鍺材料有望重新用於RF電晶體?

2021-01-07 EDN電子設計技術

在本月初於日本舉行的「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暨電路會議」(2017 Symposia on VLSI Technology and Circuits)上,歐洲研究機構Imec發表論文介紹一種閘極環繞式(GAA)電晶體,其性能超越10nm以下節點的標準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而且具有10億分之一奧姆(Ω)電阻的源極/漏極觸點。yYuednc

根據Imec,利用淺鎵植入和脈衝雷射退火,可為p-MOS電晶體源極/漏極觸點寫下10億分之一奧姆源/汲電阻率的新世界紀錄。yYuednc

超快速的sub-10nm SiGe GAA電晶體在300毫米(mm)晶圓上使用應變鍺p通道(p-channel),展現其卓越的靜電控制,並透過使用高壓退火(HPA)實現,Imec並證明其可用於更傳統的FinFET架構。yYuednc


Imec聲稱這是世界上第一個具有sub-10nm直徑的微縮應變鍺p-Channel GAA FET,整合於300mm晶圓的平臺上。(來源:Imec)yYuednc

SiGe原則

矽鍺(SiGe)電晶體作為射頻(RF)收發器的能力是眾所周知的,因為它讓收發器的甚餘部份使用相同的CMOS技術,以避免使用晶格結構與矽不兼容的GaAs功率放大器(PA)。yYuednc

然而,在超越10nm的先進位程節點上,尚未證明SiGe可成功用於FinFET或更先進的架構(如GAA FET)——至少不能在最先進的300mm晶圓上。然而,根據Imec,使用HPA提高了p-channel FinFET和GAAs的卓越性能和靜電控制。yYuednc

Imec聲稱,未公開的新架構改變能夠補償SiGe的較大介電常數和較小能隙,使其更易於在10nm以下持續微縮,而不至於犧牲靜電控制。因此,Imec聲稱可實現至今最短的閘極長度(40nm)和最薄奈米線(9nm)。GAA-FET能保持靜電控制,使漏極引起的阻障層降低30mV/V,次閾值斜率為79mV/dec。yYuednc

提高HPA

Imec還聲稱,其HPA技術提高了鍺GAAs和FinFET的性能。由於HPA在450°C下,Imec研究人員聲稱將接口質量和空洞遷移率提高到600cm2/Vs。HPA優化顯著提高了其GAA組件的靜電和整體性能,使其達到60nm長度、Q係數為15,以及每微米約3~100億分之一安培的低電流。yYuednc

Imec在這方面的所有研究都將與CMOS合作夥伴GlobalFoundries、華為(Huawei)、英特爾(Intel)、美光(Micron)、高通(Qualcomm)、三星(Samsung)、海力士(SK Hynix)、Sony Semiconductor Solutions以及臺積電(TSMC)共同分享成果。yYuednc

yYuednc

Imec為P-SiGe源極與漏極觸點實現每平方公分約100億分之一奧姆的突破,將與CMOS合作夥伴GlobalFoundries、華為、英特爾、美光、高通、三星、海力士、Sony Semiconductor Solutions以及臺積電共享成果。(來源:Imec)yYuednc

(原文發表於edn姐妹刊EETimes,參考連結:http://www.eetimes.com/document.asp?doc_id=1331888;Susan Hong編譯)yYuednc

