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攀登運動傷害大總結,果斷學習!

2021-02-28 西北登山技術裝備店

動動手「分享到朋友圈」吧!小夥伴們一起探討學習歡樂多~


常見攀登運動傷害好像是攀登運動的副產品,如影隨形,不可完全消滅,但通過謹慎對待,科學處理,我們可以把損傷的可能降到最低,讓樂趣最大化,讓享受最大化。讓我們更愛惜自己一些,維護一個柔滑運行的生理機器,才能更長久更開心地從事我們的運動。

暫不考慮由於安全問題帶來的惡性事故傷害,那是另外的範疇。假定所有的保護點都堅不可摧,所有的器械操作都高枕無憂,你盡情盡興地攀爬訓練,更高的目標不斷誘惑著你,你迎接和挑戰極限,或者僅僅是你的衝動。精神力量不可避免地給身體帶來了沉重的負荷,身體就這樣被你虐待了。

  

常見攀登損傷一:肌肉,筋鍵、韌帶慢性損傷

  

我相信攀巖者們都或多或少地使用過各種跌打損傷藥膏,精油。我們的手肘內側,三角肌側部,背、腰部等長期發力的部位,以及手腕,腳踝,膝蓋等多次屈伸的關節,常常會出現慢性損傷和疼痛。這些慢性損傷,基本上都來自於微損傷的積累,是長期的錯誤動作,錯誤習慣導致的。受傷是在微小警示不奏效時,身體警告你的最後手段,讓你發現那些急需更正的錯誤方式。

攀爬後的按摩放鬆往往是我們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靜態風格的攀巖者在鎖定時給肘關節帶來極大的壓力;太喜歡動態的人肩膀和手指是容易受傷的環節。採用廣泛多變的抓握方式,比如OPEN抓點,指洞支點變換不同的手指組合等,壓力將分散到多個部位,每個部位承受的份量就小得多。把不同的風格調和在起,才是對抗損傷的最好途徑。

  

關節在達到其活動限度的邊緣時,會給自身和周圍的肌肉群施加額外的壓力,很多受傷發生在身處這些邊緣姿勢時。當你做幅度誇張的寬展肩,交叉手,DROP KNEE等動作時,在姿態的收尾處肌肉必須繃著勁,這樣重量才不會突然落在關節上,帶來韌帶受傷的危險。

  

解決方案

  

活動範圍較大的關節,其穩定性依靠周邊肌肉的均衡對抗力來提供。為使肌肉平衡發展避免受傷,必須同時訓練你的對抗肌。攀巖運動多數使用拉力,我們的肱二頭肌往往比負責「推力」的肱三頭肌要強壯得多,這就是一種失衡。所以如果你訓練負重引體,需要用臥推等項目進行平衡。攀爬角度各異、風格多變的路線,有助於避免肌肉失衡。

  

常見攀登損傷之二:指關節腫大

    

這是慢性損傷中的一種,之所以把它專門提出來探討,是因為手指對我們而言太重要了,是我們吃飯的傢伙什兒。對於攀巖而言:大臂、小臂,手指、指尖,越往尖端,力量方面的要求越為顯著。在攀登過程中,關節囊,韌帶等承受的力量可能達到700N。我們的手指發出的,同時也承受的力常常遠大於人體生理構造所預期的限度。如果總是試圖用一兩根手指承擔大部分甚至是全部的體重,或者是使用CRIMP等過度拉伸關節的發力方式,就容易傷害韌帶和關節囊。

中指,無名指的第二關節腫脹,變形,有觸痛,壓痛,扭痛,並且由於僵硬導致手指不能完全伸直或握緊是非常典型的攀登訓練積累傷,而我,慚愧,是這種損傷的典型示例。右手中指的第二關節,好像已經成了永久的記號,伸出去像一面旗幟,不知道算是紀念我的刻苦,還是愚鈍。

  

解決方案

  

要防治「大指節」,有很多細節需要日常留心。比如,拉韌帶以增強其彈性;攀登前熱身,循序漸進;攀登中量力而行,不做過分超越生理極限的動作,多採用OPEN等損害較小的姿勢;攀登後自我捏揉按摩關節等。

