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中,Roger談了些關於衝鋒衣在潮流圈的溯源,以及一些常見的科技分類。
在後臺Roger閱讀了一些留言後,發現大家最感興趣的還是如今潮流圈最炙手可熱的The North Face以及Arc’teryx始祖鳥兩大品牌。很多朋友希望Roger能夠針對這兩個品牌來寫下橫評,以便更好地找到屬於自己的衝鋒衣。
那麼這次Roger就先從The North Face,以及其同Supreme的聯名開始說起。
如今無論是潮流博主,Youtube播客還是The North Face官網,都會把羽絨服Nuptse、搖粒絨Denali以及衝鋒衣Mountain Jacket歸為最經典的Icon系列。這個說法在Roger看來並不完全準確,因為這三個單品,最早進入潮人視線的,或者說被挖掘的,還是因為紐約一霸Supreme。
迄今為止,我們已無從考證,是The North Face規定了這三個單品作為聯名單品,還是Supreme選擇了它們。然而有幾點可以看出端倪:
1. 「Icon」這個門類在The North Face官網上出現,還是今年才有的事。
2. Nuptse 1996、Denali 1995這兩件夾克被Supreme一直聯名,然而在The North Face的渠道內,美國是這兩年才開始大規模復刻,而在歐洲Denali 1995則一直沒有被復刻。
3. Supreme也聯名了不少90年代的經典,諸如1990年的南極考察隊的套頭GORE-TEX衝鋒衣、90年代末期的RTG系列、Cordura Plus耐用尼龍的Expedition Jacket等單品,這些都未被The North Face在市場上復刻。
相信看過Roger鑽欄的朋友們一定記得,Roger曾寫道,Supreme善於挖掘90年代中後期的單品並進行聯名復刻。因為這段時期經典的街頭風格至今影響著我們,並且Supreme的滑板手們也保留著這段時期的著裝風格。
James Jebbia在訪談中也曾確認過自己品牌的風格。他談到:「我覺得過去我們絕大多數的產品設計來自於90年代的時代風格。畢竟,這是我們開始的年代。不過,那個年代,無論對於衣著,音樂,藝術還是很多事情,那段歲月確確實實屬於我們的黃金年代。所以很多的設計以及我們很多的方方面面都收到了90黃金年代的影響。」不僅如此,James Jebbia還提到了當初品牌的一些靈感來源:「我很喜歡Helmut Lang,在我看來Supreme比起它並不同屬高街品牌,但是我確確實實收到了它的影響。而Polo by Ralph Laurent、Nautica、Perry Ellis這些90年代滑板少年身上的衣服,也確實其啟發了我們。但有意思的是,我們品牌的風格一直沒有太多變,而如今你走進Macy百貨,這些我提到的牌子,也依然保持了90年代至今的一貫風格。一直以來我們沒有做諸如重新發明輪子這樣的事情。其實我們的版型和風格一直就這麼簡單。我想很多朋友可以一眼就能認出,屬於我們Supreme的單品。」(1)
因此,Supreme選擇這些90年代的單品,讓它們在潮流市場上激起了火花,而The North Face發現了其中的經典情懷,並將它們復刻定義為Icon,這個邏輯或許很能解釋。
事實上不僅僅是Supreme,尤其在美國日本,有很多The North Face 1990年代風格的擁躉。它們熱衷於在古著店尋找那些1990年代的經典,並且組織集會,和同好們交流分享。
在他們最喜愛的單品種,除了如今的三大Icon,我們看到了不少被Supreme復刻而The North Face渠道遲遲沒有發售的單品。也說明了,其實The North Face的經典不僅僅只有三大件,而Supreme則是真正把經典帶回2020年的那個牌子。
2014年紐約中央公園 THE NORTH FACE VINTAGE玩家們的聚會
Via : SNTRL
INSTAGRAM上的VINTAGE愛好者曬出了
被SUPREME復刻的兩件元年單品
Via : INSTAGRAM
既然在各大平臺都沒有人詳細來對比The North Face的這些衝鋒衣,那麼Roger打開衣櫥,一件件細講。
ROGER的部分THE NORTH FACE衝鋒衣
Via : ROGER衣櫥實拍
