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諧音「留」。古人送別親友時,折柳相贈,暗示留戀、留念的意思。折柳既是一種習俗,也代表一個場景、一種情緒。古人還有折柳寄遠的習慣,是盼遠遊親人早歸的意思。
1、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
這首詩出自隋朝的《送別》,作者已經無法考證,然而詩中借柳條抒發的那份戀戀不捨的心境,卻流傳至今。這句詩的意思是柳條折盡了楊花也已經落盡,不知道遠行在外的遊子是不是該回來了。
2、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
這句詩出自李白的《勞勞亭》,意思是春風也知道離別的痛苦,所以才不催柳條變青。李白的這兩句詩卻不僅因送別想到折柳,更因楊柳想到柳眼拖青要靠春風吹拂,從而把離別與春風這兩件本來毫不相干的事物連在了一起。
3、纖纖折楊柳,持此寄情人。
這一句出自張九齡的《折楊柳》,寫作時間不明,其意思是一位女子用她細長柔美的小手摺下柳條,用來寄給遠方的情人。
4、長安陌上無窮樹,唯有垂楊綰別離。
這一句出自劉禹錫的《楊柳枝詞九首》,意思是長安道上華美的樹木不計其數,但是只有楊柳才能寄託相思離別之情。
5、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
這一句出自李白的《憶秦娥·簫聲咽》,意思是眼前只有照著樓臺的月色;借著月色向樓下看,只見楊柳依舊青青,一如既往,不禁勾起往年在灞橋折柳,送別愛人那種悲傷情景的回憶。
6、楊柳東風樹,青青夾御河。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
這首詩是王之渙寫的《送別》,意思是春風中的楊柳沿著護城河呈現一片綠色,但是最近攀折起來已經不怎麼方便了,應該是要分別的人太多了。也就是說臨別的人太多了,所以把柳條都折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