yYuednc

相關焦點

  • 晶片破壁者:從電子管到電晶體「奇蹟」尋蹤
    由此重新出發,我們首先將經歷一段「電子管」半個世紀的傳奇故事,找尋到技術突破和產業變革背後的內在動因,才能最終理解「電晶體」出現的真正意義。序曲:捕捉電子的起點紛爭1883年,飽受碳絲燈泡壽命問題困擾的愛迪生突發奇想,他在真空電燈泡內部碳絲附近安裝了一小截銅絲,希望銅絲能阻止碳絲蒸發,但毫無懸念,碳絲再一次蒸發了。
  • 幾十億的電晶體——CPU是怎麼設計出來的
    肖克利/巴丁/布拉頓布拉頓發現,在鍺片的底面接上電極,在另一面插上細針並通上電流,然後讓另一根細針儘量靠近它,並通上微弱的電流,這樣就會使原來的電流產生很大的變化。靠著這個發現,研究小組決定集中研究矽、鍺等半導體材料,探討用半導體材料製作放大器件的可能性。
  • PNP電晶體匹配電路和配置電阻值
    「PNP電晶體」的構造由兩個P型半導體材料組成N型材料的一面如下圖所示。 PNP電晶體配置 (注意:箭頭定義了發射極和常規電流,「in」用於PNP電晶體。)   NPN電晶體的結構和端電壓如上所示。
  • 歷史上的今天:1947年,電晶體問世
    1947年12月,美國貝爾實驗室的肖克利、巴丁和布拉頓組成的研究小組,研製出一-種點接觸型的鍺電晶體。電晶體的問世,是20世紀的一項重大發明,是微電子革命的先聲。電晶體出現後,人們就能用一個小巧的、消耗功率低的電子器件,來代替體積大、功率消耗大的電子管了。電晶體的發明又為後來集成電路的誕生吹響了號角。20世紀最初的10年,通信系統已開始應用半導體材料。
  • 數字能量學---鍺鈦能量手鍊
    手鍊一般是戴在左手,它屬金,可以帶給人幸運、財富(俗話說左手進財);也是一種紀念裝飾品。在21世紀後,隨著人們觀念的改變,大眾的追求不斷地提升,不斷地尋求新的物品及物料來裝點生活,鈦金屬在這個時候,悄然而入;昔日的「航天材料」、「太空金屬」、「親生物金屬」正好符合人們內心的需求,鈦作為一種可以長期植入人體的金屬已廣泛的運用在醫療界。
  • 天津大學封偉團隊在帶隙可調的新型鍺矽基半導體二維原子晶體研究...
    由於不存在類似於石墨的層狀體相結構,無法通過直接剝離法製備二維鍺烯和矽烯半導體晶體,導致難以實現其層狀結構的精確控制;更為重要的是鍺烯和矽烯的零帶隙特徵限制了其在場效應電晶體、光電電晶體和光催化領域的應用。氫化和合金化是調控二維半導體晶體帶隙結構的兩種重要途徑。
  • 鍺對人體的用途
    原來,「鍺」是人體所不能合成的物質,它是靠外源補充的,鍺進入人體3小時後有90%會被排出體外,24小時後便會完全排出體外。起源:鍺,是德國化學家文克列爾發現的。是淺色得金屬,半導體物質,其原子具有32個電子,電子在人體裡受電子工學作用而膨脹,而且通過淨化作用給細胞供氧。成分:經過研究證明鍺晶體裡的原子排列與金剛石一樣,硬而且脆,鍺在自然界分布很散、很廣。
  • 半導體再現新材料!科學家實現「鑽石」拉伸應變有望用於微電子...
    摘要:鑽石有望成為未來微電子(Microelectronics)、光子學(Photonics)與量子資訊技術應用的關鍵材料。 鑽石有望成為未來微電子(Microelectronics)、光子學(Photonics)與量子通信技術應用的關鍵材料。
  • 鍺對人體的作用
    銅礦、鐵礦、硫化礦以至巖石,泥土和泉水中都含有微量得的鍺。在地殼中的含量為一百萬分之七,鍺石含有大量的有機鍺及名貴的玉石粉、珍珠粉、麥礬石、中藥材料、鎂、鐵、鈣、碳、鉀、鈉、葉綠素等45種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世界上著名的鍺元素研究專家日本的Asashi博士發表了以《鍺和我的人生》為首的許多論文。
  • 電晶體作為劃時代的發明,手機CPU中就有百億個,它的原理是什麼
    作為劃時代的發明,我們現在應用的叫做結型電晶體。它可以說是信息革命的開端,是現代文明的基石。這樣說一點也不誇張,我們現在使用的蘋果A14晶片和華為麒麟9000晶片分別集成了118億和153億電晶體,生活中的其他電器中也都是電晶體的身影。