Mountain Jacket 1990,是如今市場上TNF旗下最火的衝鋒衣,沒有之一。在Supreme的發售中,這件衣服被稱為「Mountain Parka」。在Supreme的首次登場始於FW2010,採用了waxed-cotton這種Barbour最愛的塗蠟防水棉材質。此後則Mountain Parka與Supreme可謂一發不可收拾,普通防水尼龍則結合了腰果花、雪山、自由女神的印花,GORE-TEX則使用了經典的ARC logo、還有牛仔丹寧的WindStopper版、小羊皮版、金屬色版、燈芯絨版……似乎各種面料的嘗試在這件衣服上都有了可能。
SUPREME ARC LOGO GORE-TEX MOUNTAIN PARKA (SS19)
Via : SUPREME
1990與Parka有非常細小的區別,比如風帽調節抽繩,1990版的更長,再者,便是1990版保留了可裝內膽的拉鏈設計,而Supreme版的Parka則取消了內膽拉鏈,除此之外兩者一模一樣。胸前兩個巨大的斜拉鏈口袋可以裝載大體積物品,左胸前也有內側口袋方便放置一些私人物品。肩部和手肘則有更耐磨的尼龍加強,只是Roger總覺得這幾塊加強尼龍好像沒有做過DWR防潑水處理,雨水還是會打溼外布。
作為1990年登山徒步的裝備,Mountain Jacket設計之初就是為了抵抗惡劣寒冷的天氣而設計,所以衝鋒衣作為外層,使用搖粒絨或者羽絨內膽作為保暖層是最標準的搭配。(當然現在潮人們則有更多的選擇。)正因為是為了寒冷的天氣設計,所以Mountain Jacket 1990/Parka採用了2層GORE-TEX加內襯的設計,而內襯則是抓絨材質。衣服外層的面料也比較厚實。在增加了保暖性的同時,卻也犧牲了一定的透氣性和柔軟性。(註:歷史上Mountain Jacket也存在過網眼布的內襯,但是新版已無這樣的設計)
所以,The North Face最火的生活類衝鋒衣,其實並不適合在溫度較高的季節穿著。
Mountain Light Jacket 1994則是又一大經典。這件衣服同為「Mountain」系列,然而和1990版本有著極大的差別。正如上文提到,1990版本的厚實和保暖註定了這並不是一件輕量級適合溫暖、炎熱季節穿著的衝鋒衣,而Mountain Light Jacket 1994則改變了這一切。
市售版GORE-TEX與SUPREME FW16版本對比
Via : THE NORTH FACE, SUPREME
首先,Light 1994版本採用了更加輕、薄、柔軟的尼龍材質,突出了名字中的「Light」。
其次,在內襯方面Light 1994版本採用了網眼布和更為柔軟的尼龍作為內襯。在減輕重量的同時增加了透氣性。
最後就是剪裁方面,如果說1990版本的更像一件夾克,那麼1994版本無論是更修長的剪裁,還是腰部增加的調節繩,讓這件衣服更像一件真正的Parka連帽大衣。(註:2014年秋冬Supreme聯名的Mountain Light Parka「落葉」、「暴力橙」版本取消了內膽拉鏈的同時,將網布內襯同樣換成了抓絨布。)
市售版的內襯採用了網眼布,而SUPREME則使用了抓絨布
Via : THE NORTH FACE, SUPREME
近兩年中,Supreme復刻了90年代採用了Cordura Plus耐磨麵料(現為Cordura Classic)的 Expedition Jacket以及銷聲匿跡很久的RTG系列。
把這兩件衝鋒衣放在一起講是因為:
1. 去了多功能馬甲,兩件夾克在版型及細節上有著98%的相似之處。
2.儘管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這兩件夾克版型十分稀有冷門,然而在熱愛古著的TNF粉絲中,這兩件一直是90年代中最具有人氣的單品之一。
RTG馬甲在VINTAGE圈是最炙手可熱的單品之一
Via : SNTRL
在沒有馬甲的情況下兩件夾克版型近乎一樣
Via : SUPREME
先說說Cordura,在相同重量的情況下,Cordura面料的耐用性分別為標準尼龍面料的2倍,滌綸面料的3倍,和棉製帆布的10倍。這就意味著更輕的Cordura可提供與比較重的標準尼龍,聚脂纖維或棉製帆布相同效果的耐用性。在背包上Cordura面料十分常見,而在外套夾克衫Cordura則通常用於軍事夾克,或者機車類服飾。
