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海灣國家安全峰會上,沙特親王向以色列「開炮」

2020-12-11 環球網

【環球時報記者 黃培昭】據卡達半島電視臺7日報導,沙特圖爾基·費薩爾親王6日在海灣國家安全峰會上嚴厲批評了以色列。此前曾有消息稱,沙特王儲和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進行了秘密會晤,並在美國的撮合下欲探討沙以兩國實現關係正常化的可能性,而費薩爾親王此番表態給這種可能性打上了一個問號。

報導稱,在巴林首都麥納麥舉行的海灣國家安全峰會上,費薩爾親王向以色列「開炮」。他表示,以色列以「最站不住腳的安全指控」讓巴勒斯坦人生活在「更為黑暗的現實中」,此外,以色列政府還「詆毀和妖魔化沙烏地阿拉伯」,但「他們卻表示想和沙特成為朋友」。報導指出,費薩爾親王在其「不同尋常的直率發言」中指責以色列將自己描繪成一個「受到威脅的國家,周圍都是想要消滅它的嗜血殺手」。

報導稱,以色列外長阿什克納齊也以視頻方式出席了這次峰會,聽到費薩爾親王的指責,他有些「尷尬和手足無措」。報導稱,在阿聯、巴林等國與以色列實現了關係正常化,沙特允許以色列的飛機飛越其領空的背景下,沙特同以色列握手言和的可能性也越來越高。阿什克納齊回應說:「我對沙特代表的評論表示遺憾。我不認為這些評論反映了中東的精神和目前中東正在發生的變化。」    黎巴嫩《使節報》7日評論說,現實情況就是這樣,在阿聯、巴林、蘇丹等一些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後,被視為中東地區「領頭羊」的沙特面臨著何去何從的問題。沙特有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的現實需要,但它更得考慮和顧及來自兄弟國家的強大壓力,尤其是,沙特一直打巴勒斯坦牌,如果公開牽手以色列,將會受到更多國家的指責。正因如此,費薩爾親王在講話的最後重申了沙特的一貫立場,即落實建立在巴以「兩國方案」基礎上的「阿拉伯和平倡議」。這一倡議2002年由沙特發起。