攀巖者常用膠布纏繞和支撐第二指節,減少壓力。將膠布撕成半指節寬,手指自然略彎,在根部指肚上纏繞1~2圈,然後從掌心一側斜向纏入第二指節,在第二指節纏繞1~2圈,再從掌心一側斜向拉回根指節,再纏繞1~2圈後收尾截斷。這種「X」形膠帶有兩個功能,一是協助關節囊固定韌帶,減輕關節囊壓力;另一個,纏過膠帶後,CRIMP姿勢會變形,OPEN動作使用會增多,相當於以外力約束手指動作,使韌帶不會超負荷拉伸。

  

常見攀登損傷之三:肌肉、筋鍵、韌帶劇烈拉傷

  

有時候我們聽到攀登者在抱怨,「我跳出去,哇,夠著的是那麼小的指洞,拼盡全力想定住,這根筋一下子就脫力了,現在什麼也爬不了了。」或者是,「上次我做DROP KNEE,手腳點離得太近,憋屈死了,我一扭膝,咯噔下好像卡住了,砰地彈了出來。」

  

尖銳的大發力動作,比如,動態躥躍,橫向甩動,會帶來突然的肌肉。筋腱拉傷;而極度屈伸的動作有可能拉傷韌帶。聽上去這些劇烈損傷都是用力過猛突然導致的,其實它們和上文提到的慢性疼痛一樣,都來自於微損傷的積累,只不過選中了脆弱部位爆發而已。注意日常的訓練細節,就能最大程度地避免這種喪失戰鬥力的狀況。

  

解決方案

  

太多的攀巖者總是將自己推到極限和超越極限的地步,他們每爬一步都咬牙切齒,他們可以不惜一切代價只求能懸吊在下一個支點上。如果線路動作不是力量負荷範圍內的,要學會放棄。不要勉強堅持,除非你能夠以技巧在生理承受範圍內完成動作。

  

野外攀登意外損傷:刮蹭、磕碰、墜物

    

野外攀登,強烈建議穿過膝的褲子!除非你的動作輕盈精確,飄飄若仙,否則,膝蓋太容易出現刮蹭,磕碰了!石頭遠比皮肉要堅韌,別告訴我皮膚能再生,褲子不能,咱還是愛惜自己一些,來點防護層吧。

KNEE BAR動作常常會帶來腿面的大片青紫;裂縫攀登時手背往往淋漓一片;手指關節下方的表皮也容易隨老繭一起掀開……哎呀,想想就痛。這些基本都屬於摩擦傷,身體在與巖面接觸發力時發生了相對滑動,蹭壞了。

  

解決方案

  

護膝、護肩、護肘,在需要的部位套上,手指是可以纏上膠帶的,手背也可以啊,指縫和手腕之間一條條貼上,然後在手腕處橫向纏牢,蹭爛了隨時可以換,很方便的。

  

頭盔也是野外攀登的必備品。有墜物時切勿以手抱頭!手指在石頭和頭盔的硬夾擊下,和古時候那個什麼拶指刑是一樣的呀。讓頭盔正對可能的墜物衝擊線,手腳併攏,保持橫截面儘量小的狀態,然後祈禱就好了。有人覺得頭盔太礙事。自己評估吧,鬆動的石頭掉下來砸著你的可能性和後果的嚴重性,比對一下累贅性,然後做決定。

  

攀石(抱石)落地意外損傷:關節扭傷、戳傷

  

攀石(抱石)落地保護是很有技術含量的,保護員的責任是以小的衝擊,穩住脫落者的重心,減少其向外,後仰的趨勢,安全落地。而攀爬者,也必須有自我保護意識。有些朋友倒下時的本能是以手撐地,這一習慣要堅決制止。手腕這麼一根棍似地戳下去,不受傷才怪呢。然後,很悲慘的,很多人確實保持了重心的平穩,腳先落地了,可是,腳踝扭了!我曾經在一個攀登季節中扭了三次,那年夏天我的腳踝一直腫得像個蘿蔔。這是肌肉應變速度不夠,沒有給予足夠的彈力緩衝。反應速度有點像天賦,不是人人都優秀的。

  

解決方案

  

攀爬者脫落時儘量保持頭上腳下的姿態,稍微蜷曲身體,以臀、後背、側肩等部位落地。

  

增強腳踝關節力量:單腿蹦臺階,提踵練習等。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增強腳踝關節力量的方法:看電視時架起腿,每隻腳在空中寫字母表三遍,或者寫 「我一定要超過×××」也行。這實際上是把活動腳踝練習變得不那麼枯燥而已,持之以恆,會有效果的,對攀巖動作中的力量傳導也很有幫助。

  

先鋒衝墜意外損傷:繩子摩擦傷

    

最常發生在後膝蓋彎,也會出現在腳踝,肘彎等處,長條狀,傷口中間部位受摩擦較多。因為皮膚損傷面積大,疼痛強烈持久:又往往在關節部位,傷口牽扯不敢活動,影響周期也比較長。發生這種情況的原因是攀爬中沒有處理好身體與繩子的相對位置,手或腳插入繩子與巖壁之間,在下落過程中繩子與皮膚之間相對滑動,摩擦蹭傷。所以要保持清醒頭腦,合理擺正姿勢;還有記得穿長褲!