而RTG,這一個只存與1995-1998的冷門系列,全名為「Remote Terrain Gear」,翻譯成中文也就是遠程地形裝備。可見這個系列誕生之初,也是為了長時間跋涉而準備的。而其中,這件可以裝在飲水袋、登山杖等多種裝備的馬甲也成為了整個系列最大的亮點。
元年RTG馬甲,其實是為了飲水袋,
登山杖等各種遠途裝備的裝載而設計
Via : INSTAGRAM
說完了這些冷知識,Roger想說,兩件衣服都是TNF如今復刻系列裡細節最為出眾的夾克。兩者裝載實用性極強,都有前胸的大口袋以及腰間都有口袋,不僅左右對稱,甚至在內裡的相同位置也,總而言之,一共8個口袋,無論是手機錢包,還是護照護目鏡,哪怕私房錢,都不是問題了。
略小的區別在於,Cordura在左袖上還額外有一個口袋,腰部有抽繩,而RTG由於馬甲上有更多的口袋和鬆緊扣則省去了這兩個細節。當然,Cordura版本的面料厚實耐磨,RTG的則相對更為輕薄柔軟一些。
比起元年版本,Supreme的復刻還是有一些改動,例如內襯從網眼布變成了印滿雙方logo的絲滑尼龍,腰部專業級的防風裙在復刻中則被省略。(防風裙主要起到防止風雪從衣服下端灌入的作用。這個設計目前已不多見,而更多的由衝鋒衣下擺兩側束緊拉繩扣件組合所代替了。當然,這種設置在一些風力大和寒冷的地區還是比較適用的。主要起到防止風雪從衣服下端灌入的作用。這個設計目前僅在最專業頂級的衝鋒衣上得以保留。)
元年版本CORDURA夾克的上身照及細節圖
Via : GOOGLE
當然有一點必須吐槽,也就是Supreme的官網,介紹RTG的馬甲和夾克均採用了GORE-TEX的面料,但實際上只有夾克本身是GORE-TEX面料,而這件馬甲根本不防水。想要在雨天穿著,還是把馬甲乖乖留在家裡吧。(在The North Face聯名中Supreme官網的錯誤描述已是常態,例如皮革版本的Nuptse羽絨服,實物是羊皮材質,官網介紹是牛皮;而自由女神版本的Mountain Parka為普通防水尼龍材質,而官網則介紹為GORE-TEX。當然如果買來後發現上當了,Supreme態度惡劣而強硬:你不滿意歡迎退貨。不過似乎沒有人會把原價的Supreme x The North Face退回去吧。)
這件套頭衝鋒衣很有意義。
1. 儘管Supreme與The North Face的合作始於2007年2月,但這次合作卻是雙方邁入第十一年來首次採用了GORE-TEX科技的衝鋒衣。
2.這件衣服的元年版本,正是1989-1990年,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徒步橫穿南極大陸,所使用的裝備。
或許也正是因為人類首次徒步橫穿南極大陸的緣故讓這個系列在Vintage圈,一直具有極高的人氣。
1990年於南極拍攝的團隊照
Via : GOOGLE
VINTAGE愛好者穿著全套元年裝備
Via : SNTRL
套頭衫本身也是細節滿滿,風帽、腰部以及下擺三處調節繩扣讓這件外套能夠適應何種內膽的需求;胸前的大口袋至今也潮流風滿滿。
如今SUPREME的復刻為這件夾克增添了更多街頭的味道
Via : SUPREME
如果硬要說什麼毛病,就是在2020年,這件衣服全新的價格已居高不下,而Supreme與The North Face的GORE-TEX聯名已有更多實惠的夾克可供選擇。除此之外,這確實是一件值得擁有的套頭衝鋒衣。
最後Roger想來說說,The North Face的王牌,Summit Series巔峰系列。
1. 正經地介紹,始於2000年,Summit Series當初定位為登山者所推出的系列。直到2015年,The North Face開始精簡Summit Series,將其打造成品牌最高端的登山徒步裝備。命名上,L1代表貼身的第一層裝備,以此類推,L3則一般為內膽羽絨,L5則為硬殼衝鋒衣。
2. 不正經地說,如今The North Face在中國的知曉度如此「國民」,得力於Supreme這種重量級品牌推廣的同時,也是因為各種假貨泛濫所致。而在假貨市場,十件The North Face的假貨,就有7件Summit Series,剩下的也就是Supreme聯名了……
拿出這三件對比,是因為這三件是Roger衣櫥裡正好擁有的三件Summit Series L5衝鋒衣,也是目前還可能有機會入手的三件。因為今年起,The North Face全線下架了所有GORE-TEX科技的產品,全面以自家研發的新科技FutureLight將其替換。所以現在能買到的Summit Series L5 GORE-TEX,絕對是市場上的遺囑。
