動力就業,通過提升技能促脫貧。
  • 山東招遠:31家企業享受以工代訓補貼200多萬元
    為深入貫徹國家人社部、財政部企業穩崗擴崗專項支持計劃決策部署,根據山東省相關要求和煙臺市工作實際,日前,煙臺市人社局已經出臺貫徹落實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