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有句俗話叫做飛上枝頭變鳳凰,形容的便是本身身份地位的女人,藉助某種勢力,最終改變了自己的身份地位,成為優秀出彩的人。這一類人,通常藉助男人的身份地位,改變自己的身份。說起古代男人,最優秀最有能力的自然當屬一國之君,後宮中也是佳麗三千,看似只要被皇上看中,無論從前是什麼地位,都能搖身一變成為貴女。
但你若真覺得宮女變成妃子有那麼簡單,就大錯特錯了,在清朝,大部分宮女非但不想被皇上看中,甚至極其害怕被皇上挑中成為妃嬪。「飛上枝頭變鳳凰」這種橋段,宮女們更不想發生在自己身上,那麼這是為什麼呢?
喜新厭舊後的可怕結局
提及宮女變成妃嬪,最終搖身一變成為天之驕女的典型事例,確實有很多。譬如康熙時期的一位寵妃德妃,她原本就只是辛者庫的一個包衣婢女,作為選秀中身份比較低微的一類進入皇宮。這一類人由於家庭身份地位,無法直接進宮入選嬪妃,最終能夠當上皇妃,也只能憑藉皇帝垂愛。
單看德妃的一生,確實足夠出彩。不僅自己入宮後一直深受皇帝寵愛,最終自己的兒子也成為一代帝王,聽起來確實不錯。但你若因此覺得每個宮女都會如此下,那就大錯特錯了。
康熙時期,除了這位德妃娘娘以外,還有一位從辛者庫出身的妃子,也是非常出名。她便是康熙時期參與九子奪嫡的八阿哥生母良妃。儘管這位良妃娘娘為康熙生下了八阿哥,但她的命運要遠遠不如德妃。由於兒子參與九子奪嫡,使得這位原本不受寵的妃子情況雪上加霜,甚至被康熙評價為「辛者庫賤婦」。毫不誇張的,她的身份地位嚴重影響了八阿哥的仕途,讓她的兒子終究與地位無緣。相信良妃知道自己會是這種結局,定然不希望自己與康熙擁有這段感情,生下一個字出生就不受重視的兒子。
除了這位良妃娘娘以外,清朝還有很多宮女與她的情況相似。譬如乾隆時期,他曾在南巡時遇到一位女子,被乾隆十分鐘意,不僅被乾隆帶進宮,甚至還封了銀妃娘娘。聽起來,這位宮女的命運還不錯,現實卻遠遠更為殘酷。這位銀妃娘娘進宮沒多久,乾隆時期另一位出名的寵妃容妃娘娘便進了宮,自容妃進宮以後,這位身份樣貌樣樣不如容妃的銀妃,便被乾隆遺棄,從此不聞不顧。
由此可見,宮女被皇帝看中,實際上是一件有風險的事。如果自己有信心能夠讓皇帝獨寵自己,那麼宮女在後宮的日子還好過些。倘若不能,那麼就會像良妃娘娘、銀妃一般,被喜新厭舊的捨棄掉。
無法名正言順做母親
儘管像德妃一樣,深受皇帝寵愛,能夠得到善始善終。但她們的生活,也有很多的意難平。譬如歷史中的德妃與四阿哥之間,關係始終冷淡,按理來說,德妃娘娘十月懷胎才將孩子生出,這四阿哥又是她人生中的第一個孩子,意義應該非常特殊,但實際上,德妃娘娘與雍正的關係一直不冷不熱,其主要原因就是因為雍正從小沒有在德妃身邊長大。
在清朝後宮中,有著嚴厲的妃嬪制度,不是每個人生下孩子都可以親自撫養的。低於妃位以下的妃嬪,剩下的孩子都要交給高位份的妃子撫養,德妃生下雍正時,並不是妃位,所以按照規矩,雍正必須交給更高輩分的妃子撫養,這也使得他們母子之間始終有隔閡。儘管雍正如何真心對待德妃,母子之間的關係總是不如十四阿哥親近。實際上,這並不是他們兩個的錯,只因當時的制度過於森嚴,疏離了他們之間的母子情誼。
不只是雍正,還有乾隆的生母也曾遭受過同樣不被尊重的對待。眾所周知,乾隆的生母身份並不尊重,但撫養他的鈕祜祿氏卻是為位高權重的。儘管乾隆想要為生母證實身份,卻也不得不顧及鈕祜祿氏的身份。歸結最終,乾隆也沒有公開承認過自己生母的身份,這便是身份全是帶給她們的無奈。
被皇帝錯愛,也許短時間內會得到身份地位的提升。但如若無法辨認皇帝是否是喜新厭舊,那麼被遺棄以後的宮女,命運將非常慘澹。不僅如此,她們還會影響到自己下一代的身份,實際是得不償失。所以清朝時期宮女,大多是害怕被皇上看上的,因為他們自知身份地位,很可能德不配位,因此受到許多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