而這三件,則代表了三種不同的定位,C-Knit是GORE-TEX柔軟性的內襯探索,Pro則是最高端耐用的GORE-TEX。
SUMMIT L5 FUSEFORM GORE-TEX C-KNIT JACKET
Via : THE NORTH FACE
SUMMIT L5 GORE-TEX PRO JACKET
Via : THE NORTH FACE
SUMMIT L5 FUTURELIGHT JACKET
Via : THE NORTH FACE
而FutureLight,上篇中說道,是The North Face如今改變GORE-TEX不透氣、過於硬、無拉伸等弱點而研發的新科技。(原來FutureLight面世我,我們才知道在The North Face眼中高高在上的GORE-TEX是那麼垃圾……)
至於哪件更好?繼續說下去。
作為一個衝鋒衣愛好者,這只是我的實際使用體會,並非專業的數據或者極限條件測評。對於我而言,衝鋒衣最重要的便是幾點:防水性、透氣性、柔軟度以及耐用性。
對比測試的前提,是氣溫20度,Roger內搭NikePro快乾衣,外穿衝鋒衣進行2KM跑步比對。由於體能問題,幾件衣服對比分兩天進行。
首先我們先說下夾克的結構。衝鋒衣一般分為沒有內襯布的3層結構以及有內襯布的2層/2.5層結構。參與對比的除了Summit Series的兩件衝鋒衣為三層無內襯布的結構,其餘均為兩層加內襯布的設計。
衝鋒衣最大的缺陷就是在於「硬」。穿著衝鋒衣的時候,發出聲響在所難免。
而這就是FutureLight科技的厲害之處。衝鋒衣的面料相當柔軟,還有一些彈性。硬殼夾克卻有軟殼的穿著體驗,正是FutureLight的所帶來的震撼。所以柔軟性和透氣性舒適度其當仁不讓排在了第一。
排在了第二的是The North Face 的Summit L5 FuseForm GORE-TEX C-Knit Jacket排在了第二。如此長的名字簡要地說,就是使用了Fuseform科技的融合技術並結合了GORE-TEX C-Knit輕量背膜科技。不過這件衣服還是在穿著過程中發生了很大的聲響。(關於Fuseform,形象說來,即是一種衣體融合式的革命技術。具體科技原理,主要是將耐磨與輕薄兩種材料創新式融入一件夾克。在最大程度上減少了接縫剪裁後,Fuseform科技最終打造出渾然一體的平滑混合整片面料,保證衣物簡潔整體性的同時,也摒棄了傳統的先縫合後壓膠的工藝,有效減輕裝備重量。也正是由於輕量與耐磨材料相互結合,使其更加柔軟輕量。)
(而C-Knit則是來自於GORE-TEX的新背膜工藝。使用全新的編織手法生產背膜內襯,使其較普通的GORE-TEX三層夾克輕了15%透氣性則提升了10%)。
GORE-TEX Pro雖然號稱最透氣的GORE-TEX,但是測試中實際感受在透氣性方面好像和C-Knit版本差不了太多,都有些許悶熱,並且由於面料稍厚實,排名第三。
排在第四的是Mountain Light Jacket 1994。在柔軟度方面非常優秀,然而因為其為2層+內襯的結構因此重量方面不及前兩件。透氣性稍微有些不足,然而腋下拉鏈則稍許幫了些忙。
南極科考隊的套頭衣排在這個榜單第五,畢竟…這是一件用於南極的外殼,可以理解。
潮流圈最火熱的Mountain Jacket 1990在這個榜單裡只能排到第六。誕生之初,這件作為搭配抓絨/羽絨內膽的登山裝備並不是為普通城市較為溫暖的場景所設計,因此較為厚重的表布和絨面內膽的1990版,排在這個位置並不意外。
而最後想一起說的便是Supreme聯名的2020春夏RTG Jacket+Vest與2018秋冬Expedition Jacket。如果卸下機能馬甲,兩件衝鋒衣有著幾乎一樣的剪裁和版型。由於2018款使用了Cordura耐磨尼龍,因此在柔軟性方面自然不及2020的RTG版本。RTG版本夾克本身本身的面料與Mountain Jacket相近,然而加上了馬甲後,嗯也就別提柔軟性一事兒了。至於透氣性……對不起穿這兩件衝鋒衣跑2K兼職就是折磨,如果溫暖的天氣,還是算了吧。
而金角大王那件,本身材料決定了其真的不柔軟不透氣。
正如前文提到透氣性一直是各大衝鋒衣的主打性能,然而透氣卻值得是「水蒸氣分子」穿透的性能。