  • 拆修1975年的松下RQ-517S矽鍺管全分立收錄機
    這個收錄機全機由14個電晶體組成,大部分是矽管,但是低放部分還混合了4隻鍺電晶體,這在日本矽平面工藝電晶體甚至大規模集成電路都已經成熟的70年代是很反常的。Tr1~Tr3進行音頻前置放大,收音和磁帶錄放共用,Tr5是有源濾波給前置放大電路提供穩定的電源,Tr7和Tr8一對鍺材料的互補中功率管完成後級OTL推挽功放輸出,Tr4和Tr6則是為Tr7和Tr8提供穩定的偏置電流,減小失真。
  • 科學家為單原子電晶體創造新配方
    一旦無法想像,僅由幾個原子簇甚至單個原子組成的電晶體就有望成為具有無與倫比的存儲和處理能力的新一代計算機的基礎。但是,要實現這些微型電晶體(微型電子開關)的全部潛力,研究人員必須找到一種方法來製作這些眾所周知難以製造的組件的許多副本。
  • 答案就在新型矽鍺合金裡—新聞—科學網
    隨著信息數據的爆炸性增長,為了大容量和高速率傳輸的需要,電晶體特徵尺寸不斷減小,電互連面臨著信號延遲大、傳輸帶寬小、信號串擾大、功耗大、加工困難、成本高等局限,這促使我們必須尋求新的技術途徑。 此時,矽基光子晶片應運而生。
  • 從「隱士」到「明星」,鍺元素的逆襲
    鍺元素自身的天然豐度和半金屬化學性質,導致了它很晚才被人們發現和認識。而對鍺元素的提純、開採工作,又進一步影響到鍺在人類生活中的應用。直到上世紀四十年代末,鍺元素才開始真正大放異彩,這次的機遇來自半導體技術的發展。
  • 英特爾最新一代10nm重新定義電晶體,Tiger Lake架構性能提升20%
    全新的 10nm SuperFin 電晶體技術,可實現全擴展的Xe圖形架構,還有下一代 Willow Cove 和 Tiger Lake SoC 架構等最新技術首次亮相。全新10nm SF工藝讓性能提高多達20%,技術可媲美節點轉換英特爾推出全新的 10nm SuperFin 電晶體技術,這是該公司有史以來最為強大的單節點內性能增強。
  • 電晶體放大電路的三種類型電路圖解
    打開APP 電晶體放大電路的三種類型電路圖解 鈴木雅臣著 發表於 2020-08-22 09:21:36 電晶體放大電路可以分為三類
  • 重大科研成果公布:中科院研製出神奇電晶體,隱形戰機將無處躲藏
    據中國青年報報導,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在日前宣布,該所瀋陽分部研發出了以肖特基結作為發射結的垂直結構電晶體,這種被稱為「矽石墨烯-鍺」電晶體可以將石墨烯基區電晶體的延遲時間縮短一千倍以上,這一科研成果將有希望用在太赫茲領域的高速器件中,並為太赫茲雷達性能的提升奠定了基礎。
  • 【復材資訊】碳納米複合材料取得突破,工業化規模生產有望
    【復材資訊】碳納米複合材料取得突破,工業化規模生產有望 2020-12-12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吉他手們從什麼時候開始使用Fuzz, Wah等基於電晶體的效果器的?
    隨著60年代電晶體革命的出現,人們能夠創造出更多的效果,今天我們就來進一步研究這些隨著電晶體革命而出現的吉他效果。Fuzz效果器Fuzz可以稱得上是最激烈的效果之一,也是最具活力效果的之一。最早發現於上世紀60年代早期人們為鄉村音樂藝術家們錄製的低音吉他的音軌。
  • 寧波材料所在柔性氧化物神經形態電晶體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寧波材料所在柔性氧化物神經形態電晶體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2018-11-26 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