  

資深攀巖專家說經驗:

攀冰意外傷害之一:肢體末端凍傷

    

微循環不好的人容易出現這種問題。表現在趾尖、指尖、鼻頭等部位。

我很怕冷,攀冰中對我來說嚴寒是最大的考驗。有一次,出門就特別冷,呵氣成冰,我都能看見自己睫毛上的霜花。怎麼辦?爬吧,活動活動,產生熱量也許會好過一點。於是全天我和夥伴你上我下,一直沒停過。等到訓練結束,我直衝淋浴房,譁的一聲熱水兜頭澆下來,然後我一聲慘叫,六七個手指的指尖瞬間青紫一片!當時我想完了完了,我攀不了巖了。好在兩周之後,恢復如初。但這次遭遇給了我極其深刻的記憶。

當時的冰鎬曲度沒有現在合理,在攀爬中手部更貼近冰面,嚴重受到寒冷侵襲,再加上用力,腕帶束縛等限制微循環的因素,不知不覺出現凍傷。現在大家一般使用無腕帶,手柄曲度大的鎬,再在攀爬間隙注意使用熱貼,厚手套等保暖措施,基本上不會出現這種傻到家的情況了。萬一出現麻木、蒼白等凍傷訊號,儘早以體溫或溫水方式慢慢解凍,千萬別用熱水,溫差會燙爛受傷部位的!

  

解決方案

  

腳趾的凍傷和踢冰的撞擊傷往往是互相雪上加霜的。我也出現過攀冰結束下山途中。腳趾回暖,痛得幾乎不能走路的狀況。首先要選擇合適的鞋子,太小限制血液循環,太大腳會在鞋子裡來回錯動撞擊,都容易出狀況。現在已經有多款保暖性能不錯的技術型攀登鞋,讓我們能玩得更舒適盡興。不攀爬的時候,腳趾頭在鞋裡做做伸展運動,活活血;拍打腿面也有促進下肢血行的作用。最後,踢冰動作也要合理

攀冰意外傷害之二:掌緣、趾尖、膝蓋撞擊傷

  

很多撞擊是由於動作不正確造成的。小指這一側的掌緣,趾尖等都容易因為反覆與冰面撞擊而受傷腫大。在我剛開始練習攀冰的時候,每個訓練日之後會有一周的豬蹄兒手,而大拇腳趾甲則一直是紫的,直到半年後自己脫落掉——唉,看來我真是一個傻練傻練,不夠有頭腦的攀登者,很勤奮,但不值得稱可。同伴幾乎沒有這類損傷,動作優雅著呢。

  

解決方案

讓我們溫習一下基本動作。揮鎬時小臂後引,手腕放鬆,然後從肩膀開始發力甚至可以從腰部啟動把冰鎬正直揮舞起來,以速度和慣性將鎬尖垂直劈入冰面。鎬尖入冰時,稍帶一點沉肘和壓腕動作,使前端尖齒咬入冰中。不要把手整個往前甩動或推動,那是沒有效率的!而踢冰則是以膝關節為軸——當然你也可以從臀部帶動——利用自己的發力和登山鞋的重量,使腳劃一個鐘擺弧度,讓冰瓜的前齒垂直扎入冰面。關鍵也是入冰時腳不要胡亂晃動!要穩定,精確,動作又省力又

  

攀冰意外傷害之三:割裂傷

  

碎冰會劃傷裸露部位,冰鎬鎬尖也是。戴好護目鏡,連體脖套;還有注意使用技術鎬。

  

攀冰意外傷害之四:衝墜

  

又是需要祈禱的環節了。即使保護點,冰體都是完全可靠的,也很難安然無恙。這是幾乎身不由己,不能掌控的局面,這裡不多加描述。對於這種情況,最好的防護就是絕對不讓它發生!循序漸進,攀爬自己能力範圍內的線路,才是明智之舉。


