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爾基·費薩爾12月6日,沙烏地阿拉伯圖爾基·費薩爾(Turki bin Faisal Al Saud)親王在巴林安全峰會上嚴厲批評了以色列。此前曾有消息稱,沙特王儲和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進行了秘密會晤,並在美國的「撮合」下欲探討兩國實現關係正常化的可能性,而親王此番表態給這種可能性再次打上了一個問號。據半島電視臺12月6日報導,圖爾基·費薩爾親王在當天的會議上指出,以色列以「最站不住腳的安全指控」讓巴勒斯坦人生活在「更為黑暗的現實中」,此外以色列政府還「詆毀和妖魔化沙烏地阿拉伯」,但「他們卻表示想和沙特成為朋友」。
報導指出,圖爾基·費薩爾親王在其「不同尋常的直率發言」中指責以色列將自己描繪成一個「小小的、受到存在威脅的國家,周圍都是想要消滅他的嗜血殺手」。
圖爾基·費薩爾親王最後重申了沙特的官方立場,稱解決方案在於實施阿拉伯和平倡議(Arab Peace Initiative)。他還表示 「不能用緩和劑和止痛藥來治療開放性傷口」。
以色列外交部長加比 · 阿什肯納齊遠程參加了該會議,他在圖爾基·費薩爾親王發言後即表示對該評論感到遺憾,並稱其不認為這些話反映了「中東的精神和正在發生的變化」。
據新華社報導,2002年阿拉伯國家聯盟首腦會議一致通過以沙特提出的新建議為基礎的「阿拉伯和平倡議」,並將其確定為與以色列談判解決阿以爭端的基本原則。倡議要求以色列全面撤出1967年以來佔領的所有阿拉伯領土,接受建立以東耶路撒冷為首都的、擁有主權的、獨立的巴勒斯坦國,並根據聯合國決議公正解決巴勒斯坦難民問題。
在此基礎上,阿拉伯國家將同以色列籤署和平協議,並在實現全面和平的前提下逐步與以色列建立正常關係。這一倡議通過後得到國際社會的積極支持,但遭到以色列當時執政的沙龍政府的拒絕,致使該倡議一直未能實施。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