相關焦點

  • 沙特親王在巴林峰會,猛烈抨擊以色列
    沙特一名位高權重的親王周日(12月6日)在巴林安全峰會上對以色列進行了嚴厲批評。以色列外交大臣以遠程形式出席了這次峰會。這表明在缺乏獨立的巴勒斯坦國的情況下,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試圖達成任何更進一步協議將面臨挑戰。
  • 沙特親王峰會上猛批以色列:「詆毀沙特還想和沙特交朋友?」
    圖爾基·費薩爾12月6日,沙烏地阿拉伯圖爾基·費薩爾(Turki bin Faisal Al Saud)親王在巴林安全峰會上嚴厲批評了以色列。此前曾有消息稱,沙特王儲和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進行了秘密會晤,並在美國的「撮合」下欲探討兩國實現關係正常化的可能性,而親王此番表態給這種可能性再次打上了一個問號。據半島電視臺12月6日報導,圖爾基·費薩爾親王在當天的會議上指出,以色列以「最站不住腳的安全指控」讓巴勒斯坦人生活在「更為黑暗的現實中」,此外以色列政府還「詆毀和妖魔化沙烏地阿拉伯」,但「他們卻表示想和沙特成為朋友」。
  • 海灣斷交危機曙光初現,沙特與卡達重修舊好?
    沙特與卡達是陸上鄰國,但自2017年6月的海灣斷交危機以來,邊境已經處於鎖閉狀態。另據卡達通訊社4日報導,卡達埃米爾(即國家元首)塔米姆將率團前往沙特,出席第41屆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以下簡稱「海合會」)首腦會議。這屆峰會原定於2020年12月舉行,但後來推遲到2021年1月5日召開,就是為了使各國有更多時間來協調磋商。
  • 海灣阿拉伯國家團結即將到來?
    科威特埃米爾納瓦夫還分別向卡達埃米爾塔米姆和沙特國王薩勒曼表示感謝,感謝他們為制止海灣危機、達成最終協議而付出的努力。此前一天卡達副首相兼外交大臣和沙特外交大臣已經對「兄弟國家」科威特為彌合海灣危機而作出的努力表示讚賞與感謝。這顯示2017年沙特等多個阿拉伯國家與卡達「斷交」所導致的「海灣危機」有望很快結束,海灣眾阿拉伯國家能否贏來「兄弟般」的團結?
  • 海灣國家斷交僵局現轉機:卡達元首抵達沙特參會,海合會各方籤署...
    【環球時報記者 黃培昭】第41屆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海合會)首腦會議5日在沙特西部城市歐拉舉行,成員國當天籤署了一項「團結與穩定」協議。卡達半島電視臺稱,這一協議的籤署標誌著沙特、巴林等海灣國家與卡達之間的斷交危機即將結束。與以往幾次峰會不同的是,卡達埃米爾(國家元首)塔米姆應邀出席本屆峰會,這也是2017年6月沙特宣布與卡達斷交後,塔米姆首次訪問沙特。
  • 卡達危機三年半終破冰:沙特重開邊境,海合會再次團結?
    在海合會國家當中,「素有反骨」的卡達與盟友的步調向來不一致。在沙特看來,卡達除了與伊朗「曖昧不清」,還被指暗中資助穆斯林兄弟會等伊斯蘭組織,同時沙特還認為卡達支持在巴林及沙特東部省份周邊活動的什葉派穆斯林武裝。此外,也有分析認為,在「阿拉伯之春」期間,卡達利用半島電視臺「煽動埃及和海灣國家的反對派對抗政府,威脅其政權安全。」
  • 海灣斷交危機緣何得以化解
    會議的最大亮點是持續三年半的海灣斷交危機得以化解,沙特等國與卡達恢復外交關係。  分析人士指出,沙特等國選擇在此時與卡達「和好」,既是有意解決海灣阿拉伯國家內部問題以應對「伊朗威脅」,又是在向即將上臺的美國拜登政府示好。不過,鑑於雙方之間矛盾並未得到徹底解決,未來能否實現緊密合作仍存變數。
  • 今年第4個阿拉伯國家!摩洛哥承認以色列後,白宮稱沙特也不遠了
    庫什納和他的團隊希望,利用其逐漸減弱的政治影響力來推進美國關注的問題,特別是解決卡達和沙特等海灣鄰國之間持續三年的裂痕,並且白宮還稱,沙特與以色列實現關係正常化,也不遠了。此前,川普政府已經撮合以色列跟阿聯、巴林、蘇丹三個阿拉伯國家建交,並自詡這是在推動中東和平,「中東什麼時候有過這樣的和平」。
  • 阿拉伯媒體:阿曼有望成為下一個與以色列建立外交關係的國家
    本欄目為中東研究通訊《周觀中東》系列欄目之《海灣地區一周觀察》。沙特據法新社9月16日報導,沙烏地阿拉伯發現12萬年前的人類足跡。葉門據CNN新聞9月18日報導,沙烏地阿拉伯向位於葉門的聯合國援助機構提供超過2億美元的資金。CNN的調查顯示,沙特向位於葉門的聯合國機構提供的資金在今年減少了一半,從10多億美元降至今年的5億美元。本周五,薩勒曼國王人道主義援助和救濟中心在電視講話(中宣布了沙特的追加撥款。
  • 沙特等四國與卡達恢復外交關係 化解斷交危機
    原標題:沙特等四國與卡達恢復外交關係,化解持續三年半的斷交危機 海合會峰會釋放團結信號  1月5日,第四十一屆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海合會)首腦會議在沙特西部城市歐拉閉幕。會議籤署了《歐拉宣言》,強調海灣各國應團結一致,共同應對外部挑戰。有分析認為,峰會最大成果是沙特等4國與卡達恢復外交關係,持續三年半的海灣斷交危機得以化解。