相關焦點

  • Dry tooling,最硬核的攀登運動
    而今天推送的視頻也同樣講述了幾位世界頂尖的攀登者記錄與推廣幹攀(Dry tooling)運動的故事然而隨著攀登裝備的革新與攀登技術的發展攀登者們藉助冰鎬、冰爪在巖壁之上攀爬甚至自由攀登一些本沒有可能的線路攀登運動隨著時代進步而得以演變與完善幹攀,讓原本的不可能變為可能
  • 不只是攀登--十四座2020年攀登計劃
    學習閱讀健身,山河湖海沙漠,花鳥草木貓狗,越野登山瑜伽滑雪飛傘潛水健身,等等諸多事項件件可為人愛,倘若如今的生活圈子裡沒有引起興趣的事情,那就去開拓更大的圈子—或許這持續追求的過程就是所渴望的滿足。攀登時機:3月初至5月末,窗口期短。攀登特徵:體力要求高,補給方便,氣象及山峰資料豐富,攀登面臨冰崩、雪崩、滑墜、高空風等危險。
  • 登山筆記2-攀登類書評(1)
    所以萌生了個念頭,就是站在自己的視角寫幾個簡單書評,也算是一個目前國內戶外出版物的一個簡單的個人視角的階段性整理,也可供大家避坑以及後續參考學習使用。書評整體架構上是標題+評星,正文是作者、出版社、出版時間、頁數、主要內容、簡評和詳評。強調的是,我是純粹站在我個人的水平和視角進行總結評價,不可避免的帶有主觀色彩。
  • 雪山攀登裝備須知
  • 瑞士阿爾卑斯式攀登運動的元老級人物 (98歲) (視頻)
    這是一次與瑞士頗具傳奇色彩的登山家克勞德·雷米(Claude Remy)和伊夫·雷米(Yves Remy)的父親馬塞爾的晤面。
  • 心之所向,攀登前往|華耐首發《向上攀登
    歷時7年,2019年12月22日,華耐登山隊的腳步踏遍七大洲最高峰和南北兩極點,圓滿完成7+2攀登計劃,而由此生發的「攀登精神」作為華耐家居的企業文化也已深深紮根在每一個華耐人的心中。   作為中國家居行業渠道流通領域隱形冠軍,華耐從1993年到2020年,從張家口一路拓展到全國,從小到大,伴隨著中國轟轟烈烈的市場化改革,以勤奮、拼搏的面貌積極迎接挑戰與變化,不斷攀登服務與創新的高峰,以自身的親身經歷詮釋了「攀登精神」的真諦——唯有不懼挑戰,奮勇前行,方能成就非凡超越的「攀登者」!
  • OSIM傲勝:坐著運動、走著攀登,隨時擁抱更輕盈的自己
    健康品牌OSIM傲勝帶來兩款減脂神器,讓你可以坐著運動、走著攀登,隨時擁抱更輕盈的自己。炫舞機速度越快,消耗的氧氣越多,在強化緊實腹外斜肌、股直肌、腹直肌等3大核心肌群同時,儲備能量,增強個人免疫力。  坐進OSIM傲勝炫舞機,足不出戶便可抖出滿滿元氣,儲蓄核心免疫力,扭出小蠻腰,練出優雅的氣質!
  • 攀登者「黃埔軍校」,撐起中國登山界半壁江山
    ▲5月9日,陳剛等人從6500米營地前往7028米營地,攀登大冰壁途中。  作為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隊長,同為地大校友的次落成功登上珠穆朗瑪峰,這是他第四次登頂。對於2020珠峰高程測量攀登隊隊長袁復棟來說,這是他繼2008年之後第二次登頂珠峰。  「他們在這次的測量過程中確實不容易,因為天氣原因,可以說是『三上三下』。第三次搶到了最後一個窗口期,成功登頂。
  • 戶外運動正確爬山攀登技巧,你要懂哦!
    愛戶外必關注 一鍵關注愛運動、愛戶外與大家一起分享戶外運動的樂趣戶外裝備將成為你戶外運動中必不可少的法寶
  • 【運動】只為攀登4:協調柔韌性訓練【學會攀巖運動的規則和意義】
    攀巖運動向來有巖壁芭蕾的美稱,在陡峭的巖壁上,攀巖者靈巧的從一個指定點,攀、跳、躍到另一個指定的點,輕盈靈動的同時迸發出力量的火花
  • 影評——《攀登者》
