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柳送別: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

2020-12-11 最美詩畫

「柳」諧音「留」。古人送別親友時,折柳相贈,暗示留戀、留念的意思。折柳既是一種習俗,也代表一個場景、一種情緒。古人還有折柳寄遠的習慣,是盼遠遊親人早歸的意思。

1、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

這首詩出自隋朝的《送別》,作者已經無法考證,然而詩中借柳條抒發的那份戀戀不捨的心境,卻流傳至今。這句詩的意思是柳條折盡了楊花也已經落盡,不知道遠行在外的遊子是不是該回來了。

2、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

這句詩出自李白的《勞勞亭》,意思是春風也知道離別的痛苦,所以才不催柳條變青。李白的這兩句詩卻不僅因送別想到折柳,更因楊柳想到柳眼拖青要靠春風吹拂,從而把離別與春風這兩件本來毫不相干的事物連在了一起。

3、纖纖折楊柳,持此寄情人。

這一句出自張九齡的《折楊柳》,寫作時間不明,其意思是一位女子用她細長柔美的小手摺下柳條,用來寄給遠方的情人。

4、長安陌上無窮樹,唯有垂楊綰別離。

這一句出自劉禹錫的《楊柳枝詞九首》,意思是長安道上華美的樹木不計其數,但是只有楊柳才能寄託相思離別之情。

5、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

這一句出自李白的《憶秦娥·簫聲咽》,意思是眼前只有照著樓臺的月色;借著月色向樓下看,只見楊柳依舊青青,一如既往,不禁勾起往年在灞橋折柳,送別愛人那種悲傷情景的回憶。

6、楊柳東風樹,青青夾御河。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

這首詩是王之渙寫的《送別》,意思是春風中的楊柳沿著護城河呈現一片綠色,但是最近攀折起來已經不怎麼方便了,應該是要分別的人太多了。也就是說臨別的人太多了,所以把柳條都折光了。

相關焦點

  • 折柳送別寄相思
    在文人騷客筆下,柳樹被賦予離別、思鄉、悼古、清高、柔美等諸多意象,其中最經典的文學意象便是送別。由於柳字發音通「留」,柳樹就成為古人寄託相思之樹,折柳也成為送別的重要儀式。柳樹有著旺盛的生命力,不管順插、倒插,不管土壤溼潤還是乾旱,柳樹枝都可存活。
  • 又到了離家的日子,來看看古代有哪些送別詩
    在中國古代詩歌中,送別詩是詩人們最常用的詩歌體裁之一,因那時的交通與通信普遍落後,所以古人是非常看重離別的,每到離別之時,人們常常設酒餞行,折柳相送,以示情誼之深。清朝詩人袁枚曾在《隨園詩話》中寫道:「凡作詩,寫景易,言情難。何也?景從外來,目之所觸,留心便得;情從心出,非有一種芬芳悱惻之懷,便不能哀感頑豔。」
  • 送別詩句_描寫送別的50首古詩
    草 / 賦得古原草送別 - 唐代·白居易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 唐代·李白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芙蓉樓送辛漸·其一 - 唐代·王昌齡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 最美的十首佚名詩: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這首詩的含意通俗易懂,簡單直白的勸人「珍惜時光」。全詩每一句都在反覆強調「莫負好時光」,不要太刻意去追求功名利祿,要珍惜少年這段人生最美的時光。詩人以折花比喻,花開時候就要去折,不要等到花枯萎凋謝了只折了個空枝。2.《迢迢牽牛星》 兩漢·佚名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 雅致的離別:折柳寄遠,古詩中的「柳」
    例如羅隱的《柳》就是運用比興手法,藉助春柳的形象,寫暮春晴日,長安城外、灞水岸邊送別情景:「灞岸晴來送別頻,相偎相倚不勝春。自家飛絮猶無定,爭解垂絲絆路人。」詩人的感物起興,是從長安城外的名勝「灞橋風柳」的 柳「絮」 、柳「絲」比擬的。那種分別時「相偎相倚」、牽衣頓足的情景,猶如「飛絮」,飄忽不定,其背井離鄉,妻離子散,各在一方,又何止一家?
  • 和尚送別和尚,寫了一首絕句,很讓人感動
    蜀魄關關花雨深,送師衝雨到江潯。不能更折江頭柳,自有青青松柏心。貫休平時會給同道僧人寫詩。這首七絕詩,把瀟瀟春雨中贈別友人之景、之情描摹得非常生動。蜀魄關關花雨深,送師衝雨到江潯。能夠冒著大雨送別朋友,可以看出兩個人交情匪淺。蜀魄指的是傳說戰國時蜀王杜宇稱帝,號望帝,死後魂魄化為子規。後人因以蜀魄、望帝等作為杜鵑鳥的別稱。不能更折江頭柳,自有青青松柏心。我不能折段岸邊的柳條為你送行,只希望你以後擁有堅定不移修持佛道的心。
  • 花朝節丨一花一詩,美翻了!
    楊花送別(隋)無名氏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桐花韓冬郎即席為詩相送一座盡驚他日餘方追吟連宵侍坐裴回久之句有老成之風因成二絕寄酬兼呈畏之員外(唐)李商隱十歲裁詩走馬成,冷灰殘燭動離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