  • 巴基斯坦要小心,阿聯率先投印,沙特要求必須與死敵以色列建交
    來自印度方面的報導稱,阿聯和以色列之間關係正常化的後果將很快在巴基斯坦感受到:越來越多的猜測是,巴基斯坦的現役軍人很快就會從阿聯和沙烏地阿拉伯王國遣返國內,因為阿聯和沙特都對巴基斯坦施加持續不斷的壓力,要求巴基斯坦接受以色列,承認以色列。
  • 沙特外長光速否認王儲與以色列官員會面:沒有這樣的會晤
    此前報導外媒爆料:內塔尼亞胡秘訪沙特見王儲,系沙以已知首次高級別會晤美聯社援引以色列媒體23日消息,以總理內塔尼亞胡當地時間22日晚飛往沙烏地阿拉伯,與沙特王儲穆罕默德舉行了秘密會晤。美聯社:據報導,以色列總理飛往沙烏地阿拉伯會見了王儲綜合美聯社及《華爾街日報》報導,希伯來語媒體援引未具名以色列官員消息稱,內塔尼亞胡22日秘密前往沙烏地阿拉伯西北部「新未來」城,參加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與沙特王儲穆罕默德的會晤。以色列情報和特勤局(摩薩德)負責人尤西科恩也陪同內塔尼亞胡一同前往。
  • 美國盟友沙特,近年卻多次向中國示好,是美國指使還是已經變心?
    沙烏地阿拉伯憑藉著石油出口一躍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小議先帶大家了解一下沙特。位於亞洲西南部阿拉伯半島的沙烏地阿拉伯,東臨波斯灣,西臨紅海,可以說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是中東地區唯一坐擁紅海和波斯灣的國家。在波斯灣及其周圍100平方公裡範圍內,是一個巨大的石油帶,佔據著世界石油總儲量的一半以上。中國進口的60%石油都來自波斯灣。
  • 打破以色列獨霸 阿聯獲準購買50架F35 卡達和沙特或緊隨其後
    美國國防安全合作局(DSCA)周四表示,已經通知國會可能向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出售50架F-35A隱形戰鬥機,價值為104億美元。 據美國國防安全合作局說,全套裝備包括飛機上廣泛的其他設備,以及一套完整的任務訓練器、訓練、後勤和支持。但是,必須指出的是,美國政府的批准並不意味著這個國家已經同意購買有關武器或其他系統。
  • 同是中東宗教國家,為何沙特是美國盟友,伊朗卻是美國宿敵?
    ▲1966年美國時任總統詹森與沙烏地阿拉伯國王在白宮觀看煙花表演▲1971年,美國總統尼克森會見沙特國王費薩爾為了扶持兩國成為中東地區的軍事強國,美國向沙特和伊朗售賣了大量先進的軍事武器。美國還依靠強大的軍事力量,協助兩國共同維護著海灣地區的局勢穩定。
  • 要求巴基斯坦召回在阿聯沙特大軍,印度願意提供飛行員頂替
    自2020年8月14日以來,阿聯和以色列之間關係正常化的後果,很快令巴基斯坦感受到:越來越多的猜測是,巴基斯坦的現役軍人很快就會從阿聯和沙烏地阿拉伯王國遣返回到巴基斯坦國內,因為阿聯和沙特都不斷要求巴基斯坦接受以色列的壓力,要求巴基斯坦向伊朗施加壓力,巴基斯坦總理伊姆蘭·汗在最近的一次採訪中也承認了這一點。
  • 海灣斷交危機有望化解 沙特、卡達表樂觀
    持續3年多的海灣斷交危機最近傳出破冰信號。沙烏地阿拉伯、卡達和科威特等方面4日均對化解危機表示樂觀。美國消息人士披露,斷交相關方已經達成初步協議,有望在幾周內籤署最終協議。  沙特外交大臣費薩爾4日通過視頻連線參加在義大利首都羅馬舉辦的一場論壇。
  • 阿聯、巴林與以色列建交,中東政治展現怎樣的圖景
    埃及與以色列建交(1979)、兩伊戰爭(1980-1988)、海灣危機和海灣戰爭(1990-1991)、伊拉克戰爭(2003)、「阿拉伯之春」(2011年以來)等事件導致阿拉伯民族主義不斷衰落,阿拉伯世界各國民族國家利益上升的國家理性成為大勢所趨,這是阿拉伯國家日益在巴以問題上自行其是的根源所在。
  • 俠客島:沙特王室現有5千多個王子 國王娶38個妻子
    作為阿拉伯伊斯蘭世界的「帶頭大哥」,沙特的政治核心,是沙特王室。開國國王是個強人,光老婆就娶了38個(不算情人),生了127個孩子(其中58個兒子);80多年過去,這些兒子們繼續繁衍生息,於是沙特王室現在有5000多個王子。理論上說,這些王子,每個都有繼承王位的可能——當然只是理論上。現實中,並非所有的王室成員都享有均等的政治權力和政治地位。
  • 伊朗矛頭直指以色列,德黑蘭爆發抗議活動!中東將發生什麼?
    世界各地的以色列使領館及猶太人社區在事件發生後悄無聲息地加強了安保措施,而在沙特,除了媒體對事件的報導之外,唯一引人注意的可能就是社交媒體上部分政治人士近乎幸災樂禍的「慶祝」。有媒體報導稱以色列在實施暗殺行動前曾與美國和沙特溝通,但美沙均未回應相關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