    今天聊聊電影《攀登者》。片名The Climbers (2019)。2019年的國慶節可謂是大片雲集,大量影片集中在這個時間段上映,其中不乏高質量主旋律影片。其中《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和《攀登者》形成三足鼎立之勢,集中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重要時刻上映,極大地激發了觀眾們高漲的愛國熱情和觀影興趣。一同上映可以形成浩大聲勢,也會被觀眾們拿來一同比較。這一比較自然就分出了高下,在《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攀登者》三部影片中,《攀登者》是最令人失望的一部,評分將將及格。
  • 攀巖拓展運動 攀登人生巔峰
    攀巖運動素有「巖壁芭蕾」、「峭壁上的藝術體操」之美稱,由登山運動衍生而來,富有很強的技巧性、冒險性,在世界各地廣為流行。
  • 難於攀登的山峰
    封面:美麗的菲茨羅伊峰,圖片來自:wall.alphacoders.com洛瓦反叛者(Lowa Renegade)是Lowa這個品牌最為經典的一款鞋,頭層牛皮,Gore-tex內襯,Vibram鞋底,舒適,輕盈,非常適合於1-2日的輕裝徒步和行山,正因為如此,雪線商城也引進了這款鞋子,即日開售,並且在兩天內打折優惠,歡迎大家來逛逛。
  • 登山的攀登小技巧
    通過叢林、灌木時應注意用手撥擋樹枝,防止鉤戳身體,對不熟悉的草木、不要隨便攀折,以防刺傷,並儘量選擇好的路線。  通過亂石山地、亂石浮石地段,腳應著落在石縫或凸出部位,儘可能攀拉,腳踏牢固的樹木,以協助爬進。必要時,應試探踩踏石頭,以防止石塊鬆動摔倒。
  • 攀登技術裝備冰爪篇
    這看起來似乎很簡單,但你的確需要十分清楚你所進行的攀登活動究竟適合使用何種冰爪。比如,你要去攀冰,選擇一副綁式冰爪就不是很合適。●了解哪款冰爪適合你的攀登方式這個問題更接近於對冰爪的選擇。你是希望你的冰爪齒是固定的還是可調的?每一個攀登者都有自己的特有癖好,因此,你有必要了解哪款冰爪更加符合自己的品位和偏好。
  • SCARPA高海拔攀登靴幻影技術版
    高海拔登山靴正在變得越來越高科技含量,通過這一篇國外網站TheAlpineStart(http://www.thealpinestart.com/)關於SCARPA最新款高海拔攀登靴——幻影技術版(PhantomTech)的開箱報告,希望可以讓你快速了解這款個性鮮明的高海拔攀登新品。
  • 2015年海峽兩岸5417峰(未登峰)聯合攀登活動
    為了促進海峽兩岸登山愛好者友好技術交流,經四川省登山戶外運動協會與臺灣攀峰戶外登山社經友好磋商,擬定舉辦首屆「海峽兩岸高海拔攀登技術交流暨未登峰攀登
  • 為國攀登,寸土不讓,你怎樣看吳京,張鐸主演的《攀登者》?
    我是作者吊兒郎當剪輯,每天為大家帶來不一樣的作品,喜歡的可以關注一下小編,謝謝大家好,我是吊兒郎當說影視,這次來跟大家聊一聊由,吳京、章子怡、張譯、胡歌等主演的影片《攀登者》你不知道的那些事,本片主要講述1960年中國登山隊員完成首次登上珠穆朗峰的影片
  • 為登山英雄喝彩助力 向攀登精神學習致敬——記一次在珠峰大本營...
    為登山英雄喝彩助力 向攀登精神學習致敬——記一次在珠峰大本營開展的主題黨日活動 2020-06-02 16: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攀登繩的種類,買繩注意事項和保養檢查
    一條60米直徑9.4mm—10.2mm的單繩適合大部分初學者,可以在你的攀登生涯中用很久。 適用場景:—攀巖館—運動攀—頂繩攀爬—不太複雜的傳統攀 半繩 half rope  適用場景:—傳統攀—高山攀登 雙子繩/對繩 twin ropes 雙子繩的設計是在攀登時要一起扣入同一把鎖。一定不要把它和半繩搞混;雙子繩不能單獨扣入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