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雪中悍刀行》一書中所出現的人物眾多,而那些小人物也給讀者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可以說雪中的成功離不開這些小人物的渲染,但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人物描寫過多時就難免會出現遺漏,甚至還會出現後期莫名其妙就「失蹤」的情況。在這其中,有些角色就被讀者們認為是雞肋一般的存在,食之無味而又棄之可惜,其中裴南葦就一直被讀者所詬病,甚至有讀者說他不知道裴南葦除了有一個「扶牆而出」的梗之外還有什麼用,那麼裴南葦這個角色真的就如這位讀者所說得那般無用嗎?以下皆是小編個人見解,不喜勿噴。
一 前期推動情節發展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裴南葦的出場,徐鳳年抵達襄樊之後,靖安王理應一盡地主之誼,而裴南葦就是以靖安王妃的身份出現。裴南葦也算是名門之後,但是隨著故國的覆滅,裴南葦為了在這亂世之中活下去選擇嫁給了靖安王,靖安王妃的身份看似光鮮,但是王府之內的齟齬又豈是外人可知,靖安王的喜怒無常,靖安王世子的不倫之心,這其中的辛酸裴南葦又可以向誰訴說呢。
裴南葦真正發揮作用是在襄樊城外送信之時,為什麼說她推動了情節的發展呢?因為這封信只有她送才最合情合理。靖安王明面上是徐鳳年的長輩,長輩給晚輩送信於禮不合,而趙珣又與徐鳳年有恩怨,更何況此行九死一生,靖安王又怎麼可能會將自己的獨子置於險地,雖然靖安王喜歡裴南葦,但是一介女流與家族興衰相比又算得了什麼呢。
二 後期引流造梗
一本好書或者說是暢銷書的存在,就一定少不了需要吸引流量,而對於小說來說引流最好的方法不就是造梗嗎?只要能夠製造出別人不曾使用過的梗,讓讀者一看的這個就想起這本書,那就算成功了。就拿金庸先生的作品來說,提起聚賢莊大家自然就想到了《天龍八部》;提起小龍女失身大家就想到了《神鵰俠侶》;提前葵花寶典大家就想到了《笑傲江湖》……哪怕其中的一些細節我們已經淡忘,但是那些梗卻永遠留在了我們的心中。
裴南葦的存在亦如是,前面她已經起到了推動情節的作用,後面對她的處理就變成了一個難題,一直帶在身邊會顯得累贅,倉促捨棄又顯得不夠嚴謹,所以用來造梗那可就真的在合適不過了。裴南葦的年紀在三十四十之間,而且又長期不曾有男性垂涎,正是如狼似虎的年紀,而且徐鳳年比起尋常男子又是優秀太多,所以她與徐鳳年的結合就顯得合情合理了。當然最重要的還是那句扶牆而出,從此所有雪中讀者口中又多了一句名言:「徐鳳年不是真無敵,世間猶有裴南葦」。
三 小編的YY,思想的升華
接下來的皆是小編自己所想,各位看客老爺同意最好,不同意也希望大家不要上綱上線。一本好書只有好的情節自然不夠,其中自然少不了一些思想的傳達,接著以金老為例,其一生武俠作品無數,而其中所傳達的「俠」的思想不也一直為人們所津津樂道嗎?反觀雪中,其中大義亦是不少,在裴南葦身上我們也可以看到一些不同。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裴南葦也是戰爭的犧牲品,但是她是幸運的,因為她活了下來,在嘗盡世間酸甜苦辣之後,一個無助的女人自然是渴望一個堅實的臂膀的,所以她的選擇無可厚非,設身處地的想想,如果你是她,你的選擇又會是什麼。
不知道各位讀者對於那個一直保護裴南葦的死士是否還有印象,在不知道裴南葦的結局之前,我甚至覺得裴南葦如果最後和他在一起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呢,因為相比於徐鳳年,這名死士能給她帶來更大的安穩,但是後來又想了想,畢竟她與這位死士交集太少,而他與徐鳳年相比又真的差了太多,最終裴南葦選擇了徐鳳年好像才是現實的真實寫照,想到此也就釋然了。
對於裴南葦,你們有什麼看法呢?以上只是個人觀點,如有反對我們評論區見呦,不要抬槓,只是發表個人見解,歡迎你們喲。
娛樂趣事千千萬,且聽小C淺淺談;
如果吾言合你意,給個關注點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