說白了,衝鋒衣永遠不會達到普通棉質或者針織衣那樣空氣透過的感覺。
而FutureLight又一主打的性能便是其透氣性。實際穿著中這件夾克真正地接近於普通運動夾克給人的透氣舒適感。著實令人驚豔。
而其他的幾件,GORE-TEX陣營在出汗後確實有水蒸氣排出,然是真正在夏天,要透氣還是把衝鋒衣脫下才是正道。GORE-TEX儘管一直主打其「透氣」的特點,但是實際感覺卻真的非常一般。
總結柔軟性透氣性比拼排名:
1.Summit Series L5 FutureLight Jacket
2.Summit L5 FuseForm GORE-TEX C-Knit Jacket
3.Summit L5 GORE-TEX Pro Jacket
4.GORE-TEX Mountain Light 1994 Jacket
5.Trans Antarctica Expedition Pullover Jacket
6.GORE-TEX Mountain Jacket 1990
7.RTG Jacket+West /Cordura Expedition Jacket
8.Metallic Mountain Parka
首先「耐用」一詞在這裡指的是兩方面,「內層不溼透」的防水性能和「表面不溼透」防潑水性能的持續性。經過多年的累計,「內層不溼透」對於GORE-TEX或者入門級The North Face的DryVent科技而言,使用多年都不是問題。然而能讓「表面不溼透」的防潑水性能保持很久,無論多貴的GORE-TEX夾克都無法維持。因為DWR的防潑水塗層真的很脆弱。
防水測試,Roger在夾克的外層口袋中塞入廚房用紙,然後使用浴室的花灑進行衝淋。如果廚房用紙溼透,這說明防水失效,反之亦然。這個測試雖然不專業,然而浴室花灑的水壓,和城市暴雨接近,針對這個城市潮流使用的衝鋒衣測試則以足夠。
測試前還要補充一句,C-Knit版本以及GORE-TEX Mountain Parka為Roger穿著最多的衝鋒衣,DWR磨損程度較其他幾件會更加嚴重一些。其他的夾克DWR則相對沒有太大磨損。
第一次測試中,除了金角大王和Cordura的兩件,廚房用紙沒有沾溼外,其他的多多少少都有些溼透。而C-Knit版本的溼了一大半,而最令人期待的FutureLight,溼巾全部溼透了。
難道FutureLight就這麼不防水?難道GORE-TEX也會滲水?究竟是什麼問題讓這個如此失敗?
仔細研究,發現問題出在了,花灑的熱水上。Roger使用了熱水進行測試,而熱水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氣。無論GORE-TEX還是FutureLight,水蒸氣分子的透過率一直是兩者最引以為傲的賣點。所以,熱水中的水蒸氣大量地透過防水層進入了口袋內部,導致了廚房紙浸溼……
第一次測試很失敗,但也說明,水蒸氣的透氣率這件事,沒得吹。
好了第一次Roger搞溼了一堆衝鋒衣,等到了第二天全部幹透了,重新使用花灑加冷水測試。
GORE-TEX陣營中,除了前文提到的,Mountain Parka和C-Knit由於頻繁地穿著,導致DWR失效,表布最後有大面積溼透,其餘的GORE-TEX夾克均有很好的荷葉效應水珠自上而下地滾落。
但是令人費解的是C-Knit版本的Summit L5夾克,似乎廚房用紙還是浸溼了些許。同為Summit系列的Pro版本則無比乾爽……這貌似不應該,儘管DWR確實磨損了,但是也不至於GORE-TEX內襯防水失效,有待商榷。
GORE-TEX ARC LOGO的MOUNTAIN PARKA由於頻繁穿著,
DWR有一些失效,但是內部依然乾爽
Via : ROGER 衣櫥實拍
SUMMIT L5 GORE-TEX PRO表面的荷葉效應
Via : ROGER 衣櫥實拍
RTG JACKET 表面的荷葉效應
Via : ROGER 衣櫥實拍
CORDURA EXPEDITION JACKET 表面的荷葉效應
Via : ROGER 衣櫥實拍
而作為對比的FutureLight,坦白說有點意外。因為最為The North Face如今最大的王牌,這件衣服我買來後僅兩次穿著,但是DWR的荷葉效應似乎沒起到什麼作用,夾克外布還是溼了一大片,儘管內襯的廚房紙沒有打溼,然而外布溼透,在冬天會極大地影響體溫和夾克本身的透氣性。
兩件最高端的Summit Series都出了問題?
