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網絡(World Cancer Research Fund ,WCRF)於2017年5月發表了以「飲食、營養、體育活動與乳腺癌關係」為題的報告,其數據來源於全球119項乳腺癌相關研究,涉及1200萬女性、260,000例乳腺癌患者,最終提出強有力證據證明母乳餵養有助於預防母親乳腺癌。
該研究共納入13項研究探索母乳餵養與乳腺癌的關係,經薈萃分析發現,哺乳餵養者的患癌風險率低於未哺乳餵養者28%,且每延長5個月哺乳期,能夠降低2%的患癌風險,但哺乳時間與患癌風險並不是直線關係。
泌乳可以誘發獨特的激素分泌模式,調節內分泌系統,使得體內激素水平達到一個平衡的狀態。一方面使哺乳期受到雌激素水平刺激的時間變少,另一方面還可以降低與乳腺癌相關的荷爾蒙水平,雙向作用下有利於預防及抵抗乳腺癌的發生。
泌乳還可以促進遺傳基因可能受到破壞的細胞可以順利排出體外,避免積聚在體內引發惡性基因突變,進一步降低患癌風險。
母乳餵養除了有助於預防母親乳腺癌外,還能夠預防嬰兒成人後肥胖,而維持健康體重則能夠降低乳腺癌、食管癌、胃賁門癌、腎癌、肝癌、前列腺癌等11種癌症的發生風險,進一步證實了母乳餵養的重要性。
WCRF基於研究數據,建議產婦純母乳餵養至少6個月,隨後可與輔食混合餵養。但許多女性在哺乳期面臨著一系列困難,例如乳頭疼痛、奶量不足和乳管堵塞,這都可能導致終止哺乳,因此在女性哺乳期,家人給予良好的營養支持及護理至關重要。
關於母乳餵養的益處,醫學界兒科頻道不久前曾發文介紹,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從寶寶叼住乳頭的那一刻開始,母乳餵養就開始「加持」媽媽健康。以下益處,按從近至遠排列。
1.少出血,快恢復
嬰兒反覆吸吮,促使媽媽腦下垂體發出指令:快,釋放縮宮素。
這一激素掌管兩大功能:第一,提醒乳房,寶寶餓了,快分泌乳汁(誘發噴乳反射)。第二,引起子宮收縮。有了縮宮素的協助,能一定程度防止產後出血,促進子宮恢復(回到非妊娠狀態)。此外,減少出血風險,從而降低產褥期感染的風險。
2.不花錢的「避孕方法」
寶寶喝配方奶,媽媽在產後6~8周,會和「大姨媽」重逢。而純母乳餵養——沒有配方奶、食物和奶嘴——媽媽們再度和「大姨媽」幹上的時間,會大幅延遲(Lawrence and Lawrence,1999年)。
沒有例假,就沒有排卵(極偶爾有不出血也排卵的個例)。因此,母乳餵養又被稱為「哺乳閉經法(LAM)」,是一種被充分證明的避孕方法。通過這一方法能實現自然避孕,確保每個孩子得到最佳的生存保證,以及給媽媽充分的休整時間(就想奶一個、懷一個的,你高興就好)。
張徵醫生(中國為數不多的擁有IBCLC(國際泌乳顧問)資質的乳腺外科醫生。她更引以為傲的身份是:一名正在純母乳餵養的職場媽媽)指出,純母乳餵養=避孕,需要同時滿足3個條件:
孩子小於6個月;
媽媽仍未來例假;
媽媽嚴格遵照按需純母乳餵養,即白天和夜間都有哺乳。
在產後前6個月,哺乳閉經法有98%~99%的避孕成功率——鄭重提醒,不是100%哦,別太任性。與此相比,配方奶餵養的媽媽在產後6周內,就要開始實施有效的避孕方法。(Kennedy,1989年)
3.不缺鐵呀不貧血
「大姨媽」除了不方便,更重要的是導致鐵流失。
母乳餵養過程中,媽媽分泌乳汁所帶走的鐵量(餵給孩子),遠遠<月經失血所流失的鐵量。換言之,母乳餵養的媽媽患缺鐵性貧血的風險,低於配方奶餵養的媽媽。且,母乳餵養時間越長,閉經時間越長,這一益處就越大(Institute of Medicine 1991年)。
4.母乳1天=遊泳1小時
你們猜,餵一天母乳,會消耗多少卡路裡?200~500大卡!相當於遊泳1小時,騎自行車爬坡1小時。而你只是躺著/坐著,把孩子放在胸口——熱量就被吸走了。
研究也發現,母乳餵養的媽媽在消耗孕期存儲的脂肪上,更有優勢。對比母乳餵養者,非母乳餵養的媽媽,減重更難,並且更難保持(Brewer,1989年)。
「你說得不對!我也母乳餵養,為啥那麼胖那麼胖?」有人會說。
親,你算過每天你吃進多少東西?你真需要吃那麼些嗎?
