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旺嘉措金剛上師:
皈依了上師三寶,雖然不會墮三惡道,但還要尊重因果。如果不尊重因果,不知道約束自己,胡亂造業,還是會下三惡道受苦。
我們總覺得自己學佛了,也皈依了上師三寶,平時還念念經,受過戒的也還能持戒。覺得自己沒做過太大的壞事,好像離惡道很遙遠,不怎麼擔心會墮入惡道。其實,這只是因為不懂因果,不懂業報的本質特性,不善於觀察思考,產生的表相。
能不能墮惡道由不得我們自己,是由我們所造的業決定的。我們無數的前世造了無數的業,但是我們覺察不到。臨終時,善惡業哪一種力量比較大,就會被十二因緣中的愛和取所觸發,然後就會隨業流轉。覺得自己今生沒造太大的惡業,但是如果前世造的大惡業今生成熟了,或是小的惡業長成大惡業了,怎麼辦呢?
業力的大小,一方面與造業的發心動機、造作及結果等強弱有關係。所以,我們認為的小惡,實際上也會變成很大的惡業。
比如,罵一個人,如果罵之前忍了很久,最後忍不住了,終於爆發了,或者因為其他原因,自己特別惱怒,帶有極大的怒氣;罵時又罵得特別惡毒、粗魯;罵完後心裡又覺得特別舒服,覺得自己罵得對。這樣的話,這次罵人的動機、造作、結果三者都做得很「圓滿」。這樣的一次罵人,就是只罵一個字:「滾!」,也產生了很大的惡業。
再比如,有個蚊子讓自己睡不著覺,找了很久也沒找到,很惱火,終於看見它了,慢慢走近,一巴掌用力拍死,然後開心地想:「這下好了,終於能睡覺了。」這樣的一次殺生產生的業力,很可能就因為一隻小小的蚊子,就把我們帶進了地獄。
另一方面,善業的增長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大。
我們總覺得自己還不錯,好像做了很多善事,比如放生、供養三寶、念經等等,覺得自己善業的業力應該很大,其實是不一定的。
善業力想要增長的話,除了要持續做善事,還要在每次做善事時,發心、正行和結行回向都要清淨圓滿,這樣累積起來善業力才會很大。
現在想想我們做善事時的發心,就不要說上士道救護眾生的菩提心,以及中士道厭離輪迴的出離心了,就連下士道念死無常的心估計都沒有。首先想到的,一般都是希望這輩子能發財、平安等等,或者嘴上說「回向大菩提」,但是腦子裡還是希望這輩子富足,都是貪圖今生的安樂,這樣的發願,對後世解脫是沒什麼幫助的。《秘密總續》中說:「千萬不要貪求今世的果報,如果只是把希望寄托在今世,對來世不會有什麼利益,但如果希求來世的圓滿,今生的果報卻會廣博豐盈。」
仲敦巴大師問阿底峽尊者說:「若是為了今生的安樂、利養恭敬,所作的業,它的果報是什麼呢?」
尊者答道:「果報也就是能得到那些而已。」
又問:「那麼後世又如何呢?」
尊者說:「地獄、餓鬼、畜生!」
尊者又說,譬如草木,若根是毒,則其枝葉也是毒,若根是藥,則其枝葉也是藥。所以說,由心裡的貪、嗔、痴等念頭髮起的任何事,都是惡業,都是惡因。這是發心方面。
正行和回向也是如此。我們做善事時,大多數情況下都不怎麼清淨。比如,學修時比較懶惰,念經時不是在瞌睡就是處於散亂中。結行時,回向發願也和發心時差不多,都是想滿足這輩子的願望。
所以,我們以為自己做了很多的善業,實際上卻是不一定的。
這樣說來,為了後世,僅僅向三寶求救是不夠的,還必須要聽從上師三寶的教導,並且認真按他們說的去做。《集法句經釋》中說:
諸佛非以水洗罪,亦非以手除眾苦,
非將所證遷於他,示法性諦令解脫。
意思說,佛的悲心是最大的了,如果佛能用水來洗去我們的罪障,或是能用手來救拔我們出離輪迴,或是佛能將他的證果送給我們,那麼佛早就這麼做了,我們也就不用受輪迴苦了。但是這些都是行不通的,佛只能通過為我們講經說法,使我們解脫。
所以,一定要認識到:為了不墮惡道,我們要皈依上師三寶;皈依後一定要依教奉行,才能徹底解脫;解脫是果,因上就要斷除惡業;為了不造惡業,就要深信因果,就要認識業報的本質特性,所以就要學習因果規律。
相關連結:
35-因果(認識因果-上)
36-因果(認識因果-下)
37-因果(十業道-十惡業的果報)
38-因果(十業道-如何消除業障)八福德人生/下士道總結
以上根據阿旺嘉措金剛上師開示整理,摘自《法海寶藏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