在第三天我對於兩件衣服做了同樣的測試,這個問題重複發生了。區別在於FutureLight的表布還是會溼透,而C-Knit的GORE-TEX夾克卻發生了內部滲水的現象。
總結,對於GORE-TEX而言,防水絕對不是問題,然而DWR需要定期保養,還能恢復荷葉效應。並且使用保養劑,恢復的性能也會不及出廠時那麼完美。衝鋒衣還是要好好伺候。
但是兩件Summit Series,黑人問號?????
SUMMIT L5 FUSEFORM GORE-TEX C-KNIT JACKET
胸前拉鏈周圍已滲水
Via : ROGER 衣櫥實拍
SUMMIT L5 FUTURELIGHT JACKET的
防潑水似乎沒有起到太大的作用
Via : ROGER 衣櫥實拍
針對這個問題,Roger上網搜索了很多信息。發現微博上,一名徒步愛好者購買了Roger同款的Summit Series L5 FutureLight夾克也出現了戶外下雨衣服外布全部打溼的尷尬現象,顯然這不是個例。也就是說,The North Face保證了內襯乾爽、極高的的透氣性的同時,卻也犧牲了原本一定的荷葉效應。FutureLight這個新科技等於做了很大的權衡。
微博用戶@好好供應 也對這件
SUMMIT SERIES L5 FUTURELIGHT 夾克產生了質疑
Via : 微博
想來也是,畢竟Summit Series針對的是高海拔徒步登山所需。高海拔顯然沒有像花灑一樣的暴雨侵襲,抵抗大雪狂風才是防水性能的目的。而登山說產生的汗水,需要及時排出才不會感到寒冷。所以FutureLight這樣的結果,可以理解。只是作為都市暴雨時的裝備,還是得斟酌。
至於C-Knit版本的這件夾克,隸屬於GORE-TEX,不應有此現象發生。這件衣服購於歐洲The North Face官網,於是Roger聯繫了官網Warranty部門並將夾克寄回維修。後來經檢測,這件衣服確實質量出了問題,官網願意退款或者換貨。然而C-Knit已經停產,官網則把庫存中為數不多的Summit Series L5 GORE-TEX Pro夾克作為更換的產品寄給了我。
於是Roger就有了兩件Summit Series L5 GORE-TEX Pro。嗯值得一提的是,C-Knit版本的售價是500歐元,FutureLight和GORE-TEX Pro版本的售價是600歐元。當發現產品質量問題,直接更換更高價格的單品,這種服務值得稱讚。
洋洋灑灑六千字,介紹了The North Face在潮流圈的一些常見單品的比對。可以說基本上可以涵蓋了大多數。(Kazuki系列的GORE-TEX衝鋒衣性能參照Mountain Light 1994 Jacket,FutureLight版本這對應我那件Summit Series L5)總的來說,Supreme與The North Face合作的衝鋒衣幾乎都不適合於較熱的季節穿著。這一季剛發的Cargo系列看上去輕薄了些許,然而其只是防水尼龍材質,Roger還沒收到,故這次不作定義。
防水方面,裡布不溼,是所有GORE-TEX以及普通Supreme與The North Face夾克都能保證的。在都市的雨季,是不是GORE-TEX其實在防水性上差異並不是太大,而透氣方面,GORE-TEX雖然號稱透氣性很強,但是天氣一熱,依舊悶熱。在Roger看來,如果資金允許,買GORE-TEX肯定沒錯,但是如果手頭稍緊,或者喜歡的Supreme聯名款不是GORE-TEX版本,用於寒冷天氣防風防雨,則足夠。
FutureLight對我而言,則是個矛盾的科技。因為買衝鋒衣,根深蒂固的觀念是用來防雨,其次才是透氣透軟舒適這些點。或許之後我會買其他款式的FutureLight,然後再寫一篇這樣的文字進行更進一步的測評。
最後想說,C-Knit那件,應該是個例。然而別迷信GORE-TEX,或者說冠以Summit Series最高端系列定位的這些頭銜,產品有問題,GORE-TEX有著嚴格的質保政策,聯繫品牌進行檢測和維修則是王道。
最後你如果問我,Supreme和The North Face我會怎麼選?我會告訴你只要官網原價,不管什麼科技什麼款式我都買。
反正Roger在歐洲幾年,Supreme官網上連續三年原價Box Logo衛衣的手速,原價的The North Face聯名一次都沒成功過。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牽涉版權請聯繫
xhood006@163.com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