5.防住糖尿病
孕前患有1型糖尿病,或孕中出現妊娠糖尿病的媽媽,更要堅持母乳!
對於前者來說,因為哺乳期需要的胰島素更少,其血糖水平會下降(Oyer,1989年)。而患有妊娠糖尿病的哺乳媽媽,其血糖水平要比不哺乳者,低低低(Kjos,1993年)。
此外,對那些患糖尿病風險已經增加的媽媽們(孕時體重失控,長了五六十斤),控制飲食、堅持母乳餵養,體重會明顯減輕,並降低後續患糖尿病的風險。
6.心臟也獲益
母乳餵養的媽媽,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較高(Oyer,1989年)。
最大體重降低+經改善的血糖水平+「優質」膽固醇水平高=心臟病發現下降。這裡要劃重點了,心臟病是導致女性死亡的首要原因(Towsend,2016年),你要不要防一下?
7.防癌!防癌!防癌!
連說三遍不是為了強調。這裡的每一個癌都有特指:卵巢癌、子宮癌、乳腺癌。
原因一:反覆的排卵周期和不哺乳,可能造成高雌激素水平。而高雌激素水平和上述3癌的發生,都有密切關係。即雌激素水平越高,3癌發生率也會上升。
原因二:哺乳可能局部影響乳房的生理功能。有研究推論,堅持母乳餵養6~24個月,患乳腺癌的風險可能降低11%~25%(Lyde,1989年;Newcomb,1994年)。還有一項研究分析了只用單側乳房餵養的媽媽們。結果發現,沒有餵奶的那邊NeiNei,患癌風險較高(Ing,Ho, Petrakis,1977年)。
此處插播一下:關於母乳餵養和乳腺癌的關係,有些研究結果是矛盾。這可能源於研究設計的缺陷,以及缺乏母乳餵養的統一定義。比如,有的研究定義,母乳餵養是指一天至少一次乳房哺喂,而有些則定義為「完全以乳房哺喂,不使用任何其他補充食物和橡膠乳頭」。
8.bye bye骨質疏鬆
乳汁的重要元素之一,是鈣。目前的研究表明,斷奶後,哺乳媽媽的骨密度水平會恢復到孕前相同,甚至更高(Sowers,1995年)。還有研究證明,沒有哺乳過的婦女,其絕經後發生髖部骨折的風險更高——這類骨折往往和骨質疏鬆有直接關係(Cummings,1993年)。
9.心情好,更平和!
母乳餵養提供了一種母親and嬰兒的零距離互動,一種肌膚貼著肌膚的親密和溫暖。
嬰兒吮吸乳房,媽媽體內的泌乳素水平會增加。這是一種「平和」激素,讓人心靜、愉悅。有研究證實,母乳餵養的媽媽在遭遇腎上腺素的刺激時(看恐怖片、遇到驚嚇),更少出現激烈的反應(Altemus,1995年)。
雖然沒有研究支持,但有些醫生感受是,即使媽媽發生產後抑鬱,在多數情況中,配合諮詢、家庭關係調整,只要繼續母乳餵養,媽媽能較快復原。可惜,太多醫生堅持媽媽們斷奶+服用抗抑鬱藥物,來應對情緒問題。
10.不焦慮,婚姻更幸福!
進口奶粉好,但是搶不到!一罐四五百,鈔票吃不消!奶粉沒抗體,寶寶老生病!
愁愁愁!這些焦慮長期積壓在媽媽們心頭,是一股巨大的心理負擔。比「母乳不夠」、「孩子不長個」、「營養不達標」,有過之而無不及。
相對而言,母乳含有獨特的免疫抗體,母乳餵養的寶寶抵抗力更強。由此,媽媽攜娃就醫的次數可能少些,全家人因為孩子身體不好而焦慮、爭執,也會少些再少些。婚姻幸福指數,自然高了。
做個簡單小結:母乳餵養好處多,可以減少3項嚴重疾病的風險:女性癌症、心臟病和骨質疏鬆症。
國際女性健康領域高端合作的平臺、溝通的橋梁、思想的搖籃
更多精彩內容
民間催乳精英告訴你,治療乳腺炎並不棘手
中華乳腺健康聯盟商學院催乳實戰提升班 第14期 圓滿落幕
探秘乳頭溢液,乳頭溢液是不是得了乳腺癌?
春季是保養乳房的最佳時期,千萬別錯過了!
第十一屆乳腺新技術研修班暨2017哺乳期乳腺產業未來峰會圓滿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