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電視劇的題材千千萬,相信大家也都看過不少。而在題材諸多的古裝劇當中,絕對要數古裝劇最吸引人們的視線,而在這些古裝劇當中,又數清宮劇最抓人們的眼球。
相信不少女孩子都喜歡看清朝後宮題材的電視劇,在清朝宮鬥劇當中,皇帝美豔的后妃們爭相鬥豔,用盡手段幹掉對手、力圖上位,這樣的劇情十分吸引人觀看。
在一些清宮劇當中,編劇對史實的還原也可謂出神入化,這其中不僅包含了一些真實的歷史事件,有關歷史的美術設計更是讓我們通過電視劇瞬間「穿越」回那個年代,仿佛身臨真實的清朝後宮現場。
相信不少朋友也都注意到了,在許多的清宮劇當中,清朝後宮嬪妃的脖子上總是掛著一條「圍巾」,這圍巾究竟是什麼東西,有什麼樣的作用?
「圍巾」其實另有其名,並不是為了保暖
現在的我們對圍巾的定位和印象,是屬於一種保暖的衣物,通常會在秋冬寒冷的天氣中佩戴。但是,清宮劇中宮女們的「圍巾」,相信大家也都注意到了,這薄薄的一層圍巾,說是圍巾,卻又沒有圍住脖子,只是環繞在宮女們的衣襟上。
不管怎麼看,宮女們的「圍巾」都是沒有保暖作用的,自然也不是只有冬天才會戴,而是無論季節和天氣都會穿著。
這條白色的「圍巾」並不叫圍巾,清朝宮女們叫它「龍華」。這一個很有詩意的名字,其實也含有了許多別的含義,告訴人們這龍華不是一條簡單的圍巾,而是有著許多內涵的裝飾用品。
簡單來說,宮女們脖子上佩戴的龍華並不是保暖用的衣物,而是一件裝飾意義大於保暖意義的東西。
每個宮女的「龍華」都不一樣,並非所有宮女都戴著龍華
雖然在印象當中,好像清朝後宮所有的宮女身上都戴著龍華,但事實並非如此。雖然後宮嬪妃佳麗三千之多,但一些最底層的宮女是沒有資格佩戴龍華的。
為什麼呢?這就得說說後宮嬪妃的等級了。我們都知道,即便後宮裡的都是皇帝的女人,但是皇帝的女人們也和朝廷的百官一樣,有著嚴格等級分別制度。
在古代,這種等級制度的分別是十分重要的。且說每個朝代的百官,雖然大部分他們的官服都是統一制式,但即便是統一的官服,服裝上面的裝飾和花紋也是不一樣的。就以清朝為例,官員們的官服上都會使用飛禽走獸來表明官員的等級,不同等級所使用的獸類不同,最高級的便是皇帝身上的龍了。
低等級的官員不能使用高等級官員限定的獸類,這一點也相同地映射在後宮的妃子身上,也就是說,妃子身上的龍華,正能夠表明妃子的身份和地位。
其實仔細看我們也能夠注意到,清宮劇裡妃子身上的龍華上,其實都有著不同的花紋和圖案,這些龍華有長有短,而一些地位較低的侍女,身上其實是沒有佩戴龍華的。
龍華方便了皇帝辨別宮女的身份
都說後宮三千佳麗乃皇帝的幸事,實則不然,就算被三千佳麗擁躉,皇帝有的時候也會頭疼——朕分不清誰跟誰啊。
所以便有了用服飾、裝飾來表明身份的手段,別看身為皇帝其實不用在意這些也可以,但辨別妃子的身份不僅方便了皇帝,更是方便了后妃與后妃之間互相辨明身份,這樣就不會出現說出與場合不符的話、做出與等級不符的事情的情況發生。
在清朝,級別最低的宮女,要麼不佩戴龍華,要麼佩戴一條短短的、沒有任何裝飾的純白龍華;而級別再高一點的妃子,通常都會在龍華上刺繡,繡不同的花朵。
等級不同的妃子,能夠在龍華上繡的花朵的種類是不一樣的,能繡上去的花朵的數量也是不一樣的。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或許我們注意到的只有普通嬪妃身上顯眼的白色龍華,那麼太后身上的龍華又是怎樣的呢——看看慈禧太后,晚年慈禧太后為了彰顯自己尊貴的身份,不僅採用了獨特顏色的龍華,而且還在龍華上鑲滿了珍珠與金箔,這麼一看,這條龍華甚至和她這個人融為了一體。
想了解更多有趣的歷史,歡迎關注那樣的歷史挺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